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编剧学习心得 >

第9章

编剧学习心得-第9章

小说: 编剧学习心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叙事上来说,单线索故事的推进一般是波浪形或者台阶状,沿着一条线,起伏、转折、回旋,直至最后的终点。多线索故事可能更像风铃,不同线索并行发展,当有风吹来的时候,不同线索互相交叉碰撞,演绎出精彩的响声。这样看来,碰撞出火花的机会,多线索故事会远远超过单线索故事。但是多线索更见功力,不同线索的铺陈既要合理还要有序,因为电视叙事的线性,还要掌握好节奏和衔接。就像用线搓一根粗绳容易,织成一块布可难多了。
  
  多线索还是单线索跟篇幅也有关系。20集的东西,单线索足够了;但40集50集的剧,相信没有谁能靠一条线索撑满。
  
  最后,多线索和单线索的区分也并不一定是很明确的,一般一个剧总有主线附线。逸安的区分,是看附线是否有完整的起承转合,对故事结构是否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为什么会忽然想到说这个话题呢?因为昨天和一位我很佩服的编剧聊故事,说到多线索该怎样写。以前逸安的概念里,多线索就是几条线索平行发展就行了,但从他的讲述中学习到,多线索真正的价值在于多条线索发展过程中,线与线之间的碰撞、勾连和嬗变!逸安闻之,醍醐灌顶!在此向这位编剧达人表示衷心感谢!
  


 作者:墨涉  回复日期:2006…11…10 20:29:00  

  今天胡总书记已经讲话了(读稿),复兴!如果某一天,美国人会像对俄罗斯人那样——“好莱坞美军”在电影里击落俄罗斯空军几乎两个师,核动力潜艇若干……
  《绝秘飞行》里,三架杂种就可以雄霸全球——这就是话语权。
  俄罗斯人没能力还手,中国呢:
  编剧等于战略性的最前沿。
  我真希望有好多同志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大家一起,扛起反攻的大旗。用美国人的方式打败美国人该有多爽!
  
  


 作者:墨涉  回复日期:2006…11…10 21:27:00  

  在这里留下最后一段话:
  我不是煽动中美对立的恐怖份子。
  中国编剧太自恋,感觉胜过了客观的唯心主义。
  套路让人享用终生,才华驾驭感觉。100个哈佛高才跳进好莱坞,能浮出水面的都是掌握套路的人,被淹死的70人的都是精神恋爱者,感觉者。
  
  说实话,这里没有纯技术讨论,除子逸安这里还有一点点味道,其它都是些纸上谈兵,抱怨。
  本想把自己手中的好莱坞经典剧本贴在这里,让更多的人享用实战经验,现在看来,——这里的确有高人,但,懒惰,没有责任心,没有真实的态度。贴出来也是“一团和气”,面子啊,包括我!


 作者:刀决梦浮生  回复日期:2006…11…11 00:08:00  

  多线索真正的价值在于多条线索发展过程中,线与线之间的碰撞、勾连和嬗变。
  这正是我最喜欢的创作方式,呵呵。
  看得出墨涉兄也是世外高人级的。
  我有一点浅见,剧本上跟好莱坞的对抗意义不大。你看世界各国的名导,拎出来让好莱坞地震的人物也不是没有,但是依然是美国人的天下。。。
  这里我佩服一下日本人。不是佩服黑泽明或者北野武,而是佩服索尼,因为他们收购了哥伦比亚制片公司。
  编剧不是站在战略前沿的,电影也不是战争。


 作者:linghanjie  回复日期:2006…11…11 13:57:00  

  楼主好,吴兄大德好。
  很想与大德兄交流。只是我的水平也并不高。解放后因为政治方面的原因我们大力的宣传唯物论,社会舆论、各个行业、包括几十年来一代一代的大、中、小学学生都受到了马列唯物论是最正面教育的影响!这一影响在建国初期是四、五亿人至现在是十三亿人。唯心论一直是受到批评的。 这么做对吗?出政治需要我认为这是完全正确的!唯心论在不好中也有它好的一面。尤其是在文学艺术这方面,因为他倡导所谓的“思维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所以更能让搞文艺的人有创作灵感。这是我个人的浅见!
  


 作者:逸安逸安  回复日期:2006…11…13 09:51:00  

  墨涉兄及上面诸位,我这是“纯技术讨论贴”啊……


 作者:linghanjie  回复日期:2006…11…13 10:45:00  

  楼主,你这帖子我看了。很好,并已经下载了!


 作者:吴大德  回复日期:2006…11…15 10:43:00  

  
  好帖再顶!!!
  


 作者:偶尔用手  回复日期:2006…11…16 23:41:00  

  严重期待下文!!!


 作者:逸安逸安  回复日期:2006…11…23 12:31:00  

  8.失忆、车祸、血缘关系
  
  无论电影电视剧,编故事的时候都有一定的套路,也有一定的桥段,拿来就用。记得上的第一堂编剧课上,老师说了一句很深奥的话:“故事编不下去了,最简单的办法是要不死一个人,要不出一个新人物。”当时什么都不懂,觉得这是天底下最深奥的废话,后来自己试着写东西,才发现其实是天底下最朴素的真理。死一个人,不但吸引观众注意力,而且剧中其他人物的态度和关系也自然会因之改变;增加一个人,平衡也会打破,也有了继续做戏的空间,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就不一一枚举了。
  
  除了死人和出新人,其实还有一些最常用的招数,逸安觉得最典型的有三种:失忆、车祸、血缘关系。
  失忆,比如说韩剧《冬日恋歌》里面裴勇俊演的那个帅哥,《创世纪》里的田宁,还有《流星花园2》里面的道明寺,还有《我的失忆男友》里的古天乐、《河东狮吼》里的张柏芝……发现没有,都是偶像剧/言情剧/喜剧。失忆本来是一种很严肃的心理疾病,可是到了咱们编剧手里,就成了随意玩耍的好东西。失忆的好处在于:能煽情――爱人在面前,偏偏想不起认不得;有期待――什么时候能找回记忆?有矛盾冲突――找回记忆的时候,接受现实还是逃避?选择失忆时的感情还是失忆之前的感情?
  
