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光绪中华 >

第38章

光绪中华-第38章

小说: 光绪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注: 历史上撤旗事件发生在香港,本书因天子检阅海军,故而取消巡泊香港计划,事件发生在了威海皇家海军总部。
  正文开始:
  第二日一早,李鸿章与丁汝昌喜气洋洋的来了,见了我请了安道:“皇上,京里恭王爷还正在与英人谈判呢,真没想到皇上亲阅海军一事英国人得知了,今儿臣收到消息,英国皇家海军中国舰队请求与我举行联合演习。臣以为天子亲临,此事非同小可,不可轻易答应了,但如若不答应,又好像我方无甚诚意,对于恭王爷那里,也不太好办。如何是好,还请皇上示下。”
  这个老滑头,看他的样子是愿意的,只是怕担了什么事情,故而来请示于我。不过这喜气洋洋的,我哪还好意思说个不字?
  不过英国人既然要来,那便让他来吧。中国舰队的配置,比起威海的实力来说,差得还远呢,但是演习起来,胜负可还真难说。输了最好,也让那些海军的官兵们看看单兵及指挥官素质的差距。于是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李中堂你去安排吧。告诉英国人,朕想让海军与他们搞一次对抗演习看看。请他们不必在意朕的面子,好好的教教咱们。”,说着看了看面上变色的丁汝昌道:“丁军门怎么了?不用怕也不用着急,好好打,打出咱们的威风来,也找找差距嘛。咱们船要比他们好,炮也全部更换了克虏伯快炮,就看军门你怎么带咯。”
  “请皇上放心!”,丁汝昌一挺身板,面上也泛起一股豪勇之气来,看了看李鸿章道:“请皇上,李中堂放心,臣一定打出我大清皇家海军的威风来,让洋人瞧瞧咱中国人也不是好惹的。”,丁汝昌行伍出身,说话间自然有股子豪气。
  我笑了笑看着他,突然想起一事,反正丁汝昌马上我要调他去伊犁带陆军,何不趁此机会锻炼锻炼年轻人才?于是摇了摇手道:“嗯,丁军门带兵朕是知道的,朕这次却想多看看年轻人,丁军门朕自有大用,说说看,若是你不在的话,让谁人指挥比较好些?”
  丁汝昌一愣,看了看李鸿章道:“若是臣不在的话,臣以为。。总兵林泰曾,可堪大用。”
  “嗯。”,我点点头,林泰曾的确也还行,接着问道:“若是林也不在呢?”
  “这。。。”,丁汝昌一时语结,说不上话来。
  “唔?”,我疑问道:“便是林泰曾一人吗?琅威利呢?刘步蟾呢?邓世昌萨镇冰呢?”
  “回皇上。。话。”,见我问得急,丁汝昌有些支吾起来。我面上顿时一沉,李鸿章赶紧过来打圆场道:“皇上问你话呢,好好说话!”
  “是!”,丁汝昌应了一声,顿时镇定下来道:“回皇上话,郎威利已然不负专责,正打算回国,臣不敢擅专,而刘步蟾虽才华超卓,然惜其性格颇有沉毅暴躁之处,与洋员相处,总有坷绊,臣以为可以用其勇为一将,而不可为帅。至于邓萨诸将,均不如林泰曾甚矣。”
  我心头一沉,郎威利这么牛的人才可不能就这么放跑了,于是问道:“郎威利还在威海吗?所为何事?”
  李鸿章瞪了丁汝昌一眼,转头正色道:“回皇上话,乃是其因衔职上的一些琐碎原因,加之又思念故乡,这才。。”
  不见得吧。难道是撤旗事件?心头一动,于是问李鸿章道:“是不是跟刘步蟾起了龌龊?”
  李鸿章无语。
  我又问道:“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刘步蟾目中无人?撤了提督旗,升了总兵旗?”
  “皇上。。。都知道了?”,李鸿章与丁汝昌同时下跪,惊惶的请罪道:“请皇上恕臣定夺失当之罪。”
  “哼!”,我气愤的哼了一声道:“你们太也大胆,居然敢欺瞒于朕!丁汝昌!你给朕把事情前前后后好好的说给朕听来。李鸿章,你立刻,亲自去把郎威利留住!朕呆会便去留人!”
