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伊拉克风云 >

第12章

伊拉克风云-第12章

小说: 伊拉克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场以上的人没有午饭……
    午饭前还要进行热身运动——背着四十公斤负重跑回宿营地,当然了,后二十名也没有午饭……
    下午是攀登、器械训练,还有非常锻炼毅力的负重持枪瞄靶训练,晚上筋疲力尽的士兵还得完成俯卧撑、仰卧起、引体向上等加练项目……
    士兵们个个恨的牙根痒痒,无奈伊拉克对逃兵的惩罚实在严酷,所以没人敢逃跑,大家在愤恨之余给沙维尔连长起了个“撒旦连长”的外号,大家都暗骂刚走了一个小疯子,又来了个撒旦!
    此时这位撒旦连长正纳闷着,“奇怪——那个阿卜杜拉是如何训练的?怎么我这么折腾这些小子,好像还是达不到他的水平啊!看来——”沙维尔连长一咬牙,“明天还得加量!”
    ………………
    一年后,当第九人民师改建时,第六连全员编入了军属特种部队!军区高官对这个连的评价是:“真主在上,体能实在太强了!”
    第一卷 巴比伦之鹰 第十五章 迷蒙
     更新时间:2008…8…16 0:54:16 本章字数:2691
    这一天清晨,干旱已久的巴格达意外的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的雨点让这座古老的城市沉浸在淡淡的空朦迷离之中。
    米尼姆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细细的雨丝,不知怎的,她又想起了那个不告而别的黑眼睛的青年。
    “恩——阿卜杜拉,他为什么一声不响,谁也不说的就悄悄走了呢?即使去参军,也不用这样子吧?说是什么军事机密,哼——谁希罕知道你的机密?”
    她将手支在下巴上,想起了这个似乎非常熟悉却又有几分陌生的青年。
    “阿卜杜拉很小就和我们在一起,他一直很沉默,甚至一连几天都不说一句话,我们姐妹甚至有些怕他。但是为什么……现在他给我的感觉不太一样了呢?好像……就是那天从巴比伦遗迹回来以后吧?他变的开朗了,会关心人了,还……帅……一点了……”
    想到这里,她的脸突然红了起来,但她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了另一个人。
    “穆维尔也很帅,他比一般的男人都帅!而且事业有成,年纪轻轻的就是成功的商人了,嘻嘻——大家都说我和他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学校里的姐妹们都妒嫉我!恩——他比阿卜杜拉更高,更有男人味!可是……”
    米尼姆懊恼的拍了拍头,对自己不自觉的就把阿卜杜拉和穆维尔放在一起比较感到不满。
    “阿卜杜拉只是一个孩子,是我的弟弟,而穆维尔可是一个很好的结婚对象!他才是一个真主赐予女人的可以依靠的男人!”
    不知为何,她的心绪烦躁了起来,她站起身来,打开了窗子,让冰凉的蒙蒙秋雨落在自己的脸上,她闭上眼睛,突然想起了在巴比伦遗迹时阿卜杜拉醒来时那双明亮的无助的眼睛,仿佛迷了路而寻找避难所的小动物,不禁让她想把他抱在怀里,好好安慰。
    想到这里,她蓦的想起了那个暧昧的早晨,他——他——竟然——米尼姆捂住了脸,虽然屋里没人,她仍是涨的满面通红,心跳的厉害,害羞的几乎没法睁眼见物。
    “这个阿卜杜拉,这个小坏蛋,他竟敢对姐姐做——做——这些——”
    “他——什么时候回来呢?为什么他不跟我告别呢?”看着烟雨蒙蒙的巴格达市景,少女米尼姆不知不觉间沉浸在自己的情怀中……
    …………
    “啪——啪——”阵阵清脆的枪声回在靶场上,第9人民步兵师第1团第2营正在进行实弹射击训练。这次射击的成绩不错,显示了最近部队的训练水平有了相当的提高,标志着士兵的技战术水平有了进步,但观看训练的刘明还是紧皱起了眉头。
