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沸腾十五年--中国互联网1995-2009 >

第24章

沸腾十五年--中国互联网1995-2009-第24章

小说: 沸腾十五年--中国互联网1995-200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中海恒的实际控制人,康健的个人财富自然是水涨船高,达到25亿之多。 

  海虹的另一大间接功用是成就了诸多对网络股有概念和认可的民间股神,他们中的一位后来在互联网业内鼎鼎大名,他就是天涯社区的实际控制人刑明。天涯社区本是海南在线上的一个股票论坛衍生而来,刑明也本是海南某一公务员,正是海虹这只兼具海南概念和互联网概念的股票让刑明完成自己的原始积累,据说,刑明在这只股票上赢得了2000万的身家。而更多的海虹炒家由此开始醉心互联网概念股票的投资,腾讯2004年在香港上市后,就有一大批内地炒家奔到香港买腾讯股票,这都要感谢海虹的活生生的市场教育。 

中华网和香港商人叶克勇字体 '大 中 小' 就在综艺股份、海虹股份在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翻云覆雨的时候,中华网也在此时在美国上市,从此中国互联网也有了更加宽广的舞台。 

  1999年7月14日,中华网在纳斯达克市场率先上市,IPO融资额9600万美金。 

  这家有着China、Hongkong、Taiwan、Cww四家网站的公司虽然听起来名称响亮,似乎涵盖了整个大中国地区,但在国内其实并非网民聚集的最热门网站。 

  中华网的母公司中国国际网络传讯有限公司(CIC)位于香港铜锣湾的万国宝通中心大厦,中华网公司总部所在的20层办公室正可临窗远眺维多利亚港湛蓝色的海湾。 

  如前所言,中华网的诞生有其在监管上的诱因,但更重要的是在资本上的驱动。长袖善舞的叶克勇为了下好中华网这盘棋,邀请了钱果丰来做中华网的董事会主席。 

  在钱果丰的牵引下,一家活跃在亚太地区网络公司的华尔街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也频繁〃顾问〃,介入其间。 

  对应的CIC进行了一系列资本运作与业务拓展。1998年1月,这家公司通过现金和股权置换,以总计近3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香港一家网络咨询公司The Web Connection公司51%的股权。此后,CIC又注册了China、Hongkong、Taiwan等网站,着手在两岸三地开展门户网站业务。 

  1998年秋,CIC和纽约一家实力雄厚的网络广告公司24/7媒体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得以利用24/7媒体公司在包括日本在内的泛亚地区的市场渠道和广告软件专利技术。从1998年底至1999年,中华网公司着手进行上市重组。其母公司CIC将旗下The Web Connection公司的股权、专营网络广告业务的公司和中华网等资产注入中华网公司,总折合1270万美元。此后,24/7媒体公司、美国在线、香港新世界基建等背景不凡的战略投资者相继向中华网投资入股,台湾一家公司CMC也加入其中,成为公司台湾业务的支持力量。至1999年6月,CIC将整体持有的中华网公司股份分配给公司股东,最终完成了上市前的股权安排。 

  至此,新华社在公司的股份已稀释到13%左右,在股东中居第三位。美国在线公司持股为10%,在公募完成后再行购入15%的股份,这样,经过一系列的资本运做,中华网的第一大股东就是赫赫有名的美国在线了。 

  1999年7月13日,纳斯达克的巨幅屏幕上出现了代码china,中华网完成了惊险一跳。 

  中华网在美上市的成功甚至超出预想。公司最初的计划是发售420万新股,每股定价14美元至16美元,后来因市场反映热烈,雷曼兄弟公司计划将定价升至17美元至19美元。最终的售价远高于预期,7月12日,中华网以每股20美元的定价发行,发售新股加绿鞋配售部分的总融资额达到9600万美元。更有甚者,该只股票13日开始在纳斯达克挂牌,当天股价翻升至67美元,此后回稳至45美元左右,市场表现之好相当不同寻常。 

  不过,中华网并没有什么实际性业务支撑,叶克勇也多是以买下名马或给学校做慈善而出现在媒体面前,中华网股价最终徘徊到2美元以下,可惜了China这个好域名。 

  不过,主要靠资本运做的中华网的成功让很多人看到了门户模式的可行性,刺激了很多人开始投身互联网。在当时,最直接的刺激却是催生了一家小网站的诞生。这家叫多来米myrice的网站并无多少出奇,唯一出奇的是创办人叶仁浩正是中华网的CEO叶克勇的儿子。叶仁浩1979年生于美国,是典型的ABC 。16岁受网景上市的刺激而开始创业,但很快失败又投靠自己的父亲,不过,在1999年夏天,叶仁浩与中华网的同事包云和包云的朋友香港投资银行的朱贺华一起创办多来米,采取并购热门个人站长的方式意图挤入门户大战的阳光道,不过,多来米选择的门户道路实在是太挤,它到来的时间也太晚,因此,最终的结局是在2001年3月卖给了lycos(来科思), lycos当时的负责人麦京庆前文在1998年世界杯与互联网的段落中曾经提及过,他也是叶克勇的老下属,转了一圈,小叶同学还是没出父亲的手掌心。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网上市,是中国互联网的一件大事,可以媲美1995年网景的上市,不仅引领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次集体上市浪潮,也吸引了诸多创业者投身互联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希望用自己的群体行为喊出中国可以富的有为青年们来说,中华网的成功刺激了足够多的人。 

那些张朝阳的同学们字体 '大 中 小' 受中华网的刺激的创业者中以海归居多,如果说,海归张朝阳和搜狐的巨大示范效应让这些人只是有所心动的话,那么,商人叶克勇中华网的巨大成功让他们需要立刻行动起来,当然更重要是那些想在中国互联网市场获取一杯羹的资本推手们,他们此时还是习惯寻找能讲英语,多少也通晓国际化规则和商务经验的海归一起进行合作。 

