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逐鼎大明 >

第21章

逐鼎大明-第21章

小说: 逐鼎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门洞中堆积了许多尸体,而贼兵依然毫不顾忌的踏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前赴后继的冲杀进来。
    “第三队上前,瞄准,射击!”
    贼兵在付出惨重的代价后,转变战术,让盾牌手冲锋在前,弓弩手紧随其后。火枪的子弹虽然在这个距离足以射穿木盾,但是穿过木盾后便有如强弩之末,大多都无法致命了。贼兵的弩手在盾牌掩护下,向官军一阵射击,毫无掩护的火枪手马上被射倒了好些人。
    __
    继续打滚耍无赖的求票求收藏!
    我会努力写好本书,若有不善之处,请留言谢谢!
    正文 第十章 大破贼军(2)
     更新时间:2009…9…18 10:28:51 本章字数:2269
    各位大大,看完记得收藏和推荐哦!
    ——————
    韩煜有一种大势已去的感觉,他找到一把刀提在手里,做好了决死的准备。
    突然,东边传来一阵整齐的呐喊声,这种振奋的声音由远而近,很快就淹没了贼军的攻城声响。不到片刻的时间,正在涌进北城门的贼军变得越来越少,火枪手在放倒新的一批敌人后,甚至没有再出现更新的一批。韩煜大感惊奇,一时还不能确定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将三段射击指挥交给了一个百户官,然后快步登上了城头。
    只见曲阜城东面的林地里,忽然杀出许多人影,从火把的数量来看,完全超过了贼军的数量,而他们的目标很明显是正在攻城的贼军。
    韩煜眯起双眼,让自己能看清楚这突如其来的武装力量的身份,借着无数火把的光线,他隐约看到一些旗帜,竟然是大明的日月旗,而最前方的帅旗上赫然印着“杨”字。他不由惊喜的叫了起来:“杨肇基,是杨肇基,救兵到了,救兵到了!”
    在接下来的一个时辰里,贼军面临了全面崩盘,官军兵力上明显占据了优势,并且是迅雷不及掩耳的打了贼军一个措手不及。战争的局面扭转了,韩煜马上组织五百人上马,开始出城追击贼军。
    战斗一直持续到晌午,曲阜城三面的林地里布满了尸体。贼军分成三路向兖州撤退,杨肇基一面组织兵力进行拦截,一面调动一支三千人的骑兵去北谷解救杨国栋。到了下午,曲阜城周围的战斗基本结束,贼军溃不成军,官军大获全胜。
    杨肇基最终没有令大军趁胜追击,贼军分兵撤退,意图就是想分化官军,一旦官军孤身进入贼军占领区域,很有可能会中埋伏。他下令大军在曲阜城外驻扎,同时派出大量斥候侦察邹县动态,自己领了亲卫部队进入了曲阜城。
    韩煜的骑兵一直向东南方向追击贼军十余里,斩杀敌人三百多,最终在临近贼军占领区之前下令返回曲阜城。在路上,他听到了一个消息,被围困在北谷的杨国栋都司在杨肇基派出的三千骑兵救援下,顺利突围,并成功击杀贼军一千五百。
    这一仗下来,贼军主力元气大伤,损兵万余,折将数百。
    是夜。曲阜城县衙大堂。官军诸将会聚在这里。每个人地脸上都是喜悦地神情。自徐鸿儒造乱以来。贼军势力日益巨大。官军屡战屡败。今日一役。可以说是官军首度得胜。同时也是一次至关重要地大胜。
    杨肇基坐在大堂首座上。虽然总兵一职在明朝并无明确地品阶。甚至有时候连具体统辖地兵力都不确定。但此时此刻。在场地诸位都是武官。并不会以官品来论资排辈。山东都指挥使杨国栋位列其次。青州卫代指挥使韩煜则坐在紧随在杨国栋之后。其他将领或站或立。
    “今日一战。大快人心。徐贼主力已经一蹶不振。用不了多久。山东必然会恢复盛平。”杨肇基年过半百。有一股鹤发儒将地风范。他风雅地笑着。语态带着不可掩饰地兴奋。
