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

第233章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第233章

小说: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军前往伐明。”这是以顺治的口气向太祖和太宗焚化地祝文,所以顺治自称“躬”。从此,多尔衮地摄政王名义正式确定。
    第二天上午,小皇帝福临早早地起床,由太监宫女们团团簇拥着装扮完毕,穿好八补朝服,戴上东珠朝冠。被众人小心翼翼地扶持着上了明黄色的步辇。
    大玉儿站在旁边细心地叮嘱着小皇帝:“今天是大吉大利的日子。你坐在宝座上。摄政王和大臣们向你行礼,你要一动不动,连一句话也不用说。该办地事儿,内院学士们和礼部大臣都替你办好了。千万不要自说自话,免得失了君王体面。”
    “儿子明白啦,额娘你就放心吧!”福临有点不耐烦,因为从昨晚到现在。他母亲已经将类似的话说了好几遍,他听得耳朵几乎生茧,心中很是不忿:你还是把朕当成无知幼童,真是麻烦!
    大玉儿的目光何其敏锐,当然瞧出来了小皇帝心底里的算盘,于是郑重地教诲道:“皇上已经七岁啦,好
    坐朝地规矩,再过十年八年你就亲自治理国事啦。上。不要想到玩耍。身子不要随便摇晃,腿也不要乱动。不管摄政王和大臣们如何在你地面前行礼,你只望着他们。一动不动。你要记清:你是皇上!”
    “那也要十四叔把朕当皇帝才行……”福临小声嘀咕着,看到母亲严厉地目光扫来,他赶紧知趣地闭上了嘴巴。
    “你听明白了吗?待会儿千万不要失了皇帝的威严和体统,不能让人小瞧了去。”
    “皇儿记住啦。”福临懒洋洋地回答道。
    望着小皇帝像模像样地坐在御辇上,由众人簇拥着远去,大玉儿仍然站在原地。看了一会儿,她方才轻轻地叹了口气,踩着花底盆,在苏苿儿的搀扶下款款而去。
    福临在大政殿的皇帝宝座上坐好以后,殿外开始奏乐。然后有一个文官赞礼,由摄政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为首,满、蒙、汉文武群臣向他行了三跪九叩礼。乐止,赞礼官大声赞道:“平身!”
    睿亲王多尔衮刚刚站起身来,赞礼官又朗声说道:
    “摄政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跪下,恭受敕印!”随摄政王出征的诸王、贝勒、贝子、公接着多尔衮,按照赞礼官的鸣赞,跪了三次,叩了九次头,山呼万岁。乐止,大礼方毕。文武大臣等,都在摄政王背后跪下。
    左边有一张桌子,上边蒙着张红缎。一位官员站在桌子后边等候。大政殿内外,庄严肃穆。福临坐在宝座上,向下看着以摄政王为首的大清国众多显要人物跪在地上,他地情绪有点紧张,奇怪他们究竟在做什么,究竟什么东西这么重要。
    但是不等福临想明白,忽然听见赞礼官大声赞道:“皇帝陛下钦赐摄政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敕印!……先赐敕书!”
    一位礼部官员从班中走出,站在宝座前边,稍微偏离正中。另一位官员用双手从桌上端起一个盘子,上有用满、汉两种文字誊抄在黄纸上的敕书和一颗银印,端到读敕书官员的面前。赞礼官大声说道:“恭读皇帝敕书!”读敕书官员从盘中双手捧起汉文敕书,朗朗宣读。
    这敕书较长,福临一句也听不懂,但是他知道这个文书十分重要,只好规规矩矩地端坐在宝座上,装做用心听的样子。偏在此时,他感觉肚子发胀,很想小解,但是碍于场面却又不行,也只好竭力忍耐,心中苦恼烦躁不已。
    “……其诸王、贝勒、贝子、公、大臣等,事大将军当如事朕。同心协力,以图进取。庶祖考英灵,为之欣慰矣。尚其钦哉!”
    “臣等谨遵钦谕!”阶下群臣齐声应道,震彻殿宇。
    赞礼官接着赞道:“钦赐摄政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奉命大将军’银印!”
