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财迷抗日记 >

第35章

财迷抗日记-第35章

小说: 财迷抗日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别说,干这事,这黄宏林还真的是有本事!在新航线开路、与各地势力打交道上,他是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朋友也真的是各地都有,加上平安联运的活动经费也充裕,结果是他到哪儿,哪儿就通!
    北方的船老板,有的也加盟平安联运,有的把船卖给平安联运。
    平安联运的公司更大了,各地方势力也更客气三分,开发成本就更低了。
    也有个别人对他们开的航线有点不服,口出狂言的人也有。反正保安队的人多,财迷就在每个船队上派了几个保安,应付毛贼。这样,组建了水上保安队,屈国良任了队长。
    平安联运,经济实力是有的,这武装实力更高!黄宏林有这样二个条件支撑,开拓速度更快。财迷知道他在利用这开发航线的机会,同时在发展他的“洪帮大业”。不过,只要对平安联运的发展有利,财迷是不会去管他的。而且,这二位忙得不亦乐乎的,就很少在上海磨财迷了。
    以后,平安联运不断扩大,北方从运河一直可达北平,南方可到福建、江西。加上与长江的联运,又开发了安徽、湖北等地的航运线路。
    关利清等人对黄宏林佩服得五体投地!
    …………………………
    财迷的早稻丰收,晚稻的面积要扩大。现在他的农业主要在衢州,但上海也有一些。农业技术研究所的本部还在上海,所以也种一些地,算实验田。现在上海的田地要扩大。
    关利清向他介绍了他老家的一块地。
    关利清是上海奉贤小港村的人。在奉贤靠着杭州湾的海岸线上,有个叫做小港的村庄。小港确实有个小渔港,村民是亦农亦渔。到村上去的交通也算方便,从小港村有一条小河通到一条叫金汇港的大河,这金汇港北上,与黄浦江相汇处,就是与财迷的船厂不远处。
    这块地有二百亩左右,在村庄的西边五里远的地方,正好是财迷想要的大小,财迷就要了。
    这块地原来是沿着海边的。现在为防海潮,一年前在老的海堤外又新修了一条海堤。当地人把海堤叫做海塘,简称为塘。这新塘和旧塘之间围出了半月状的一块地,东西长达二千多米,南北最宽处有五百多米。由于原来是泥涂,现在是咸碱地,所以不能种庄稼,只是长了一种芦草。这种地卖得很便宜,只想为村里返回一点修塘的成本就好,可没人要。财迷看了,把它也买下了。便宜,而财迷正需要一个射击场。
    八月十六日,黄琪翔又来找财迷。原来黄琪翔和叶挺的广东老乡、保定军校的同学、也曾一起在德国漂泊的好朋友,邓演达,前几个月也回到上海了。邓演达反对蒋中才,但也不赞成劳动党,所以要组建一个第三党。现在,国内军事和政治上的反蒋形势高涨,邓回国后成立了一个叫“国大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党派,黄琪翔是这个第三党的军事委员会委员。
    黄琪翔来找财迷是想让他加入这个国大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并且担任党的经济委员会委员。
    财迷对邓演达这个名字虽有点印象,但不知究竟。这“国大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却是万万参加不得的,财迷是最怕惹麻烦的。这第三党,现在反对国大党,现在的日子肯定不好过。这是以国大党为名的,又不同意劳动党,以后的日子也不好过。加入了,对他企业的发展肯定不利。
    既然是新成立的,经济上肯定困难。黄琪翔如果偶尔来拉一下赞助,问题还不大;如果当了什么“经济委员会委员”,以后还不知道要出多少钱!太不合算了。所以,财迷坚决不肯加入第三党。
    黄琪翔带来了邓演达写的《政治主张》,这是第三党的纲领文件。它的基本主张是进行“平民革命”,推翻南京政府的统治,建立“平民政权”的国家,进而“实现社会主义”。它所规定的对外政策是: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重新订立完全平等的新约;在“双方完全平等及不干涉华国革命”的前提下,与罗苏恢复邦交;同各弱小民族结成反帝国主义的联盟。经济政策是:“消除帝国主义者在华的经济统治势力,消灭封建的残余,在集中与干涉的两个原则下面建设国家资本主义”。社会政策是:改良工人的生活,确定八小时工作制和工人罢工的权利,使工人逐渐参加生产管理。
    第三党十分注意农民的土地问题。它的土地政策是:“原则上主张土地国有,而用耕者有其田为过渡的办法”。具体方案与程序是:由国民会议制定土地法,规定农户占有耕地的最高额和最低额;国家发行五十年长期土地公债,将最高额以外的私有土地和国家以外的公共团体的土地收买为国有等。
    黄琪翔非常失望。他在邓演达等人前可是把财迷好吹了一通的,而且以为财迷会加入他们这个组织的,还为他准备了一个经济委员会委员的位子。没想到财迷这么不给面子!财迷是支持蒋中才的?不可能。是支持劳动党的?也不像。
    这件事,使财迷与黄琪翔的关系疏远了很多。
    七月、八月以来,中原大战进入高潮,双方激战连连。战斗力最差的是韩复榘的部队,被晋军打得一败涂地。而中央军上去,又把晋军打败了。
    这晋军打败仗的理由也让财迷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天下雨,划不着火柴,所以士兵抽不了鸦片!抽不了鸦片,就没精神打仗,所以打了败仗!
