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

第333章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第333章

小说: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是啊,当年的‘九部联军’里还不是也有科尔沁部地大军?听说后来大溃逃时科尔沁地首领明安脱光了身上的衣服,抓了一匹光背驽马才狼狈不堪地逃回蒙古,可见他们的能耐了。”我想到这里,总算放了心,以他们这样地能力看来,多尔衮甚至不用亲自出征,只要派几员大将,领个两三万军队,就得把这些蒙古人打得落荒而逃。
    然而另外一个忧虑又涌上心头,我现在开始渐渐理清思路了,不管这些蒙古人究竟是联军也好,还是单单科尔沁也好,都不足以起决定性作用。大玉儿的算盘也许是这样的:先发制人。
    眼下留守盛京的清军也不过两万人,其中光济尔哈朗的镶蓝旗人马就占了将近一半;而剩余的一万多两黄旗兵,虽然明面上是归固山额真何洛会和谭泰掌管,然而此时谭泰在关内征战,何洛会一人要同时对付索尼、鳌拜、图尔格、遏必隆等早已在两黄旗内根深蒂固,各自为政的强大势力,着实有些捉襟见肘。若是蒙古兵突然杀来,加上大玉儿策动下这些人的制造便利,来一个漂亮的里应外合,绝对可以轻易地拿下盛京,到时候何洛会和巩阿等人能够逃得出来也未可知。
    等蒙古兵占据盛京之后,就可以一一拿下宁远,辽阳,锦州等重要城池,要知道现在这些城池的守军可以说是少得可怜,多尔衮临走前几乎抽干了辽东的满蒙汉三军兵力。届时,蒙古人就会以保护小皇帝的地位为名,顺理成章地与在关内的多尔衮分庭抗礼,如果多尔衮要是强行登基的话,必然会令大清分裂,形成关里关外两个朝廷的尴尬局面,这也是多尔衮最不愿意看到的。
    而且,大玉儿手头还有一张王牌,就是所有出征将士大臣们留在盛京的家眷们,只要她牢牢地掌握着这些人的性命安危,那么关内将士很有可能人心涣散,甚至集体哗变。她正是因为拿住了多尔衮的这个死穴,所以才有恃无恐,直接找蒙古兵来保航护驾的。
    这几日来我还只是为了东青的安危而担心,可是眼下又愁上加愁,面临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极其不利。扯了扯乱糟糟的头发,我叹息一声:“果然是当局者迷啊!如果不是因为那些后顾之忧,就算来多少蒙古兵我也不怕。看来这次咱们必须要重新布置计划啦!”
    多铎毕竟比我这个惯于纸上谈兵的家伙不知道高出了多少经验,他倒也不像我这般愁眉不展,“不必愁成这个模样,毕竟这些也只不过是咱们一时的猜测,也不能做准,还是再看看,探查清楚蒙古兵究竟来了多少,和具体意图是什么才好重新谋划。”
    又前行了六七里路程,终于远远地瞧见了一个村庄,我和多铎走得太过疲乏,只得去村口看看有没有水井,可以打上来点清凉的井水来解渴。
    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宁静祥和,绿树掩映,鸡犬相闻,人们生活得虽然清贫却也安宁。我们终于找到一口水井,正好有个农妇正领着一个刚刚学会蹒跚走路的孩子在井边打水,看到我们饥渴落魄的模样很是同情,于是便用葫芦瓢舀了一瓢水,让我们解渴。
    谢过之后,多铎将水瓢递给了我,我毫不客气地拿过来咕咚咕咚地喝下了大半,这才还给多铎,他一看,不禁苦笑:“你还真是属牛的,比我还能喝,就给我剩这么一点,也真够意思。”
    那边刚会走路的小孩子还不会讲话,腻在农妇的身边,张着小手“啊啊”地叫着,大概是饿了。农妇坐在井栏上,伸手抱起孩子,然后撩起衣襟,毫不避讳地给自己的儿子喂奶,多铎本来正面对着她喝水,见状连忙背过身去,装作什么也没看见。
    然而我怀里的小女婴眼睛倒也挺灵,一眼就瞄到了,顿时抗议起来,哇哇大哭,显然是抱怨着我先前给她喂的米汤实在不够美味而且不适合充饥,我这下又没辙了,只得尽力轰着。
    农妇抬头看看,奇怪了,问道:“你这是怎么当娘的,怎么孩子哭了连奶都不给喂呢?”