  1966年生,当时只有23岁的周云帆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一年的秋天,周云帆走进中关村,同行者中有他在美国结识的杨宁和陈一舟。周云帆在北京长大,又曾在清华大学读书,对这里很熟悉。他们刚刚筹得了20万美金的启动资金,决定回国创业,他们首先要做的是找个创业场所,顺便再看能否找点帮手。 

  周云帆决定到母校清华大学去碰碰运气。他带着两个伙伴走进九号楼,沿着楼道逐户敲门,很容易地找到几个计算机系的学生,自我介绍当年也曾住在这个楼里,后来去读斯坦福,现在回来创业,当场把学生们说得热血沸腾。每到晚上,清华大学九号楼的学生们就会结伴而来,大家挤在一起搭起网站构架,按小时领取报酬如果你每周工作20时,就能拿到大约1000块。 

  他们悄悄开张,调门很低。一年以后〃chinaren〃火爆起来,见多识广的中关村才渐渐知道这几个人的来路。他们都是留学生,全都来自美国硅谷的斯坦福大学。杨宁最小,22岁。陈一舟最大,28岁。三个人联合创办,各管一摊。这是网络时代的一代新人。网络的发展有多快,他们的行动就有多快。此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全是〃海归〃。 

  1999年9 月,唐海松在上海创办亿唐公司。唐海松从美国回来,根子上其实正是受杨致远们一夜暴富的影响,唐最爱讲的故事也包括中华网的一夜致富。他和伙伴们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美国名牌大学毕业生,他们办的那家叫亿唐的网站被定义为〃明黄一代〃的时尚工厂。〃网络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过去你要切入一个市场需要长时间,现在只要找到最合适的点,将迅速入市。〃唐海松说,网络的机会不可错失,他希望能先从网站开始,把自己的事业办成像索尼那样不断寻梦的历程。凭着这样的团队和模式,亿唐轻易拿到了美国人450万美元的一期投资和4300万美元的二期投资。 

  与亿唐差不多同时崛起的还有后来红极一时的e国。当时e国老总张永青博士也是个海归。张永青的公司和著名的微软中国公司当时在同一个楼里面,只是微软占了临街的一面,张永青则蜷在另一面,但这并不妨碍张永青坐在很舒服的老板椅上和人交流:〃为什么回国?有一天我登陆搜狐,突然发现上面有一个酒瓶在晃,我知道坏了,再不回国就什么都赶不上了!〃这个酒瓶是北京牛栏山二锅头的广告。于是和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同学张朝阳一样,张永青选择了回国创业。e国最早做电子商务的物流,虽然e国没有取得张永青想象中的那么成功,但e国对整个中国电子商务在物流层面的推动有口皆碑。 

  张朝阳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另一个同学黄沁也回来了,黄沁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毕业,1988年与张朝阳一起进的麻省理工学院读书,张朝阳学物理,黄沁学计算机。两个人是好哥们,经常一起出去玩。张朝阳当时有一辆500块钱买来的二手车,消音器坏了,开起来象坦克一样。也正因为是好朋友,2001年6月搜狐遭遇青鸟阻击后黄沁被邀请担任搜狐的董事,一直到现在。黄沁回国创办的是一个叫网大的网站,这家网站的口号是〃世界不大,网大〃,这家网站因推出中国第一份大学排行榜而名震一时。 

李彦宏也回来了字体 '大 中 小' 1999年10月,一个日后比张朝阳还要出名的互联网海归人士李彦宏也回来了。李彦宏是受旧金山领事馆邀请随留美专家的身份代表回国参加国庆50周年庆典。自1995年起,李彦宏每年都要回中国一趟,但这次感觉不一样,一是这次是政府请他回去,二是李彦宏正想离开他服务的InfoSeek,正考虑是否回国创业。 

  李彦宏是搜索引擎方面的专家。1996年4月,拉斯韦加斯的空气和赌徒的心情一样躁动不安。一场关于信息检索方面的学术会议正在召开,会议是枯燥乏味的,但对于从公司那种郁闷环境中走出来的李彦宏来说,却是一个难得能让人静心思考一下的机会。在听一个与搜索引擎毫不相干的话题时,李彦宏突然想:人们往往根据一篇论文被引用次数的多少来评价这篇论文是否权威,如果把这种思路应用到网页检索上,哪个网页被链接的次数最多,哪个网页就被认为是质量最高,人气最旺的。再加上相应的链接文字分析,就可以用在搜索结果的排序上了。 

  这就是李彦宏后来发明的〃超链分析术〃。李彦宏给这个原理取了个很人文的名字,叫人气质量定律,也叫搜索引擎的第二定律。此前利用检索词在一篇文章中出现的频率多少进行网页排序,被称为第一定律。 李彦宏立即在美国为这项技术申请了专利,并将其用在《华尔街日报》网络版的金融信息检索上。然而这项技术在《华尔街日报》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作为一家媒体,他们的资源更倾向于编辑和记者。 

  李彦宏生于山西阳泉,1988考入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本科毕业后当年即获取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研究生奖学金改读计算机,1994获得美国计算机硕士学位后,进入IDD公司担任资深顾问,1995年IDD被道琼斯收购,李彦宏由此进入道琼斯做一名程序员,他的主要工作是为《华尔街日报》开发软件。1997年,在《华尔街日报》看不到更大的发展空间的李彦宏受到InfoseekCTO威廉·张的邀请,加盟硅谷Infoseek网络公司,Infoseek给李彦宏的待遇是〃巨额的年薪和比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