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光绪中华 >

第439章

光绪中华-第439章

小说: 光绪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港等地,更是海盗的渊薮。中国的地方官吏因为绿营水师腐败,海军力量薄弱,对之几乎束手无策,无可如何。有的官吏甚至对之实施安抚政策,“诱以官职,招以金钱”,以求无事,'6'但所收成效却不大。及至英国人占领香港,其海军即以镇压海盗为其主要任务。一方面调查港澳之间及广东沿海的岛屿港湾,以便了解海盗的藏身之所。一方面与广东的地方当局达成协议,共同合作,对海盗进行不断地打击。虽然取得相当的成绩,但仍须英的海军长期留驻于此。'7'
  再者,“中国舰队”的成立也与鸦片战后中英关系紧张有关。 1842年,中国虽因战败而订城下之盟,但一般民心并未屈服,不断地有抗英行动。或者趁机对英人袭击报复,或者加以暗杀泄愤,有时甚至发生一些小规模的武装冲突。其中尤以拒绝修约和进城最为严重。虽经英方一再地抗议与交涉,均无结果。因之英国外相帕麦斯尊(Lord Palmerston)乃决心采取强硬政策,增强海军的兵力,以迫使中国屈服。'8'
  三、“中国舰队”的组织与兵力
  “中国舰队”的组织与英国其它舰队一样,使用同一原则,采取混合编制,自现代的铁甲到传统的帆炮船都有。大小不一、数量也没有限制,完全视情况需要而定。如同在鸦片战争之初,航行于中国海面的船只多达48艘,其后增援者尚不为计,但战后则又减至16艘左右。及至英法联军前夕则又增至64艘战船,而且其中大部份已换为蒸汽战舰。
  1864年,“中国舰队”与东印度舰队正式脱离关系而单独成军。至1869年左右,其所拥有的兵力,计有21艘,其中最大的是旗舰(Flag…Ship)“奥狄莎号”(Audicious),排水量为3774吨,是一铁甲战舰。其次是“泰利亚号”(Thalea)1459吨,为一巡洋舰。其它皆为炮艇及机帆炮船之属。其名称分别是“卡亚得斯号”(Charyadies),“摩提斯特号”(Madeste),“朱诺号”(Juno),“伊吉沙号”(Egesia),“莉莉号”(Lily),“伦达夫号”(Ringdove),“古鲁号”(Curlew),“洛普文号”(Lopwing),“侏儒号”(Dwarf),“赫尔奈特号”(Hernet),“米吉号”(Midge),“西斯尔号”(Thistle),“苍蝇号”(Fly),“吉斯瑞尔号”(Kestrel),“儆醒号”(Vigilant),“蚊子号”(Mosquto),“史文吉号”(Swinger)等。其中以“史文吉号”为最小,排水量仅有295吨。'9'
  “中国舰队”的此一兵力规模,其后并未作重大的改变,一直维持在20艘左右。从1882年的资料,即可证明。是年计有铁甲战舰(旗舰)一艘、快速舰4艘、帆炮船3艘、炮船4艘、炮艇5艘、通讯及补给船各一艘,合计19艘,载炮110门,官兵2567员名。兹将各船舰名称、吨位、马力、炮数、舰长及兵员人数附表于后,藉以了解其兵力之实际概况。
  1882年“中国舰队”兵力一览表
  名称舰别马力吨位指挥官载炮官兵学生水手合计
  IRON DUKE
  (Flag Ship)铁甲舰42706010Capt。 Richard
  E。 Tracey14门3524661459
  Cleopatra快舰……………………
  Curacoa快舰25402380Sumuel Long141943636266
  us快舰24502380James W。 East141943636266
  Encounter快舰21301970George Robinson141593631226
  Pegasus机帆快船9701130Edward F。 Day61041124139
  Albatross机帆快船840940Arnold J。 Errington4941219125
  Daring机帆快船920940F。 J。 J。 Eliott4941019123
  Lily炮船830720R。 Evans383611100
  Swift炮船1010756William Collins56291182
  Kesrel炮船830610William M。 Lang46241278
  Fly炮船490603Adolphus F。 St。 Clair45941174