    作为师部的参谋,本来他并没有多大的权限,但这个师中的高级军官都知道他是萨达姆总统的儿子,将来必是鹏程万里的角儿,所以都对他言听计从,一时间,刘明几乎成了除了师长巴赫尔大校之外的二号人物。
    近来他听到了部队将开赴战场,参加霍拉姆沙赫尔方向作战的消息,听说这一仗规模很大,目前已经有四个师出发,所以第九人民师的休闲日子恐怕也要结束了。于是刘明主动下到基层部队,察看部队的训练成果,以免到时心中无数。
    现在他倒并不是不满意军训的成果,他是在为部队的装备发愁。刘明无言的走到一个射击完毕的战士面前,拿过了他手中的步枪端详了起来。一边第二营第五连连长乌尔德中尉紧张了起来,在他看来这位“小长官”显然对今天的射击成绩不满意,他不由的急出了一头汗。
    看着手中的苏制7。62毫米CKC半自动卡宾枪,刘明不由的暗自感叹:这种枪实在是太熟悉了!它在中国的仿制品名称是56式半自动步枪,曾大量装备了人民解放军,参加了中印边境战争,珍宝岛冲突,对越自卫反击战等一系列战役。在80年代前,它几乎就是解放军陆军最主要的单兵装备,直到21世纪解放军三军仪仗队仍然用它作为礼仪用枪。这枪可谓久经考验,劳苦功高!
    CKC半自动步枪采用导气式原理,闭锁方式为枪机偏移式,实施单发射击。全枪重3。75千克,全枪长1025毫米,枪管长520毫米,4条右旋膛线,弹头初速735米/秒,战斗射速35~40发/分,有效射程400米,表尺射程1000米。
    他哗的一下拉开了这支枪的枪膛,看到了里面空空的10发固定弹仓,一直压在心中的担忧又涌了上来:CKC半自动步枪虽然不失为一种名枪,但现在毕竟已经是80年代,它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的战术要求了。第9人民步兵师的士兵们竟然连普通的AK…47自动步枪都没有,更别说其他更先进的武器了。
    虽然军队的勇敢精神因素非常重要,但武器的作用也绝对不可忽视。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决定战争的胜负,10年后的海湾战争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就连英勇善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即使在极端历史困难的情况下,历来也非常重视武器装备的改善。以至于在解放战争初期,我军缴获的一些大炮因无法运走而被迫炸毁时,许多炮兵战士都难过的放声大哭。
    现在第9人民步兵师的装备简直可以用垃圾来形容,只是一个月前才刚刚换装,把毛瑟步枪换为这种CKC半自动步枪,而RPG…7火箭筒,大口径反器材枪等反装甲武器的数量则及其有限,更别说什么“陶”式,“米兰”,“拱肩”反坦克导弹这种高级货了。
    刘明有些发愁:在两伊这种沙漠地形之上,大规模的坦克集群突击随时可见。虽然那些“酋长”,M60或T62之类的坦克面对武装直升机和重装反坦克部队只有被屠宰的命,但是对步兵来说,坦克依然是强大而可怕的地面武器。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坦克就成为了步兵的天敌,再勇敢的步兵也无法面对排山蹈海的装甲集团进攻。第9师如此缺乏反坦克武器,这可是极为危险的。
    但现在正值两伊战争之际,花钱如流水一样,前线一线部队的装备都得不到保障,何况这支预备役部队了——找萨达姆总统要钱要装备恐怕行不通,那么从哪里能找到钱呢?
    乌尔德中尉看到“小长官”盯着步枪长久不动,脸上神色阴郁,不由的认为这个士兵肯定没有保养好他的步枪而引起了长官的不满,他不由的狠狠的瞪了那个年轻士兵一眼。这时刘明熟练的将步枪枪膛合上,还给了紧张不已的年轻士兵,笑了一下,说:“你的步枪保养的不错,继续努力!”
