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编剧学习心得 >

第6章

编剧学习心得-第6章

小说: 编剧学习心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疲吭趺此慵疲吭趺窗才牛坑趾沃故橇ρЪ负蔚鹊ヒ谎Э频奈侍獍。。。∮Ω盟嫡飧窍低车奶逑帧�
  前腰7号,你提出的‘电视剧要让人能从中间看进去’这个说法是对的。毕竟守时的观众不多,拿着摇控器看电视的观众是客观现实。这个问题应该说是编剧诸多难题中其中的一个问题。
  
  单就剧本创作来说,我称之为‘宛道无穷’。


 作者:前腰7号  回复日期:2006…10…11 23:48:00  

  哈哈,越来越有意思了
  
  逸安粉丝,你说得都不错,但是“编剧对观众期待的一种控制和操作能力”我觉得是学不来的,这种能力是个编剧都会梦想拥有吧,它更象大德兄说得那样是一种天赋,像是一种对人心的理解洞察力,你先天就带来,然后通过后天的训练使它逐渐完整地浮现出来,所有的练习和培训手段看起来都只是在清除阻碍天赋浮现出来的障碍物而已
  你给我起的小名腰7老师还真是别有意味啊,腰7很有趣,老师就是在骂人了,令我有被腰斩的感觉,逸安,你的粉丝,你也不出来管管
  
  大德老兄,我根本不是什么从事剧作多年的人,但是朋友的称号我坦然受之,哈哈,我在看很多口碑很好的剧作时,都是从半截开始看的,发现这些剧都有一种力量,能够从半途把你吸引住,我感觉这个值得捉摸
  我也同意逸安“电视剧要让人能从中间看进去,但并不代表不能强调整体感”的说法,“电视剧的故事往往没有电影那么完整封闭”,我觉得主要就在这个封闭与否上,电视剧应该是个开放性很强的故事,如果有需要,可以无限地往下延伸往下编,电影则很难
  说到系列剧,我感觉一集一个故事为主比较好,在总体上有些疲沓的地方来个连续的小单元来冲冲喜,这样似乎可以做到总体上的起伏
  大德说的多米诺骨牌,这两天在看越狱第二季,很有感触,它的每一集都是高手开始出牌,然后一张张巧妙地推倒,直到一个爆发性的事件到达高潮,然后在结尾处又用一个悬念把第一张牌勾回来,就象是你说的“最后一张回到了第一张骨牌的上面”


 作者:吴大德  回复日期:2006…10…12 00:07:00  

  
  前腰7号:
  看到你用《越狱》作解,大德甚是开心:)
  
  


 作者:newjess12  回复日期:2006…10…12 10:59:00  

  我一直想写一个比较诙谐的都市爱情剧,现在在写故事大纲,写了好多遍总觉得没底,不知道形式对不对,是将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情节依次写出来,有详有略;还是就写一些比较重点的情节?每一件事情是用几句话概括,还是应该用一小段来描述一下。因为想以突出细节为主,故事情节发展相对不会很紧张,可是这样在故事大纲里面怎么去突出细节的描写呢?所以想看看一些故事大纲的成功典范,最好是已经拍成电视剧的,可以和大纲做个比较。
  我是菜鸟,请大家不吝赐教,如果有的话请提供。谢谢大家了。


 作者:编剧小胖哥1  回复日期:2006…10…12 11:04:00  

  newjess12 
  
  你写连续剧?


 作者:前腰7号  回复日期:2006…10…12 17:21:00  

  作者:吴大德 回复日期:2006…10…12 00:07:00 
  
    
    前腰7号:
    看到你用《越狱》作解,大德甚是开心:)
  
  何解?是不是看到越狱在你的理论指导下拍摄了出来,感到很开心?哈哈


 作者:吴大德  回复日期:2006…10…12 18:11:00  

  前腰7号:
  
  哈哈,看你这话说的。我可没有什么‘大德理论’啊,不过深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话。不过是借‘骨牌’之镜,彰显剧作之变。
  
  另:
  前腰7号,为什么你还不加入这里的Q群?Q群里更热闹。
  大德有请……)


 作者:前腰7号  回复日期:2006…10…12 20:49:00  

  大德,恭敬不如从命,哈哈
  上的少,一直不知这里有个QQ群,已经加了,见笑了


 作者:newjess12  回复日期:2006…10…12 22:16:00  

  对,就是电视剧,想写个10000多字的故事大纲看看,可是没有经验,所以想看看比较好的故事大纲学习一下。


 作者:逸安粉丝  回复日期:2006…10…13 09:46:00  

  腰7老师;谢谢啦——其实在这个论坛上任何发贴的都是朋友,任何真诚回答晚辈问题的都是老师,您表谦虚啦
  您说“电视剧应该是个开放性很强的故事,如果有需要,可以无限地往下延伸往下编,电影则很难”,这点我感受很深,前些日子看《OZ》的时候,看完第一季时很好奇,已经如此HIGH了,人物关系已经如此剧烈的翻转了,接下来还要怎么做呢?可是一共10季(没记错的话),它就在做那最初的几对人物关系,不断出现功能性人物,在这些料的作用下,主角性格、相互的关系不断地向左、再回到右,然后再转到左——觉得太过瘾了。电视剧看的是人、人心和关系,在这个意义上,真的能不断的编下去。其实也正是这一点,编剧的功力和技术才得到最大的体现。
  讲故事真是让人入迷啊……
  


