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温州民营经济草根创业史:温州样本 >

第21章

温州民营经济草根创业史:温州样本-第21章

小说: 温州民营经济草根创业史:温州样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进入了商品经济的时代,各个方面都出现了变化。无论是媒体的评论员还是官员都把话说得高屋建瓴。

  思想意识的变化就很明显,〃勤俭节约是美德〃变成〃提倡消费〃。《人民日报》赞许地报道了某县政府建立〃消费指导协会〃,帮助年轻人〃改变在花钱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好几家党报发表文章批评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要穿上九年的传统观念。副总理田纪云也用经济观点批评说:〃如果每个人都是一件衣服穿九年,我们还怎么发展我们的纺织工业呢?〃宣传产生了影响,一位出租汽车司机对采访他的美国《波士顿邮报》记者说:〃这是一个好政策。〃

   新生事物席卷全国。香港发达的市场经济、更高的生活水准,使它在这场〃商品经济〃运动中,自觉不自觉地担当了内地新生活方式的启蒙教师。香港较之大陆的商品繁荣,可从郑渊洁的经历看出。




  郑渊洁带着儿子坐火车。午餐时间,同车香港人拿出方便面,往碗里倒上开水,过一会居然吃了起来。香港人的举动让没见过泡面的郑渊洁父子大感神奇。儿子吵着要吃,郑渊洁跑过去问对方是什么东西。香港人白了他一眼说:〃杯面。〃

  南风北吹。广东,〃中山温泉高尔夫俱乐部〃的对外开放,成为国内第一座高尔夫球场。北京,养鸡工商户孙桂英受到奖赏政府允许她成为北京第一个有小轿车的工商户。《北京日报》头版刊登了她和轿车合影的照片。从西藏到广州,人们在讨论中共中央1984年一号文件时都把孙桂英作为典型。中国政府要借孙桂英的事迹,表达〃从现在起,个人办企业有政策的鼓励,他们绝不会因走过去所谓的'资本主义道路'而遭殃〃。前景明亮,南存辉们借势腾空而出。

  夏天,把自家房屋折价五万元,南存辉与几位朋友在一间破屋子里建起了一个作坊式的求精开关厂,开始了在电气事业里的艰难跋涉。

  德鲁克把熊彼特建立的发展模型落实到管理实践层面,力主有创新精神的人应该〃不断搜寻变化,回应变化,把变化当做潜在的机会〃,并且断言,〃未曾遇见的情况往往是启动革新的良机〃。而对于南存辉,我们更愿意把他看作贫困的抗争者。他脚踏贫困线,面对政策的感召,为脱下贫困的帽子而勇于创业。

  据传,在温州,碰到姓南的当地人,只要回溯三代以上,就会发现他们大都来自一个地方:乐清黄华镇一个叫做南宅的古村,为当地望族。碎石片垒墙、茅草盖顶的住房,半饥半饱的日子,遭人歧视的感受刻骨铭心,历尽艰辛与磨难:南存辉的童年和少年与望族无关。六岁时,他挑着米糠,提着鸡蛋沿街叫卖。13岁那年,初中刚毕业,父亲在劳动中脚被水泵砸伤,造成粉碎性骨折,一躺就是两年。作为长子,南存辉辍学养家。

  寒冷的冬天,补鞋的锥子扎入手中,南存辉咬牙拔出锥子,用破纸包上伤口,坚持为客人补好鞋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他不敢去人多的地方,怕同学看见后没面子。终于,他遇到了同学的母亲。她关切地问:怎么是你?你怎么在这里补鞋?难道你不上学了?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一定要读好书。

  几句关心话冲破了南存辉的心理承受极限。他当即收摊回家,对躺在床上的父亲大声喊道:这事没有前途,拿刀架在脖子上我也不干了。他父亲耐心地劝他:〃靠自己双手养活一家很光荣。如果弟妹们将来成才,那就是你的成功。〃就这样,生活的无奈让南存辉不得不重新背起工具箱,早出晚归,一晃就是三年。

