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王李自成新传-第3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军的强大,使三派的人都可以团结起来为同一个目标奋斗,但平时官员们的交往却已有雏形,交情最深的,往往是同一派别的人物,当然也有例外,但只是个别现象,李鸿基已经注意到了这个情况,只是知道别派问题从古至今都避免不了,只要不严重,他也就不以理会。
几派的争锋在是否立太子,立谁为太子上已经有体现,只是皇帝以秘立的方法化解,争斗没有体现出来,如今刘芳亮一时大意,让元老派的人找到了机会,想趁机压一压新进派的风头。
虽然池州还有拓养坤的人马,防守青阳的也是刘芳亮和拓养坤各出一半,但无论是职务,还是兵力,在池州都是以刘芳亮为主,众人自然把青阳失守的责任算在刘芳亮身上。
只是元老派的主要人物要么留守西安,要么分守在各地,镇守一方,在李鸿基身边只有李过、赵胜、拓养坤、刘体纯算得上,力量太弱,但加上大明投降过来的崔尔达、左光先等人,还是可以稳压宋献策,刘芳亮等人一头。
李鸿基越听越怒,重重的一拍桌子:“干什么,朕叫你们来不是为了追究谁的责任,是要商量下一步的行动,刘芳亮有没有罪,要不要受到处罚,朕心里自然有数,还用不着要你们来担当。”
李鸿基这么一发火,下面的众将顿时都噤若寒蝉,吴三桂等人暗暗庆幸没有加入进去。
众人面面相觑,半响说不出话来,宋献策咳了几声,开口道:“万岁,如今郑军攻下青阳,算是有了根基,依靠池州本身的力量,要防守如此大的地方,恐怕难予对郑军清剿,请万岁速给刘大人发援兵。”
李鸿基扫了下面的众将一眼:“各位还有什么意见。”
马继先站了出来:“万岁,臣愿领兵前往,协助刘大人将郑军歼灭。”
李鸿基摇了摇头:“马爱卿先别心急,朕还没有决定是否派遣援军。”
马继先大急,若是刘芳亮得不到援兵,迟迟不能歼灭郑军,或将郑军赶出池州,不但刘芳亮吃罪不起,就是唐军也要颜面大失,难道皇帝还是有意要对刘芳亮问罪,才故意要让刘芳亮难堪。
他用眼睛朝宋献策相询。宋献策却是眼观鼻,鼻观心,正禁危坐。仿佛根本没有收到马继先地信号,他只好用脚踢了一下任继荣。
任继荣只好出列:“启禀万岁,臣以为池州不可不救。否则若是让郑军在池州立足。弘光朝还会以为我朝软弱可欺。臣恐怕将会不利于我朝。”
李鸿基点头:“任爱卿所说也不无道理。”
任断荣听得大喜:“那还请万岁允许微臣领兵前往。”
李鸿基却不作表示,向其他将领道:“诸位还有何提议?”
