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重生之吴三桂传奇-第2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得到李自成遇难的谐息,朝野一片哗然。若非李自成兵进北京,朱由检也不会在煤山自尽,大明也不会落到今天的地步,可再一想到为先帝报此大仇的却是吴三桂,这又让南明大小官员如同吃了一只死苍蝇般难受。按说吴三桂立此大功,无论如何也该对其有所奖励,可眼下吴三桂自立之心已是越加明朗,张献忠、李自成已先后命丧其手,再接下来,恐怕便轮到南明了,这更让南明感到提心吊胆、寝食不安。南明兵部尚书吕大器因劝阻左良玉有功,更得宏光帝信任,同时马、阮二人因左良玉曾警告过此二人,而且其二十万大军就在铜陵,这段时间二人已收敛了许多,所以现在的南明已不再象开始那般混乱,以吕大器为首的一众对大明忠心之臣在朝堂上也有了一定的权威,说起话来,腰杆也直了不少。得知李自成死于辽东军之手后。吕大器先是一惊,随即大喜,他上一表章,慷慨陈词,主张将剩余地大军招抚过来,利用他们的兵力和辽东军作战,同时吕大器还修书一封,命人送给左良玉,将其中缘由说得一清二楚,希望能得到左良玉的支持。
宏光帝对朝堂之事根本没有兴趣。只知信任马、阮二人。看了表章后,便命马阮二人全权处理。马阮二人欠了吕大器一个天大的人情,若非吕大器出兵阻止了左良玉,此时二人恐怕尸骨已寒,而且眼看辽东军步步逼近,二人早已心慌不已,所以便采纳了吕大器的建议,下了圣旨,并将此事交由吕大器办理。命其相机行事,进行招抚。而同时左良玉也派人传回书信,赞同吕大器之策。愿意大力支持。得到了皇帝的上谕和左良玉的支持,吕大器先派人赶到巫山传达了招抚的意思,送去了许多慰劳的金银绸缎,随后又派人前去试探。这时大顺军老营中也在徘徊观望。由于李自成突然战死,大顺军不知今后的出路到底在何处。而且李自成又未留下一儿半女,无人能够继承皇位,不过全军却也都知道眼下最要紧地却是为李自成报仇。忽然南明地使者来到,送来了慰劳的金银绸缎,还有不少粮食,提出合并抗吴的主张。只是要共奉宏光帝为主,不能再用大顺朝的名义。
得到这使者的传言之后,老营中立刻开会商议。重要的将领都参加了,大家争论得很凶。很多人坚决反对奉宏光帝为主,因为这样必然要取消大顺国号。经过十几年的战斗,辛辛苦苦创建了大顺国,如今光这一支就有二三十万人马,多是精兵,为什么要取消大顺国号呢?这样做难道对得起先皇帝李自成吗?难道对得起许多死去的将士吗?讨论中,皇后高桂英对于目前的困难处境十分清楚,要在长江以南建立大顺国,站住脚步,很不容易。不去掉大顺国号,既要同辽东军为敌,又要同南明为敌,而百姓们对于明朝地正统观念并没有改变,对大顺朝从来都视为流寇。所以如果不同南明合作,不要说不能对抗辽东大军,为李自成报仇,连站稳脚步也很难。可是要取消大顺国号,奉南明朝廷为主,又显然违背众多将士的心意。因此在大家争吵的时候,高桂英只是静静听着堂中众人争论,却不做主张。争论了一日,众将也没能拿出个主意,等到散会之后,高桂英将小张侯和尚炯叫到后堂,继续商议。高桂英现在很明白,如今只能由她来拿出主张,而且要下狠心,越快越好。说不定什么时候辽东军就会打过来,而若是不能处理好与南明地关系,一旦打起来大顺军就会四面临敌,困难更大。因此与南明合力抗吴几乎是势在必行。如今她别的都不愁,愁的是取消了大顺国号,将士们心中会转不过弯来。可是不下这根心,就无法与南明合并。自古道: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又是大顺朝,又是南明宏光朝廷,如何共同抵御辽东大军?看到小张侯和尚炯半天没有开口,她思前想后了一番,忽然望着二人道:“我看非下狠心不可了。如今咱们大顺朝再想重新立国困难重重,而眼下最要紧的是为先帝报仇。我这个太后说话,你们听也好,不听也好,我说出来,你们再议论议论。”小张侯一向非常尊重高夫人,知道只有高夫人拿出主张,全营才会听从,只是道:“太后只管吩咐,末将一定遵命行事。”