  南存辉补鞋这三年,温州低压电器生产正酝酿着一场革命。

  1984年的某一天,南存辉低头补鞋,听到有人叫自己,抬起头一看,是胡成中。胡成中是他小学同班同学。上小学时,他俩一个是班长,一个是体育委员。后来,此二人事业不分伯仲,但形同水火。从性情上看,南存辉心高气盛、壮志雄心;胡成中则稳重老练、城府如海。在当时两人关系颇为亲密。




  胡成中告诉南存辉,自己不再做裁缝,改行推销电器,一趟生意能赚一千元。胡成中的话让后者既羡慕又嫉妒:补多少双鞋才能赚一千?南存辉动心了。他有两种选择,建厂或当推销员。无论哪种选择,困难均难以估量:自己建厂,没有技术;当推销员,没有离开过温州,对外面的情况丝毫不熟悉。

  左右权衡,南存辉觉得自己建厂难度稍小。求精开关厂横空出世,也即正泰和德力西电气的前身。第一个月,开关厂赚了35块钱。有人沮丧了,而南存辉兴奋异常:很高兴,赚到钱了,没有亏本。

  那时的柳市,低压电器市场良莠不齐,许多人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生产伪劣产品。南存辉没有被诱惑,踏踏实实地经营〃求精厂〃。合伙人试探地问他:〃如果要发财,你不会比别人差。如果要创牌子,就要耐得住寂寞。〃南存辉选择了〃忍耐〃。

  80年代早期的温州交通十分闭塞,去一趟上海要坐24小时的船。南存辉前后三次到上海聘请人民电器厂退休工程师王中江。柳市电器声名狼藉,温州与上海生活环境相差太多,而且国家的政策远不如现在明朗,王中江两次拒绝了邀请。直到第三次,南存辉在王中江家中的地板上一连睡了几天,终于感动了工程师。

  如果只是活跃、蛮力、勇气,温州的经济远不会发展到今天这般川流不息与繁荣。对于很多有远见的温州商人,创业的目的不仅仅是财富。他们高瞻远瞩,注重品牌的塑造,在产品质量上苦下工夫,这才是温州经济的主动脉。秉承如此信念,温州经济才得以在数次洗牌中屹立不倒。

  事实的确证明了南存辉的远见。几年后,柳市低压电器生产因质量问题声誉跌入低谷,〃求精厂〃的产品却畅销全国,一年的产值达到100多万元。在有关部门进行的三次拉网式的清理整顿中,〃求精厂〃每次都因质量过硬而免于被清洗。尤其是,国务院六部委联合大规模打假后,〃求精厂〃成为政府重点扶持的企业。一位被清洗出低压电器行业的老板不无感慨:产品好坏都有人要,我只图眼前利益,没想到是条末路。南存辉看得清,他胜我衰,这是关键。

  3月27日,被关押了186天的郑元忠无罪释放。

  在华贻芳的眼中,〃1984年大气候好,中气候好,小气候好。〃大气候是国家政策支持,中气候是地方积极配合,小气候是个人有强烈的争口气的愿望。气候转暖、天气晴朗,〃八大王〃昭雪理当在即。

  时年,中共中央下发了一号文件,提倡农村发展商品经济,提出要搞活流通。稍微有些政治嗅觉的人无不认为,温州经济的转机出现了。

  不过,这一年的开端,温州仍然似乎在惶惶中裹挟着未知的希望,两年前那场突如其来的风波所带来的思想惊悸并未完全消除。也因此,依靠个体经济发展的温州尽管经过上一年的发展,但〃八大王〃不平反,极度压抑下的温州私营经济阴霾不散。

  石锦宽,当年柳市企业发起人,手持中央一号文件为〃八大王〃们的平反四处奔走。他三上北京、八上省城、百上地委,洋洋洒洒百万字的申诉材料,将这些原属电器厂的企业人员保释了出来。显然,这离他的目标依旧比较遥远。毕竟,个人能力所及终究寥寥,〃八大王〃事件的平反需要强大的政府支持。早在〃两户会议〃,市委书记袁芳烈就已明确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八大王'案不翻,温州经济搞活无望。〃袁芳烈也一直在寻求合适的翻案机会,只是苦于没有上层的政策。




