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财迷抗日记 >

第139章

财迷抗日记-第139章

小说: 财迷抗日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武装名义上属于抗一军、抗二军等,但这时也不听上级的命令了。抗五军和共济会的一些精力,还得用在调解这些争斗。不过有些部队还是不服调解,宣布退出抗日义勇军。甚至有接受傅仪的封官,变成了伪军。
    …………………………
    日军对热河的抗五军算是格外厚爱,据点全部“留给了满州警备军”防守,而且撤退工作做得最迅速。抗五军对撤退的日军进行地“欢送”,日军一撤退完,抗五军还没对李守信说什么,这个李守信就对傅仪写了个病假条,溜了。本来,日军是准备放弃热河的其它城市,但承德还是要的,所以还在承德留了一个日军宪兵队。但没想到李守信就这么跑了,城里二万多伪军一半(李的老部下)跟着李守信走了,其他的溜的溜、降的降,还有一部分到李际春的“抗日救国军”去了。
    这日军宪兵队长还想带人去阻止伪军的投降,让伪军打伤了后,绑住送到抗五军这儿来了。日军宪兵队的士兵有的战死,一部分溜回了辽宁。抗五军不战而得承德,章芝春作为热河省代省长,进入承德办公去了。
    但在东三省,日军这个收缩政策,让抗五军想主动进攻,都变得很困难。抗五军想从热河调兵到东三省,被有人认为是想多占些别人的地盘。而原来共济会的根据地周围的日军据点中,鬼子的部队特别的多,如果硬攻,抗五军伤亡率会比较高。
    南京的中央政府对出现这个局面,高兴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他们的政策英明啊!日军的野心,他们是知道的,但现在被化解到这个程度,说明政府应对得法!如果日军能与罗苏打起来,这是中央政府最希望的事情了!列强要政府配合日军,没问题!他们还把列强的压力转到抗日义勇军方面来,说既然日军是要对付罗苏,我们就不要再打他们了,现在是用谈判解决东北问题的好时机,请各位不要破坏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机会。
    全国民众对这个结果也是高兴得很。至少热河大捷后,热河被光复了,一些东三省的县乡也光复了!东北打仗少了,这是好事啊!不过一些舆论也指出,这是抗日义勇军浴血奋战的结果,日军是被迫退守的。
    中央政府当然又派了人来找才弥先生,说如果日军能与罗苏打起来,对我们有百利而无一害,如果日军要点面子的话,就让他们一点。日军对抗五军表示了诚意,退出了热河,抗五军也不要再打日军了。
    少帅和东北军,见到东北形势好了,也有进入东北的意思。日军马上说,东北军要进东北的话,他们就不与中央进行谈判了,而且马上要再进攻热河、甚至河北!中央就要东北军这个时候不要进入东北,要等中央与日军谈判后再说。而东洋人去找了张学亮,说他们决心要对付罗苏,让少帅支持。有中央和东洋朋友双方的劝说,东北军也只好安于现状了。
    不仅如此,几个少帅的东洋“朋友”还通过少帅介绍,来找了才弥先生,说他们是因为敬仰徐将军和抗五军,才故意从徐将军当省长的热河省的全部城市、乡村都撤了军。这倒是事实,因为在东三省,他们撤离的城市要少得多,更没有完全从一个省撤出的。不过以财迷看来,这一方面是因为抗五军抗击日军最利害,让日军损失最大;另一方面,这个时空热河没什么铁路,放弃让他们损失最重、又不太重要的地方,是日军最正常的选择。
    反正,这些“东洋朋友”说的什么他们只是要借用东北抗击罗苏,他们是来“帮助”华人的,只不过大家误会了。他们让抗五军与日军不要再有军事行动了,等日军作好军事准备工作,就会与罗苏打仗的。
    这几个人都是缓进派的,也讲了他们在国内与急进派不同,现在他们已经让天皇同意了他们的政策,所以今后就不会再与华军打了。有些问题可以通过谈判解决的。
    财迷对这些人的话是不相信的,回答这些“东洋朋友”说,我国人民自会识别人家对我们是帮助还是残害的,东北是我国的,日军必须从我国的土地上撤出去。
    不过,现在共济会、抗五军也应该休整一下。中央的什么“如果谁破坏了这么好的和平机会,谁就是民族的敌人”之类,对共济会有一点压力;并不是说财迷怎么听从中央,而是这个论调在国内有相当的市场,连共济会内部也有人觉得,我们能打到这个局势不容易了,现在应该把精力用到经济建设上来。东北的事,让中央去谈判,如果日军再有什么不轨举动,抗五军再来收拾他们不迟。
    财迷以非常有限的另一时空历史知识也知道,这个情形在另一时空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日军会不会与罗苏军打起来?财迷不太相信,但也说不准。能够确定的是,这个时空与另一个时空的历史轨道已经完全不同了。5
第一百九十三章 拉拢
4    抗日义勇军总部开会,张少帅、财迷、黄琪翔与各义勇军代表等商量决定,根据这个形势,也相应改变抗策略。就是暂时缓和军事进攻,而改为重点放在根据地建设。抗五军对日军的所谓要进攻罗苏什么的是不太相信的,别的将领如抗四军也有不相信日军、反对缓和攻击日军政策的。不过大家还是少数服从多数,统一行动吧,再说现在全国民众也是不想再打仗的。
