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中华-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头看了看港内的大清舰队,大军压境,翁同龢心里又恢复了点底气,恭恭敬敬的磕头领旨谢恩,起身与刘步蟾商量道:“刘督打算在东京办完上谕吗?”
刘步蟾微笑着将翁同龢扶起道:“老相说的对,标下要将尚氏一门接返琉球,恢复琉球王室。昨日本部海军已至琉球宣旨了。”
“哦。那舰队岂不是要在东京停留许久?”,翁同龢皱了皱眉道:“威海防卫可怎么办?”
刘步蟾哈哈一笑道:“老相爷多虑了,本部今日便要带人走。今晚泊琉球,明日便可返回威海。放眼东亚,嘿,威海安全着呢。老相爷放心。”
威海的确是安全的,经过昨天那一场虚惊,长崎港内的日本警备舰队哪敢出港?若是落单被中国人击沉一两艘,也只能哑子吃黄莲。而威海的岸防警备也不是开玩笑的。
翁同龢还是不能置信,看着自信满满的刘步蟾,对这个年轻人又加多了一层不满,冷冷的道:“若是日本人不肯放人呢?”
刘步蟾注意到了翁同龢的语气,止住笑容摇了摇头道:“翁相以为我刘步蟾胆敢违旨吗?既然皇上有上谕要刘某办成这件事,刘某办不成岂不是有负皇恩?老相务必要向日本人说明。翁相是宣慰,末将是宣威!”,转头望向港湾内龙旗飘扬的舰队,冷哼一声道:“不肯?老子轰平了东京再说!”
翁同龢一愣,一阵凉凉的海风吹来,让他不由自主打了个寒颤,刘步蟾流露出来的杀气让他心里也不禁一阵发寒,让他完全没有注意到刘步蟾话语中对他的不敬。呢喃着嘴里吐出个“这”字,也被刘步蟾接着的话语打断:“老相好走,刘某便在舰上静待老相好音。此时乃是巳正,本舰队初定申初启航,若是日本人不肯,也请老相务必于申正之前返舰。过了这个时辰,大炮不等人!”,刘步蟾扫了一眼看两人已经宣旨完毕慢慢走近的伊藤博文等人,收起怀表狠狠地说道。(分别是巳正:上午十点,申初:下午三点。申正:下午四点。)
不待几人反应过来,刘步蟾冷笑一声,抱拳向翁同龢道:“末将在舰上静待好音!告辞!”,转身大踏步回头,身旁的水兵队列一个收枪礼,排着整齐的队列跑步跟在他的身后,返回定远舰。
看着这群杀气腾腾的背影,许久伊藤博文才缓过神来,问翁同龢道:“翁大人,刘将军这便要回航吗?”
翁同龢板着脸,摇了摇头朝舰队的方向努了努嘴道:“你看像吗?”
港湾内,正响起一阵尖利的警笛声,随着定远舰上的旗语,所有舰只的主炮不住的旋转着炮口,对准了岸防炮台。定远舰的巨大主炮,正缓缓的转动着,指向了东京主城区的方向。
“这是什么意思?”,桦山资纪胀红了脸,恼怒的问翁同龢道。不待回答,回头一阵急速的日语向身边的士兵传令,要岸防做好开战准备。山本权兵位那边也早已准备完毕,炮台的炮位全都瞄准这港湾内停泊的清军舰队。一时之间剑拔弩张。
翁同龢到了这个关头,还是体现了浓厚的气节,冷冷的板着脸道:“奉上谕,至东京接返琉球尚氏王室复国,两个时辰内送到舰队上。否则,本使无法节制舰队了。”
伊藤博文紧锁着眉头,看了看岸上海上无数映耀着阳光的炮口,倒吸了一口凉气,缓缓道:“贵使能否多点耐性?待我与政府商榷再说。而且。。。中日之间有条约,琉球乃我大日本帝国领土。”
翁冷冷一笑道:“贵国比俄国怎样?中俄刚刚签署北京新约,前约作废。可为今日之师。本使年纪这么大了,有的是耐心。可以海军没有。”,说完不理伊藤博文,转而面向西方深深跪倒,郑重的磕了三个头。起身转身,木着脸一言不发,登上了日本方面准备好的马车。
定远舰上的刘步蟾正看着翁同龢,他知道,这位老儒已是准备将这把老骨头扔在东京了。
烈日当空,阳光照耀下的东京湾气氛紧张异常,犹如一桶濒临爆炸的火药,所欠缺的,就是一个导火索了。
伊藤博文平息了心中的愤怒,制止住桦山资纪和山本权兵卫的传令,不用问他就知道这些愚蠢的武夫想去干吗,如果琉球尚氏那个濒临死亡边缘的老头在今天死在东京的话,那么这些人全部都是大日本帝国的罪人。
伊藤博文不甘心的看了看港湾中那可怕的舰队,紧锁着眉头问桦山资纪道:“有把握吗?”