    “是!长官!”年轻士兵得到表扬,兴奋的敬礼,大声回答道。看来不是对枪支保养不满,那又是什么呢?乌尔德中尉一头雾水,不解的看了看刘明。
    第一卷 巴比伦之鹰 第十六章 大闹后勤部
     更新时间:2008…8…16 0:54:16 本章字数:2263
    刘明并未对乌尔德说明他的想法,他只是简单的品评了一下射击训练,肯定了第7营的训练成果,就乘坐苏制嘎斯越野吉普车离开了第1团的驻地。两辆吉普车奔行在空旷开阔的大沙漠中,扬起滚滚黄沙,宛如飞舞的黄龙。坐在车上放眼望去,沙丘起伏,天地无垠,让人心怀大开。
    但刘明却无心观赏,他仍在盘算第九人民师的装备问题,忽然被奔跑的吉普车颠了几下,他不由的回忆起从那个马吉德手中抢的那辆跑车。可是这次没法靠敲诈马吉德来解决问题了,一个步兵师至少需要2亿美元才能完成装备的更新,1000个马吉德也没有这么多钱!
    “敲诈不成——就干脆明抢!谁叫我是萨达姆…侯塞因的儿子!”想到这里,刘明恶狠狠的作了决定,决定去巴士拉的南方军区后勤部大闹一番。
    他大叫一声:“停车!”嘎斯吉普车立即来了个急刹车,前座的卫士以为发生特情,伸手掣出了苏制托卡列夫TT…33手枪,而伴随身后的另一辆吉普车上的卫兵哗啦一声将车上的RPK轻机枪上了膛,车上的人立刻进行警戒。这几个卫士在刘明的训练下,已经可以称作快速反应,训练有素。
    刘明挥挥手,示意无碍,他大喊一声:“去巴士拉!”
    第九人民师的驻地离巴士拉并不远,很快吉普车就进入了巴士拉市区。
    巴士拉,是伊拉克最大海港,巴士拉省首府。中国旧译“勃萨罗”、“弼斯罗”。它位于阿拉伯河西岸,哈马尔湖出口处,距波斯湾120公里。人口大约118万。
    这是一座历史极为悠久的城市,公元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634~644在位)将巴士拉建为军营,后遂发展为城镇,自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兴起以来,这里哲人辈出,文风蔚然,伊斯兰教的穆尔太齐赖派、早期的苏菲神秘主义皆产生于该城。它曾是伊斯兰教各教派和学派学术文化汇集和交流的中心之一,在伊斯兰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就连中国古代对巴士拉也多有记载,古籍《太平寰宇记》、《四夷路程》等均提及巴士拉。
    1980年初巴士拉建成了伊拉克第一座钢铁厂,约可提供全国所需钢铁量的一半;又利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下游沼泽地带的芦苇和椰枣树叶作原料,建立了造纸厂;郊区则为伊拉克揶枣的重要产区,农产品有枣、玉米和稻米等。市内交通便利,是巴格达铁路的终点站和重要的国际航空站;还有人工航道直通波斯湾,可停泊10艘远洋船只。
    刘明的车开过商店林立,遍布外国领事馆的阿沙尔区,进入了巴士拉区,这里学校、医院和住宅较多,是主要的居住区,而南方军区后勤部则就隐身于大片的居民区中。
    刘明的车停在后勤部大楼门前,他和文书欧赖义尔中尉跳下车,走进了大楼。他首先来到了补给处,补给处的办公室非常讲究,铺着木制地板,对门摆着一张宽大的红枣木写字台,墙上挂着几幅精美异常的油画,室内的角上摆着几盆一人多高新鲜亮丽的绿色植物。
    一个三十岁左右,神态傲慢的上尉军官坐在办公室中,桌子上摆着一个中国的彩色瓷杯,里面茶香扑鼻。刘明走进来后,那军官眼睛只是盯着文件,头也不抬的打着官腔问:“有什么事吗?”
    “我是第九人民步兵师参谋,现代表该师前来后勤部领取我部的反坦克装备!”看清了他手中的“文件”只不过是一份报纸的娱乐版新闻后,刘明看着这个养尊处优,官气十足的上尉,强压住心中的火气说道。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