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温州民营经济草根创业史:温州样本 >

第14章

温州民营经济草根创业史:温州样本-第14章

小说: 温州民营经济草根创业史:温州样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州的知名度与苏南旗鼓相当还要等到80年代中后期。一批政界、理论界和新闻界人士争先恐后地对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珠江模式进行比较研究,炒热了苏南,更炒火了温州。不过,1981年的温州并非没有亮点,交通破冰,大幕次第拉开……翻开温州市交通局本年档案,一组数字呈现眼前:

  全市载客汽车为37辆,包括三轮汽车和简易机动车在内的其他机动车为38辆,运输用拖拉机97辆;公路建设竣工里程为3?4公里,竣工公路桥为5座,公路通车里程为1887公里,年客运量为345?85万人次。全市115家市、县运输企业中,只有52家盈利,年利润总额为32?14万元,亏损企业63家,亏损总额达到113?33万元,盈亏相抵后,温州运输企业当年还亏损81?19万元。

  数字浓缩出温州交通内外交困的辛酸。十万销售大军闯南北,没有铁路,没有航空,纵横的河流,〃死路一条〃的窘境羁绊着热血沸腾寻求命运突破的温州人闯荡世界的步伐。对胡成中、周成建这一批甚至更早的民营企业家来说,每次出行都成为他们体力与精神的双重折磨。一名玻利维亚华侨则忍无可忍,干脆提笔写信给市政府领导,称坐客车简直如同运猪,车窗外尘土飞扬,车厢里黄尘弥漫。

  现实不堪回首。运力与需求间的冲突尖锐到一触即发。国家公路客运国营独揽的政策没有一丝松动的迹象,制约交通发展的禁令尚未废止。但是,坚冰之下,暗流早已涌动。温州人酝酿着一个石破天惊的举动:引入社会力量,筹建民营运输企业金丽温客运联合公司。此举显然风险极大。一封检举信很快寄到省交通厅。厅长亲自带队走访,临走时只留下一句〃好自为之〃。

  〃好自为之〃四个字留下无穷的遐想空间。既然没有直接否定,那么索性放手一搏。短时间内,凡具备经营客运线路、能力和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约而同地投入运输市场。一张桌子、一部电话、几个人,便可以雇佣车辆运输。他们长途短途齐上,甚至有人又盯上了夜间营运。

  当时,夜间不得行车的禁令仍在实施。为此,市交通局连续向省厅打报告,要求增开夜班车。省厅没有回音,对此温州人有自己的独特理解:沉默等于默认。于是,市交通局下发文件:〃根据本市的交通运输情况,允许客运车辆24小时发车。〃在没有官方说法的情况下,省级媒体对此进行正面报道。随后,浙江省内各地及广东、福建等仿效温州,夜班车开始全国流行。




  二十几年来,温州民资屡闯〃禁区〃,北伐西进、左冲右突,在温州市道路运输业界已雄踞九分天下。可以说,温州道路运输业就是民营的道路运输业,民营规模和贡献率占据99?9%。

  8月15日,一则关于温州的报道出现在《人民日报》。在这篇名为《活跃的温州市场》的文章中,作者万分激动地写道:

  到过温州的人,都感到温州的农副产品市场和饮食服务行业非常兴旺。点心从早晨四时到深夜零点,随时可以买到;谁家如有宾客临门,生熟菜肴也随时可购;一年四季做衣不成问题;理发、修配也不犯难。

  过去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市场冷冷清清,群众吃了苦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温州有关部门清理了〃左〃的影响,局面逐渐发生了变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流通渠道畅通了,商业网点增加了,市场活跃了……

  在我们国家,还有什么舆论像《人民日报》那般能真切地反映上层的态度和国家的情绪?文章的意义显而易见。这恰说明主流媒体对温州这个向来〃惹是生非〃的城市正在轰轰烈烈探寻市场经济的行为开始持〃暧昧〃的默许。

  舆论的支持,似乎对商业形态处于懵懂状态的温州推进多种经济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用。但是,温州,尤其是当地私营经济的参与者,在很长时间内都承担着非议的压力,发展跌宕起伏。这其中除了社会陈旧保守的观念〃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功〃外,其参与者经营与管理的不规范甚至闯红灯才是外界否定他们的主要原因。

  正如一扇小小天窗,在带进了清新的空气的同时,也放进了苍蝇。《活跃的温州市场》刊出不到一个月,《人民日报》撰文《温州地区不少社队企业大肆骗钱》,揭示部分温州人所谓的〃工厂〃和他们的骗人手法:

  1?订合同、出广告就凭书包里的一个假印章。〃书包工厂〃伪造温州市各部门的印章,以及各种对他们有用的印章。凭这样的假印章,骗了全国各地许多单位与个人。刻假印章招摇撞骗,在温州已成为某些人的职业。所以,按读者揭发的厂名去找,好多都是查无此厂。乐清县清北公社农副产品加工厂,经县有关部门批准后,刻了印章,但至今没有资金、厂房、设备和固定人员;印章放在书包和抽屉里,作为投机骗钱的合法招牌。

  2?最近,温州市有两个人骗了七万元。起初,这两个人向工商行政管理局打报告,说他们现办厂的厂房、设备、技术力量都有一定规模,请予批准。为了慎重,管理局人员到厂里察看,果真如报告中说的那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就批准了他们的要求。不久,他们骗钱的事情暴露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才知道受了骗。原来,骗人者事先与那个厂的领导拉好了关系,该厂同意骗人者利用他们的厂。像这样借厂行骗的事在温州并非罕见。