  两人同声应了。我让寇连才叫了载沣过来,让他追上李鸿章说上几句好话去,让他知道厉害就好了,没必要真的处分太重。
  于是静心听起丁汝昌的奏报来,原来这些日子丁汝昌大多在威海准备接驾事宜,刘公岛军港内由右翼总兵刘步蟾做主,命令降下提督旗,挂上总兵旗,导致郎威利勃然大怒,质问刘步蟾“丁去我固在也,何得蘧升镇旗?”,刘步蟾又是那个性子,加之又有一些洋员挑拨,事情越发闹大,郎威利大怒之下将娄子捅到李鸿章处,却不料李鸿章护短,回复郎威利“北洋海军官制只一提督、二总兵,提督去,自应总兵带”,郎威利在光绪十二年就授了海军提督,听李鸿章这话一说,一怒之下,这便要辞职回家。
  '光绪八年(1882年)十月,琅威理受聘为北洋水师总教习,负责舰队训练,“颇勤事,为海军官佐所敬惮,中外称之”。他在军中日夜操练,“刻不自暇自逸,尝在厕中犹命打旗传令”,因治军严谨,北洋水师中流传了“不怕丁军门,就怕琅副将”的说法。在琅威理的严格要求和训练下,北洋水师军容顿为整肃,一时令各国刮目相看。
  十二年(1886年),琅威理被授予海军提督衔,六、七月间,北洋水师巡游朝鲜洋面,转赴日本长崎,中国水兵与日人发生冲突,致使北洋水师官兵死五人,重伤六人。时琅威理力请对日开战,为丁汝昌劝阻。
  十六年(1890年)秋,北洋舰队巡泊香港,提督丁汝昌因事暂时离舰。右翼总兵刘步蟾命令降提督旗升总兵旗,琅威理以“丁去我固在也,何得蘧升镇旗?”因此与刘步蟾发生争执,这就是著名的撤旗事件。事件发生后,李鸿章认为“北洋海军官制只一提督、二总兵,提督去,自应总兵带”,琅威理于是愤然去职。'
  嗯,这便是北洋历史上有名的撤旗事件了。我听完丁汝昌的汇报,站起身来叹了口气道:“好了,带朕去见郎威利吧。”
  丁汝昌应诺起身,边行边说道:“皇上,此事倒也怪不得李中堂和刘步蟾,臣以为些许小事,万万没想到这琅威利如此认真,闹出这么大动静来,惊动了皇上,臣以为皇上实在没必要亲自前去。不可因此涨了洋人的骄气。”
  我只笑了笑,仍是向前走去,边招呼寇连才准备车驾。见丁汝昌不以为然的模样,笑了笑道:“这琅威利,平日很是骄气吗?”
  丁汝昌紧跟上两步,思索了一下道:“那倒也没有,就是太古板了些,以前北洋有句话叫不怕丁军门,就怕琅副将。对官兵训练要求甚苛,不过凭良心说,臣以为练兵便该如此,这次事情闹将起来,臣回思此人,心中亦有遗憾,郎威利这人就是做人严苛了些,但是业务精熟,亦很敬业。。。”,说着见到了车驾前,便收了话头道:“臣在前面引路。”
  我笑骂着道:“别闹疼了,上来,与朕同车去!”
