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刑徒 >

第104章

刑徒-第104章

小说: 刑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阚,我想出去走走。”
    第二天一早,唐厉找到了刘阚。
    “出去走走?老唐,你莫非是要……昨天我也是一时生气,你莫要往心里去,我没有怪你。”唐厉摇了摇头,笑道:“我当然知道你没有怪你,也知道你生气并不是因为我,而是因为任大人离开,心情有点不好。我想出去走走,也不是因为昨天的事情……我想出去见识一番。
    书。我读地够多了。
    可是人,我却了解的太少,比不上老蒯,老曹,甚至连你都比不上。
    我和陈义说过了,跟着他的商队走,权作是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早先咱们还在沛县的时候,阿其就说过我。他说我学问够了。但若是讲对这世态炎凉的了解,可能连他都比不上。
    多则五七年,少则三两年,我一定会回来。”
    刘阚沉默无语。
    片刻后,他上前和唐厉拥抱了一下,“老唐,既然你有此心。我也不拦你。你一个读书人,孤身上路,还要多多保重。拿着我的令符,虽然起不到大用处,可说不定,也能免些麻烦。
    准备一下吧,我让人去沛县,把无伤和其哥都找来,咱们聚完再走。
    总之是一句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想回家的时候。这楼仓就是你的家,你是我刘阚的兄长。”
    如果在以前,刘阚说出这首诗地时候,唐厉肯定会责斥他不规矩。
    但这一次,唐厉没有说什么。
    待次日,刘阚晨练完毕。准备出门办事。
    却见曹参急匆匆跑来,一见刘阚地面就说:“阿阚,老唐走了!”
    “走了?”
    刘阚立刻急了,“不是说好了等其哥他们来吗?我这刚准备派人过去,他怎么就走了?他一个人走的?”
    曹参说:“不,是和陈义一起出发的。”
    “陈义也走了?他不是还要在这边盯着田庄的建设吗?”
    “不,陈义说这件事就由你来做主,他相信你不会害他。还有,老唐走的时候,让我把这个交给你。”
    曹参说着。把一个包裹递给了刘阚。
    里面是一卷书简,上面还压了一块木简。
    木简是唐厉给刘阚的心,大致意思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阿阚,我记下了……放心吧,我一定会回来,因你我是兄弟。书简是当年大秦国尉尉缭在退隐之前。送给我祖父地礼物。也是他一生地心血。今我暂交付与你,代我保管……保管好了。我回来时要还给我。
    刘阚闭上眼睛,做了一个深呼吸。
    唐厉,已经开始寻找属于他地路了……
    先是任嚣,后是唐厉。
    一个是关怀他,给他许多帮助地长者;一个是他来到这世上后,最早的朋友。现在,都走了!