沉默。。。
良久山本权兵卫愤怒的说道:“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交出琉球人,是大日本帝国的耻辱!也是帝国军人的耻辱!”
桦山资纪喝斥道:“放肆,有你说话的份吗?”,挤了挤眼睛道:“滚开!你不配站在这里!”
山本权兵卫胀红了脸,弯腰“嘿依——”了一声,就准备转身离去。
“行了。”,伊藤博文叹了口气道:“不要演戏了。我难道不知道你们想干什么吗?两位帝国的军人,我理解你们,不过拜托你们做事情之前动动脑子好吗?如果你们做了!”,伊藤博文失去了平日的儒雅,愤怒的抬起手臂指向不远处的定远舰道:“你们能对付得了这支庞大的舰队?”,怒火使得他的呼吸也急促起来:“你们。。。你们是想毁灭大日本,毁灭天皇!浑蛋!”
“那——”,桦山资纪恼怒的回应道:“难道照他们说的去做?大日本帝国还有脸面吗?”
“脸面?哼!”,伊藤博文冷笑道:“没错,照他们说的去做。记住,帝国的军人们,没有武力就没有脸面!”,转身离开两人,向翁同龢走去,走到半路突然停了下来,转头道:“我们必须要有大舰!”
再转过头时,已经是换了一副笑脸,谦恭的形象映入翁同龢的眼帘。
正文 第一零七章 新黑船事件
更新时间:2008…10…11 14:13:40 本章字数:5365
海军在海外耀武扬威,我在北京却受到了不小的压力,英国公使强硬照会总署衙门,声称不支持任何针对日本的行动,如果中国方面一意孤行的话,所有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均由中国方面承担。
同时,南方边境也突然骚动起来了,法国殖民军在镇南关外举行了实弹演习,以及炮兵集火射击演练,气氛一时之间有些不对劲,同时,欧格讷也通知了我,大英帝国已经派出外务官员巴柴特赴日本谈判赔偿事宜,谈判完毕后即行接替驻日大使的职位。恳请中国方面派出对应品级的官员列席。
那边正在关键时刻,我自然是先答应下来,通报英国人,表示伍廷芳将负责谈判事宜。
而此时的日本国内,正面临着维新以来最大的一场危机,自从黑船事件以来,东京湾再次遭到敌方强大舰队的闯入而岸防束手无策,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治天皇召集山县内阁以及贵族院的领袖人物,包括军方的部分将领,在神宫举行了紧急会议。反倒把翁同龢撂在了一旁,此时的局势很明朗,已经没有必要与这个老头周旋了,如果决定战,那立刻就要战,疏散东京人口,这老头根本无力节制清国海军那帮疯子;而如果要和,只要把姓尚的一家送给中国人,那舰队自然就会离港。是战是和全在日本,已经完全没有必要敷衍那个满口大话的令人厌憎的中国老头了。
天皇有些忧虑的看了看时钟,木着脸道:“还剩四小时,诸君难道还不能够决断吗?若是战,朕宁愿与朕的神宫一同升天面觐天照大神。若是和,诸君也要想清楚,日后再有此类事件,如何应对?!”,说到这个,明治天皇怒不可遏,一巴掌将面前的清茶扫落在地。
许久,山县有朋才将埋得深深的头抬了起来道:“陛下息怒,如今局势实在是全在清国人掌握之中,是以我们不能再等待下去了。”
明治天皇不满的看了他一眼,同时注意到其他人也都是身形略有晃动,知道这家伙这句便宜话招致了不满,于是叹了口气道:“山县君的意思到底是战还是和?帝国需要一个由担待的首相!”
