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遗孀 >

第179章

遗孀-第179章

小说: 遗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的孙中山,已经与前妻卢幕贞离婚,而与执友宋嘉树的二女儿,也是秘书宋霭龄的妹妹宋庆龄,结为夫妇了。
    青霞此次见到孙中山先生家里做客,已是她一生之中,第三次拜见孙中山先生了,而与孙中山的妻子宋庆龄,则是第一次见面。
    此时此刻,面对一直用金钱义无反顾地支持革命的青霞,孙中山是满面的愧疚,禁不住动情地说:“刘女士,这些年可是太委屈你了!”
    自从青霞接收了革命思想之后,在她地心目中,是只有张钟端和革命事业。她的心里之所以只有张钟端和革命事业,是因为,张钟端是引导她走上革命之路的人。现在,张钟端已经牺牲了。而在青霞地心中,便只有孙中山和革命事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她与张钟端的初次见面,张钟端就向他宣传孙中山先生地同盟会,宣传同盟会的纲领三民主义。
    因为青霞地心中只有事业,所以,民国成立,袁世凯初任民国大总统,她一闻讯南北党政不和,便借着刘氏族人不满之由,立即辞去了河南国民捐总理职位;南北分裂,袁世凯用武力取得了胜利之后,她仍然用巨额金钱,在暗中秘密支持革命暴动。
    现在,革命党的头号敌人袁世凯已经辞世,青霞又听到孙中山先生说出如此动情地言语,别说她心里根本就没有委曲了,即使有委曲,即使有天大的委曲,也被孙中山这一句动情的话,瞬间给融化云消雾散,无踪无影。
    所以,面对孙中山这句能融化坚冰的动情言语,青霞因为感动,几乎是热泪盈眶的说:“孙先生言重了,比起您经受的磨难,这算得了什么呢!”
    “是呀!我们全体的革命同志,都经受了太多的磨难,但愿现在的政府,能遵守以前的《临时约法》,来造福国民。”孙中山不无希望地说。
    “如果新政府能遵守《临时约法》,我青霞仍然捐铁路于巨资。”青霞立即接着孙中山的话说。
    见青霞的热情仍不减当年,孙中山激动的立即拍手鼓掌说:“好!太好了!中国革命女同志,无出青霞、秋瑾二位女巾国之右也,真是南秋
    青霞呀!真让我这个须眉地大男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孙中山称赞青霞的话,立即让青霞面红耳赤。她感觉自己的所作所为,只是力所能及而已,孙中山先生如此夸赞自己,真是让她受之有愧呀!
    ……
    孙中山正在与青霞交谈,廖仲恺与夫人何香凝,专程赶到孙中山的公寓里来看望青霞了。
    廖仲恺及夫人何香凝,是青霞在日本考察的时候所结识地。他们二人的到来,及室内流淌的欢笑,突然让青霞有一种回到了数年前的日本的感觉,本来就激动的她,也不由自主地也跟随着室内流淌的欢笑,心情越愉悦了。
    二:
    青霞在上海,多次拜见孙中山夫妇、廖仲恺夫妇和徐宗汉的同时,也不断到上海的中华新布厂参观考察。她之所以参观新布厂,是因为她准备在上海购置一批棉纱布机,在南京创办一个纺织厂。她之所以在南京创办工厂,而不是在尉氏和开封,是因为她一直都在把生意迁移至南方,这样,不仅可以摆脱刘氏族,也可以把刘氏家的商贸生意,逐步向实业领域转型。再说了,南方地经济一直比北方繁荣昌盛。
