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逐鼎大明 >

第12章

逐鼎大明-第12章

小说: 逐鼎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宝细细想了想,脸色一片灰沉,说:“你只需要告诉我,你要多少?”
    “在下已经说过了,这次交易并不是银两的问题,”韩煜说,“青州现在缺少粮食,贼兵压进,恐怕坚持不了多少时日。我代表青州府向贵船队要一批粮食和一批武器,做为购回报,青州府三个月内在此间修造一处码头和仓储,允许贵船队自由停靠和装卸货物,同时还可以免税一年在青州境内做买卖。”
    林宝皱了皱眉头,虽然她是林锋的妹妹,但平时在水寨里就是一个大小姐而已,对于海上的事务根本不甚精通,一时也断定不了这桩买卖到底值得不值得。她转过身去,对一个大胡子老头海盗问道:“愈大叔,您怎么看?”
    大胡子老头本是林锋刻意留在林宝身边做照料的,论资排辈,他都可以算是和林峰的爷爷林凤一个年代的了。韩煜开出的条件在他看来,绝对是一桩值得做的买卖,这可是意味着他们这些海盗在青州府是受官方认可的,更何况青州虽穷,但一年的免税生意依然是有市可造。
    “大小姐,这单子可以做,但是口说无凭,还得谨慎点。”愈大叔回道。
    林宝点了点头,然后看向韩煜:“你说得这么多,万一耍赖怎么办?”
    韩煜早就料到如此,他不慌不忙的从衣袖中取出一张印有知府官印的字据,说:“这张字据是青州知府的亲笔,上面写着青州府与贵船队交易的内容,如果我们反悔,以各位英雄在官府的势力完全可以有办法将它送呈京师,勾结江洋大盗可是死罪呀。”
    林宝接过了字据,看了一眼后就递给了愈大叔,在看到愈大叔点了点头后,道:“那好吧,我就相信你一回。”说完,带领手下准备返回小船。
    “喂喂,林姑娘,等等,”韩煜立刻叫了起来。
    林宝回过头,看着韩煜:“干吗?你看上本姑娘了?”
    韩煜自诩自己江湖经验浅薄,却没想到这为林大小姐比自己更菜鸟。他叹了一口气,说:“林姑娘,既然你同意做这桩生意,那么你也得先给个详细的货物数目,万一你送来一袋粮食一柄刀就当做交易,那我们可是有口难辩了。”
    “那你想要多少粮食。”林宝努了努嘴,问道。
    韩煜思索片刻,说:“粮草五千石,火绳统五百支,火药和铅弹一百箱。”之所以与海盗做武器交易,就是看中这些人常年游走大洋,能够筹集火器,运气好的话还有机会弄到西洋最先进火器的。
    “嗯,我想想,好吧,就这么决定了,但是可能需要三天的时间运过来,我只负责将他们运到这里,你们自己派人来搬走。”林宝犹豫了一小会儿,一口答应了下来,在她看来,似乎五千石粮食和五百支火绳统并不是什么大数目。
    然而,林宝的话刚说完,愈大叔立刻惊慌起来:“大小姐,五千石粮草也就罢了,五百支火绳统可不是小数目呀,要知道一支火绳统在行内的价格最贵可达到一百三十两,虽然现在我们有五百支火绳统的储备,但是也不能说给就给呀。”
    其实韩煜提出五百火绳统的数字,是希望在讨价还价的时候有一个很高的基数,没想到对方一口就答应了下来,心中大喜不已。他立刻上前一步,对愈大叔道:“这位好汉,林姑娘既然是代表林大龙头来与我青州府交涉,她既然一口答应了下来,可见是豪爽之人,正所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难道各位好汉愿意在江湖上落个失信吗?”
    愈大叔脸色焦灼,一时哑然,重重叹了一口气后,转过身去。看到愈大叔不再说话,林宝也只好咬下了牙,道:“不就是五千石粮草和五百支火绳统嘛,你当我们给不起吗?就这么定了,后天下午你派人在这里接货。”
    在林宝带着一众海盗搭上小船回到双桅大船离去后,韩煜忍不住兴奋的叫了出来:“太好了,有了火器,一帮农民何足惧哉?”