    我自然是尴尬而窘迫,只得扯谎道:“这是我妹妹的孩子,她家孩子太多养不起,只好抱给我一个,我平时都是用羊奶给她充饥,可是现在……”
    农妇倒也善良纯朴,看看自己的孩子喝得差不多了,她很是热情是伸出手臂来,“来来来,正好我的奶水足,一个孩子也吃不完,就让你的孩子也来吃,瞧她饿得那个可怜劲儿。”
    我连忙道谢不迭,然后将孩子抱了过去。孩子痛痛快快地喝饱了,甜甜蜜蜜地入睡了。由于我们急着赶路,所以不能久留,于是谢过农妇之后,我和多铎又继续上路了。
    在临走前,多铎若有所思了一阵,然后对农妇叮嘱道:“这里兴许不久之后就会有大队兵马经过,说不定会抢掠财物,或者美貌妇女,你最好赶快带着家人躲起来。”
    在农妇愕然的目光中,我们离开了村子。果不其然,刚刚上了官道没有走多远,就感觉似乎整个地皮都颤抖起来,接着,就是千军万马的铁蹄声,犹如隆隆滚雷,气势大得令人不由心悸。远远望去,从我们来时的路上遥遥地腾起了巨大的沙雾,几乎遮天蔽日。
    “想不到蒙古兵来得如此神速,咱们快躲起来!”多铎立即拉着我的手,下了官道,朝附近的山林疾奔而去。
    第七卷 夺宫惊变 第四十七节 老谋深算
     更新时间:2008…10…2 1:45:59 本章字数:4813
    浩浩荡荡的大军全部经过,只留下久久方才散去的沙转过头来,看了看刚刚从树后出来的我,“现在过去的两千多骑兵不过是先锋,接下来还会有后续部队经过。”
    我站在一块巨石上,朝官道的西边遥遥地眺望着,良久,方才问道:“若是单单科尔沁一部出兵,最多也就能出动多少人马?”
    多铎略微地估算了一下,然后回答道:“嗯,差不多也就是两三万的样子,科尔沁只能算一个不大不小的部族,全部人丁加起来也不过十万,能出三万兵就已经达到极限了,他们应该不至于到了倾巢出动的地步。”
    “呵呵,牲畜比人口多啊!有大量的马匹可供蓄养骑兵,再加上蒙古人从小就在马背上的搏击中长大,几乎无需多么严格的训练也照样可以挥刀杀敌,弯弓射箭,作战能力也并不比八旗大军逊色多少啊!”我站的位置高,正好可以够到旁边一棵野沙果树的枝头,那上面已经结满了李子大小的沙果,由于季节还没到,颜色刚刚由青转黄,距离红透起码还有半个月的时间。
    随手摘采下来一捧,先扔给多铎几只,然后狠狠地啃了一口,味道酸涩得直倒牙,我皱着眉头嘀咕了一句,“这果子没熟透,确实不好吃啊。”
    多铎摆弄着手里的沙果,仔细分析道:“蒙古人虽然骑兵彪悍,却只限于野战和长途奔袭。并不擅长攻坚,他们最大的弱项在于步兵方面,没有五万以上训练有素地步兵和十五门以上的红夷大炮,要想拿下固若金汤的盛京,根本就是白日做梦。所以说,他们是绝对不会采取强攻的,而如果他们不打算强攻,那么究竟要采取什么方式进城呢?”
    我掐指算了一下。猛然一怵。“原来如此。我明白怎么回事了。”
    多铎忙问:“怎么回事,你想到什么了?”
    “今天已经是八月初九了,我记得王爷在上个月时已经下旨,令留守盛京的何洛会和巩阿代皇上前往东、西二陵祭拜,以大清军队顺利入关,夺取燕京,即将入主中原。实现千秋伟业而告太祖太宗。其中何洛会祭福陵,巩阿祭昭陵,日子就定在八月初十,也就是明天!”