    乐声又作,刚才宣读敕书的官员从盘子里拿起银印,捧在掌中,让多尔看见,随即放回盘中,交给等候身边的一位睿王府官员,恭捧出大政殿。
    赞礼官朗声赞道:“平身!”多尔衮与诸王等人起立。忽然殿外乐声又起,赞礼官又赞:“摄政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今蒙钦赐敕印,实为不世荣幸,单独行三跪九叩头礼,感谢皇恩!”
    ……
    等到繁琐无比的仪式彻底进行完毕,首先感到终于等来彻底轻松的自然是小皇帝,他端端正正地下了宝座,等出了大殿,离开了众臣视线后,立即恢复了孩童地顽皮,蹦蹦跳跳地向凤凰门跑去,急得后面一大群宫女太监们忙不迭地追赶着:“皇上小心,千万慢行~~”
    出了大殿之后,多尔衮站立在宽阔地御道上,和众位王公们一一拱手,示意他们先行。等到大家陆续地散去了差不多时,多铎到了近前低声问道:“哥,你是不是身子不太舒服?看你的脸色有点差,还是不要去觐见两宫皇太后了吧,或者改日也好。”
    多尔衮很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虽然这段时间来隐藏着地风疾很少发作,然而这一连半个上午的仪式,不知道跪了多少次,叩了多少个头。尤其是到了后面时,每一次叩拜的动作时都是头晕目眩,气血上涌,眼前阵阵发黑,着实是支撑得苦不堪言。
    然而他却不愿意显露自己虚弱的一面,哪怕是在多铎面前,他也装得若无其事,“不要担心,我的身体很好,只不过是昨晚睡得少了些,所以气色不好罢了。至于两宫皇太后那边,出征在即,况且还有些事需要禀报或者回答咨问的,不能不去。”语气稍稍顿了顿,然后拍了拍多铎的肩膀:“你那边的事儿也挺多的,又没有个得力的帮手,想必忙得可以。你还是赶快回去吧!”
    “那我先走了,你要注意身体。”多铎只得转身离去了。走着走着,他心中渐渐涌起一阵不忿:“你可是大清最有本事,功劳最大的人,却偏偏要跪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这世道,还真是不公平啊!”
    多尔衮也无暇猜测此时这位十五弟心中的念头,因为光凭方才多铎对他的几句慰问之词,也足够叫他欣悦不已了。这一年多的时间,似乎让多铎平素放荡不羁的性情收敛了不少,居然破天荒地过问关心起自己的健康状况了,实在是难能可贵了。
    想到这里,多尔衮那张稍显苍白的脸上,已经不知不觉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清宁宫内,两宫皇太后知道待会儿摄政王要来觐见,所以全部衣饰齐整地坐在暖阁的炕头上边喝茶边等候着。没多久,太监通传完毕,多尔由宫女引路,迈入了房门槛。施礼完毕后,他端正地坐在两位皇太后对面的椅子上,神色很是恭谨。
    “睿亲王,你率兵出征之后,盛京是我大清的根本重地,也是朝廷所在,你作什么妥善安排?”她很清楚眼下必须笼络好眼前这位摄政王,才能够长久地保证着蒙古在大清的利益。
    多尔衮回答道:“臣等已经议定,盛京为皇上与朝廷所在地,辅政郑亲王率领一部分官员留守,照旧处理日常朝政。满洲八旗兵与蒙古八旗兵各三分之二,汉军三顺王等全部人马,随臣南征。上三旗留下的人马守卫盛京,巴牙喇兵驻防皇宫周围,日夜巡逻。请两宫太后放心,在臣南征期间,郑亲王及留守诸臣自当忠心辅弼幼主,一如往日。”
    大玉儿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一面用柔和而自然的目光朝对面的多尔望着。她很希望多尔能够在一本正经地回答的同时,也能够朝她这边瞧瞧,哪怕是有意无意地一眼也好。
    第六卷 日出雄关 第二十九节 平安符
     更新时间:2008…10…2 1:45:47 本章字数:5075
    哲是个表面长厚,实际上心底里很是精明的人,她当的大玉儿正在暗暗地打着什么样的算盘。因此等到多尔衮讲得差不多时,哲哲故意作出疲乏的模样来,转向大玉儿问道:“皇上这会儿是不是在你那里临帖呢?”接着叹道:“唉,毕竟他年纪还小,玩性一时间还难以收回来,你要勤加督促才好。”
    大玉儿连忙回答道:“是啊,皇上确实调皮贪玩了些,不过天赋还是不错的,现在已经认识了不少汉字,还能背几首唐诗,就是那些'四书五经'的,现在学习还嫌太早。”
    多尔衮微笑道:“皇上天资聪颖,想必学起这些来也不会如何困难。去年秋天的时候入学启蒙,想必这七、八个月的时间,皇上的学业应该大有长进了吧?”