“战。。。”,正当所有人松了一口气终于有人做了决定的时候,山县有朋的尾音突然提了一个升调道:“的话。。那就要问问小松亲王和海军大臣桦山君的意思了。”,转头向伊藤博文使了一个眼色,同时将皮球踢给了小松亲王那边。
“山县首相以前担当过参谋本部,现在也还兼任着内务大臣,如果战的话,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山县君应当知道。”,小松亲王眼皮眨了眨,面不改色的垂目回答道。
山县却不回答,笑了笑问桦山资纪道:“桦山大臣呢?”,转头又看了伊藤博文一眼。
“诸君不用烦恼了。战!”,桦山资纪不耐烦的抬起头来,坚定的说道。顿了顿,转过身子向山县有朋道:“首相大人请恭请天皇陛下移驾。东京,便交给帝国军人吧!”,转头向天皇弯下腰,恭敬的说道:“陛下!”
山县有朋本来就是军界出身的老家伙,怎么会不懂得此时立刻跟上?当即也随同鞠躬道:“陛下!”
伊藤博文与小松宫彰仁亲王对视一眼,又垂下头去没有说话。
明治天皇苍白的脸上,鼻翼随着急促的呼吸颤动着,看了看伊藤博文,又不满的看了看山县有朋,淡淡的说道:“朕说过了,朕不会走的。难道朕的旨意你们敢违抗吗?”
伊藤博文心中有他的烦恼,前几天山县有朋刚刚与他商议过政局的情况,日本国内对政府的不满已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了,不久前政坛新星大隈重信刚刚在东京成立了日本进步党并亲任党魁,伊藤对于这个人有着深刻的认识,在地方上历任副知事知事,又管理过大藏省,是财政专长,后又在东京创立东京专门学校(后来的早稻田),在京畿地方都有极高人脉。由于他的佐贺藩出身,对于萨长联盟霸占政府和军界很有不满。据说这次他还拉拢到同样是财政专家的松方正义,出身萨摩藩的松方同样对伊藤山县等人的长州藩长期霸占政府职位不满,这两人的联盟对政治格局有一定的冲击力。山县对他表达了这样的担忧。
特别是如今这样的局面,无论是战是和,山县内阁必将倒台,他伊藤作为第一届首相,看着眼前山县有朋想逃避责任的样子,也犯了犹疑。不管怎样,山县君作为首相都逃避不了责任吧,伊藤博文心中暗道。
心中盘算已定,伊藤博文坦然地轻轻咳嗽一声,朗声道:“不管怎样,总要有人担待责任。那么,便由我伊藤来吧。陛下。”,看到天皇嘉许的目光,伊藤更加的有信心了:“陛下,如今局势,若是要战,必玉石俱焚,内阁必须疏散东京人口,准备发动玉碎。而天皇也。。。也不能够保全。”,伊藤朝天皇深深的鞠了一躬,起身继续道:“如此,我辈纵万死亦不能稍赎罪愆,故而我的意见是和。请陛下圣裁。”
调子一定,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天皇决定继续忍辱负重,借见那个啰嗦而无理的清国人翁同龢,而山县内阁则做好下台的准备,伊藤负责将尚家的人送交给清国舰队。东京警戒一直要持续到当晚。
神宫内的御道上,伊藤迎上山县耐人寻味的目光,看了一眼天色,歉意地笑了笑道:“山县君,事已不可为了。清国舰队到来,无论如何都是这样的结局。既然如此,又何必连累陛下呢?”,山县好像也想通了,点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