    说到这里,两人已经一齐变色:很显然,蒙古军若想不费一刀一箭拿下盛京,最好的办法就是两宫皇太后和济尔哈朗等开门揖盗,直接敞开城门迎接救兵入城。可是唯一的障碍也就是多尔衮留在盛京的势力。代表就是负责九门卫戍地何洛会和皇城卫戍地巩阿。而偏巧老天帮忙,多尔衮在上个月时就已经确定好了祭陵地日期和人选,恰恰与大玉儿等人希望看到的情况绝对吻合。这等于是正中对方下怀。
    这样算来,他们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了,直接在城外消灭多尔衮留在盛京的势力,甚至不惜杀光所有两黄旗中不听他们话的人,这样一来,蒙古兵占据了盛京,立即控制住了所有出征将士的家眷,就等于死死地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如果明天何洛会和巩阿他们两个按照原来地计划出城去祭陵,那么肯定有去无回,除非天上下刀子,否则无论如何也没有任何借口取消或者推迟。”多铎忧虑着说道,“这该怎么办?”
    “咱们当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去送死,如果这一步棋咱们落败了,那么就不得不面临被对方点中死穴的最糟糕结局。除非……”我沉吟着说道,“除非王爷有新的谕旨来,并且要最迟在明日天亮以前抵达,否则就没有任何办法阻止了。”
    多铎摇了摇头,“估计这个可能不大,且说这个取消或者推迟祭陵的借口不好找,再说我哥又不是未卜先知的神仙,如何能算到这一层?就算是偏巧想到了,恐怕也不会这么及时,哪怕晚上几个时辰,结果就完全是两个模样了。”
    忽然,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地在我的脑海里划过,我猛地一个激灵,“有了,咱们故技重施好了!”
    “故技重施?”多铎先是一愣,不过也很快明白了我的意图,脸上顿时涌上喜色,“对啊,差点忘记了,你不是能够模仿我哥的笔迹吗?况且这类谕旨也不需要他亲自草拟,只要内院章京拟好了,他盖上玉玺就可以发出来了……”说到这里,他忽然犹豫道:“不过也没那么容易,这次不像上次,皇太极写地是密谕,是没有档案记载地,所以根本查不出来皇上有没有发过这道谕旨。可这次就不同了,这谕旨必须是明发上谕,如果伪造很有可能被人发觉。”
    我点了点头:“这的确是个难题,不过也不是全无办法,只要咱们暂时用假谕旨拖延了时间,等到阿达礼和阿尔津的那一万大军赶到,再加上何洛会他们地七八千人马,起码也可以势均力敌。等到双方开战之后,宫廷一片混乱,到那时还有谁有这个功夫去追查这谕旨的真伪?”
    “也是,咱们只要能拖延个一日两日,阿达礼他们能在假谕旨被揭穿之前赶到盛京,咱们就可以避免了一半的败局,可是,”多铎两手一摊,“咱们现在离盛京还远,如果没有合适的纸张和必需的各种材料,你如何能伪造出来?”
    “是啊,我现在总算知道什么叫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这该如何是好呢?”我叹息道。在辽河落水之前,我曾经将那个装了加盖好玉玺的御用黄纸的行囊交给了一个随从保管,眼下我们两人已经与他们失去联系,如果在天黑之前仍然没有遇到他们的话,那么一切都来不及了。
    时间的流逝虽然无声无息,然而却像催战地鼓点一样。雨点般地击落在我的心头。“我看咱们还是返回刚才经过的那个村子,看看能不能想办法偷匹马,就算没有马偷匹驴子也行啊!
    ……
    永福宫里,寂静得几乎连根针掉落在地上都清晰可闻,所有侍立的宫女太监们连声大气都不敢喘,这半个多月来,圣母皇太后的脾气十分乖戾,喜怒无常。与以前那慈和的形象大相径庭。尽管这些奴婢们并不清楚圣母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