  3?骗钱发工资。有些社队企业由于没有正式生产计划,时停、时开。开不出工人工资,就想歪门邪道。有一工厂用发假订货单的手段,骗了黑龙江省一单位的几十万元,几年不交贷款。这个单位派人到温州法院申诉。经法院一查,骗钱的工厂的财产早已被分光吃净,骗来的钱也分光了,无力偿还。




  ……

  温州好些地方制造假黄连素成风。瑞安的一个公社就有30多个这样的厂。这些假药厂是未经批准的非法生产单位。他们制成的假药,以三倍、甚至五倍、八倍的利润,通过各种渠道,大搞不正之风,直接远销省外医药公司或医疗单位。瑞安县封了52个假药厂,把其中骗钱多的一个厂的负责人拘留,法院依法判了刑。处理前,有人为犯罪分子开脱:这药不是假的,因为有成本,虽治不好病,但也治不死人。有领导同志求情说:〃社队企业没饭吃,望你们高抬贵手。〃

  三十年世景变迁往往让人恍若隔世。回头来审视上述文章的要义,说明事实上温州私营企业很长一段时间是在非规范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市场经济的闸门如〃潘多拉魔盒〃被小心翼翼地打开,自由的水流势不可挡渗透进来,无法逆转。初始,水流很小,却相当肆意;随后,它在妥协中积蓄力量,集涓为流、轰然成势;最终,水浊水清,集建设和破坏于大成,推倒旧的秩序,新的天地以混乱无序的面貌呈现出来。在这天地之中,温州数以百万计的企业在体制外拼命呼吸,在资源、市场、人才、政策与地理区位都毫无优势的背景下高速成长。这样的地位决定了这个企业群落的草莽和灰色,使其在有些时候为了逐利而不择手段。

  经济学家钟朋荣曾经谈及温州模式:〃温州模式的背后,隐藏着温州人思维的无模式。〃自从踏上改革开放的节奏,温州形成了一个民间力量与改革勇气井喷的经济活跃地带。推陈出新、唯利是图、自强自立的精神,注定其是草根经济崛起的典型,少有国有企业,但家庭式作坊和私人工厂已成燎原之势,怎一个〃活〃字了得,又怎一个〃乱〃字了得。温州成为浙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异端〃。

  因此,正是《人民日报》那篇分量十足且针对性极强的文章,理所当然地给了一些以严肃自居,而看不惯温州发展模式的领导予以整顿的口舌与把柄。

  几乎与此同时,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袁芳烈受命任温州市委书记。袁芳烈一下车直奔温州最繁华的五马街口,感觉一脚陷入了〃敌占区〃到处是杂牌的小作坊和灰头土脸的农民推销员。他感觉温州已经到了非〃治乱不可〃的地步。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年底,颇具声势的检查在温州迅速开展。检查本应只是维护经济秩序的行为,可是一场经济整风的暴风雨却悄然开始。山雨欲来风满楼。〃兴师问罪〃的氛围愈加浓厚,1982年的温州注定无法平静。

  小城大事(1981年)

  浙南日报:4月13日…17日温州地区工交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主题是搞好工业调整,把我区工业生产搞上去。

  浙南日报:5月26日,温州地区1979…1980年科技成果授奖大会隆重举行。136项成果获奖。

  温州晚报:8月2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第282简报刊登《1956年永嘉县试行包产到户的冤案应该彻底平反》一文,并加按语肯定永嘉〃当年首创这种责任制〃。

  浙南日报:9月20日,中国远洋运输公司温州办事处〃鳌江轮〃首航日本。

  浙南日报: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温州地市合并,建立温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实行市管县新体制。袁芳烈任中共温州市委第一书记,董炳宇任第二书记,郑嘉顺、李裕林、张永祥任温州市代市长。

  浙南日报:10月21日,香港〃海天〃号轮首航东沙港,装运活石斑鱼出口,从此洞头海产品直接进入国际市场。

  浙南日报:10月10日…18日,温州市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提出要发展三中全会以来大好形势,把温州各项工作搞上去。

  浙南日报:12月25日,温州汽车客运西站建成。占地面积39?7亩,可供2000人候车。




  1982:冰火两重天

  无所谓,慢慢来,迷宫一样的未来。

  歌曲《迷宫》

  飓

  风将要刮起之时,温州私营经济迎来了萧瑟冬季。

  这场猝不及防的暴风雨的风眼在地处东南的温州,首当其冲的便是这些年名声赫赫的〃八大王〃。昔日威风八面的大王们,顿时仓惶而逃,甚至锒铛入狱,恍惚之间竟不知今夕何夕。与〃八大王〃事件齐名的〃登山鞋厂〃事件则是另一个轰动的焦点。

  温州盛产螃蟹。温籍作家叶永烈曾比喻:有温州商人运了一船螃蟹到荷兰。船在荷兰舶岸后,荷兰海关不许螃蟹进荷兰。温州人很无奈,只得把一船螃蟹倒进了海里。没想到,螃蟹从海里游到了岸上,进了荷兰,且在荷兰生儿育女,几年后,荷兰各地到处都是螃蟹。叶永烈风趣地说,温州人就是螃蟹。

  确实,温州民营经济的勃兴之路,没有路标,只有眼力;覆满荆棘,却布满坚韧的足迹。改革开放后,温州人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自谋出路解决温饱。他们走南闯北,〃千辛万苦来创业、千方百计搞经营、千家万户搞生产、千山万水找市场〃……他们从事投资少、成本低、技术要求不高的再生加工和小商品生产,形成以家庭生产为单位、以专业市场为纽带、以购销员为骨干的经济格局,让体制僵化的国营企业头疼不已。平阳一农妇,看到家乡人外出收购兔毛赚钱。一不识字二不会说普通话的她在口袋里装了两张纸条,一张写着:我是温州平阳人,请帮我买车票。另一张写着:我要收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