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世纪之坝--一部关于三峡工程纪实文学 >

第38章

世纪之坝--一部关于三峡工程纪实文学-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岸非溢流坝段,114号机组厂房坝段、溢流坝段的大规模混凝土浇筑,更是打破常规,引进国际高精尖设备投入高强度浇筑战场。2万多三峡建设者昼夜拼搏,19992001年连续实现年浇筑448万方、540万方和400万方的世界级“三级跳”!

        成功的“三级跳”确保了三峡工程的施工形象进度,为左岸机电设备的安装赢得了宝贵时间。按三峡工程总的进度要求,2003年要实现大坝初期蓄水、永久船闸通航和部分机组投产发电三大目标。

        没多少人知道,洋人在三峡机组设计与制造方面,为中国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既要确保供货日期,又要确保设计能满足三峡高水头参数变化需要,还要兼顾中国合作方(哈尔滨电机厂和东方电机厂)的合法权益。

        也没有多少人知道,中方在逼着国际承包商如期拿出三峡模型机设计样品并严格验收后,又加派人手深入承包商厂房车间实地监造,与洋人“亲密接触”。

        2001年12月18日,三峡首台(3号)水轮机组转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验收出厂;

        2002年3月8日,三峡4号转轮在辽宁省葫芦岛验收出厂;

        2002年4月17日,三峡5号机定子整体吊装就位;

        2002年6月18日,三峡5号机转轮从厂房顺利吊入机坑……

        三峡导流明渠成功截流的次日,左岸厂房大厅里又上演了一幕活剧——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巨型水轮发电机组转子在2号机组吊装就位。该转子直径18。43米,高3。435米,净重达1700吨,是个十足的庞然大物。它与定子。水轮机共同组成的三峡水轮发电机组,总重量超过4800吨,乃名副其实的世界之最。

        这样的庞然大物,三峡左岸将安装14台。勿需讳言,这批机组是由洋人制造的,但安装者,却是我们中国工程师。中国工程师凭籍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谱写着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史崭新的篇章!

        据了解,2003年首批发电机组分别为2、3、5。、6,四台机组投产,其容量就相当于一个葛洲坝的机组总容量。尔后,将每年投产一个“葛洲坝”。

        这是多么了起的业绩啊!

        按照“拿来主义”策略,三峡机组前14台由洋人制造,后12台将在洋人协助下由中国厂商承担制造任务。也就是说,后12台三峡机组将在中国的土地上诞生,其铭牌将烙上令人骄傲的中国印记。这是“洋为中用”的成功范例。

        凝眸2号机组吊装现场,看吊装者和围观者,都把喜色写在脸上。三峡建设者深信,随着机组安装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蓄水发电的日子离我们将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面对此情此景,试想:作为中国人,作为三峡建设者,谁不为我们中国工程师取得的成就而骄傲!




  欢迎您访问流行小说网popbook
        世间地貌,堪称峡谷者甚多,而尊以雄性色彩的,恐怕只有位于长江三峡入口处的夔门天险了。夔门是大自然的杰作,乃“鬼斧神工”。我说的雄性峡谷,则是人造通航大动脉——双线五级连续船闸。

        这道雄性风景线,全长6442米,最大开挖宽度为300米,最大开挖深度176米,相当于38层楼高。一、二期工程开挖总量为4124万立方米,若垒成一米见方的墙体,足可环绕地球一周!

        这条人造大峡谷开凿后,两侧形成了举世无双的梯状高边坡,它在世人眼帘悬浮着四个大字——艰苦卓绝!

        直立墙耸成铁血男儿塑像

        自1994年4月17日第一声炮响,武警水电部队官兵披星戴月,餐风宿霜,战严寒,顶酷暑,岭子岭下铸军魂。2000多个日夜,官兵们走了一茬又一茬,车胎换了一批又一批,风枪坏了一堆又一堆,钻头秃了一扎又一扎……但军旗不倒,人心不散,顽强拚搏的意志不摧。铁血男儿以良好的声誉和骄人的成绩提前完成一期工程开挖任务,又在坚硬无比的花岗岩山体上大显身手——开凿凹状双线五级连续船闸(即三峡永久性通航建筑物)本体。

        三峡永久船闸一期工期的形象进度是:削平18座山头,形成凹状航道雏形;

        三峡永久船闸二期工程遇到的第—难题,是花岗岩面的直立墙开挖。船闸本体(即闸室段)长达1637米,按设计要求,武警官兵要像切豆腐般在震旦红花岗岩山体间开挖形成两条深176米、宽37。5米、中间留有60米宽隔墩的平行石槽。最为困难的是,深槽底部68。5米的直立墙,总体偏差要控制在20厘米以内。倘若欠挖或超挖10厘米,便需追加投资1000万元。

        因地制宜,客观地说,永久船闸的这一设计堪称杰作。

        但,武警水电部队转战南北,并未赏试过此类开挖。面对难题,他们求助于曾经建造了当今世界最大电站——巴西伊泰普电站的洋专家。洋人来一看,傻眼了;聘请国内资质不赖的爆破专家助战,同样难有良策。

        怎么办?永久船闸是三峡工程三大主体建筑之一,且是“卡脖子”工程。它的工期延误不得。

        关健时刻,周光奉请命攻关。

        这位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的武水电三峡指挥部副指挥长兼总工程师,是当年进军三峡制定标书的技术负责人。为了熟悉和掌握永久船闸3000多米不同地段的岩石特性,他带领科研小组,日夜坚守在施工一线,反复进行试验:

        采用英国、瑞典、日本制造的五种最新型钻机进行炮孔钻打,无法满足炮孔精度要求;

        又先后进行小药卷爆破、水平保护层开挖、岩石火焰切割、短高强锚杆受力、高强锚杆抗剪及施工生产工艺、钢筋机械联结技术运用等无数次试验……周光奉和他的战友们人累瘦了,眼熬红了,终于摸索出了手风钻和快速架子钻相结合的“土办法”,一举钻孔成功。

        钻孔的精度难题虽解,但如何按设计要求实施精确爆破同样棘手。周光奉带领科研小组经过50多组爆破试验和对上万组数据进行比选分析,最终拟定方案:采用控制爆破和预留保护层方式施工。

        真神了,运用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相结合的新技术爆炸岩石,爆破后的直立墙半孔率竟达到了92%以上!

