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翔-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亩允郑比恢挥性婪沙狻R蛭挥性婪墒悄纤挝ㄒ荒茉谝罢街谢靼芙鸨娜恕�
完颜长之的嘴角泛起一丝木屑的微笑。正大光明的作战,现在谁还会正大光明的作战。不善水战,不善山地作战,不善攻城,根本不能成为战败的借口。如果击败宋军,灭掉南宋,那么金军获必须学会水战,山地战,攻城战。
杏则就只能重复正隆六年(1161年)采石矶之战时一条长江挡住六十万金军的故事。
这时朝堂上的争吵愈来愈激烈,大多数女真大臣都主张和宋军决战。
完颜长之稍稍后退了半步,不屑的看着这批力主决战的大臣。不错,南宋确实是没有像岳飞、韩世忠、刘琦、吴介那样的大将,但现在的大金又有谁能和当年的宗翰、宗望、宗强、宗弼相比的大将呢?
皇统二年(1142年)的议和给金和宋带来了长达近三十年的和平,但也使金和宋一样,进入了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
完颜长之缓步走出金殿,刻意的落后其他人一段距离。在金殿外的石狮边,一个身材高大,大眼虬髯的女真青年一见他出来立即迎了上去:“长之,你终于出来了,商议的怎么样?”
完颜长之道:“陈和尚,劳你久等了。”
这个青年人也姓完颜,名彝,字良佐。不过和他熟悉的人都叫他完颜陈和尚。他父亲原是完颜宗弼的族人,深得宗弼信赖,也被完颜亮所杀。他和完颜长之一齐逃到会宁寺,被普风收养,也一起随普风学艺,是完颜长之最信任的人。
完颜长之道:“陛下以下令,由纥石列志宁去守徐州,白彦敬守南阳。”
完颜陈和尚一怔道:“还是要和宋军硬碰吗?”
完颜长之叹了一口气道:“在那邦大臣的心目中,宋军还是不堪一击的啊!”
完颜陈和尚“哼”了一声道:“如果宋军真是不堪一击的,却么去年灵壁、虹县、宿州就不该丢。”
完颜长之苦笑事一声道:“只可惜没有人像我们这样想啊。其实无论是秦、汉、唐这样的统一时代,就是三国这样的分裂时期,汉人的武功从来都不弱。当年我太祖、太宗所以能那么轻易的灭掉北宋,只不过是正好赶上个好时候,那时正是大宋最腐败最无能的时候罢了。”
完颜陈和尚点头道:“汉人的文仕、技术都远远高于我们女真人,他们的士兵只要加以好好的训练,辅以优良的武器和装配,要胜他们并不容易。”
完颜长之道:“算了,皇上以经决定了,我也无能为力。何况硬碰下来我大金也未必会输。只不过胜负都在五五之间罢了。”
完颜陈和尚摇摇头道:“不过如果还是抱着宋军还是不堪一击的观念与宋军作战,那可就很难说了。”
完颜长之点点头,刚要说话,忽见一个宦官匆匆从殿内走出来,一见完颜长之还站在殿外,面露喜色,来到完颜长之近前道:“完颜将军,皇上诏见,请将军立即随我进宫。”
杨沂中拿出一个玉符,递给万显声道:“拿这个云符,就可以直接找李显忠,邵宏渊和李宝,他们都是各方面的统帅,可以直接告诉他们前线的军情。”
万显声接过云符,道:“这次北伐,前线的总指挥是谁。”
杨沂中道:“是张浚。”
万显声道:“那么虞允文呢?”
杨沂中闭上双眼,叹了一口气道:“前天四川急报,吴唐卿病逝,为了稳定军心,皇上命令暂时密不发丧,任虞允文为四川宣抚使,主管川陕军务。”
万显声失声道:“什么?吴死了?”
