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新大秦帝国 第五部 铁血文明 >

第115章

新大秦帝国 第五部 铁血文明-第115章

小说: 新大秦帝国 第五部 铁血文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啷拉上放下的吊桥的大梁,破例用铁栅封闭了四座城门外的宽阔石桥,算作了“
    收起吊桥”这道程式。否则,大梁将军对讲究颇大的魏王无法复命。于是,也是
    第一次,夜幕降临时大梁城没有了内外相连的***河流,只有城头的军灯闪烁在
    茫茫平原,恍若夜空稀疏的星星。
    曾几何时,大梁城风华富庶独步天下,与齐国临淄、秦国咸阳、赵国邯郸并
    称天下四大都会。四都之中,若论真正的商贾汇聚百工云集士人流聚物流畅通,
    还得说以大梁居首。因为,齐国临淄毕竟僻处滨海之遥,士农工商或望而却步或
    鞭长莫及,诸般气象与大梁相比便稍显单薄。赵国邯郸虽为战国中期的后起大都
    ,盛则盛矣,却多以大河之北的胡商、燕商以及天下任侠所向往,楚齐人士与治
    学之士则较少涉足,蓬勃之中便少了些许郁郁乎文哉的气象。时人所言质胜于文
    ,此之谓也。秦国咸阳大出天下,自不待言,然终因与山东六国恩怨纠结,又因
    律法甚严,人流物流终归受了诸多限制,于是乎与邯郸类似,少了一些令人心醉
    的文明风华神韵。唯独这大梁,地处苍茫无垠的大平原,濒临大河而居天下腹心
    ,水路宽阔,官道交织,车马舟步样样快捷,衣食住行件件方便,辐辏云集人物
    汇聚,蓬蓬勃勃而成枢纽之地。战国初期,大梁尚未成为魏国都城,已经是中原
    地带财货集散的工商重镇了。及至魏惠王时期筹划迁都,历经数十年营建扩展,
    于秦国夺取河西之地后正式迁都大梁,这座重镇遂以令人炫目的气势迅速崛起为
    天下第一大都会。当年苏秦对大梁的说法是:“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
    休已,无以异于三军之众!”也就是说,车马人流多得如同大军行进。张仪对大
    梁的说法是:“地四平,诸侯四通,条达辐辏,无有名山大川之阻……从陈(楚)
    至梁,马驰人趋,不待倦而至梁。”可见其交通便捷。但是,作为魏国都城的大
    梁,其特异不仅仅在于繁华便捷,而在于一种独有的神韵:她包容接纳了天下各
    色人物与列国滚滚财货,能够为任何行业提供最为广阔的天地,能使各色人等最
    为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出路,弥漫出一种战国独有的奔放张扬与自由进退精神。也
    就是说,特立独行地自由挥洒,绝不仅仅是一种士人精神,而是一种弥漫天下更
    聚结在大梁的人民风貌。时人言临淄云:“家敦而富,志高而扬。”究其实,大
    梁之谓也!
    唯其如此,当魏惠王、魏襄王、魏昭王三代近百年,大梁始终是天下商旅百
    工的首选之地,是士人游学的神圣殿堂,是天下邦交角力的最大战场。历数战国
    名士,没有在魏国游学而能成为大家者,几如白乌鸦一般罕见。反过来,人流物
    流竟相汇聚,又大大地刺激了大梁的工商百业。那时的大梁,商社作坊鳞次栉比
    ,名士学馆比比皆是,酒肆客栈遍地林立,珠宝皮毛盐铁兵器丝绸车马汪洋恣肆
    ,天时地利人和具结交汇,大梁连仔细回味都来不及,便成了天下垂涎的首富大
    都。
    “烁烁其华兮,煌煌大梁。”
    “魏王,大梁金城汤池,秦人奈何哉!”