    青霞在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介绍引见之下,已与上海的机械代理商谈好机器价格,当正要签订协议的时候,青霞突然接到开封唐掌柜的加急电报。唐掌柜在电文之中,催促青霞火速赶回开封,说刘氏族人有要事与青霞相商,并且,是每天都到桐茂典催逼。
    一提到刘氏族人,青霞的头,立即膨胀了。因为她知道,唐掌柜在生意上处理应付一切事情,常是得应心应手,游刃有余。这能让唐掌柜应付不了的事情,能让唐掌柜急电催她回去的事情,也只有来自于不讲理的刘氏族人。
    接到急电地青霞,那本来办厂的好心情,也立时沉寂到冰冷而昏暗的冬夜里了。并且,是越来越冷,越来越暗,越来越沉重。
    于是,青霞不得不中断正与代理商签订的购买纺织机的协议,连夜乘上火车,急速地赶回开封。
    一路之上,青霞一再地下定决心,不管开封及北方的生意再兴隆,决不能再优柔寡断了,一定要尽快把长江以北的生意给南迁;一定要尽快摆脱刘氏族的纠扰。如若不然,等刘宪德与被罢官的刘氏族人联合寡分自己的时候,想向南迁移,恐怕都来不及了。
    可是,让青霞怎么想不到地是,被罢官还乡的刘氏族人,已经联合起来,准备对青霞下手了。并且,是狠狠地下手,是重重地下手。
    被罢官的刘氏族人之所以要联合起来对青霞下手,是因为,他们自被罢官回到尉氏之后,仗着手里还有在任上地积蓄,仗着不吃俸禄一身轻的清闲,是尽情地挥霍,尽情的享受,是尽情地寻花问柳。
    可是,他们手里的钱,毕竟是只出不进,等他们把积蓄挥霍殆净,便到刘氏族人共同拥有公茂典里,任意支借。于是,他见他借,他也跟着借,他们靠着从公茂典里支借地钱,仍然保持着以前的大手大脚,花钱如流水,没有节制。而公茂典的生意,早已是徒有虚名,不如从前了,哪里经得起这么多人的支借,怎么可以应付得了他们巨大的挥霍呢!别说年底给刘氏族人分红了,公茂典里的流动资金,已经无法正常运转了。
    公茂典的生意无法正常运转,他们便支借不到钱了;支借不到钱,他们的手头便据起来。这手头一据,他们哪里忍受得了,因为忍受不了没钱的日子,他们便开始七想八思。这一七想八思,便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青霞。
    可是,想到青霞又如何,青霞仍然是女子维持学会会长,仍然是女子参政同盟会会长,仍然是闻名全国的鼎名之人;青霞的二哥马吉樟,仍然在袁世凯身边做内务使。尽管青霞非常有钱,可她不主动给钱,谁敢拿她怎么样。
    于是,被罢官还乡的刘氏族人,不用刘宪德煽惑,而是不约而同地主动去找到刘宪德。
    可是,找刘宪德又怎样!刘宪德可是知道刘青霞地厉害,较量这么多年了,他几乎没占过上风,还曾被刘氏族在尉氏开封给弄得里外不是人。特别是听说青霞要将全部财产,捐给南方的孙中山修铁路之后,因为没把握,他便悄悄的到都督府里去举报青霞。可是,他亲眼看到青霞被扣留在都督府,最后,大都督张镇芳还不是乖乖地又把青霞给无罪释放了,并且,释放青霞之后,那个大都督张镇芳,越的讨好青霞了。后来,他刘宪德地才听说,是大总统袁世凯在背后保着青霞。
    尽管后来,张镇芳被袁世凯调离了河南,可新上任的大都督赵倜,尽管他在河南过着皇帝一样的生活,尽管对青霞地财产虎视眈眈,尽管派人去向青霞借军饷,可是,青霞连面都不照一下,他大都督赵倜也顾及青霞背后的保护伞,不但对青霞不敢怎么样,还仍然客气有加呀!