杨沂中苦笑了一声,道:“吴唐卿去得确实不是时候。”心中却十分感概,绍兴年间的大将中现在只剩下他杨沂中一人了。看着昔日的战友一个一个的离去,杨沂中也不禁撼到凄凉万分。
万显声也不禁苦笑,虞允文熟知军事,又通晓政务,确实是接替吴主管川陕的最好人选,不过四川毕竟不是这次北伐的主战场,少了虞允文的统领大局,对于这次北伐确实是一大损失。又问道:“你呢?你主管那一路军马。”
杨沂中摇摇头道:“这次北伐我不上前敌,留守临安。”
万显声惊道:“这么说前方只有张浚一人主持,张浚怎么能行呢?”
万显声的但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张浚虽然在主战派中威信及高,但本身是一个文官,而且视野过于狭窄,缺乏虞允文统观全局的大局观。虽然但任枢密使多年,但在军事方面并无多大建树。建炎四年(1140年)的富平之败,绍兴七年(1147年)的淮西军变,隆兴元年(1163年)的符离军败均与他指挥不挡有一定的关系。在没有虞允文统领大局的情况下,也应以杨沂中这样居有实际军事经验,指挥过大军作战的老将来辅佐才对。
杨沂中又叹了一口气,道:“我和张浚的关系十分微妙,这个时侯确实不适合在一起共事。”
其实杨沂中和张浚并无私怨,只不过杨沂中身经百战,在宋军中的人望远远大于张浚。而且爵位也在张浚之上,张浚本身也不是虚怀若谷,宽宏大度的人。这样两人人如果在一起同事,难免不产生芥蒂。何况重臣统领大军在外,都城也需要留一员大将以防万一。
万显声叹道:“大敌当前,你们怎么就不能齐心协力,一至对外呢?”
杨沂中心中苦笑,这样的局面又何尝不是皇帝赵刻意营造出来的呢?将大权分散,让大臣互相牵制,不使一人独大,是每一个大宋皇帝用人的惯例。就是赵决意与金国开战,也仍要将主和派的汤思退留在朝中为宰相,也就是为了在朝堂上制造平衡,不让主战派独大。
正是在这种用人原则的指导下,大宋立国二百多年来,确实少有大臣传权,但同时也造成了大臣之间互相争执,办事拖拉,行政效率低下。这些习惯也几手惯穿了大宋一朝。
不过这些话杨沂中是没办法对万显声说的。只好道:“现在北伐在即,我个人职位高低算不得什么。但是联络河北、山东义士,配合北伐这件大事全靠显声兄你了。”
万显声道:“你放心吧。这件事就交给我了。”
注:完颜长之这个名字是梁羽生先生的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在'狂侠天骄魔女''风云雷电''飞凤潜龙'等小说里都出现过。
完颜陈和尚是金末的名将,在乾道四年(1168年)左右宋金都没有什么名将,只好把金末估名将拉出来凑数,反正这也不是历史小说。
后记
《宋翔》的第二卷终于连载完毕了。也该总结一下了。
由于第一卷篇辐较小,但在内容上主要是介绍人物,为后来作好辅垫,和后面的情节没有直接的连系,只好把它独立作一卷。直到第二卷故事才开始全面展开。
在第一卷里,除了辅垫以外,就是突出了主角杨炎的性格,以及其他几位重要角色的出场和性格。只到第二卷里杨炎才开始展露头角。主要是突出他勇武的一面。并从一个小兵逐渐升级到了独领一军的中级将官。同时也为他在下一卷中宋军大举北伐扮演重要角色做好了足够的辅垫。
在第二卷里前七章都是描写宋金之间的战争,基本是以隆兴元年(1163年)的宋朝的隆兴北伐的过程为蓝本份。只是因为情节需要,把时间推迟到了乾道三年(1167年)。在历史上这一次北我是以宋军的失败而告终,但在小说里由于有了杨炎的参加,成了宋军大胜,并引发了后面的大举北伐。
史书是对这一次北伐记载都很简单,主要在《宋史李显忠传》里。不过在小说里出现了野战,攻城战、大军团作战等多种形式的战斗,写完这一段,我最满意的还是策二章的攻城战。第六章和第七章写的大军团作战还不尽如人意,希望会在后面加以改进,写得更好一些。