    冷清空旷的长街上,魏王假与左丞相尸埕的对话飘荡在辚辚车声中。
    午后时分,魏假正在与最心爱的几只猛犬嬉闹,太子右丞相魏炽匆匆前来,
    禀报了一则秘密消息:秦军王贲部已经平定了韩乱,于三日前班师回到了颍川郡
    的河谷驻地,有可能筹划攻魏!魏假思忖片刻,立即召来左丞相尸埕及大梁将军
    、河外将军会商。会商议题有两个:其一,如何就韩乱事对秦国说话?其二,秦
    军王贲部会不会攻魏?会商一个多时辰,大臣将军们一致认同了魏王假的两则决
    断:其一,韩乱之事秉承既往说法,咬定魏国从未参与支持韩国旧世族,因此,
    对秦不须回复,以免自召怀疑;其二,无论王贲是否攻魏,都要未雨绸缪,秘密
    向大梁调遣军马,并立即增强大梁城防。今夜立即巡视大梁城防,也是魏王当殿
    决断的。为此,大臣将军们很是赞颂了一阵魏王的深彻洞察。能如此快捷地做出
    决断,并得到大臣们如此拥戴,魏王假很为自己的用人之道及目下的庙堂权力框
    架欣然自慰:自魏武侯之后,魏国几曾有过如此同心协力之庙堂?中兴魏国,舍
    我其谁!
    要解得魏假心绪,先得说说魏国目下的庙堂人物。
    自迁都大梁,魏国国势不可阻挡地日渐衰落,与大梁都城的蓬勃风华之势形
    成不可思议的落差。其中奥秘,魏国人不解,天下人更不解,于是生出了种种议
    论评判。其中最令天下诟病者,是魏国的人才流失。自魏武侯死至目下魏假即位
    ,魏国历经惠王五十一年、襄王二十四年、昭王二十年、安趋王三十五年、景滑
    王十六年,共五世一百四十余年。这一百余年中,从魏国走出的名将名相名臣名
    士举不胜举。尤其是秦国名相名臣,几乎有八九成来自魏国。与此形成反差的是
    ,除了一个信陵君,魏国在百余年中没有出过一个名将一个名相。于是,天下遂
    有了“魏才人用”之口碑。尽管魏国几代君王都不认这个口碑,可人才依旧在流
    失,魏国依旧没有当国栋梁。
    魏假即位,很为这一口碑懊恼,决意搜求贤才中兴魏国。魏假聪敏好学,冥
    思苦想地归总出了魏国衰落的两则弊端:其一,用人不当。虽然魏假很不情愿承
    认这个弊端,但终归是天下公议,魏假还是认了。后来,魏假的这一胸襟很是被
    大臣们颂扬了一阵子。其二,权臣太重,使魏国庙堂不能有效决策,魏王决断每
    每受阻。魏假熟悉国史,认定君权受压的最大前车之鉴,是曾祖父魏昭王的少子
    信陵君权势过重的恶例。山东六国都对这个信陵君赞颂崇敬有加,自认学问有成
    的魏假却以为:信陵君盗窃兵符、击杀大将、擅自调动大军救援赵国,这是三桩
    等同于叛乱的大罪,在任何邦国都是不能不严刑处置的,可在魏国,居然能重新
    接纳信陵君返国并再次当权领政,祖父安釐王当真不可思议,天下人因此而抨击
    魏国不纳人才,同样不可思议。基于此等深思熟虑,魏假认定了一个不可动摇的
    根本:无论多大的贤才,都不能对魏王的权位构成胁迫,否则,不是真正的贤才。为此,必得谨慎遴选贤才,必得妥善构架庙堂权力。
    庙堂权力,除了国君,第一个位置自然是丞相。
    战国官制,各国虽略有不同,然到战国末期,事实上已经是大同小异了。就
    其趋同之势的根源而言,魏国可说是战国新官制的发端者。在文侯武侯及魏惠王
    前期,魏国在李悝变法邦国富庶之后,又确立了国君、丞相、上将军三权同领国
    政的庙堂权力体制,简洁明确,决策及施行效率大增,魏国迅速由富而强。魏文
    侯之世,李悝为相,乐羊为将,其时之黄金组合也。魏武侯之世,田文为相,吴
    起为将,又一次黄金组合也。魏惠王前期,公叔痤为相,庞涓为将,也算得颇具
    实力的庙堂架构了。魏国开创的三权制之所以有实效,根本点在于丞相开府制。
