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侯-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陵哼了一声,道:“有人不想让两宫失和呢,这两年好几次眼看就到了撕破脸的时候,偏偏都正好峰回路转。”
淮南王慈爱地看了看一双儿女,道:“窦婴和陈珏?两宫的事父王已经有打算,你们瞧着好吧。”
第三卷 峥嵘初显时 第一百五十九 蝴蝶翼
更新时间:2009…9…16 13:35:54 本章字数:3721
麒麟阁热热闹闹,往来俱是文雅博学之士,但因为没有什么值得重视的人,刘彻却并不怎么放在心上。无他,为《鸿烈》挤到麒麟阁来的大多是些不得志的文学之士,真正得贵戚信任的人都巴望着上层人物,没有多少会屈尊同一群寒士挤。
陈珏对于这份热闹倒有些兴趣,他一直认为,就算上天赐他无与伦比的运势,让他可以凭借一己之力造火药、树新学等等,短短数年之内把大汉的政经拔苗助长到后来的程度,根基上仍是不稳的。况且,陈珏求的是在不危及自身的前提下改变些事,冒着触怒窦太后的危险弄什么新学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两年他看刘彻的样子,虽说这位大汉天子对儒家重视君权王道的思想上颇为重视,但也不像要就此把百家学说都打到谷底的样子,加之多年来“文帝重刑名,景帝不用儒,窦太后重黄老”的一脉延续,思想文化的开放上虽说上比不得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比下已是有余。
这种大好的情形下,陈珏更倾向于让诸子百家的学说的各个派别自主地融合,事实证明,如今黄老早就不全是黄老,儒学也不是纯粹的儒学,两者都在不断地改进。
就拿《鸿烈》来说,淮南王虽然自夸是集黄老之学的大成之作,然而在多有涉猎的陈珏看来,《鸿烈》也是一部杂学之书,融合了法、墨、儒、等许多学说,至于求仙问道、炼丹长生的那一部分。和阴阳家的学说关联更大一些。
陈珏正在那里思索心事,刘彻这时忽地轻咦了一声,道:“子瑜,你看那边。”
陈珏顺着刘彻地手指望去。正见董仲舒、孔安国、公孙弘几人聚在一处,对于台上夸夸其谈的白胡子老翁指指点点,不断地点头摇头。
刘彻见到熟人来了兴致,也不管身后的杨得意是什么神情,拉着陈珏便挤上前去。司马相如面上则闪过一丝怅然,就算他常和刘彻一起作赋作画,他的地位比起陈珏来说实在差远了。
孔安国少年老成,最喜欢研读经学,平日里跟公孙弘地关系还好些,至于董仲舒。他一向看不上董仲舒的那股子霸道,因而平日里交情淡淡。
刘彻身高力壮,挤到几人身后时猛地一拍孔安国肩膀,笑道:“怎么都来这啦?”刘彻说着,双手不着痕迹地虚按了一下,示意几人不要张扬。
孔安国吓了一跳,才要回头时便看见陈珏在笑吟吟地望着他,刘彻则笑着朝台上那人望去,周围生人不少,孔安国一时间也不知道该不该行礼。
陈珏站在孔安国身边。低声笑道:“陛下所问我也想知道,你们明日也有入宫资格。怎地今日都来了这里?”
孔安国老老实实回道:“子瑜不知,我们这是本着知己知彼而来,淮南王编书耗时十载,若是果真此书流传天下,我们的日子就……”
陈珏同情地看了孔安国一眼,儒者这时候确实被压制得狠了,这时台上老翁正摇头晃脑地说到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故禾春生秋死……”
刘彻嗤笑了一声回过头,道:“这不是黄帝内经里就说过的?看来这部书还真是涵盖诸家。”
陈珏笑道:“姊夫所言甚是。”他却是在想,淮南子其实是一部好书,起码在这个时代来看是领先的,如果淮南王不是一个野心家,而是一个纯粹地学者就好了。
转念一想,陈珏又否定了自己的看法,若是淮南王没有这种野心,召集门客著书的事还未必能够完成,一饮一啄之间,哪里又来的如果。
刘彻正直年少,又身份尊贵,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习惯根深蒂固,董仲舒身后的一个少年却冷笑了一声,道:“竖子无知。”
刘彻大小被众人捧在指尖上,当年刘荣还是太子地时候都没有敢对他无礼,当下怒极反笑道:“你是什么人,胆敢这么说话?”