小说写到这里,可以利用的历史材料己纪不多了,其实在历史上这一段时间的历史是非常乏味的。好在这不是真正的历史小说,可以由自己开创新的历史。
现在算来,从我开始动笔到现在,写《宋翔》的时间以经超过了一年了。从一开始只是看别人的小说,到后来终于下决心自已来写,开始写之后才发现写小说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好在写完之后的满足和成就的感觉十分美妙。
目前为此,整个小说的结构都已大至构思好了,只剩下一些小细节还需要完善。我一定会努力将书写完。不指望这部小说能给我带来什么经济利益,只希望每一位看过的朋友能够喜欢。也欢迎和喜欢这部小说的朋友一齐讨论小说中的不足之处。
在此祝每一位朋友天天开心。
《宋翔第三卷北伐》内容更精采。
第三卷 北伐
一 出兵徐州 上
宋乾道四年(1168年)二月二十日。大宋终于开始全面北伐。这也是宋即隆兴元年(1163年)之后再次北伐。
前线的都督府就设在宿州,经过三个多月的加紧施工,这时的宿州城墙以完全修好,和杨炎去年离开时大不一样。不仅把城墙加厚加高,并且在城楼上安置了六十架河床弩,此弩的射程可以达到六百步以上,在五百步以内可以穿透任何铁甲。唯一的缺点就是体形庞大,不易搬动。但用来守城却在合适不过。另外还有一百架投石机,都是可以将二百斤重的大石投出二百步以外的距离。还配备了大量火器,可谓是固若金汤一般。
三个月来城中还屯集了大量粮草,物资,军械等。使宿州完全成为北伐的一个重要后勤基地。
枢密使张浚亲自在宿州坐镇,都督府的首席参谋是韩彦直,其余的幕僚还有王炎、刘珙、张孝祥、范成大等人。其中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人,就是岳飞的三子,散朝大夫岳霖。
岳飞共有五子一女,长子岳云幼时从军,曾立下无数大功。后来岳飞一起被害。次子岳雷,死在岳家被流放之时。三子岳霖,四子岳震,五子岳霆这时均在朝为官,不过都以弃武学文了。
岳霖自岳飞召雪以后,一直都是岳家官职最高的人。数年以来虽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但为官勤免,认真,小心谨慎,也无失举之事。这次也也来担任都督府的幕僚,像征意义到是远远大于实际的作用。北伐的将土中有不少是出自当年岳家军一系,最典型的就是毕在遇。当年曾在岳飞部下效力的靖海军节度使、水军都统制李宝转程赶到宿州,见岳霖一面。
当年意气风发的壮士,这时己是两鬓斑白的老将,李宝拉着岳霖的手,老泪纵横:“想不到在我李宝有生之年还可以复见元帅之子,元帅地下有知,我等一定努力杀敌,收复中原,以完成元帅的遗愿。
这时大宋的各路兵马以集结完毕。这次北伐将兵分三路,左路军邵宏渊为立将,张子盖为副将,人马七万余众。由襄阳府出兵,进攻宛洛。
中路军主将李显忠,副将成闵,兵马十万。右路军主将李宝,副将魏胜,兵马三万,水军三万。两路军先合力进攻徐州。
徐州连结淮南、淮北、山东诸路,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攻下徐州不仅可以保正宿州的侧面安全,东可进取山东,西可挺进中原,确实为宋军必取之地。
与此同时,四川的宣抚使虞允文也分兵两路:一路吴之子金州御前驻军都统制吴挺为将,另一路以兴元府御前驻军都统制姚仲为将。进攻大散关。
加上宋军驻守宿州的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