    刘阚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孤单,做什么事情,都有气无力。
    或是拼命的练武,或是骑着赤兔散步。到了晚上,则一个人坐在油灯下,静静的阅读那卷木简。
    这木简,也正是是后世所流传的《尉缭子》。
    比之刘阚前世看到地尉缭子,刘阚手中的这一卷木简更加的完整。
    从兵事到政事,在字里行间中,莫不流露出尉缭子的思想。准确的说,尉缭子并不是一部单纯的兵书。在后世,由于宋人将这部书收入《武经七书》,于是就把这部巨作,当成兵书。
    《尉缭子》属杂家。
    同时又兼合了儒、墨、名、法、兵诸家学说,形成了其独特地体系。从根本上来说,《尉缭子》是以《商君书》为根本,虽涉及兵法,但在同时,也包涵了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颇为博杂。
    五卷三十一篇,分别是天官、兵谈、制谈、战略和攻权。
    刘阚非常仔细的阅读,认认真真的体会。前世,他的确是看过这部书,但如此用心体会,却是头一遭。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又是一个多月。第二批移民二百户,由雒阳、缑氏、新城三地征发的移民,抵达楼仓。
    出发时约一千一百人左右,在抵达楼仓时清点,共1048人。加上首批移民,还有楼亭原有的居民,小小的楼仓,转眼间已经有近三千人地住户。第三批移民三百户。一千七百人,从关中义渠征伐,如今已东出函谷关,抵达毂城。据押送的官员预计,四十天后,抵达楼仓。
    如果再加上这一批移民的话,楼仓总人数将超过五千大关。
    第二批移民抵达地时候,已经过了农耕的时节。不过无需担心,刘阚先分配了土地。待来年春耕。然后利用这第二批移民,正式开始修筑楼仓。连同本地人,近千人同时忙碌起来。
    一部分人随同襄强整修堤坝,另一部分人则开始修建城墙和田庄。
    与此同时,嬴壮返回相县,调拨来四百正卒,作为楼仓卫军的基础。也就是说。刘阚还需征召四百人。
    征召楼仓卫军的事情,刘阚并未插手,而是交由灌婴处理。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消沉之后,他必须要重新振作起来。
    唐厉已经在寻找自己的路了……我也不能落后。我地路,早已经定好,如今只需要往前走。随着炎夏地来临,整个泗洪也变得越发热闹起来。
    这一天,刘阚带着王信一同视察了重新兴建起来地楼仓卫兵营。如今,灌婴官拜楼仓兵曹,配享一百石俸禄。吕释之呢。则通过二姐吕的关系,在灌婴帐下担任传令兵地职务。
    楼仓卫军的雏形已经建设完毕,无需刘阚再多操心。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如何在秋收之后,修缮沟渠,疏导睢水。这同样不是一件小事。必须妥善规划。修渠是一项大工程,所耗费地钱粮,非常惊人。单纯的依靠郡府支持,这沟渠不晓得要修到猴年马月。所以刘阚必须要再想其他的办法,来尽快的完善楼仓的建设工程。
    楼仓内部的街道,也有相应规划。
    根据经纬结构而建造,横为街,纵称道,共有十街十二道,整整齐齐。一目了然。
    每条街道上,都设有水渠,以避免水患发生时,淹没城镇。沟渠直通护城渠,符合刘阚的要求。不过,毕竟不是土木工程系毕业,刘阚的规划也仅止于此。这时候。还需要请人帮忙。
    刘阚想起来。那天程邈好像说要推荐什么人,似乎就是这方面的专家。
    于是在视察完了兵营和工地之后。策马往官署走。
    “信,把程先生找来……他最近忙什么呢?难不成还是在教那戚姬和喜子读书识字吗?”
    王信摇摇头,“好像没有!
    先生最近有点神秘,在田庄工地那边找人挖了一个池子……再之前,还让人搜集毛竹啊之类的东西,我问他在做甚?他总是神神秘秘地笑,也不和我说。戚儿和喜子也问不出答案。”
    这老家伙,又想搞什么鬼?
    刘阚吩咐王信去找那程邈,骑着赤兔马,独自回到了官署。
    刚一下马,就见司马喜迎上前来,“大人,有客人来。”
    “客人?”
    刘阚一怔,下意识的问道:“什么客人?哪儿来得?”
