骡行天下-第2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祖母,您说得,我知道了。”万年又投目向外,四轮马车好像有避震装置,乘车也不太摇晃,一路过去,尽然比一生看过的桥都多。吴越毕竟水网地带,直道建设主要费钱就是开山和修桥上了,何况吴越为了马车通行,不能修那种半圆的拱桥,只能是大跨度小弧度拱桥。好在杨晨毓这个机械系的学生,总算联系上自己专业,不管是建筑和机械,本质还是差不多的,一通百通,指点之下,又有西方来的工匠帮忙,那些石桥修建得很漂亮坚固。可以看到罗马时期的引水渠,高高架过山梁,巨大的拱桥上是水渠,两千年都不坏,罗马时期这个建筑能力是很厉害的。杨晨毓只是得到很少的工匠和建筑师也能培养起自己的建筑师和工匠,一样可以建设那些漂亮石质拱桥。当然绝大多数还是木梁拱桥,和宋朝那种很像,木梁互相交错,可以横跨百米,只是宋朝的不用钉子,吴越现在的用了很多青铜钉子。
“好漂亮的桥啊,祖母我们能停车看看么。”
“不啦,先去句章,以后随便你怎么玩。”
“哦。”
“乖孩子,宫里是够难受的,出来总要透气。不过也得让主人来安排,我们是客人,太随便会被人说不礼貌的。”
“知道了。”
“乖孩子,你姑父是讲亲亲睦族的,会满足你愿望的。”太后自己说话间也不是很有底气,只是女儿这般说罢了。
-----
“亲亲睦族要大讲,要学习,要领会,要写心得。”吴越大王又开始敲打新老贵族们的神经,这个年代的政治斗争基本上以族灭对手为目标的。可是你可以不择手段族灭对手,人家也可以对付你。这样一来内斗超过杨晨毓心理承受底线,来回参的东西都是要族灭对手,太可恶了,杨晨毓毫不犹豫把互相参的东西广发天下,并一同附上自己意见和处理。
“其心可诛、其心可诛”评论就这么简单,各降一级,罚牛二十头,处罚也简单。不过后续就是要吴越系统体制内的要大讲亲亲睦族,学习亲亲睦族,领会亲亲睦族。写心得不算,还要理论联系实际,写自己准备怎么办,将来准备怎么教育下一代,以前做的怎么弥补,互相还要揭短评论,有爵位者要一个个上台过关,要通过国人、贵族评议团评议,否则要降级。
类似于前世某党内部时常喜欢搞得东西,过关,很简单,你要发掘你心灵最肮脏邪恶一面来让人评论,自己必须作出深刻检讨反省。大儒们很惶恐,当然其他知识分子也惶恐,以这个年代的政治斗争方式和后世那种全体捶打大大不同。当然这套东东培训新员工很好很实用,很快就能打造一批合格人员。对政治老油子们威力不大,不过释放一个信息,大王不喜欢互相整死,尤其是涉及家人,但是对大家阴暗面还是很关注,非常难以糊弄的大王。过关的过程中互相揭短,互相评比,居然有很多人受不了差点自杀,吴越大王杨晨毓是没有想到脸皮这么薄的家伙这么多。好在只是副作用,在检举揭发有赏的配合下,很多贪墨被查处,当然吴越制度以罚钱移民南洋为标准惩罚,不杀一个贪官。
“爹爹,还要写心得啊?孩儿都写十来遍了。”
“那你说说你到底写几遍了。”
“好像是是十五遍,嗯,是十六。”
“自己不知道写几遍,那么就这么办,一个休沐给我缴一遍来,通不过要重写,找人代写,PP当心。”杨晨毓唬着脸吓那些刚脱了开裆裤的孩子。