    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李允走了上来,脸色很是不好看,责备道:“韩检校,虽然你舅舅是知府,但是你怎么能随便答应他们免税一年在青州做买卖?还说什么修建一座码头,我们来时可没跟知府大人说过这些呀?”
    确实,郑玉成勉强答应与海盗做这一场交易,但是开出的条件仅仅是允许一年之内让海盗自由停靠在青州海湾。韩煜却认为这个条件有跟没有完全一样,海盗勾结青州大小官员在这里自由停靠都有好几年了,这种交易筹码根本就没有重量。当然,他擅自开出这些额外的条件,也是有自己的目的。
    他笑着拍了拍李允的肩头,说:“李镇抚稍安勿躁,我韩元晦向你保证,这些事情不会出任何差池,而且只要李镇抚替在下保密这件事一段时间,事成之后,我敢担保好处绝对不会少的。”
    李允能从一个平民在短短几年的时间爬到镇抚这个位子,自然不是泛泛之辈。他也看得出在青州修建码头与海盗长期合作其中是有利可图的,只是这种事情如果做的太明目张胆,风险实在过大,有钱和有钱没命花可是两码事。
    看着李允面有难色,韩煜又自信的笑了笑,说:“李镇抚你就安下这份心吧,出了任何篓子,由我姓韩的一人承担。”
    “这可是你说的,到时候可别乱咬人。”听到这里,李允总算是收了收心眼。
    ————
    努力码字,努力更新,大家努力看哦!
    谢谢谢谢!
    正文 第四章 临时升职
     更新时间:2009…9…18 10:28:31 本章字数:4669
    海盗们很守约,说好三天的时间没有任何迟疑,将韩煜所要的货物都送了过来。这让韩煜隐隐猜到了一个信息,林氏海盗在山东附近肯定有一处据点,否则也不会这么快就能将东西送来。
    在见到粮草和火器后,郑玉成和徐盛等诸位青州官府大员都喜出望外。五千石的粮草虽然不多,但足够军队勉强支撑十数天,更重要的是有了火器的支持,守城起来自然会更镇定几分。只不过,郑玉成和徐盛对于胜算仍然甚是没有把握的,毕竟两千不到的兵力要面对的可能是超出几十倍的敌人。
    第三天的下午,韩煜在舅舅的书房找到了郑玉成。郑玉成这几日忙于处理青州治下其他城镇的求兵文书,已经是心神俱疲,本来不多的黑发被银白色吞噬的干干净净。看到外甥的到来,他勉强露出了一丝亲切的笑容,用早已干涩的声音招呼道:“是元晦呀,来,坐吧。”
    韩煜看着舅舅操劳的神色,心中很是不忍,便直接切入正题:“舅舅是不是还在为守城感到忧心呀?”
    郑玉成苦涩的笑了笑,说:“是呀,虽然有了粮草和火器,但是两千兵力无论如何也守不了多久呀。这几天青州府治下一州十三县的求兵信笺是一封接着一封,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回应他们。”
    “舅舅,元晦今天来找您,就是为了这件事,其实元晦已经想到了迎敌之策,”韩煜语气稳健的说。
    郑玉成对于韩煜这几天的表现甚感欣慰,着实的看出了外甥的领导才华,听到韩煜有迎敌之策,顿时精神起来,问:“元晦有何妙计?”
    “妙计算不上,只是元晦在这段时日研究出一套适用于火枪的步阵法,如果能够熟练运用这套步阵法,五百支火枪甚至可以抵挡五万之众,”韩煜带着几许得意的说着,当然他所说以五百火枪地方五万之众,那是在理想条件下的假设而已。
    郑玉成甚为惊讶:“什么步阵法,竟然有如此强大的威力?”