  车祸就更多了,甚至有些是跟失忆连起来用的――车祸导致失忆,上面例子中,《创世纪》和《流星花园2》便是。车祸的用法与失忆不同,失忆是过程,是状态,是矛盾冲突的平台;车祸是动作,是情节突转的肇因,是为下面的内容做准备的。具体咱就不分析了,因为影视剧中的车祸简直太泛滥了,编剧真应该好好开动脑筋寻找一些不一样的致伤致死法。
  
  还有血缘关系。在血缘关系上做文章,一直是咱们最喜欢最方便的。如果细分类型,竟然也有多种。
  孪生型:以老电影《姊妹花》为代表,孪生的兄弟、姐妹因为什么原因,天各一方,成长于完全不同的环境中,然后忽然相遇,产生剧烈的碰撞;
  情人型:热恋的一对情侣,不明白为什么总有一方的父亲或母亲苦苦反对,原来其中一个竟然是他或她的私生子!两人竟然是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妹/姐弟!(段誉和木姑娘)
  寻子型:出生的时候,两家人孩子抱错了,养到很大才发现,于是拼命要找回自己的孩子……
  恩仇型:一个孤儿,斗天斗地斗社会,受人教唆要对付自己不共戴天的仇人,结果发现这仇人竟是自己的父亲!
  
  以上只是临时想到的,其实还有很多变种,《蓝色生死恋》是很好的范例:本来的兄妹一家亲,后来发现是妹妹出生是抱错了,于是寻子;找到后两个女孩互换家庭,生活条件形成巨大反差变化(孪生型和寻子型都会重点表现的内容)。发现兄妹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后,别样的感情萌发,多少年后,两人想结合,却面临家人和朋友的反对!这种设计比一般的情人型要高,可以看作情人型的反向处理……
  
  看上去,失忆、车祸和血缘关系已经太庸俗了,但仔细想,这不是它们本身的错,失忆、车祸和血缘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而且确实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在影视剧中出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关键是怎样处理。前天看了一部日本电影叫《明天的记忆》,讲一个49岁的中年男人罹患痴呆证,记忆力逐渐丧失的故事,真挚而感人。最喜欢处理失忆的态度,不恶搞、不回避、不美化、不恶煽情,但是细腻而动人。这样的剧本拿到咱们国内,像逸安这样的责编手里,多半会被枪毙,理由是情节性不够,不够煽情。
  车祸也同样。三色之《蓝》,开篇就是车祸,整个故事都是由此而展开,但有谁觉得那场车祸刻意而低俗?可见,抱着什么样的态度来写,以什么样的方式处理才是问题的关键。就像西瓜刀,拿它砍西瓜就是正经用场,拿它砍人就上凶器。谁也不能怪这刀为什么那么锋利,只能怪拿刀的那只手居心不良。
  


 作者:银荡九州  回复日期:2006…11…23 13:17:00  

  
  
  摄影师拍摄照片,都要找角度,编剧编排故事也需要找角度。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换一个角度思维,换一个角度展现。效果自然不同。
  
  当然,换角度有可能换坏,这就要看编剧自身的功力了。就算换坏也要换,换坏了,别人骂了,自己记住了,长经验了,慢慢就进步了。


 作者:绯剑清风  回复日期:2006…11…24 14:36:00  

  嘿嘿……
  逛逛,大家继续。
  嗯,如果有空多看看中国古典戏曲。
  那里面有太多教你做编剧的东西了。
  就算学不会,依样画葫芦也能发财!


 作者:逸安逸安  回复日期:2006…11…24 17:02:00  

  呵呵,楼上说的是,邹静之老师就最喜欢“四梁八柱”。
  还有很多好故事,可惜现在受限于古装。


 作者:吴大德  回复日期:2006…11…27 22:15:00  

  tianya/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7629862&key=0&idArticle=61657&strItem=no10&flag=1#Bottom
  支持逸安当剧本版的版主啊
  逸安写了这么多好东西,大家应该选他啊!!!
  
  大德推荐


 作者:月七七  回复日期:2006…12…4 13:04:00  

  学习帖啊,谢谢楼主,再弱弱地问一句,初学编剧最好的方法是不是模仿优秀剧本啊?^_^


 作者:逸安逸安  回复日期:2006…12…4 15:17:00  

  不是,初学剧本的最好方法是
  1。看编剧方面的专业书籍,国内的就算了,看些大家推荐如《故事》等。
  2。注意观察生活。
  3。先试着写点片断、小品。练习一句话总结一个故事。
  4。多看一些世界电影等刊物上的优秀电影剧本,但不要简单模仿。


 作者:刀寒  回复日期:2006…12…5 02:00:00  

  呵呵,补一句,多听听他人的意见:)


 作者:hillenc  回复日期:2006…12…6 09:53:00  

  好帖留爪,受益匪浅。
  谢谢大家。


 作者:hwbox  回复日期:2006…12…6 16:29:00  

  逸安说的换灯泡那一段只怕不属于编剧的范围了。当然这个编剧跟导演铁瓷还跟组则单说。这已经镜头语言的运用了完全是导演说了算,这些台词怎么拍出彩来,台位,灯光,这完全是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