 作者:逸安粉丝  回复日期:2006…10…13 09:58:00  

  逸安老师说的电视剧从中间让人看得下去,不知道该怎么做到——因为现在的电视剧开头都讲究耸动性事件,目的就是吸引那些一开始就观看的观众,而到了中段,有时候控制不住就开始水了,这是否意味着需要在表层不断地加入大大小小的高潮(桥段、情感冲突……)但是在整个故事的内部,还有某种隐藏的结构,在其中留给观众一些进入的点?也就是说,从最开始设置人物关系、故事情境的时候就要有所考虑,因为如果这个故事的出发点本身很丰富的时候,无论从任何地方开始观看,观众都会觉得“有意思”、“好玩”、“有戏”……会不自觉地关心人物的命运——但是好难啊
  逸安粉丝仍需努力……
  


 作者:逸安逸安  回复日期:2006…10…20 17:10:00  

  6.小道具
  有一些编剧,只会用台词码事儿,用台词交待故事和情节;还有一些编剧,能用动作或道具来表现同样的内容。相对而言,我更喜欢后者。
  用活小道具,有时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随便举几个例子:
  《东京爱情故事》里面的一小块拼图,通过拼图给莉香和丸子制造了机会,拉紧了距离。
  《香港制造》里,用作创可贴替代品的卫生巾,太搞笑了。
  小说《围城》里,那位三闾大学教授桌上,永远放在最显著地方但不发出去的给政府高官的信封――人物特点一目了然。
  日剧《恋爱世纪》里,那无处不在的水晶苹果,估计后来卖这种工艺品赚的钱比卖片子赚的钱还多。
  《创世纪》里,荣添替出国的海伦养小苍鼠,还弄了视频上网,他每天都关注着页面的点击数,希望海伦看到。通过这种设计,给荣添思念海伦找到了一个合理和感人的出口,这比让荣添找志强或谁诉说思念的方式要高级得多。
  
  小道具也不一定仅仅能起到刻画细节、衔接情节的作用,有时还能有更多的功效,比如说暗示象征。
  《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面,LEON的那盆绿色植物,开始是给这个冷面杀手的形象赋予温暖,之后成为小女孩与LEON关系发展的见证,最后成为小女孩对他的寄托,更成为新生活新希望的象征(种在了大片翠绿的草地中)。
  
  小道具经过发展,有时甚至可以成为故事的核心,小道具成为大道具。
  一对恋人分别,女孩送给男孩一盆永远盛开的花。男孩每天精心照顾这盆花,看到花就想起女友。有一天,这盆花无缘无故地枯萎了――不用问,女孩肯定出事儿了。
  浪漫爱情片:男孩不辞辛苦找到了女孩,帮她解决了难题,两人在重新恢复生机的花前发誓不再分开。
  悬疑惊悚片:男孩去找女孩,却在女孩的住处发现了许多盆同样的还在盛开的花。同时发现女孩之前还有若干男友,却全部都死了,而每一个死时,身边都有一盆女孩送的已经枯萎的花。
  社会问题片:男孩找到女孩,放心发现女孩无恙,但是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经过空气检测,原来不远处新建的化工厂排放出大量不明污染气体。男孩在女孩的帮助下把化工厂告上法庭,这盆花作为关键证据。
  科幻片:男孩带着这盆花找到女孩,得知这盆花原来是女孩当宇航员的父亲从外太空带回来的。看到花死了,男孩不经意扔到了垃圾堆。不料第二天发现,垃圾堆上开满了花,而且正在以极快的速度蔓延,怎么也杀不死――世界末日就这么到来了。
  


 作者:pk波  回复日期:2006…10…20 21:34:00  

  我是一只菜鸟,听各位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挖去几个字眼:多米诺骨牌效应、反常思维、戏眼。
  谢谢各位老师!
  有个不情之请,请各位老师考虑。
  不知是否知道宋晓波——东方卫视的选秀新星。不管大家对他怎样走到今天是如何看法,我关注的是残疾人的生活。残疾人不应该被抛弃,他们只是运气没有我们好而已。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他们编个剧呢?起码应该鼓励人这种高级动物应该具备的特点或人性吧!
  我正在给聋哑人作演员编一个故事,看到老师的精妙之言,也笑自己痴人说梦,见笑了。
  还请老师们,劳心费力!


 作者:墨涉  回复日期:2006…10…30 18:36:00  

  逸安水平一般;实在不足为奇!
  剧本是无底洞,没有因果,最好手编剧也得被活埋.
  现今要的是伏笔.刘老总强调: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一幕来它三个会解决N多问题.这是说给逸安,诸如专业人员的.二把刀最好别看,但因果关系是必须得到重视的.小编剧定立不足,完稿后润色期间最其危险矣.一些东西让你手痒,是删除还是留,就看因果关系.找到因,找到果就留下它,主旋律要侧重这一点.
  如果你是喜剧,那就可以天马爽一回喽!
  剧本格式:中国的我还真不清楚,中国人发现的东西往往都是他妈的二百五十左右,这样做的唯一原因就是供养那些正规军,给他们找活干,我指审稿的.
  幕设计要灵活.对小编极为通用.先练小情节在练大情节,不要以为写了几个字看了几本书就是编剧了.差太远喽,没有电影工业化就没有剧本格式.先学会故事是什么,前十页是什么,幕就是他妈的戏眼,如果你觉得一个眼就够了,那就别干这行,一个戏一个眼是终极成就与编剧的责任.小编前景不妙矣,可惜中国没有电影工业化,浪费人才一把一把矣.
  我还没看到过那个地方贴出过中国剧本的标准格式的,供人才们参考学习.逸安不要吝啬,贴出来拯救人才矣,文艺复兴缺人矣,可怜矣.炫耀科班招人烦矣,责任矣,态度端正可为功德无量,矣!


 作者:墨涉  回复日期:2006…10…30 18:53:00  

  一年拍三百多电影能上银幕的孩童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