个才众将给李鸿基训斥了一顿,此时才反应过来,刘体纯站了起来:“启禀万岁,臣以为向池州增兵不妥,我军当前的任务是灭张。如今已经被郑军担搁了一个多月,实在没有必要再为区区郑军担搁下去,只要长沙洲,凤仪两岛的炮台修好。我朝就可以直接挥师过江,剿灭了张献忠,我朝直接出兵平定福建岂不更好,还怕区区郑家地水师么。”
赵胜也站了出来:“启禀万岁,李双喜将军正呈受张贼三十万大军的日夜猛攻,再不救援,微臣恐怕李将军会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青阳终究是小事,不值我大军担搁救援李将军地时间。”
李鸿基转头向吴三桂问道:“吴将军,两岛地炮台什么时候可以筑好。”
吴三桂站了出来:“回万岁,两个岛上全是沙地,地基不稳,要筑好炮台,至少要等三天时间。”
李鸿基点了点头:“三天时间,朕却一天也不能等了,传朕旨意,大军从今日开始渡河,目标为九江府。”
“臣等遵旨。”
任继荣,马继先等人大急,一起出列道:“启禀万岁,池州只需一万兵力支援足矣,影响不了灭张贼地战局,还请万岁派兵支援刘将军,使我军能颜面无失。”
赵胜在旁反驳道:“两位将军何必心急,刘将军自己倘且没有请求援兵,自然可以独立应付,又何必让万岁再操心。”
两人顿时语塞,这一点是他们请求派援兵的最大障碍,不由暗埋怨刘芳亮不知进退,若是有他请求援兵的奏章,自然可以为他极力争取,此时却是有力无处使,说不定争取到了援兵还要落得个不是,两人只好摇头退去。
从枞阳到安庆,水道只有五十里不到,若是要从陆路行走,则需要走二百余里,按理水道更近,只是船只太过缓慢,炮台到底还没有筑好,唐军又都是骑兵,还不如走陆路安全快捷,皇帝的旨意一下,枞阳除了必要的留守人员处,全都拨营向安庆府而去。
安庆到九江,大约有三百里,又都是逆水,最快一场也需要三天的时间,唐军数十万人要过江,难度可想而知,好在唐军早就将附近地船只搜罗一空,只是一场最多只能渡五万人,这已是铺天盖日,将整个长江水道塞满。
这样算下来,要将唐军的人马完全渡完,至少也要花费半个月时间,唐军只能耐心的等待,没有船只,即使过了江的唐军也会被大昌军堵在永修一带,靠着修水成为大昌军地天然屏障,只有全军过了江,唐军的水师腾出手来,才可以进入潘阳湖,绕过大昌军的永修防线,出现在他们的身后。
此该的丰城却进入了最危急的时候,大昌军对丰城的围攻整整持续了一个多月,死在丰城脚下的大昌军至少也有二十万人,然而围攻的大昌军却丝毫没有减少,张献忠已经是输红了眼,将境内的所有青壮年都拉上了战场,投入到对丰城的进攻当中,死多少马上补多少。
整个丰城的城墙都变成了紫色,那都是鲜血染红的,唐军虽然是守城,又都是使用火器,经过一个多月的围攻也已是疲惫不堪了,随着炮弹和手雷的越用越少,唐军只能依靠自己手中的火枪,好在城中的枪械,弹药甚多,士兵用坏的枪支马上可以补充,子弹也有余。
只是没有威力巨大的手雷和火炮协防,唐军的防守比以前艰难得多,不时有大昌军爬上了城墙,唐军只得和他们肉博战,将大昌军重新赶下去,这样一来,唐军的伤亡也越来越重,到如今已损失了三千多官兵,至于伤,虽然没有到人人带伤的地步,但也是十之八九了。
城中的百姓已组织起来,参与到了守城当中,他们的一些青壮年也发给了火器,多数人更多的是在夜间负责修理被大昌军损坏的城墙。
张献忠攻不下丰城,气急败坏,几次发出了屠城的威胁,这使丰城百姓在恐惧之意,只能死心踏地的帮助唐军守城,好在丰城中的粮草屯积得够多,不至于有缺粮的威胁。
“又来了。”唐军不由暗暗咒骂了几声,对着冲到城墙的大昌军扣动了板机,这些人有五六十岁的老人,也有才十多人的小孩,只有很少的精锐混杂在其中,大昌军的素质愈来愈差,这固然是大昌军在丰城下伤亡惨重的缘故,也有张献忠故意驱赶这些乌合之众来浪费唐军弹药的用意。
布里的双眼布满了血丝,站在李双喜的身边,他的整个头发乱成一团,纠缠在一起,象个乱糟糟的鸡窝,他这些天来,几乎没有休息,率着手下的二千蒙古骑兵,每一次在大昌军退兵后,都要追杀一次,如今他的手下已减员到不足一千五百人,有时候追着敌军,就有人从马背上直挺挺的摔下,被自己人的马蹄踩死,他们实在太累了。