  Zephyr炮艇530438Geo。 N。 A。 Pollard44741061
  Foxhound炮艇470455John。 M。 Mc。 Guhae4474960
  Moorhen炮艇390455James Henry Corfe4474960
  Sheldrake炮艇370455Marcus L。 Bridger4474960
  Mosquito500430H。 Francis4474960
  Vigilant补给船18101000
  Victor Emanuel补给船5157W。 H Caning6511480
  总计1911019572423682567
  ※资料来源:英国海军部档ADMI/6618。 P。2657:China station, 1882, Efficiency of Her Majesty’s ships under steam and sail。
  不过,到了1886年,“中国舰队”又换了一批新舰。从是年5月其舰队司令哈密敦(Vice Adm。 R。 Verey Hamilton)参观醇亲王检阅北洋海军时所率领的十艘战舰,即可知其中出现了几艘新船舰。'10'
  1。 Audacious(旗舰)铁甲炮14门新
  2。 Constance炮14门新
  3。 Campton炮14门新
  4。 Cleopatra炮14门旧
  5。 Leander炮10门新
  6。 Pegasus炮6门旧
  7。 Wander炮3门新
  8。 Firebrand炮4门新
  9。 Linnett炮5门新
  10。 Swift炮5门旧
  虽“中国舰队”的船舰时有更换,但其装备却未随着工业科学的发展而常除旧布新。到了1888年,其舰的陈旧落伍,非仅不如法、俄的远东舰队,即中国与日本向欧购买的新式铁甲,其性能之优越也使英人大为难堪。如在1888年3月10日的英文《天津中国时报》上,即有人撰文指责“中国舰队”的船舰,不但大部份陈旧失效,而且迄今尚为采用1860至1870年代的前瞠炮(the muzzle…loading guns),实为英国海军的耻辱。为了迎头赶上法、俄等国的海军,他以为英国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政策,将“中国舰队”的船队汰旧换新,把那些苍蝇级(Fly…class)和宝石级(Gem…class)的老船统统淘汰掉。诸如“Cockchafer”, “Espair”, “Firebrand”, “Linnet”, “Merlin”, “Rambler”, “Swift”,以及所有老船舰,并以新式的船舰取而代之。至于其它二艘重装甲舰 “Orion”与“Wyvern”,虽亦属陈旧,但因其具有厚甲及重炮仍可留于港内作为防守之用。其它如“Constance”虽然装置旧炮,但其性能尚为不错。至于其余之船如“Alacrity”, “Cordelia”, “Heroine”, “Leander”, “Mutine”, “porpoise”, “Rattler”, “Satellite”, “Wanderer”均属优良,尚足以维持英国在远东的海军优势。设使英国政府能再添加一艘“Aurora belted Class”和一艘新的River Class者像是 “Mersey”号那样,当为更佳。'11'
  “中国舰队”的最高长官为舰队司令,亦称为总司令(mander in Chief, or C…in… C。),正式官名为提督(Admiral海军上将)。但一般官至上将者极少,大多为副提督(Vire…Admiral海军中将),甚至有时还以一位海军少将(Rear…Admiral)代理总司令之职者,根据并不完整的资料统计,可知有以下数人曾任此一职位:
  考希伦(Thomas Cochrane)1844…1846
  英格利斐德(Samuel。H。。 Inglefield)1846…1847
  黑木(Black Wood)1847…1849
  柯利尔(Collier)1849…1850
  奥斯汀(Charles Austin)1850…1852
  裴洛(Fleetwood Pellew)1852…1854
  施泰麟(James Stirling)1854…1856
  西马(Michael Seymour)1856…1858
  何伯(James Hope)1859…1861