不光是自家孩子,亲戚家的,大臣家的孩子林林总总有数千了,学校就在王宫边上,杨晨毓随时会去那训话,孩子们从小就落下一点阴影,大王是那么可怕哦,来一次就是写心得,学习这,学习那的。不乖的孩子还会被拖出;来当众打PP,大王不是那些好好先生,说打就是狠狠打,而且很多时候大王喜欢亲自动手抽屁股。当然有心人会发现,大王亲自操手打PP的都是小美人胚子,大王也是邪恶的很呐。
亲亲睦族在连着教育十来天后,孩子们终于爆发了,有不想上学的孩子赖在家里。没病赖在家里的被学校老师带了羽林卫士兵抓来学校读书,也算古今没有的奇事了。小孩子实在怕,居然有互相邀着要自杀解脱的,还好被别的孩子告发没出事。家长们不乐意了,要求请。杨晨毓不愿意让步,硬是派了士兵监视孩子们起居,学习还要深入下去。不过每天一个心得改为一个休沐一个心得,每天日记恢复。吴越书院是折磨人的地啊,家长们也跟着要学习,过关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有评论团。每日里上班后花个小半个时辰各自早请示起来,渐渐那些棱角被磨平,带着远古血腥气的政治被改良。从杨晨毓开始吴越政治风气以就事论事为主,事责相连,出事的担责,以贬居偏远荒岛为主,不再随便杀士人、官吏。而汉庭的官场远没这么文明,动则抄家没族,全体腰斩,要不男的枭首,女的卖为奴。官吏中有胆小怕事的开始寻去南方出路,在一个自己不会连累家族灭亡的地方做官,还是及其有吸引力的。
吴越越来越多保存自炎黄来的文化余脉,汉庭珍藏的孤本古书,都被一一誊写翻印。那些古甲骨文残片也有人研究,从华夏学上,山阴、姑苏、广州逐渐替代了雒阳的位置。吴越大王尤其重视这些古书和自秦以来遗留民间的史书,不断整理翻印,各地学府图书馆都有珍藏。使得吴越在学术上渐渐有了底气。对那些发掘出来的鼎、青铜器、玉器,吴越王室也搜罗极多。从铭文上誊录的信息极大补充了秦以来遗失一环。最重要的是吴越大王理清这个年代主要的书本,有些后世没有了,有些后世遗失增补,但被杨晨毓出钱编纂翻印后,遗失可不会那么容易了。现在有些新贵,为了些许学术气,也会在家搜罗吴越印书馆翻印的各类书籍文献,至少是装样子。由于从竹简到书本的巨大飞跃,同样时间看的书会跟多,学子们游学也能携带更多书本,以前世家子弟要携带几十马车的书籍游学。现在一个马车足矣装下那么多典籍。
吴越大王杨晨毓最头疼的发音问题,也在他一力推动下开始,字词大典开始编撰,不过为了兼容吴语,字词先注明汉音,后面注明吴音,最后是古音和它音。要是字词大典编撰完成翻印推广的话,读书将变得简单,识字只需稍稍带入门,大体上字词是识得。再自己看书,再问老师,很多贫家聪慧孩子也能出头。
“古今吴歌集二,我看很好嘛,这样,北方诸国也要编撰野风山歌嘛,不要怕俗,百年千年后,这些就是经典,诗经不也是这个嘛。”杨晨毓很无耻在诱惑那些书生帮他去采风写民歌和史诗。
“报大王,太后、万年公主一行离句章还有两百里地。”
“知道了,下去吧。”
杨晨毓看看学子们,“今天我的要求给你们了,你们自己要争气,汗青就是这么写进去的。自己要抓住机会,不要说我不给你们机会。中尉、中将,通知全体句章官吏,沐浴焚香,伯爵以上等下王宫广场集合,列队出城三十里欢迎。其它人值守自家岗位。”
“诺。”
“诺。”中将也答应起来,中尉是宫内官,中将是世袭,两个体系,两套人马做一桩事,无非是制衡。大将是虚职,只是待遇好,没有实权,中将、少将是殿前听令的有爵位子弟担当,以自家子弟为多。中尉、廷尉、少尉各种人都有,很奇怪的组合。吴越政治制度很混乱,甚至在中央上都能分离出好几套班子来,但是国家居然还能很好运转,也很难说是制度原因还是其他什么因素。当然中将和少将以企业中进阶的为多,然后再下个大企业锻炼。垄断的经济,需求并吸纳大量人员,吴越政府控制力远非传统的农业国政府那般。