陈珏也是一惊,待到想起这少年方才对董仲舒行弟子之礼,他心中一动,微微一笑,便收回去了踏出一半的那只脚,静静等着看好戏。
董仲舒吓了一跳,他弟子数以百计,正是他计划着有朝一日长乐宫老太太走人,他就可以领着一群弟子受天子重用,哪料到今日出了这么一回事。
董仲舒呵斥了这名叫褚大的一声,便诚惶诚恐地要向刘彻赔罪,刘彻心气平了些,待到看见褚大一脸不服的样子怒气又起,道:“让他说,朕……我怎地就是竖子无知了?”
褚大年少气盛,昂首道:“长者有言,老子不过是家人言而已,《鸿烈》也不过是杂烩罢了。”
刘彻的脸顿时一黑,平日里有人这么说话,他碍于窦太后虽不会大加赞赏,但龙心一悦也是正常,然而今日被褚大说到他头上就不是一回事了。
公孙弘打了个哈哈,圆场道:“公子勿怒,我等所学亦被当今太皇太后称为城旦语,不过是无意之语罢了,呵呵。”
褚大闻言,不顾老师董仲舒在场,道:“太皇太后,牝鸡司晨者而已,陛下英明,便该早肃朝纲,岂可……”褚大说到这里指了指台上,又指了指方才附和刘彻的陈珏,道:“岂可任此等人妖言惑众?”
刘彻的脸色更黑,陈珏这时倒忍不住对褚大刮目相看,不愧是董仲舒的弟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褚大和公孙弘所言都是有典故的,“家人言”是辕固生当年贬低黄老的话,正是这几句话让窦太后一怒逼他徒手斗野猪。“城旦语”则出自前秦李斯,“诗书百家语者,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陈珏意味深长地看了公孙弘一眼。这小老头眼下正眼观鼻鼻观心,只一双微皱地手还在轻轻颤抖着,仿佛在为褚大的出言不逊而害怕,饶是如此,陈珏却不敢小看这个与董仲舒并称儒学双尊地公孙弘…………单论为人处事。两千年功名千秋骂名的董仲舒可比公孙弘耿直得多。
董仲舒已经急出一头汗,他韬光养晦就是为了不触怒窦太后,他含恨看了公孙弘一眼,公孙弘这句话着实是太阴狠了,褚大也就果真着了道。
褚大连骂他自己和窦太后陈珏三人,刘彻这时怒气爆棚。朝政诸事皆报长乐宫,他虽然有些不适,但对于从夺皇位到登基几年来一直支持他地祖母却敬爱有加。
董仲舒躬身正要说什么,刘彻健臂一伸推开他,他怒着指向褚大道:“牝鸡司晨?朕今日就让你变阉鸡!”
刘彻此言一出满场皆惊,陈珏一听他连阉鸡的话都说出来,知道他确实已经怒极,他看看周围的人已经渐渐被这边的吵闹吸引了注意力,忙拉住刘彻道:“姊夫,他无知不要紧。切不可损了人心。”
刘彻忍气看了看陈珏,知道陈珏这也是为他好。褚大再出言不逊,方才的话也有几分尊重君权地味道,他还不想因罚他而失了天下士人之心。
狠狠瞪了教出好弟子地董仲舒一眼,刘彻便拂袖道:“子瑜,走了。”
陈珏答应了一声,给了饱受惊吓的孔安国一个笑容,又暗自在心里对倒霉到失了几分圣心地董仲舒道了声对不住。这才跟上刘彻的步伐。
董仲舒在原地垂首顿足。想要对褚大发作,但老对头公孙弘还在那里看着。他强忍着怒意,又待了一会,等到方才同陈珏失散了司马相如找到这边,他才面色微青地拒绝了孔安国同行的建议,带着几个弟子一起离开。
不多时,一行人便四散得差不多,只余西北边淮南王地车驾不动,车中人没注意这边,仍旧商量着太皇太后对于《鸿烈》的态度。
说欣赏,窦太后对刘安却淡淡,说不欣赏,窦太后用对《鸿烈》大为称赞,宗室列侯家都收到了长乐宫的赐书,当真让人捉摸不定。
刘彻快步走出百步,等到了离麒麟阁远些的无人处,这才驻足停下,这时陈珏忽地看见方才他注意到的那短衣男子朝这边走来,那男子满脸恭敬地拜伏在地行了大礼,道:“草民拜见吾皇万岁!”