高桂英点头道:“既然这样,你们都不肯做主,我就做主了吧。”小张侯和尚炯齐声道:“请太后做主吧。”
高桂英忽然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以袖掩面,呜咽了一阵,然后擦去眼泪,说道:“我们都曾跟着先皇帝打江山,出人战场,并不害怕流血死亡。今日为大顺数十万人马着想,我的主张是:可以忍痛取消大顺国号,奉南明宏光帝为主。可是他必须对辽东抵抗,不能投降;我们大顺军只能同他合起手来共同打辽东,不能跟着他投降辽东,这一点必须说清楚,不能有丝毫含混。其次,我们虽然奉他为主,可是这大顺军三十万人马不能拆散,仍由咱们统率。以后粮秣军饷,统由明朝按时间发来。倘若军饷来不了,我们就自己在驻地筹划,朝廷不能干涉。此外,我们虽然取消了大顺国号,奉宏光帝为主,可是我们先皇帝在大顺军中仍是先皇帝。”小张侯听了心中不由一阵难过,可还是插言道:“太后也仍是咱们的太后。”
高夫人接着道:“我们的名义在大顺军中照旧,不许他们侮辱我们一句话,连一个字也不许侮辱。我们尊重他的朝廷,他也应该尊重我们原是大顺朝的人。倘若在文字上还是什么‘寇’啊,‘贼’啊,我们立刻分手,这一点也必须讲清,不能有丝毫含混。你们意下如何?”小张侯点头道:“太后的主张也就是臣的主张。这大顺国号可以取消。尽管我们血战了将近二十年,死去将士不知多少,如今为给先帝报仇,大敌当前,只好如此。可是太后说得对:我们的人马不能拆散,仍由我们自己统率。如何行军打仗,我们既要尽忠报国,又不能受别人掣肘,更不能投降辽东。”
尚炯也道:“正是这个道理。”经过一阵商议,主意就算决定了。以后南京几次派人来,往返磋商。吕大器又上奏宏光帝,建议给高夫人下一道褒美的救书,封她为贞义夫人。而其剩余的这支人马便称为忠贞营。这一切都准备好后,便由吕大器亲自持着宏光皇帝的诏书前来巫县。事前皇后高挂英及小张侯已向全体将士宣布,取消大顺国号,奉南明宏光帝为主,共同反抗辽东。将士们因为知道这是皇后决定地。没有人说别的话。但也有很多人因一时感情扭不过来,而在背后暗暗落泪或失声痛哭。经过一段时间才渐渐平静下去。
当南明使臣吕大器亲捧着宏光皇帝的敢书来到营中时候,小张侯等大顺一众将领整军相迎,部队军容整肃,十分壮观。现在既然奉南明为主,一切迎接诏书的仪式自然都不能缺少。到了营中后,高桂英亲自上前迎接,这也是事前商量定了的。高夫人对南明皇帝是臣,但在大顺军中仍是太后身份,吕大器虽是钦差。但来到大顺营中。还是向高夫人行了跪拜大礼。当着吕大器的面,高夫人对小张侯等大顺将领进行了训诫,无非是以后如何免除畛域之见,一心一意奉南明宏光帝为主,矢忠矢勇,为国效劳。按照事前拟定的条款,高夫人受封为贞义夫人,小张侯被封为候爵。大顺军的这一支就称为忠贞营,直接归南明兵部节制。从此就转战在湖南广西一带。由于鄂西四川边境一带还有许多大顺军的余部,又派人联系各部。这也是高夫人的深谋远虑,为着将来万一在湖南江西一带受了挫折。忠贞营好有一个退路。至此纵横了大半个中国地大顺朝算是彻底灭亡了,只能继续存于高桂英等人心本来南明有了大顺地投靠,实力有所提升,而辽东也因自山海关出兵以来,不过大半年时间。