    众人开怀地笑着。杨国栋被困北谷已经有六七天。原本厚实地脸庞都消瘦了不少。他神色依然挂着笑意。却微微地叹了一口气。道:“这帮可恶地贼子。让我很是受了一些苦头。不过今日幸亏杨总兵神兵天降。不仅大破贼军拿下曲阜城。更是让小弟捡了一个便宜。斩获敌人数千首级呀!”他说完。哈哈地笑了两声。
    大堂地气氛顿时尴尬了一下。杨国栋是一个老狐狸。曲阜城分明是青州卫拿下地。但是他却欺负韩煜年少。又仅仅只是代职。故意将功劳推给杨肇基。在巴结地同时还顺带为了自己挣了一份功绩。
    在场地诸将都是杨肇基和杨国栋地部随。自然不会胳膊肘往外拐。犹豫片刻后。纷纷笑着附和了杨国栋地话。就好像今日一役完全是杨肇基和杨国栋地功劳。根本就没有青州卫什么事。
    韩煜脸色陷入了铁青,他并不傻,大堂上的气氛已经显得非常明显了。这种私底下争夺功劳的事情早已不是什么鲜闻。杨肇基和杨国栋无论在朝廷还是在地方都是有头有脸的人,而自己除了老爹和舅舅之外,根本就无势力可依,更何况还是一个刚刚崭露的新面孔,肯定是争不过他们的。
    韩煜咬着牙,终于没有说话。然而站在他身后的王云确实直性子,立刻不满起来:“杨都司,你这话就说的太离谱了,昨夜子时,韩指挥还打算用曲阜城交换杨都司,再怎么说你也不能忘恩负义呀!”
    杨国栋脸色变了变,在进入曲阜城的途中他是听说过此事,此时却摆出一副不知的样子,道:“我怎么不知道有此事?”
    王云脸色涨红,怒道:“杨国栋,你怎么这样不讲理!”
    “混账,本都司的名讳岂是你随便直呼的!”杨国栋一拍桌案,瞪了王云一眼。
    王云还待要争辩,首座上杨肇基发话了:“好了,同袍为伍,吵什么呢?”他停了停,转向杨国栋,“杨都司,老夫知道心领了你的好意了,但是几个时辰前我和青州卫的军师孟宏远谈过,青州卫以一千余的兵力奇袭曲阜城,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杨国栋脸色一沉,没想到自己好心碰上驴肝肺,心中甚是不快。
    杨肇基看向韩煜,微微的笑了笑,道:“韩指挥,我和你舅舅韩玉成可是老交情了,不过我在济南府听闻你舅舅保举你做青州卫代指挥使的时候,还真是有点怀疑。虽然你年纪尚轻,但是这些天你带领为数不多的青州卫,连续几番立下奇功,着实让我这个老头子感到钦佩,看来我大明年轻一代后继有人了。”
    正文 第十章 大破贼军(3)
     更新时间:2009…9…18 10:28:52 本章字数:2793
    韩煜在听到杨肇基对自己的评价后,心中很是宽慰,看来这个老将军还真是如历史所记载的那样正直清明,不由生起一片好感。他赶紧站起身来,推辞道:“杨老将军太抬举元晦了,这些时日所谓的立功纯属机缘巧合,让元晦走了一些运气罢了。”
    杨肇基道:“韩指挥太谦虚了,你五百伏兵大破八千贼军和今日奇袭曲阜城的战绩,老夫会如实上报朝廷。当然,杨都司恰才奋力突围,斩杀贼军也是不小的功劳,老夫都是不会忘记的。”他的最后一句话虽然说的很客气,却分明只是一种安慰而已。
    杨国栋不冷不热的向杨肇基拱了拱手,道了一句:“那就有劳杨总兵了。”在内心中,他渐渐有些恨杨肇基了,自己热着脸将此番大功劳推到其面前,却不料反而遇到一个冷钉子。
    就在这时,大堂正门急匆匆的跑进了一个小将,向杨肇基报道:“禀大人,在清理贼军大营时,从中军帐中发现五具敌将尸体,让俘虏辨认后,确定其中一具尸体正是徐鸿儒,另外四具尸体分别是沈智﹑夏仲进﹑张柬白和周念庵。”
    韩煜神色微微一扬,窃喜起来。沈智﹑夏仲进﹑张柬白和周念庵都是此番山东贼军的骨干领袖,各自都带领着一支队伍,与徐鸿儒共同起事,而现在这些领导层的人物都死了,贼军大势已去了。
    大堂一番惊喜的议论,气氛跃然。
    杨国栋并不知道孟宏远曾带兵炮击贼军中军帐的事,在听到小将汇报后,略略思索了一下,问道:“徐贼大营在哪个位置?”