    “睿亲王如果尚有闲暇的话,倒不如去看看皇上的功课如何,毕竟你这次出征,兴许没个一年半载的回不来,你毕竟也是皇上的叔叔,顺便叙一下亲情也好。”
    哲哲身居内宫,对于军国大事不甚了解,况且此时也有不少满洲贵族们也抱着去燕京打劫抢掠一番,再回盛京来好好享用的心态,就更不要说哲哲了。在她的想法里,那关内土地广袤无边,光凭大清这区区十几万军队如何能够打下这么多地盘?又如何能站稳脚跟?恐怕还不如继续在辽东呆着更加稳妥些。当然,眼下多尔衮出征在即。她当然不能将这个念头说出来,以免显得自堕己方志气。
    “教导皇帝读书**方面,不光几位帝师,臣下也应当负起更大的责任来,难得来一次后宫觐见,怎可疏忽了对皇上功课地督促和询问?”多尔衮点了点头,然后将目光转向斜对面的大玉儿,“看来的确要到圣母皇太后宫里叨扰。实在惶恐。”
    “王爷恪尽忠心。对皇上关切备至。我这个做太后的欣喜还来不及呢,又何谈‘叨扰’二字?”大玉儿笑意盈盈地迎着多尔衮的目光,本来她已经暗暗注视他良久了,然而当两人真正四目相对时,大玉儿仍然被多尔衮眼中不经意间透露出的神采所慑,心头突然一阵狂跳,不知道是欢喜还是羞怯。她竟然禁不住低下头去,避开了多尔衮的视线。
    多尔衮也说不清自己究竟是有意无意,刚看了大玉儿一眼,心底里就升起了一种诧异,还有难以言喻的情愫。只见她今天穿了一身浅绿色地旗袍,袖口开得特别大,精美地绸缎上撒落着细碎地小花,与旁边哲哲那深蓝色织着福寿图案的衣裳比起来。显得格外青春而俏丽。当大玉儿刚刚与自己的视线相碰时。像是娇羞而胆怯的少女一般,赶忙低着头,一双白嫩的手局促而不知所措地捏着一方柔软的手帕。乌云般的发髻上各插了两只翠绿地翡翠钗子。流苏垂在鬓边颊旁微微地晃荡着,她长长的睫毛也跟着轻微地抖了抖,似乎格外羞涩。
    看到大玉儿这副模样,多尔衮不由暗暗感叹,她也是三十出头的人了,怎么就一点也不显沧桑呢?依旧青春如故,虽然谈不上是绝色美人,但那股子令男人心动的气质和独特的女人味道,却丝毫没有减淡,仿佛如陈年美酒一般,愈发香醇。
    哲哲看到两人此时均是不太自然的神色,心中不禁好笑,不过这样也好,只要大玉儿的柔情能够暂时拴住多尔衮的心思,那么她就可以再高枕无忧一些时日了。
    永福宫内,倒是静悄悄地,见到来地居然是许久未见的摄政王,宫里的侍女和太监们无不惶恐,赶忙跪倒一片叩头请安。直到多尔衮微微抬了一下手,他们方才起身,小心翼翼地侍立一旁。
    在众人面前,多尔衮仍然保持着应有地形象,他并没有和大玉儿并肩而行,而是稍稍地落后一步。进入平日里小皇帝读书的屋子后,却见到里面空空荡荡的,连个人影也没有,桌案上的书本和纸张倒是摆放得整整齐齐。大玉儿脸色一沉,她走上近前看了看,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