已先后占了京城、山东、山西、陕西、四川全境,及河南、湖广、江西大部分池区,摊子铺得太大,虽然军队损失并不多,就算一鼓作气攻下全国也没有问题,可治理地方的人才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的需求。许多地方虽已攻了下来,却面临着无人可派的困境,若是继续打下去,就算灭了南明的小朝庭,也无法接收,若是再让那般降臣来治理,虽可应付一时,可将来若再想打破现有的制度,恐怕就更费力了。所以吴三桂下令各部就地驻扎,严防南明反扑,同时命远在辽东的冰凌学院扩大招生,特别是加紧培训治理地方的专业人才,为将来一统全国作好准备。
辽东大军停止了南下的步伐,正是南明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地大好时机。可一部分南明臣子眼看辽东军停了下来,竟天真的以为辽东不敢对自己用兵,毕竟自己也是大明的臣子,而自己所奉地万岁还是当今万岁的叔叔。在南明众臣中虽有少数人依旧清醒,如兵部尚书吕大器、扬州知府史可法等人,可因有马、阮二人弄权,宏光帝又只知玩乐,这少数几人根本无法左右朝庭。不过一月时间,南明这些官员竟又恢复了往日的作风,依旧是门户倾轧,大多数人不思南明的将来会如何,而是争权夺利,纷争不休。所以在辽东军停战的这段时间,南明竟未曾派出一兵一卒与辽东军开战。反而是刚刚投降了南明地大顺残部,因与辽东有着血海深仇,为了替死难的李自成报仇,几次从巫山出兵,进入四川境内骚扰辽东军。可惜四川百姓对大顺军却并不领情,反而深恶痛绝。
四川本是天府之国,却因张献忠的到来,搞得天怒人怨,在张献忠统治四川的短短几年间,四川战乱不断,人口已是十不存二三,侥幸活下来的这些四川百姓早已久乱思安,而辽东军剿灭张献忠的大西朝后,对四川百姓实行了宽松地政策,不但不向百姓征税,反而开展了土地改革。张献忠本是流寇,根本不知生产,只知掠夺,略有财产的人早被大西军扫荡了一番,四川现在早已没有了富商、大户,所以四川境内出现了大量无主的土地。辽东军了解这一情况后,马上派来大批文官,将四川境内大量无主土地划分给农民,又从辽东运来大批牛马及品粮,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发放给四川百姓,让其备耕生产,此举救了无数百姓的性命。无论到了那朝那代,不分地域、不分种族,中国老百姓都是最善良、最容易满足的,谁对他们好,他们便帮助谁,谁对他们不好,他们便会反对谁,所以在短短一月时间内,辽东军便赢得四川几百万百姓之心。大顺军却在这时率军来攻,那里还能什么好果子吃,从出了巫山开始,他们便很难见到一名百姓。这一带的百姓早就得到了辽东军的通知,撤到了附近的城中。就算勉强看到几人,这些人是宁死也不肯透漏一点辽东军的倍息。
大顺军本就是农民军,虽说建立了大顺朝后一些将领、士卒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可此时还留在忠贞营的都是最早从陕西便跟随李自成东征北讨的老兵,他们大多都是穷苦出身,根本无法对这些与自己一样出身的百姓动手。高桂英更是慈悲为怀,就连对待敌军也不会斩尽杀绝,更别说这些百姓了。而且大顺军大小将领也都明白,自己之所以落到今天的地步,便是因为忽略了这些百姓,所以他们不敢为难他们,只得放了这些百姓。可大顺军一走,这些百姓马上便抄近路,跑到附近的城中报信,如此以来,高桂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