万岁一词,是在汉武帝中年后才归于皇帝专用的,这时说来算是吉祥话,刘彻神色缓和了些,陈珏上前一步,清声道:“你是什么人?”
那男子满面笑容地道:“草民临主父偃,方才于麒麟阁内惊现天子圣驾,草民不敢声张,但见天子不拜非为臣民之道,是以斗胆追上来拜见天子。”
刘彻一听乐了,道:“子瑜,不用紧张,朕看这人挺有趣。”
这会陈珏跟主父偃的目光是交集在一处了,陈珏是看这位因推恩令而名垂史册的名臣,主父偃则是看着陈珏这位闻名长安的少年显贵,他游学天下数载一事无成,今年终于下定决心而入长安,早将城中权贵的情况打探得一清二楚。
天子近臣、皇后亲弟原来就是这么个风采过人笑容温和地年轻公子,只有那咄咄逼人的目光还像几分长安城里到处可见地世家子弟。主父偃心想。
刘彻这时有几分尴尬,好好的评书会,天子没事来凑热闹,传出去有点不庄重的嫌疑,陈珏看在眼中,温声道:“陛下重才惜才,今日到此正是为了看看城中的文学之士到底什么样,你还是不要声张。”
第三卷 峥嵘初显时 第一百六十 深浅辩
更新时间:2009…9…16 13:35:54 本章字数:3819
陈珏现成的台阶摆在那,主父偃一句“陛下圣明”脱口而出,刘彻面露微笑,和颜悦色地问道:“看你的样子,也是学有所成之人?”
机不可失,主父偃立刻抓住时机,将从前学遍诸家结果屡受排挤的往事说出来,他出身贫寒,游历齐、赵、燕等地之时受尽冷遇,还是刘彻登基之后有志往长安发展。
刘彻听了乐呵呵地道:“子瑜,这人交给你了,改日你带他入宫,若他果真有才,朕就先授你个郎中!”
陈珏笑着答应了,问了主父偃居处的地址,主父偃按捺住心下的欣喜,事无巨细地一一答了,生怕有什么遗漏,这才识趣地告退。学之士入宫谈经论道。
谈什么经,论什么道?虽然天子和太皇太后都不曾明说,但暗示的意思已经足够,谁都知道这是为了淮南王所献《鸿烈》一书。
陈珏站在朝臣之中,心中盘算得飞快:《鸿烈》一出天下惊,这绝不是夸张的话,恐怕仅次于董仲舒的贤良对策,只不过如今众儒云集,董仲舒又不曾给刘彻留下什么好印象,这个贤良对策的问题就很难说了。
这次大筵称得上万众瞩目,丞相窦婴和御史大夫卫绾也亲自到场,百家之学的传人们个个摩拳擦掌,不求把《鸿烈》贬低到泥缝里。不敢真地惹怒太皇太后窦氏,但打压一下黄老之学的气焰还是可行的。
时辰还未到,殿前已经是才士云集。三三两两相识地人聚在一处闲聊,俱是斗志昂扬的样子。
淮南王刘安和王太子刘迁站在一处,满脸笑吟吟地,就是对儒生们也是和颜悦色,让反对者也不得不敬服淮南王的气量。
淮南王的心里却是高兴着呢,他辛苦编书,自夸它是《吕氏春秋》之后当时第一,他不怕有人砸砖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