        一个个炮孔钻入,战士们装填炸药,也将希冀填进岩体;

        一阵阵排炮轰响,一股股浓烟弥漫,一方方岩石仿佛被驯化的绵羊,乖乖地按预定方位层层剥离,层层剥离……

        辛巳年春节,我携亲友驻足185平台凝望成长着的三峡大坝,又徒步雄性峡谷高边坡,由上至下观赏过神奇的船闸施工现场。面对近20层楼房高度的已成型的直立墙,注目定向爆破形成的约60米宽的隔墩,我这才真正明白什么是“人定胜天”,什么叫“鬼斧神工”!

        俯视直立墙内,排架重叠,锚杆林立,战士们正紧张有序地劳作。行家告诉我,为确保直立墙唇整洁和岩体稳固,双线五级船闸两厢将布置10多万根高强度锚杆,4000多根锚索,每束张拉力100300吨级,根根锚索均要经钻孔、穿索、浇筑端头、张拉、注灌浆、端头保护等工程措施。从闸顶窥视墙面密密麻麻嵌入岩体的锚杆,宛如一排巨型钢刷,由此我痴想,它将来的糙面模样,一定恰似农村大妈手工纳制的鞋底。

        在直立墙和中隔墩岩体内嵌入锚杆和穿索,是为了确保其稳定。13万根锚杆是怎么一点点钻入岩体的?4200多束锚索又是如何一寸寸穿进岩体内的呢?

        锚固,是一场既苦又累且技术含量很高的绝活儿,落在了突击队长段伟和百十号官兵身上。

        长度为2960米的锚索实施穿岩喷锚锁固,锚水平误差不得超过1%。段伟与战友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偿试打了一个深度对穿锚孔,一查,水平系数超标,报废;连打了3个深度对穿锚孔,都报废了。

        面对眼前窘境,业主和施工者都心急如焚。锚孔报废既有经济损失,更严重的问题是,耽误工期。

        段伟日夜扑在工地,琢磨岩石的生成特性,研究钻机的振导原理,分解钻杆的特殊结构。经反复试验后,他发现水平锚孔误差过高的问题出在钻机上。于是,他对洋机器和排架搭设工艺进行了大胆改进,钻孔的误差很快降到了0。8%。当第一个深度水平锚孔在60米宽的中隔墩上一次打穿时,多次累倒在钻台上的硬汉段伟,禁不住热泪盈眶……

        我曾在炎炎烈日下去船闸工地采访,偿试戴帽子站在酷热的闸室内,体验自身不干活能抗多久。凹槽如蒸笼,四面不通风,温度高达45摄式度以上。站着站着我就浑身湿透了,接着感到头晕眼花,才刻把钟便要倒了……面对正忙禄着的战士我好生奇怪:他们咋不流汗呢?

        扯住一位满面通红的小战士问,他笑答:刚开始也像你一样,汗流不止,可后来就不流了……流干了,没汗了。

        小战士的话语平淡,我听得直抹眼泪。这群小战士没日没夜地干活,倘未当兵,或许还在父母面前撒骄哩。同样是人,在不同的环境里,锻炼成长的经历大不相同。

        肉体非凡,缘自使命崇高啊!

        记得当年5。1节,湖南卫视在三峡做了一台现场直播节目,中国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杨清作为特邀嘉宾接受采访时,曾感慨地讲述过武警水电官兵顶严寒战酷暑的故事。三伏天,他曾亲眼目睹肩扛锚索排着长队在闸室里艰难施工的场面,还看见因过度疲劳倒下打鼾或因中暑顺序栽倒的一排排战士……

        一根60多米长的对穿锚索,需要80多名战士从5里之外的车间扛到工地,再一步步抬上离地面50米高的排架,然后在12平米的作业台上用手一寸一寸地推进岩石孔洞。战士们记不清磨破了几多双手套,穿破了几多双军鞋,磨破了几多件军衣,划破过几多回皮肉……每穿一根锚索,快则两小时,多则大半天,若碰上特殊地质岩体,往往要返工好几次,耗时一两天。许多官兵干着干着,就倒在了平台上……5个春秋,2000多个日夜,4200束锚索和13万根锚杆,连同武警官兵的热血和汗水熔入高边坡,嵌入中隔墩。锚索和锚杆钻孔的总长度,相当于穿透整个地球!

        官兵们干得这么辛苦,质量如何?

        1500多台监控仪检测300万个数据显示:合格率,100%;优良率,80%以上;山体位移,小于6厘米!

        千万别小看这6厘米。它的设计要术,难倒过一批国内外一流专家啊!

        众所周知,在整座完整相对稳团的山体开凿凹状深槽,势必造成山体稳定性的破坏,渗漏是不可避免的,压变形也是必然的。要确保永久船闸长期稳定,必须采取当代高科技手段和工程措施,这便是要在高边坡直立墙和中隔墩岩体内穿锚锁固的缘由。

        合格率100%,优良率80%以上的背后,是山体上下炮不断、车不停、人不歇,全线开挖以月均120万方掘进的军人速度,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气吞山河的大决战壮举。

        合格率100%,优良率80%以上的验收鉴定,显印出一张张沾满尘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