    “不清楚,反正他们说话怪怪的,我听不太明白。如今正在庭上等候,还有一个女的呢。”
    刘阚一蹙眉,点头表示知道。
    让司马喜把赤兔马领进廊苑之中,刘阚大步流星的走进官署,就见庭上有坐着五个人,其中一个,是个女孩子,年纪大约和吕差不多,生的水灵灵,颇有姿容。其余四个,似是家将。
    吕在庭上相陪,叽叽喳喳地和那女孩子说的正热闹。
    见刘阚走进来,吕忙止住了话语,起身道:“阿阚,这位是秦曼姐姐,等你许久了。”那少女此时也站起来,身后的四个人,同时起身。
    刘阚挠挠头,上前两步道:“在下楼仓仓令刘阚,敢问姑娘……”
    “我叫秦曼,从巫县来。早先,有前泗水郡郡守任嚣大人书信与家祖,推荐你与我家共建东门阙盐场。
    家祖因身体有恙,故而命小女子前来,与大人商议。”
    注:关于上一章里提到的芸香草,注释如下:
    芸香草
    (《四川中药志》)
    异名诸葛草(《种子植物名称》),香茅筋骨草、小香茅草(《四川中药志》),茅草筋骨(《重庆草药》),香茅草、臭草、韭叶芸香草、射香草、细叶茅草、野芸香草(《云南中草药》),石灰草(《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第一部 潜龙勿用 第一一九章 寡妇清
     更新时间:2009…3…28 18:50:52 本章字数:4857
    刘阚有点懵!
    他几乎把这件事给忘了……从任嚣和他说这件事,到现在已经隔了三四个月。期间又发生了很多事情,加之楼仓公务繁忙,东门阙盐场的事情,他还真的给抛在脑后,忘得个一干二净。
    东门阙,在后世又被称之为秦东门,因始皇在此立石而闻名。
    位于朐山,也就是覆釜山侧(今江苏海州古城鼓楼以东)。不过至今日,始皇尚未设立东门。
    开设东门阙盐场,也是为接下来的事情做准备。
    据说,始皇帝准备在朐山侧设立朐县。但具体的什么时候开始,就连嬴壮这个王族也不清楚。
    此时的东门阙,还是一块荒地。
    参差交杂了许多村落,人口尚不足万人。那里距离东海郡治所郯(音tan二声)县还有一段距离。本身这东海郡,就是一个移民之郡,也就是说,在遥远的东门阙,许是一片荒凉。
    任嚣虽然说帮刘阚联系那位清老。
    可说实在的,刘阚还真没有太往心里去。这种事情可遇而不可求,这天底下的富豪多了去,不说别的,仅那政治资本一项,比刘阚有来头的大有人在,轮也轮不到他的头上,何必挂念?
    再说了,两千镒黄金,一万两千顷土地,刘阚不吃亏。
    且不说他凭借这些土地。一跃而成为一方大豪。如果换做在其他地方。怕是连一半都买不下。
    后来加之任嚣一走,刘阚也就彻底把这件事忘记了。
    可没想到,那位清老。居然真的派人前来。而且听这位的口气,还是清老的孙女。
    可问题在于,刘阚到现在,还不知道清老,究竟是谁?
    秦曼也在上下打量刘阚,片刻后噗嗤笑了。“奶奶说,你有贵人相。可为什么我一点看不出?”
    “啊?”
    刘阚诧异不解,看着秦曼,有点不太明白她这话的意思。
    我有贵人相?我怎么不知道……而且,我和那位清老从未见过,她怎么知道我有贵人相?
    刘阚这时候,更懵了。
    在吕地示意下。刘阚浑浑噩噩地坐下来。
    秦曼和她的四个家臣也坐下来,双方沉默了片刻之后,秦曼说:“刘仓令,任大人说,您在这里颇有基业,我们这一路上走过来,倒也着实领教了。在楼仓一地,你可算得上是大豪。
    而且,你的身份我们也调查过,还望你莫生气。
    来楼仓之前。我在相县见过了嬴叔父,他对你也是颇有赞赏,倒也证明了任大人,所言不虚。
    从您地身份而言,算是能满足***条件。
    但还有个问题,东门阙盐场若设立成,其间的收益。想必您心里也很清楚。奶奶得陛下恩准。可私设盐场煮海。按道理说,即便是独立煮海。以我秦家在巴蜀的财力和人力,并不困难。只不过奶奶觉得,凡事过犹不及,《尚书…大禹谟》也有言: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故我秦家可以分出一部分的利益。
    可与您而言,又能为我秦家增添甚补益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