  丁汝昌上得车来,谢了恩继续道:“最让人钦敬的是此人虽是洋人,然而却处处为我大清着想,护我国体。与洋人做生意,还时常代我方争取,光绪十二年出使日本时出了事,琅居然比我方还愤怒,当场就要我定镇二舰向长崎港开炮,对日宣战。。。”,说着叹了口气道:“臣回想起来,还真是舍不得这洋老头。”
  还是第一次听说,郎威利在长崎清军与日本警察冲突中有这么个表现,我越发的对他好感增加了。
  说话间,在丁汝昌的指点下,已然到了同在海边的洋员居住区,前面看见李鸿章的车驾停在一栋小楼前。
  我下令停车,与丁下了车,一同叩门。
  ——————
  下次更新,晚间12点。
    正文 第五十五章 琅威利
     更新时间:2008…10…11 14:13:15 本章字数:2968
  前注:凭良心讲,琅威利也有些问题,并非全是刘步蟾的错。琅在英国海军只是个上校军衔,到大清国来授了提督虚衔,自然刘等人心里不太舒服。而且中国的官制,这个授某某衔,和实授某某衔,这其间的差别,虽不能说天差地别,但是相差个几倍也是常事。
  提督,下文要提到的英国皇家海军中国舰队司令萨尔曼(Vice Adm。R。 Namell Salman),括号里面的英文可以看出来,他只是个副提督,Adm指Admiral海军上将,对应过来便是提督。萨尔曼先生军衔是皇家海军中将,比起上校琅威利来,要高上数级。
  提督在清朝是从一品的武官,大致相当于如今的大军区副司令员级别。
  英国皇家海军的中国舰队,大概相当于美国的太平洋舰队这种舰队,他们的指挥员又称总司令(C in C,即 mander in Chief),大家可以大致做个比较。
  后来英国外交部询问琅威利辞职事宜的时候,李鸿章便是如此电复:中国海军成琅提督,乃客气用语。
  当然,以琅威利海军强国科班出身的海军上校,到中国这种落后国家来做个海军中将,也不是什么太意外的事情。
  正文开始:
  进了屋,李鸿章正与琅威利说着些什么,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位可敬的英国人,只见他半秃的脑袋,留着修理整齐的小胡子,身形魁梧,看上去四十几岁年纪。其时不知李鸿章说了句什么话,只听见老头愤怒的吼道:“我是大英帝国现役皇家海军上校,你无权偏袒刘!”(琅保留英国海军公职在华服务,这时候月薪是白银700两,英国皇家海军上校军衔。)
  李鸿章也是涨红了脸,压抑着心中怒气道:“那么琅提督,你要怎样才肯留下?”
  译员一刻不停的翻说着,看上去极为窘迫。
  我皱了皱眉头,丁汝昌在身边咳嗽一声道:“大清国皇帝陛下驾到!”
  李鸿章及译员慌忙下跪迎驾,丁汝昌不敢与我同站,慌忙上前两步跪倒。我看了看琅威利,只见琅兀自气愤的喘着气,只是礼节性的捂胸弯腰见礼。
  载沣听见动静,也从隔壁跑了过来见了礼。
  我轻咳一声,压了压情绪道:“载沣,李中堂丁提督,你们都出去候着吧。朕单独跟威廉先生谈谈。”(琅威利,Lang William M)
  几人开口想说些什么,我抬手止住让他们出去。走上几步对琅威利道:“威廉先生辛苦了,些许小事,何必动那么大怒气?希望先生可以为中英两国的友谊,以及朕的面子,再考虑一下?”
  这时室中只剩下我和琅威利以及译员三人,琅的情绪也渐渐平息了下来,请我坐了,喘了两口气转头道:“大皇帝陛下,这是民族性的冲突,无法调和的。”,作了个无奈的表情,摊开两手道:“很遗憾,我没有收回辞呈的打算。”
  我失望的叹了口气,难道便要放走这么个人才吗?不行!
  “威廉先生,朕以为只是争夺指挥权而已,刘步蟾自负才华,不肯服从你的指挥,所以才有此次误会,先生说到民族性的冲突,那是指什么?”
  “哦?”,琅惊讶的转头看着我道:“陛下难道真的仅仅以为这是一次争夺指挥权的事件而已吗?”,说着摇了摇头。
  我讶异的看着他,心道难道此事还别有隐情?于是解释道:“请威廉先生明示,朕也是昨日刚到的威海,海军事务虽然关心,但是还未必能像威廉先生那样了解精通,愿先生有以教朕。”
  琅摇头苦笑了笑道:“陛下能亲自来挽留我,我感激得很。临去之前,对陛下说说我长久以来对贵国海军的看法吧。先说好的。。。”,说着自己笑了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