  凯古柏(Cooper Key)1861…1862
  吉来特(Henry Kellelt)1869…1871
  瑞德尔(A。 J Ryder)1875…1877
  喜而雅(M。 Hillyal)1878…1880
  欧威尔(George O。 Willes,或译作韦力士)1882…1884
  陶威尔(W。 Dowell)1884…1886
  哈密敦(Verey Homilton)1886…1888
  沙尔曼(Namell Salman)1889…1890
  李查理(Frederick Willson Richards)1891…1892
  斐利曼特而(E。 Fremantle)1892…1895
  四、英法联军时“中国舰队”的活动
  十九世纪中叶,中英之间曾经发生二次大战,一为鸦片战争(1839…1842),一为英法联军(1857…1860)。在这两次战争中,英国政府都采取“炮舰政策”(gun…boat policy),而以其优势的海军为先锋。在鸦片战争时以东印度舰队为海军的主力,到了英法联军时则以“中国舰队”为其主力军。当时指挥作战的舰队司令为西马(Michael Seymour)。西马出身于海军世家,其父是拿破仑战争(The Napoleanic War)时的名将。而他也自幼时即参加海军,具有四十余年海上的经验。他本在波罗的海海军那皮(Sir。 Charles Napier)将军之下服役,嗣以克里米亚战争(The Crimean War)行将结束,而远东又行将多事。海军部为借用他的长才,特将他晋升为海军少将(Rear Admiral),以接替施泰麟(James Stirling)为“中国舰队”司令。西马于1856年之春到任,其所受的训令有二:一是监督俄国海军在西太平洋的活动,一是协助港督包令(John Bowling)与中国交涉修改南京条约及进城事宜。'12'
  西马在英法联军时期所扮演的角色,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广州之役(1856…1857)时。当西马抵达香港后不久,适以“西林教案”(1856年7月25日)和“亚罗事件”(1856年10月8日)先后发生,事态变得相当复杂。为了加强对华交涉,港督包令及广州领事巴夏礼(Harry。 S。 Parkers)都主张采取强硬的态度,凭借武力迫使中国屈服。于是西马遂成为执行此一任务的关键性人物。虽然此时法国与美国亦于同时参与攻打广州的行动,但仍以英国的海军为其主力。在西马的指挥之下,分由其部下懿律准将(J。 B。 Elliot)等率领兵船 “Syhille”, “Barrocouta”, “Cormandel”, “Encounter”, “Sampson”, “Colcutta”, “Winchester”, “Bittern”, “Elk”, “Camille”, “Niger”, “Aukland”等。对于广州外围的军事据点,如猎德炮台、威远炮台、横档炮台、虎门炮台等地展开猛烈的攻击,并予以占领。同时,且以船炮对于城内的总督府大肆进行轰击,施行空中威慑。又与中国的帆船水师发生大战,以七艘炮艇将二十艘中国水师击溃。尽管西马等对广州不断地进攻,并向两广总督叶名琛一再提出警告,甚至发出最后通牒,要其应允英方所提出的修约、进城、赔偿、道歉等条件,但叶氏却绐终未予理会。一则由于省河水浅,英军大船无法驶入。再则由于英军兵力不足,无法大举。于是包令及西马只得求援于印度及海峡等地总督派兵相助。适以印度有兵变(1857年5月13日),一时无法如愿。直至是年(1857年12月24日)才由联军大举攻陷广州,俘获叶名琛。此一战役始告一段落。计自1856年10月到1857年11月止,前后长达年余之久。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英美两国都曾对于台湾发生兴趣。西马拟派人赴台调查,美使伯驾(Peter Parker)亦拟梁指,因之特为照会包令,表示反对,其事遂告终止。'13'
  第二个阶段是大沽口之役:广州失守后,英方为了对清廷直接施加压力,于是乃决定挥军北上前往白河口,威胁北京的门户。由新任的英使额尔金(James B。 Elgin)会同法使葛罗(B。 Gros)组成联军。从双方所出动的兵力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