    其实韩煜所说的火枪步阵法,就是一种三队人的轮番射击,借用的是日本战国大名织田信长的三段合击。当然,这种三队人轮番射击并不是织田信长创立的,只能说他是运用的最巧妙之人。早在西方殖民者踏上美洲的时候,这种三段式射击就被发明了,与织田信长三段合击不同的是,西洋人在射击的时候射手只是一个人,但准备了三支枪,每射击完毕一次就将空枪交给仆人添装子弹,然后拿起第二支射击,形成了一种循环不间断的攻势。
    通常在大规模作战的时候,大明火枪军队采用的是方阵排列射击,这种射击最大的优势就是火力密集,有效的对正面造成强火力网。明朝的火器在当时世界可谓是顶级科技水平了,大明军队配备的三眼统、喀秋莎火箭炮、十眼统等都是具备连续性射击的火器,所以在战斗时不需要三段式射击。
    只是眼下大明国辽蓟战事正酣。全国地先进火器都调到北线。再加上连年国库空虚。没有多余地财力制造更多地火器。大明火器军队已经大不如前。而现在青州卫就更不用说了。本来就没有火器装备。从海盗那里换来地火绳统又是最原始地火绳点燃式单发火枪。只能采用三段式射击来弥补连射了。
    “没想到元晦你还会行军作战之道呀?”在听完韩煜地步阵法描述后。郑玉成大感惊奇。连声赞叹道。“真是奇才。真是奇才呀!”
    韩煜觉得很不好意思。自己地想法其实在明朝已经属于过时了地。只不过明朝人在发明半自动连射武器后。便不再思索单发射击步阵法而已。他连连推辞道:“舅舅过奖了。元晦也只是参悟了三眼统火枪地射击方式。突发奇想罢了。”
    “不管怎么说。元晦锐意创新地步阵法让守城更添几分信心呀!”郑玉成说着。语气再次变得沉重起来。“虽然三段式步阵法很实用。但是要说抵御万人之众也太过牵强了吧。”
    “其实两军相持。在乎天时和地利。徐鸿儒匪部虽然众多。却是乌合之众。更何况他们近日连连取胜。必然会在心理上生出骄兵地情绪。只要我们故意将青州城只有两千兵力地事实放出去。想必他们更会轻敌。”韩煜冷静地分析着。以少敌多地战役。根本就不是在拼火力。而是拼心力。他继续道。“匪部一旦轻敌。自然破绽百出。再加上匪部兵力大多少是平头农民。武器和训练都不是正规军地对手。此战并不是没有取胜地机会。”
    听了韩煜地分析。郑玉成不禁连连点头。
    “如果舅舅能让元晦率领五百火器军,元晦保证会给来犯贼子一个沉痛的教训。”看到郑玉成对自己的一番话露出赞同的表情,韩煜进一步说道。
    郑玉成微微一怔,诧道:“元晦你要带兵?”他并不是不相信元晦的能力,从刚才的分析中就可以断定,自己这个外甥甚至要比白承宰、王云都更熟军学,只是如果韩煜有什么闪失,该如何向韩善交代!
    “舅舅,元晦虽然是一个书呆子,但我相信自己比平头农民要强,青州现在困顿,既然元晦已经留下来守城,那么势必怀着殉国之心,”韩煜言辞慷慨的说着,表情就好像已经处在就义之际了,“与其怀着破城被辱的担忧,还不如壮怀**的在战场上厮杀,请舅舅成全。”
    郑玉成想了想,觉得韩煜的话很对,韩煜的人已经留下来守城了,还有什么能向韩善交代的呢?青州正是缺兵少将的时候,放着这个大好人才不用,那可真是一种莫大的糊涂。他沉沉的叹了一口气,道:“好吧,青州卫指挥司的任职虽然不是我的职权范围,但是谭旭那个废物逃走了,身为知府的我也可以担任起临阵点将。”踌躇思虑了少许,他接着道,“我马上写一封奏折,先呈给身在济南的巡抚赵彦,再由赵巡抚递呈朝廷,推举你为青州卫代指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