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坝--一部关于三峡工程纪实文学-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如何,拯救中华鲟的行动早己开展,政府的投入不小,科技人员也尽心尽责作出了艰苦努力,这份功劳是不可以抹煞的。
近日看到一则消息:2004年11月10日,浙普23012渔船在143海区利用帆张网进行带鱼生产时,误捕一尾中华鲟。除体外带有“沪鲟保2004…010”标志牌外,经读码确认,该中华鲟体内带有PIT标志,号码为4542467449,被确认为今年9月份在长江口放流的中华鲟。
该消息令人兴奋的不是回收,而是这尾中华鲟顺利通过长江口,跨越6个海区,游程直线距离己达172海里。这对评估中华鲟放流效果,研究中华鲟海洋生活习性及其海洋回游路线有着重要意义。
顺便再提一桩往事:1998年1月24日,在珠江的浔江江段(广西苍梧县人和镇附近),渔民捕鱼时,捕获一尾长3。2米,重约200公斤的中华鲟。当地政府、渔政部门、广西水产研究所等部门对此非常重视,经检查认定并消毒后放归江河,梧州市副市长亲临为其“送行”,那情景和场面感人至深。
中华鲟是珍稀动物,对古生物学、地质学、仿生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生命层面上说,保护中华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现在,人们普遍希望或者祈盼,对用于人工繁殖和科学试验亲鲟的捕捞数量和捕捞地点、时间,应严加限制。切实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沿江和河口区的幼鲟,怀揣“亡羊补牢”的美好愿望,进一步扩大中华鲟人工繁殖放流的规模,让国宝与我们人类永远相伴!
欢迎您访问流行小说网popbook
2001年7月30日,对于镇安和后坝两镇的68户农民来说,是个永生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50辆军车和10辆地方车组成的车队驮着他们的希翼,奔向四川省的威远和乐至县;
这一天,325位移民将分乘10辆卧铺客车,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家园——重庆市开县。
记者随移民同行,从迁出地至迁入地,耳闻目睹,既感受到党的移民政策的温暖,也体味到地方政府和移民工作者的艰辛,更深刻认识了勤劳质朴的农村移民。
“舍小家,顾大家,为三峡工程做奉献”!
百万移民呵,从口号到行动,从甲地至乙地的迁徙,由故园到他乡的奔波,农民把喜怒哀乐挂在脸上,也埋在心底:装车的空隙里,我揪心地发现户主的手颤抖着在抚摸,眼睛发直;送别的小路旁,我惊异地望见一位拄着双拐的老妇人朝着远行的方向,闭目祈祷;欢送的仪式里,尽管鼓乐震天,鞭炮燃点着欢乐,迁出地政府官员的讲话充满激情,但我从与会者的眸子里读出的只有两个字:悲壮。
镇安父老:雨后送别乡亲
赶到开县是29日下午。移民局办公室主任朱占全安排我住下即告辞,说5点钟在刘伯承纪念馆举行外迁移民军车首运式,他要赶去张罗。该县《开州时报》的彭晓东是熟人,我向移民局党组书记陈能文说情,让他与我同行采访。陈书记爽快答应,但要求我俩分开:他去镇安,我随后坝移民去乐至县。说这样收集的素材会更多,了解的情况跟全面。
客随主便,只好如此。约彭小东四点去会场,傻等至七点半钟,军车才缓缓而至。主事者正欲开会,突然下起瓢泼大雨,仪式只好取消。没曾想,这雨一阵紧似一阵,竟彻夜未停。早晨推窗一看,心想糟了,开县天漏,移民今天怕是走不成喽(当地人正在抗旱,不想突降大雨)。
8时许,跟老朱通电话,说我想去移民家看看。老朱说后坝去不成了,河坝涨水把桥冲垮了,你过不去,那边的车队也过不来。要看,就到镇安镇去。我说行,不管哪里,我想去看看。
于是,老朱派车冒雨把我送到了镇安镇政府。
可到镇移民办一打听,附近几个村的村民早把家拆了,家具也早搬在路边或亲友家里了。负责移民工作的罗镇长说,河坝涨大水,船过不去了。雨下得不停,有几户移民和几辆军车陷在河那边呢,真急人。
一会儿,移民局陈书记来了。他用手机给县领导打电话汇报:尚下午雨还不停,请求派防汛用的冲锋舟。
捱到下午,雨终于停了。眼见着分散装家具的军车陆续回到镇安镇摆开“一”字长蛇阵,张罗欢送仪式的人们脸色放情,忙着将原打算在会议室布置的会场搬到户外。
吃罢午饭,人们纷纷向镇政府门前汇集。
1时正,镇安镇男女老幼怀着复杂的心情,目睹了“开县欢送外迁移民军车首运式”。县委书记和成都军区某红军师代表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紧接着是移民代表讲话。相比之下,移民代表的发言更能打动人心——尽管他也是照本宣科。
半小时的简短仪式后,移民军车从会场的山坡向街口驶去,专门聘请的管乐队尽情地吹奏着乐曲,夹道欢迎的人们鼓掌挥手,与子弟兵道别。
缓缓地,缓缓地,军车驮着家乡亲人的祝福,牵着家乡亲人的思恋,离开了人们的视线。
会散了,会场内的父老乡亲久久不肯离去……
十二小时:从开县夜奔乐至