    开府者,丞相建立独立官署(府)而统辖百官处置政务,大体类似于后世的总理内
    阁制。上将军虽然也是开府,但只限于处置日常军务与战场统辖权,而成军权与
    调兵权则归君主,所以其开府不能与丞相开府相比。而君主的权力,则通过原发
    性军权(成军权、调兵权、任将权)与用人权、赏罚权等等实现总体控制。从总体
    上说,虽然君权依然是最大权力,但开府相权与开府将权也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比后世的层层叠叠制约要简洁明快得多。这种极具实效的官制很是符合大战连绵
    的战国,所以迅速为天下所仿效。商鞅的秦国变法,便在秦国建立了以魏国官制
    为底本的新官制,轴心便是丞相开府。其余各国变法所建立的官制,也都大体靠
    近魏国范式。因此,到战国末期,各国的丞相都是总领国事而居百官之首,成为
    最重要的庙堂首席大臣。
    唯其如此,魏假不能不对丞相权力慎之又慎。
    魏假思谋出了一个颇具新意的丞相方略:丞相职两分,设右左两丞相;依魏
    国尚右传统,右丞相居首,左丞相辅之;如此相权两分,对君权很难构成威慑,
    可谓两全其美。然魏假还是意犹未尽,又一番思虑,一个新方略又陡然闪现——
    以太子为右丞相,可谓万全!太子是自己的儿子,是法定的国家储君,兼领丞相
    既能使大权不旁落,又能使太子锤炼政务之能,岂非天衣无缝哉!思谋一定,魏
    假大感舒畅,立即下书朝野:魏王天下求贤,期盼相才中兴大魏,臣民人人得举
    荐,名士人人可自荐。之所以如此,是魏假已经谋定了行事方略:只有在选定左
    丞相之后,才能宣布太子任右丞相,否则,魏王求贤之名会大打折扣。
    王书颁下之初,魏国朝野很是振奋了一阵。臣民们都以为这个魏王是个中兴
    明君,颂扬之余纷纷举荐人才。大梁原本物华天宝之地,纵然气象大不如前,毕
    竟还是天下士人荟萃地之一。于是,半年之内臣民三千余件上书,举荐自荐各色
    人物三百余。开始,魏假还耐着性子以当年魏惠王接见孟子的隆重礼仪为范式,
    在王城大殿先后十几次召见了二十六个名士,其中不乏法儒墨道各大家的著名弟
    子。然则,这些名士不是大谈变法强国,便是大谈整肃吏治。除此之外,这些名
    士们几乎不约而同地明确提出,要魏王“复初魏相权,复先王开府之制,用才毋
    疑”。魏假顿时心下冰凉,深觉时下士子们不识时务——方今秦国独大泰山压顶
    ,不言保国而侈谈变法强国,还要拥有先王时的相权,这不是明明白白要做权臣
    么?岂有此理!
    于是,魏假不再见任何一个士子,只秘密下书太子掌管的招贤馆:举凡入朝
    士子,但有资质者一律任为博士,赐其高车骏马并一座三进府邸,不任实职。不
    想如此一来,半年之间,魏国庙堂便有了一百多个峨冠博带的博士。博士者,当
    年魏惠王为对付孟子等博学大师与各学派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官职也。博士的职责
    规定是:“掌通古今,备顾问。”就实说,是没有任何实际职掌的散官。因了魏
    国殷实,尚能撑得起这等虚荣,于是,占地颇大的博士馆园林也就一直保留了下
    来。原本的老博士们,却走得一个也没有了。方今多事之时,相邻的韩国已经灭
    亡,国人振奋于新魏王的振作求贤,期望看到新任贤才们的新政气象。大大出乎
    国人意料的是,最为时人蔑视的博士馆却突然满当当热闹起来,峨冠博带的博士
    们高车骏马流水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