大昌军就象是大海中掀起的一片片巨浪,而矮小的丰城县,就象是在风雨中飘来荡去的一叶孤舟,随时会被大浪淹没。
布里添了添嘴唇,看着蜂涌而上的大昌军,忍不住道:“总督大人,不能再在这里守下去了,否则我们迟早会被大昌军的人马淹没。”
李双喜反问道:“那我们该怎么办。”
“冲出去,我们都是骑兵,外面还有马世耀,贺人龙两位将军接应,一定可以冲出去。”
李双喜指了指城墙下面正在搬运石块,滚木的百姓一眼:“那他们怎么办,我们若走了,张献忠肯定要屠城报复。”
布里只好闭嘴,城中尚有数万百姓,唐军一走了之,这数万人恐怕一个也活不了,这些天来,两人这样的对话已经进行了数次,每次都是以布里闭嘴结束了争论。
蒙古人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问题,他们拿起弓箭,跳上马背就是兵,放下弓箭,就是民,若是连同老弱都被人家围住,那能冲出去的就活命,冲不出去的只能看自己的造化,或被杀,或被贬为奴隶,哪有汉人走不动的问题。
第八卷 一统中原 第六十三章 军情
更新时间:2009…8…19 23:22:43 本章字数:4307
在两人说话间,大昌军已冲到了城墙下,无数的云梯已架到了半城的城墙上,下面密密麻麻的挤满了人群,开始往上爬去。
城上的唐军依然不理不睬,手中的火枪发射完毕,立马退后装弹,后面的唐军跟了上来,射击,退后装弹,再射击,退后装弹,守了一个多月的城,唐军的这套动作已是纯熟无比,前面云梯下的大昌军一个个惨叫着倒了下去。
城门口的大昌军最多,他们推着巨大的撞车,捍不畏死的撞击着城门,巨大的声音咚咚作响。
城墙后面涌出了一群百姓,他们手持长长的木杆,用力向贴在墙上的云梯推去,将靠墙的云梯推倒在地。有被中箭的唐军也马上被他们扶下了城墙。还有的人举起了脸盆大小的大石头,朝城下砸去。
这些人经过多次的与唐军配合作战,已没有了当初刚上城墙的慌乱,城头虽然挤,却是井然有序,唐军和百姓的配合,就象是行云流水,这也是守城一个多月练出来的,每一个上城的百姓都经历过战火。再也不是开头的手忙脚乱。
不过,这些并不足以阻挡大昌军的前进,没有威力巨大的手雷,越来越多的大昌军布满了丰城的城墙,虽然多数人刚探出头来就被唐军的火枪轰得脑袋稀烂,但也有人成功的用手中的刀剑砍中了唐军,唐军的伤亡已急速增加。
“倒油。”哗啦一声。无数地热油从城头上倒了下去,浇在了爬在云梯上的大昌军身上,城下响起了无数凄厉的惨叫声。许多人一头栽到了云梯下,痛地在地上翻滚不休,他们的身上滋滋作响。冒出一股浓烟。随着一股油煎人肉的味道传来。让人直欲呕吐。
这还没完,随着另一声“点火“地声音传出,城上丢出了无数地火把,整个城下顿时燃起了熊熊地大火,无数的火球从浓烟中滚了出来,这些火球无一不是身上被浇了油的大昌军士兵。他们被火星一沾,就全身燃了起来,嘴里发出鬼哭狼嚎般的叫声。
这种惨象将攻城的大昌军全部勇气都吓退,他们丢弃了手中所有的东西。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快跑,离开这个地狱一般地地方。
布里已经下了城墙,他端端正正的坐在马上,喝道:“打开城门。”
“吱呀。”一声,丰城的东城门又一次打开,布里高举手中的大刀:“勇士们,冲!”
布里带头冲出了城门,后面地一千五百骑紧紧地跟在后面,“泼哧,泼哧”的马蹄声轰然作响,越过大昌军废弃在城门口的撞车,朝正在狼狈不堪撤退的大昌军掩杀过去。
这次大昌军没有作丝毫抵抗,他们只希望留在身后的同伴能挡住唐军的马刀,自己则拼命的撒腿向后跑去,只是他们如何能跑过马腿,一排排的大昌军被唐军追上,象割稻子一样倒在了马刀下。
听到了后面的马蹄声象催命似的传来,大昌军更是没有人愿意回头抵抗,许多实在跑不动的人只能一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