    抗五军说,要对日军“听其言、观其行”,可不久,日军与罗苏军还真的搞了点摩擦,抗日派的就更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于是,抗五军把东北新的战略目标改为恢复建立热河,以及共济会控制的地方政府,和建立从热河到共济会根据地后勤补给线、交通线,以便看形势到底会怎么变。另外,也要建设这些地方的经济,这几年的战争打下来,东北地方上的百姓生活可是苦多了。
    有些民众真的认为东北已经和平降临,东北流亡到关内的部分民众,想要回家,特别是家不在日军控制区的,这次也回家了。关内与关外的交通,经过谈判,也通了,包括重开火车。通邮通信在之前的谈判中已经解决了,“三通”就算谈完了(这个时空没有春节包机,所以就不用谈了)。
    日军的收缩政策,让一些东北的伪军和汉奸对百姓、对抗日武装的态度变得暧昧起来,他们害怕日军不行了,没了靠山。不过,一些傅仪身边的人还真的以为是日军把他们扶上马后,要松手了,这是他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于是,他们卖力地招兵买马,卖力地收买一些人。日军也支持他们的收买行动,特别是在京津、河北等地,他们还真的收买到了一些汉奸。正反两向的影响相抵,汉奸的势力还是差不多。
    …………………………
    八月份起,日军还真的与罗苏搞了一点事件:双方在购买中东铁路谈判不顺利,日军就以“反满抗日”的罪名抓了十九名苏籍的中东铁路职工。不过罗苏并没有出兵,虽然口头上提了强烈抗议。他们这是不是欺软怕硬?
    这让一些希望他们双方冲突的国际列强和部分抗日义勇军将领觉得日军是有了点动作,就更少去“干扰”日军了。
    …………………………
    抗五军也把一些在东北已经两年多的军官、干部,调回到关内休整、学习。本来抗五军是准备以两套人马轮渡到东北打仗,以便打持久战。可这两年来,特别是今年上半年的热河大战,使得抗五军全军都上去了,这个计划没有实施。下半年形势变化了,抗五军就让一些军官如刘小凯、姚瑞芳等人回家休整一下。对下面的战士也进行了一些调整,有些也调出东北的游击区,出来休整,而一些新的部队从热河进入东北,替代他们。
    这些在关内宣传得大名鼎鼎的抗日英雄们回到关内,自然又掀起一股崇拜风潮。不过这些人多数是打仗行,面对这种演讲之类的,就不行了。按他们自己说的,到这些场面上去,还不如在枪林弹雨中自在。于是,他们一般也就到家乡住上一个月,就回到部队。抗五军又专门为这一批有实战经验的营团级干部新开了一个教导队,总结经验、互相交流,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
    …………………………
    抗五军在热河打了这么个大胜仗,光复了热河,让大家对这支军队和共济会的力量有了新的认识。现在,晋绥军、二十九军、东北军等与抗五军的关系更密切点,别的地方实力人物也对共济会拉拉关系。共济会可是有根据地了,有热河以及马鞍山、芜湖两块根据地。
    之前共济会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不咸不淡的,吴铁城之类的来了,才弥先生也是客客气气的。现在,蒋中才又加强了对才弥先生的拉拢。他们一方面说,现在这个局面,是在中央政府的正确政策领导下取得的;当然,一些革命同志执行得力,功不可没;例如中央政府高参徐辉将军等同志,领导东北民众不畏强暴,据理反抗,也是促进今日和平局面的一个因素。……
    徐辉也成了他们的同志,这倒也没什么,可蒋中才还想把关系进一步。他派吴铁城等人来说,对才弥先生的公开表扬,是远不及才弥先生功劳之万一!(客气、客气!)这儿有五十万元,请才弥先生转交给抗五军的英烈志士,聊表蒋公和政府的心意。(那就不客气了?)不过由于目前华日关系的需要,不能太过奖励才弥先生以及抗五军的各位英雄,希望才弥先生以及各同志能谅解!(好说,好说!)
    蒋中才还几次请徐光之到京开会,邀请会谈,财迷都以事务繁忙推托了。上次中央可是让陈明仁他们这样来“请”,财迷现在虽然知道他们不敢再这么搞了,但他对这样的开会真的是没有兴趣。再说财迷比较忙,也是事实。再说了,参议嘛,本来就是个虚衔,去不去都是正常的。
    不过蒋中才是真心想见徐光之的。他有一次经过上海,居然屈尊要到徐辉家拜访。不过他的行程比较保密,事先没有通知。而才弥先生的行程更加保密,他这时正好在马鞍山。于是,两人又没碰上。
    蒋中才在这次留了一封信,信中的意思,就是蒋中才非常仰慕光之老弟的人品才能,希望能与光之兄弟携手并肩,共同革命,为民族崛起而一起奋斗。加上送信的吴铁城的解说,意思是蒋先生让他试探,希望能与光之老弟结为金兰之交。
    不过才弥先生以吴铁城是在开玩笑来对待这事的,吴铁城就这是真的,才弥先生也以不敢高攀推了过去。财迷心里清楚,这是蒋中才想利用共济会的力量而已。他自己个人事小,但这么多共济会弟兄在他身后,他可不能轻易作出什么决定。蒋中才的结拜兄弟可不少,在中学时代,在家乡就有“十兄弟”的结拜,后来又有陈其美、黄郛等等一些,再就是冯大帅、张少帅等。这些人中,有的已经与他反脸,有的面和心不和,也有一些还在跟着他一起混。5
第一百九十四章 高朋满座
4    另一个时空过去的徐辉对于这种结拜兄弟之类的是不感冒的,对蒋中才也一直有戒心的,所以这样不露痕迹地拒绝了与他结拜兄弟。
    说到拒绝与蒋中才结拜兄弟的,徐辉可不是第一个。蒋中才曾经向汪精卫提出过这个要求,但汪以革命同志就情同手足来拒绝了。
    说到汪精卫,他们也来人,与才弥先生拉拉关系。有人说了,这汪精卫不也是中央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