----
“番臣杨晨毓率百官文武并内眷亲戚恭迎大汉皇太后、万年公主,恭祝皇太后万寿无疆,公主平德安明。”
“皇太后万寿无疆,公主平德安明。”
“平身。”太后掀开厚帆布帘子,看着车旁跪着、身穿黑呢子制服的男人。
杨晨毓特意炫一把,没有穿丝绸,忍者酷热高温穿了呢子制服出来,黑色呢子上有金线绣的蔷薇图案,长筒黑皮靴,还有配在腰间的青铜错金长剑。剑柄上那翠绿色的宝石告诉大家,它很贵。
“母亲,儿臣日日想念您,总算是把您盼来。”公主刘莹上前拉起家常来。
“我儿,让为娘我好好看看。都发福了呢,看来这女婿没有虐待你。”皇太后一边开玩笑,一边朝众人打招呼。
---
“女婿是算半个儿,你也别老是这般,咱们在家里就行家礼。说着也亲切。”太后没有本事的女人,自然也不敢真和吴越大王杨晨毓较真来。
“那为儿就放肆一回,孩儿叩见母后。”
“嗯,难得你这么有孝心。”太后看着专门为她修建的行宫,地方是局促了些,不过够精致,因为全部用汉白玉建造的,整个外观看着就是个白色城堡,百姓称之为白宫。“来,给你姑父叩首见礼。”
消瘦、干瘪,带着枯黄头发的女孩儿来到杨晨毓面前跪下叩首,“甥女给姑父大人叩首见礼。”
杨晨毓一把扶起,“不敢担当,不敢。快起来,公主殿下。”顺势给手下司礼的闲官一个眼神,“初次见面,姑父也没什么好相送的。来一点意思,权作见面礼。”
一个司礼闲官捧出一个檀木黑漆托盘,托盘上有红绸盖住。公主好奇,但又不敢打开,看来在皇宫内也是个不好过的主子。母亲不得宠,还被皇后压着,自然奴才们也没什么好脸色给她。担着公主称号,其实不如大户人家小姐过得舒坦开心。势力的皇宫、势力的社会,杨晨毓暗自咒骂。
“你姑父给你的见面礼就收下吧,好好谢谢你姑父。”太后等着自己那份孝敬呢,先把小丫头这边搞定。
“诺。甥女谢谢姑父见面礼。”说着乖巧巧轻手蹑脚掀开红绸,下人接了红绸去。杨晨毓算是不错的男人,出手也够大方,碧绿翡翠镯子一对,不过明显很大,估摸着等公主大了再戴比较合适,黑色不知名宝石的戒指,一寸半宽的碎钻石项链拱卫着一颗鸽蛋大小的红宝石,蓝宝石腰坠貔貅外面是用丝线连成一圈的小兽小虫,细看下是乌龟和蝉,取义大约是腰缠万贯万年寿吧,羊脂白玉镯子一对,这对明显小,正合适呢。头钗也是碎钻拱卫的蓝绿宝石,最后一个红珊瑚粒做成的钱袋,看着鼓鼓囊囊的。公主手拿起钱袋,拉开系绳,里面是满满一钱袋子各色宝石粒,今后要镶嵌还是怎么处理都可以。
“我儿出手也够大方的。”老太婆笑眯眯起来。
“孩儿孝敬母后的钱币不多,还请母后亲自勘验。”
“哦?”
“上来。”很快一群奴仆像上菜一般挑着木箱木托盘前来,都是用红绸盖住,看不出是什么。“我来细细瞧瞧。”老太婆离座,小公主已经戴上羊脂白玉的镯子,拿起宝石粒在细看。
“百色胎瓷洗手冼一对,象牙十对,琉璃灯盏五对,三尺红珊瑚一对,饕餮银鼎一只。”
老太婆看着银鼎,没有看后面的东西,银鼎不大,只有一米高的样子,不过抬上来时是十数大汉奋力才抬得动,可见之重量。“我儿,此银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