    “在城北三里的密林里。”小将答道。
    杨国栋得意的笑了笑,说:“杨总兵是从东边袭来,自然不会杀到北边去。在下倒是突然记了起来,我从北谷杀出来后确实曾遇到了一支贼军大营,当时趁着贼兵大乱,立即下令本部两千人奋力冲杀了进去,要是不说,还不知道那是徐贼的本营呀!”他说完,更是自以为是的大笑了两声。
    首座上杨肇基脸色变了变,一抹寒冷笼上了额头,他重重的从鼻腔里呼出一口气,并没有说话。而坐在下方的韩煜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孟宏远,自己的军师早在进城后就与之会面了,两人相视一眼,都显得有些哭笑不得。
    看到韩煜不屑的姿态,杨国栋怒道:“怎么,韩指挥,难道你在曲阜城被贼军包围的严严实实,也想说徐鸿儒是你斩杀的?”
    韩煜对于杨国栋厚颜无耻地贪图功劳。感到很是恶心。嘴角毫不掩饰地挂上了一丝戏谑。道:“在下只是请教一下杨都司。你地两千本部中有火器吗?”
    杨国栋愣了愣。他召集地兵力全部都是在济南府临时训练地民兵。根本就没有实力配置火器。对于这个问题。他虽然摸不清韩煜地底。但也没办法隐瞒。道:“没有。”
    韩煜转向小将。问:“请问徐鸿儒和另外四人是死于何故?”
    “是死于炮击。”小将答道。
    杨国栋地脸瞬间变成了猪肝。表情尴尬无比。支支吾吾一阵后。辩解道:“哦。原来是这样了。可能是我记错了。”
    杨肇基是知道徐鸿儒是被谁击毙地。凌晨时孟宏远随着斥候队回到大营后。就已经将昨晚发生地事情一五一十全部讲了一遍。他懒得再理会杨国栋。道:“韩指挥。徐鸿儒被击毙。这件事我会如实上报朝廷地。”
    “杨老将军秉公执事,真是让元晦钦佩不已,元晦定然会以老将军为榜样。”韩煜谢道。
    杨肇基对于韩煜的谦虚恭谨满意的点了点头。
    在接下来的熬夜商议中,杨肇基制订一套围剿贼军残余势力的计划,打算让韩煜率一支军队向西挺进,杨国栋先北上与巡抚赵彦会合,再攻取兖州北部,自己则以大军围攻邹县。
    西边是与莱州相交的地带,贼军零散,而且都不是精锐的兵力,非常适合韩煜这样缺兵少将的军队进行扫荡。
    韩煜深知杨肇基是故意如此安排,将这份不吃力又有功的任务交给自己,心中很是感激。但是他却打算就此撤兵返回青州,理由是自己兵力过少,几日作战疲劳不堪,青州又缺兵守卫,担心会发生意外。
    当然,其中真实的原因是他知道自己必须有一个度。如今历史的轨迹发生改变,徐鸿儒的起义提前进入了衰弱期,自己现在的功劳已经够大了,为此还得罪了杨国栋,是时候收敛一下,将剩下赚取战功的机会留给其他人了。毕竟有时候过分的出头并不是一件好事。
    杨肇基体谅了韩煜年轻人的苦衷,再说他的职权和韩煜并没有纵向关系,谈不上下令和违令,于是答应了韩煜的请求。
    另外,韩煜还向杨肇基讨来了先前炮击徐鸿儒的四门虎蹲炮,至于从曲阜城搜刮而来的两万多银两,早就藏好了,等到率军返回的时候一起带上。
    接下来的四天时间,杨肇基去曲阜城外大营主持军务,杨国栋带着郁闷的心情率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