    所以,得知有大总统袁世凯在背后保着青霞,刘宪德面对来找他的刘氏族人,也大度涵养起来,也胸襟宽阔起来,他不但不再惑他们找青霞的麻烦,还劝被罢官还乡的刘氏族人要学会忍气吞声,不要自找其辱。
    刘宪德之所以如此,并不是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而是他实在惧怕青霞。因为再恶的人,也惧怕国家这个巨大的权力,更何况他刘宪德并不是世上最恶的人,而只是因为眼红青霞的钱财,而只是因为想侵占青霞手下的财产,而只是不想让青霞再继续拿刘氏祖宗留下来地家业捐款于外人,才对青霞如此行恶的
    现在不同了,袁世凯下台了,下台之后又归西了。没有了袁世凯,谁还能保得住青霞?可是,刘宪德虽说因为袁世凯的下台和归西而幸灾乐祸,庆幸青霞没有了保护伞,没有了靠山。可他只是在心中庆幸,却不敢对青霞轻举忘动。因为这么多年,他也知道,自己一直跟青霞明争暗斗,争了十几年了,斗了十几年了,真是劳其筋骨,苦其心志,落了一身坏名声,可自己始终还都是青霞的手下败将。所以,在他的心目中,对青霞既恨之入骨,又怯之相畏。
    可是,随着细心的刘宪德那不动声色的静观其观,却现了这里面的绝妙关系。那就是,袁世凯归西之后,虽说政府还是以前的政府,虽说青霞地二哥马吉樟还在总统府里任必书,可内容却生了巨大的质变。当刘宪德从中嗅到了质变的味道,再加上公茂典已经亏空的难以正常运转了,再加上被罢官的刘氏族人已经据拮的难以承受了。
    而刘氏族共同拥有的公茂典所谓的无法正常运转,就是再也经不起支借分文了;而被罢官的刘氏族人所谓据拮的难以承受,也就是不能再任意地嫖赌了,至于说日常生活,仍是衣食无忧。
    不能再到公茂典里支借分文了,不能再任意的嫖赌了,这如同杜绝豺狼吃肉一样,这如同杜绝吸毒吸食鸦片一样,他们哪里忍受得了。因为忍受不了,他们也不再顾及刘宪德那“善意”的劝阻了。
    可是,他们地心思,正好与刘宪德心思相吻合。因为这几个月里,刘宪德因为袁世凯的归西,一直是跃跃欲试,想率领觊觎青霞财产地刘氏族人,对青霞下手,下狠手,下重手。再加上被罢官的刘氏族人如此迫不及待,这不正是下手地最好机会吗?
    三:
    青霞回到开封,已是第二天下午了。
    她一进桐茂典,见受刘氏族人派遣的刘全德之子刘乾元,正带着几个家人在桐茂典里催逼:“这都几天了,还不见十二婶回来,你们是不是一直在用这个借口推迟时间呀!如果十二婶再不回来,这家业无人管理,我们可是刘氏族里可就要接管下来了……”
    现在地桐茂典,已不是唐大掌柜在兼任掌柜了,只从徐老掌柜离世之后,唐掌柜便卸给徐老掌柜的儿子任这里的分店掌柜。其实,徐小掌柜的年龄并不小了,已经是接近五十岁的人了。只是因为他的父亲一直被称为徐老掌柜,所以,为了区分他父子之间的称呼,便称他为徐小掌柜。尽管他的父亲离世多年了,众人仍然这样称呼他。
    而唐大掌柜本人,只从卸去兼任的桐茂典掌柜一职,便居住在居贤宅,专一管理分布在全国的所有刘家店铺。这样,就把青霞的大部分时间给节省下来了。
    而这几天,面对刘氏族人转翻来桐茂典里火急的催促青霞到公茂典去议事的情况,徐小掌柜因资深浅薄,说不上话,唐掌柜不得不从居贤宅赶过来,恰到好处地应付这些刘氏族人。
    此时此刻,唐掌柜见今天来的刘乾元苦苦相逼,他不得不殷勤地对待,并赔着着笑脸,将一杯沏好的香茗端起,亲手递与刘乾元的手中,好话多讲,苦苦相劝:“已经给上海的桐茂典过急电了,大东家很快就会回到开封,有什么急事大事,皆等大东家回来再定,说不定大东家现在已经下火车,正在来桐茂典的路上呢……”
    这几天,唐掌柜对每天都换一拨人来桐茂典的刘氏族人,已经是无数次亲手给他们献茶了,已经赔过无数次的笑脸了,已经说过无数次的好话了。
    可是,今天来桐茂典的刘乾元不吃唐掌柜这一套。他一看到唐掌柜递过来茶碗,便抬起胳膊,一扬手给拨翻在地。立时,那盛着香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