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立志传-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萨镇冰在美国就知道袁世凯称帝了,美国人对称帝好像很支持,萨镇冰对此十分反感,不想被卷入到这些政治事件中,两舰造好后他在美国又多待了几个月,主要是带领着船员们熟悉新军舰,并参与了美国海军的交流活动,当然这是很费时间的,这正是萨镇冰故意为之,反正杨洪森已经把钱给付清了,他无需担心什么,最担心的就是回国后立即率领舰队北上参与“讨袁”。
上海码头上来此观舰的人数以万计,外间宣传的两舰造价三千万元,比镇远、定远两舰更大、更快、更强,中国未来新一代的主力战舰,很显然杨洪森并不知道低调是什么?尤其是在“讨袁”护国运动方兴未艾的时候。
不管怎么样声势是造成出来了,全国各大报纸记者都来了,就连外国记者都来此凑热闹。
杨洪森并非到码头上欢迎萨镇冰的回归,对于这两艘新式战舰他并不十分看重,实际他更重视中美在潜艇领域的合作,正当“镇海”、“定海”两舰入港之时,杨洪森正坐在英国上海总领使内。
“不是说委员长到了吗?”萨镇冰下船后未在欢迎的人群中看到杨洪森。
“委员长的确到了上海,不过此时他正在英国领使馆。”
萨镇冰没再多问,此时他与他与海员尽情的享受国人的欢呼声。
刘冠雄南下上海一方面是借迎舰之名,离开北京的事非之地;另一个目的就是把其中一只船带回去,依照南北袁杨协定,两舰的一艘将交由第1舰队,但是由于西南战事,以及两舰在美交流耽搁了很长的时间,以至于此事就不了了之了,可是刘冠雄却还记着这件事。
萨镇冰看到刘冠雄时心情很复杂,因为他必须从两舰中选一艘交给第1舰队。可说实话,哪一般他都不愿意送出去。
“如此巨舰,十余年未曾有过,我海军上下也是为之振奋。”
萨镇冰苦笑,“请,总长登舰。”
在美国海军少校麦克温陪同下,刘冠雄参观了该舰,让他感慨道,“真是一艘好船啊!”
“是的,的确是一艘好船。”
“我这次来此的目的便是看看巨舰,不是向你要船的。”刘冠雄苦笑着脱下的军帽。
刘冠雄说了假话,他并不是不要,而是在杨洪森那里撞到了钉子,袁世凯称帝后,杨洪森随着全国舆论的变化而变化,谁也不能肯定杨、袁之间不会再次爆发战事,杨洪森不可能将如此利器交给一个自己的假想敌。
“北方的情况——”
“不用说了,那是他们陆军的事,咱们去船桥看看。”
此次讨伐西南与他们海军是一点关系没有,唯一的影响就是由于对西南用兵,他们海军的预算又被削减了,有不少被辞退的海军老兵都来到了上海。海军的很多人离开了军。Cn舰后生活都的变极为悲惨,这些人中有很多人衣食无着落而最终沦为乞丐,但这些离开的人对于海军本身的生存又是必须的。
并不太关于政治的萨镇冰问道,“现在西南的情况如何?”
刘冠雄随行的海军将领轻声道,“不太好,护国军已经攻入四川,连败数路,士气甚旺。”
西南讨伐的艰难程度远远超过袁世凯和外界的估计,如果从纯军事的角度出发,北洋军占有绝对的兵力和武器上优势,但是他们还在接连不断的吃败仗。
“今天我等只谈海军,那些事休要多言。”刘冠雄对他们谈陆上的事很不满。
下船后刘冠雄依依不舍的看着身后巨舰,“何时政府也能给我们拨些款子,巨舰就算了,给我们建两艘新式驱逐舰也好啊!”
“等战事结束政府应该会考虑的吧。”
刘冠雄认为袁世凯实际上已经放弃了他们的海军。杨洪森拥了两艘巨舰后,北洋海上强势地位已经完全消失。再加上杨洪森对南方舰队内部的一系列“肃正”,南方舰队已完全落入社会人民党的控制之中。
北方舰队的主要任务由压制变成了防御。由于皇帝陛下的各项支出数额巨大,其对海军的投入也仅限于维持。
“皇帝登基及其后的总花费完全可以造三艘“海”级巡洋舰。”当然这都是一切不能外传的牢骚话。
萨镇冰是幸运的,因为杨洪森是一个肯花钱的主。
“听说上海、马尾都在大规模的制造鱼雷艇此事你可清楚。”
“上海这边不清楚,马尾那边略有所闻,是美国人帮助设计的新式鱼雷艇,杨委员长在海军建设的构思上主张近海防御。”
“这样不行啊!你要想办法影响他。”
刘冠雄可是盼着海军恢复到大北洋的时代,而现在至少已经迈出第一步。
“我想没有那么容易,杨委员长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他的做出的坚决,一般都不会改变。再者大规模的造舰可不是地方财政所能负担的。”
刘冠雄没有与萨镇冰讨论经济问题,事实是杨洪森霸占着中国最富庶的地区,控制着中国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每年造两船轻型巡洋舰应该还是可以的,“你太低估了杨洪森的经济承受能力了,而且他比我们的皇帝更懂的如何花钱。”
第七卷 红莲 第二章 那点破事
更新时间:2008…12…25 16:11:42 本章字数:3018
英国认为老袁称帝是极其危险和愚蠢的行为,美、日的态度让英国人发现他们之间有私情。
美国在两江商业贷款、固定资产、产业投资方面不断递增并超过英国,使得英国势力范围一下变成了美国的势力范围,他们快要被美国人给挤出两江了。
英国开始向日本施压,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同盟,结盟的目的就是为了扼制美国在远东的扩张。