    这都是什么军队?这样的军队不打败仗才是怪事了。
    中央军与冯玉祥的西北军战斗力差不多,打了个旗鼓相当。中央军的武器装备强一点,而西北军胜在更能吃苦耐劳、敢拼。
    …………………………
    上海经济方面并无好转,今年缺蚕茧,蚕茧价高,丝厂开工四成。失业工人增多。
    由于中央军战况不明,南京政府有倒台的可能,上海股市大跌,而金价大涨。炒股票的有人跳楼自杀。
    关利清等几个也炒了股,天天脸挤得像苦瓜,说如果西北军打过来了,或者这仗再拖一年的话,他们也要跳楼了。财迷觉得这次战争与另一时空听到过的中原大战有点像,所以估计战争不会这么长,西北军也应该不会打过来,让关利清他们股票可以放在手里。为了稳这些人的心,也想托一下股市,当然也想要赚钱。所以在看到股市这么低的时候,他也拿出五十万元钱来,买了不少股票。反正这钱算是东洋人送的,亏了也不怕。
5
第四十六章 去东北
4    全国经济,只有东北最好。张学亮新建设了葫芦岛港,以避开东洋人控制下的大连港,减少日喷对东北经济的控制。
    工业也只有东北在发展,现在有东北的沈阳和锦州的化工厂来信,有意向要买财迷的化工机械。之前德国也来人订购了一点点反应器和耐蚀泵等产品。
    财迷买来的船中,有二条是三千吨以上的,适合跑海运。现在上海与东北之间航线比较好,运量比较大。不过多数是外国轮船在跑。
    上海到葫芦岛港的航线要开通,好多外国轮船公司不帮衬。财迷马上去联系,科辉的船来跑这个航线!
    九月初,他的轮船首航葫芦岛港。东北方面对他们公司的轮船首航挺重视,为了表示科辉公司也是很重视的,同时为科辉产品打开东北市场,财迷决定亲自去一趟东北。锦州和沈阳的二个厂,也决定了要买他们的化工机械。
    二龙、三龙也要坐大轮船!也要去东北。财迷只好带了,另外是傅家兄弟、叶子雄等和二个他的师兄。这二个师兄,虽然来了才二个月,但武艺很好,近身搏斗,小K他们肯定不是对手。
    这个时空有的人确实会功夫,虽然没有金大大写的这么利害,但也不是财迷在另一时空看的武术这样。至少是爆发力强,韧带松,一掌能击碎石头,刀法有实用套路。这几个师兄师侄的,又学了打枪,现在算是财迷的保卫。这次带的是其中二个。
    坐上首航轮船出发。八个人,是个吉利数。但不知道这时的广东人知不知道这是个吉利数?反正现在的上海人还没这个说法。
    事实证明,并不是太吉利,他们途中遇了风浪。这是财迷买下的最大的船,与三千吨面粉一起买的。现在这算是客货船,客票卖得还可以,货却装得不多。财迷还装了一些自己的产品,有没有销路还不知道,到了东北再说。五千吨的船,当时真的算是不小的船了,但浪更大。
    船轻了点,旅客多半都晕船,三龙吐得死去活来。
    可二龙一点儿没事,一天到晚驾驶楼、机仓的,上窜下跳。船长把船长室让给了财迷,船员们对二少爷礼遇有加。
    这可是条旧船,可别出什么问题!万一出事,财迷没死在穿越时空的爆炸中,而死于这海难中,哪可够冤的!
    原定三天的航程,结果快四天才到,总算有惊无险。
    大家都说回去不能再坐海船了,特别是三龙,就是走路也要从陆上回去!
    东北方面派出一些人在葫芦岛港欢迎才弥先生他们的到来。庆祝科辉轮船公司首航成功!经历风浪的财迷他们也觉得,这确实值得庆祝!
    然后,由沈阳市商务会副会长、东北工商界知名人物,杜重远先生,陪同才弥先生到锦州和沈阳。反正他也是要回沈阳的。
    在杜重远先生等帮助下,科辉的产品很快卖掉。不少产品深受东北市场欢迎!
    在锦州的生意十分顺利。锦州谈成了合同后,又到了沈阳。一到沈阳,财迷就让傅家兄弟回吉林老家去走亲访友,自己与其他人留在沈阳谈生意。
    沈阳的生意也非常顺利,不仅很快谈成了生意,还与杜重远先生成了好朋友。
    杜重远也是吉林人,早年留学日喷,学习机械制陶。他认为,陶瓷不如人,使得大华样样不如人了。他思想进步,留学日喷时期,反对日喷续租旅顺大连,他被选为回国宣传收复旅大的代表。他留学回国后,积极参加反日的“东北国民外交协会”、“辽宁省拒毒联合会”,发动民众游行示威,反对日喷帝国主义擅自在临江设领事馆,维护东北铁路的权益。
    一九二六年,杜重远在沈阳开办了肇新窑业公司,当时日喷人在沈阳也办有陶瓷厂,以其技术工人被杜重远吸引为由,而大闹了二个月。经几年努力,肇新的产品已经在市场竞争中压倒了日资厂的产品,在东北实业界大有名气。所以他担任了沈阳市商务会副会长,也确实是一位精明干练的实业家。
    是杜重远先听说了科辉的陶瓷化工机械产品,并将它们介绍给了沈阳的化工厂。
    财迷到了沈阳后,杜先生当然请财迷到他的陶瓷厂参观,并要财迷在技术上指点。
    财迷在二十一世纪的景德镇搞了几年陶瓷,对陶瓷工业技术方面自然是比较熟的,就与杜先生讨论了一下,指出了一些他们工厂中可以改进的地方。对于沈阳一带的陶泥成分,财迷是不熟的,所以对烧窑的工艺参数不敢说什么,只是以景德镇的瓷土为例,与杜先生讨论了烧窑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无论是陶瓷技术或机械技术方面,财迷的水平在几十年后也算是说得过去的。所以杜重远听了后,对才弥先生敬佩有加。
    杜先生对景德镇也是很向望的,后来在日喷人占领东北后,他去到景德镇开办工厂,并任了江西陶业管理局局长。
    杜重远的公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