按计划,移民与搬迁车队是分离的。通常做法是:货车先行,数小时后,装载移民的客车再从家乡启程。
我到镇安镇是看热闹,仪式过后,该与彭晓东告别,赶回后坝镇去了。晓东风华正茂,文笔不错,相信他此次随访跟踪移民去威远,定能写出精彩报道。
后坝河水未消退,仍过去不了,只好在县移民局傻等,与老朱闲聊。老朱当主任几年了,全县移民的情况较熟。他介绍说:开县地灵人杰,旧时享有“举子之乡”的美誉。县城是川东地区难得的大镇,常住人口超过10万人,有两条河流环绕县境,地势平缓,是块风水宝地。全县人口150多万,因县城及诸多乡镇都在水位线下,故尔全县移民人口亦超过5万,单是外迁安置任务数就是9000人,县里规划完成10000人。
说起移民工作者的辛劳,朱占全动情地列举了许多感人事例。他告诉我,今年6月底,县里举办了一次移民外迁事迹报告会,以陈能文为首的12位演讲者以自身的经历登台汇报,使与会者泪流满面。老朱说,这么动情的会议,这么感人的场面,这么激发人斗志、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的大会,在开县恐怕是史无前例盛况空前了。
这是因为:开县向外移民史无前例——
吃罢晚饭,我随移民局刘永亮局长乘三菱越野车赶赴后坝察看装车情况。此时河水消落,河道可通车了。未到目的地时,大部分移民已登上卧铺客车,大部分军车业已整装待发了。未料到的是,临时又发生了小问题,但也是大困难:原先不肯搬迁的5户人家下午3时改了主意,愿意随行。这一来,得临时调用地方车,卧铺车满员,又得向交通局征用车辆来运送这剩余的20多人。
这一折腾,就把原定8时启程的计划又打乱了。车队浩浩荡荡通过县城驶向城郊加油站,等待交通局派的专车,一直捱到晚上10时才真正上路。
因坐的是指挥车,刘局长带队,同行的有重庆市移民局负责四川省外迁工作的赵处长,还有该局城迁科的负责人王军。司机姓肖,为人机敏,说今年以来已随头儿跑了几万公里了。车队未出发时,他们四人手机响个不停,不是招呼这个注意安全,便是叮嘱那个如何协调,令我这个闲人感慨不已。
行车途中,我与刘永亮局长曾有如下一番对话:
“局长,当一把手的滋味不好受吧?”
“恼火呦。责任大,心理压力大。你看,忙到现在才上路,我们沿途要经过开江、梁平、垫江、长寿、重庆、壁山、潼南、安岳十个县市,1000多公里路呐,出了问题不得了。”
“家中孩子多大?是千金还是小子?”
“女娃儿,14岁,读初二啦!”
“孩子的学业你管吗?”
“管她?嗨——想管也管不了。好在老婆在环保局,不象我老在外奔波。”
“你长期不顾家,夫人不怨么?”
“怨呵——哪能不怨?怨气怨言谁没有呵,我就有!”
“夫人能理解你吧?”
“理解。干的这份差事,注定了奉献和付出要比别人多。我们做移民工作的是人,人家背景离乡的农民难道就不是人吗?应该说,他们的怨言怨气,比我们更多。说实话,做移民工作,首先得学会受气、遭罪甚至挨打受骂!可我们——怎么说呢,你首先是共产党员,又是国家公务员。千方百计为移民排忧解难,是我们应尽的职责。政府把移民交给我们,我们就应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平平安安地把他们送到安置地,并且要留下专门工作组,切实作好善后工作——移民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呵,他们不是木头、石头,说搬就能搬得走呀。你看今天,我带的这批总共才33户149人,光搬家就从昨天折腾到现在——难啦!”
难归难,可一个基层移民干部的精神风貌已映入我心中。
接近零点,车队抵达开江县任市镇,部分移民停下来吃晚饭:原来下午忙着搬家具上车,所有村民均未来得及添肚子。随行采访去后坝镇的《重庆晚报》3位记者也饿着哩。
刘局长一行安排移民就餐后,又驱车赶往梁平县七桥镇,那里也有半数移民停车吃晚饭。就这样,指挥车一路上瞻前顾后,走走停停,车队从天黑跑到天亮,至31日上午10点40分,终于抵达陈毅元帅的故乡——四川省乐至县城。
县城规模不大,房屋建筑及街道也不够新潮,但气氛挺热烈。车队未到,就听见鼓乐喧天,车拢会场,浓妆秧歌队翩翩起舞,乐至县已摆下交接仪式,多级干部早满面春风地迎上前来。
交接仪式简短、欢快、场面热闹。
移民们躺在车里眺望会场,眼神里流溢出了两个字:期盼。期盼早早卸车,早早地走进自己的新家。
我特别留心观察迁入地乡镇干部的身影。他们个个手里拿着花名册,与迁出地乡镇干部一道,逐个地呼唤户主姓名,对口交接;随后,由迁入地干部领着属于本村的新伙伴,去搭乘从各地租来的五花八门的车。
坐车我是闲人,这时就到处窜了。乐至县按收开县后坝镇移民,分三个乡镇安置,移民们呼儿唤女跟着领队钻进车,就一溜烟不见了。来不及仔细打听各乡镇人数和户数,也来不及询问移民们来到新地方的感受,仿佛是眨眼功夫,都无影无踪了。
好在我知道他们的去处。
天池乡:访出一个“忧”字
下午3时许,跟随四川省移民办、乐至县领导驱车前往天池乡探访移民。到移民定居点后,我故意滞后,留在了朱姓家门口。
此处是两户,门挨门,房屋是两层楼结构,门面贴了瓷砖,看上去挺气派的。走进去一看,楼上楼下房间不少,后院有护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