日本对于英国的同盟很看重,再者说他们并不支持袁世凯称帝,支持他的最大的妙处就是转移视线,现在中国舆论说的都是称帝,老百姓三句不离称帝,没有人注意到山东或者满洲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支持日本还能捞到好处。
美国致力巩固两江的新局面,日本并不着急,反正英、美在两江问题上总有一天会闹翻的。
英国行动了,日本对袁世凯称帝未做出明确的表态,他们开始回避这一个话题,因为他们与老袁之间有秘密条约。现在形势看上去很不错。只要杨洪森不掺合进来,相信美国人应该能说那位老兄。
美国人就算不进行串联,杨洪森也不会掺合,让西南军阀与北洋军阀互掐吧,为双方同时提供军火这是个不错的买卖。
杨洪森到上海后,拜访的第一个人就是盛宣怀,这个快大陷地老人,已以预感到了身后将会发生大事,杨洪森是不会放过他的,虽然杨洪森表现的极为和蔼可亲,对他“支持”革命表示感谢云云,但是他的眼睛里却看不出一丝感谢。
“委员长大驾光临未能远迎还请海涵。”
“盛老大人,实在太客气了。”
盛宣怀到底有多少财产没有人能说个确切的数字,现金、地产、股份、工厂这些都可以用数字表示,但是古玩、字画等艺术品的价值却是无法用简单的数字来衡量,而盛家的古玩、字画还真不少。
对于杨洪森的到来,盛家上下都很不友好,别看杨洪森贵为五省军政长官,社会人民党主席,手握雄兵数十万,可是在他们这些名门望族眼里不值一分。
在杨洪森的眼里他们不过是人肉银行。
“听说皇帝陛下曾几次托你协助向日本借款。”
“确有其事,不过老夫把他回绝了,我这把老骨头可熬不了几年了。”
“盛老把心放宽自然就能延年益寿,你老人家现在是儿孙满堂,家资富庶。至于那些子女该经商的经商,该做学问的做学问,政治,还是少沾点为好。”
“说的是,说的是。”
“盛老所虑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我杨洪森说话还是算数。”既便杨洪森说这话盛宣怀还是不放心,毕竟他的家财数额巨大。
杨洪森这次的来意十分为明确就是让他不要掺合北方的事,该干什么干什WAP。1 6 K。c N么。对此,盛宣怀心里有数,袁世凯称帝那是死期不远,也不知道是谁给他指了这样一个昏招。
盛宣怀为了避免自己死后被杨洪森抄家,主动将其名下纺织厂、银行等产业都低价转给了杨洪森,并且大肆的捐款,名为“回报社会”,半年后他带着最后一丝不安离开了人世间。
滞留在上海穿梭于各种上流社会的社交活动中,而见到罗莉娅后杨洪森发现她还是那么丰腴十足,只是那个讨厌的法国少校还在他身边。说起来在上海的这段时间,他好像还没有拜访这位法国合伙人。
“能在这里见到夫人真是我的荣幸。”
“能见到您,我的将军,我更是倍感荣幸。”
杨洪森看了看罗莉娅牵着小男孩,接着看了看一边维尼恩,“我想他不应该是你们的孩子吧。”
“当然不是,他是我的孩子。”罗莉娅淡淡说道。
“您的孩子真可爱。”杨洪森微微一笑。
在杨洪森离开上海后,罗莉娅在上海地产界、服装界越加出名,她可是上海滩上少有的富婆。看着那孩子,杨洪森心说:丫的,孩子都这么大了,可惜了。
“这么长的时候没有听到您的消息,我还以为你携款私逃了。”
“这一点您放心,我不会为了几百万私逃的,听到夫人你在地产界的声名,我真的为你感到高兴。”
“可是比起你还是差的太远了,你的眼光真是超乎寻常。”
杨洪森摸着鼻子笑道,“哪里,哪里,我只是比一般的人更加灵敏。”
“祝您的嗅觉一直这么灵敏。”
在法租界西扩的问题上杨洪森的行动最为迅速,当那些地产商还在观望的时候,杨洪森已经购买了大片的地皮,甚至还修起水泥路,比起杨洪森西部投资的成功,她在地产界的成功也就不算什么了。
在这个上流社会的交际会上,杨洪森与英国、美国、法国领使们坐在一起,对于坐在一边的日本人,他坐在哪里不像是参加社交,更像是参加工作会议。
在这种场合他们谈文化、谈艺术,当然还有女人和怎么赚钱。WWW。1 6 K。c N
“我听说德国人的袭击舰在印度洋和大西洋,给你们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那些麻烦并不算什么?”
“其实最近我买了两艘军舰,作为协约国的一员,我也很想尽一点绵薄之力。”
“哪当然是欢迎至致。”
英国在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上布置的军船都是老式舰船,他们根本抓不住德国袭击船。
“为我们协约国的胜利干杯。”杨洪森提议道。
杨洪森与美国领使谈的最多的还是美国股票,杨洪森一点也不用为美国经济担忧,等他们经济开始出现衰退那将是几年以后的事了,现在美国股市一片大好,经济快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而杨洪森的口袋越来越充实。重新看到萝莉娅的时候,他的身边已经多了一位年轻的中国女孩,这让杨洪森多少感到一丝惊讶,到现在为止他看到的都是白人。
“夫人您好。”
“难道你还没有走吗?”
“我正准备离开,所以特意过来和你打个招呼。”
“我想我们还是约个时间谈谈公司的事情吧,至少你也应该派个全权代表过来。”
“那么,明天怎么样。”
萝莉娅翻着空白的记事本,“上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