  一号文件下发不久,洞头出了一桩〃虾米案〃,一些农民收购渔村的虾米运到外地贩卖,被当做〃投机倒把〃。事情立即被制止。也借由这个案例,温州市委开始对还关在狱中的〃八大王〃展开讨论。明确的中央文件与客观的事实摆在眼前,促使大家对这一问题达成一致:案子,非平反不可。

  在袁芳烈授意下,市政法委会同公检法三家组成联合调查组,复查〃八大王〃全案。调查结果除了发现一些轻微的偷漏税之外,〃八大王〃所作所为符合中央精神。之后,市委召开乡镇干部以上参加的全市电话会议,宣布〃八大王〃全部无罪释放,收缴的财物将从国库拨出如数归还。

  对于浩瀚大国来说,这例平反事件不过是历史中一个毫不起眼的变奏。但是,就〃八大王〃们而言,这无疑是一场有惊无险的人生浩劫。重获新生的〃大王〃们,在这场大起大落的人生中,多了几分忧虑,少了几分胆魄。数年过去后,与那些在1984年后快速成长起来的新兴企业相比,〃大王〃们曾经的光环不再重现,悄然遁世:

  〃目录大王〃叶建华与儿子一同出国,先后在法国、意大利、美国居住。1992年,创办长城汽修厂,1995年,汽修厂倒闭;后开设广告公司,不久又倒闭。

  〃线圈大王〃郑祥青获释之后办过小厂,经营不尽如人意。现赋闲在家。

  〃胶木大王〃陈银松释放后休整多年。1987年开设一家模具厂,后因其右腿受伤停业。

  现在柳市经营杂货店。

  〃旧货大王〃王迈仟出狱后重操旧业,后改直接经营电器。1995年,因肝癌去世。

  〃合同大王〃李方平侨居加拿大。近几年,他回到国内做起了房地产生意。

  〃翻砂大王〃吴师濂重操旧业,经营小厂,使其发展成为注册资金2000万元的浙江红光金具有限公司。2001年,退居二线,赋闲在家。

  〃矿灯大王〃程步青1986年赴上海开店经营电器。1998年租下上海黄浦区北京东路面积最大的低压电器商场,经营电器批发。2003年接手德力西上海总经销业务。

  〃五金大王〃胡金林平反后没多久,浙江省副省长吴明达看望他,希望他继续努力经营。胡金林回答:〃我现在只希望'比好的差得多,比差的好一点'。〃他只与兄妹一起注资80万元创办乐清第一轧钢厂。时隔24年,胡金林面对记者采访时说:〃1982年,对我的人生是很大的转折。没有这个打击,现在就不是正泰的天下了。〃1989年,轧钢厂倒闭,当地政府动员他成立集团公司,被他拒绝。1990年起,赴外地经商。2001年,前往柬埔寨创办三林国际电器公司。2004年,参股柬埔寨的水电站。

  〃八大王〃的人生遭遇是对他们所处不同时期商业状态的精确描绘。而在为他们的境遇叹惋时,〃电器大王〃郑元忠则呈上了一个值得欣慰的故事,故事的主题叫东山再起。

  郑元忠,浓眉大眼,常戴一副金丝半框眼镜。他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小时候,郑元忠一度对红色政权满怀热情,14岁时带领11个小伙伴去北京大串联。在天安门广场如海的人潮里,远远看着毛泽东的身影,年幼的他激动得热泪盈眶。读完初中,他开始自立,曾经到过湖北、江西的工地修路盖房,也到过大山险岭修水闸打隧道。底层生活的历练让他意志强韧。不甘就此一辈子靠力气过活的他回到村里,当供销员,把柳市低压电器产品推销到外地。辛辛苦苦两年,不多不少,挣了足足一万元。




  世面和眼界变得开阔和活络。郑元忠拿出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