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了石岭关,战马走得起来更快了。先锋部队已经按李岩的命令,在出关二十里,找地方扎营了。
全军住下来后,李岩通知各部队的将军来开会。
李岩说:“我们大顺北上抗清部队,在固关打了几仗。现在我们北出石岭关,进行新的战斗。下面请李怀祯参谋长把山西北部的形势给大家讲一下。”
李怀祯站了起来,他说:“清军在占领了北京后,多尔衮很快派八旗汉军恭顺侯吴惟华进攻山西,于五月初十兵临大同城下。这说明清军对山西的重视。原已投降我们大顺的姜瓖,杀死了我们大顺留守在大同的将领,打开大同城门,出城投降清兵。清兵吴惟华的兵力不足,在占领了大同后,现在也只是占领了应县、代县、原平和面前的忻州。这里我们大顺的军队,大部分没有投降。在清军打来的时候,基本进行了保卫战。打不赢的时候,都撤退到了两边的山区。这里的地主武装,原来都配合清军进攻我们大顺军队。在总司令的《告汉族同胞书》、《通告》大量张贴宣传后,已经改变了立场,开始向清军进攻。所以清军的军事行动进展不大。老百姓已经把我们大顺军队当自己的军队了。这对我们北上抗清是有利的。”
李岩说:“打仗,就需要‘人和’。现在我们汉族团结一致,抗清就有利了。”
“明天,参谋长就派传令兵到两边山区,通知各部队配合我们战斗。原来各城的驻军,在我们打下城市后,要回到原来的驻地。我们的主力部队,不能分到各城市去,这样就会减少我们的兵力,降低我们的战斗力。”
“据事前侦查,忻州清军的部队,各有女真兵三千人、汉军八旗三千人。明天,我们按照‘围三缺一’的战法,在东南西三面包围忻州。留下北面不围。我们事先派部队在十至三十里的道路上,选择可以埋伏的地方,进行埋伏。”
“敌人来后,我们看人说话。如果是女真人就用黑炮弹,就是往死里打。能打死多少就是多少。能射死多少就是多少。现在是战争的第一阶段,我们要给女真兵造成威慑。要让他们知道侵犯汉族地区,就是死路一条。当然女真兵投降的,女真兵的伤员,是不能杀的。我们不能开了杀俘虏的先例。谁有意杀俘虏,战功没有,还要受处分!”
“对汉军八旗,我们就用白炮弹。尽量不杀汉族兵。他们投降后,还可以作为我们的兵力补充。”
陈奏庭问:“我们分不清楚怎么办?”
李岩说:“这是打仗,分得清,就按分得清打。分不清,就都按女真兵一样打。我们要求的是胜仗。”
接着李怀祯分了各部队攻城,或者绕城到前面打埋伏的部队。打埋伏的部队,统一由陈奏庭负责指挥。攻城由总司令李岩指挥。
七月十三日,李岩的部队早早地吃了早饭。骑马跑了二十来里,去打埋伏的部队就绕城而过,到城北去找地方打埋伏去了。围城的部队就按规定的方位,自己在城外去包围。李岩自己的部队就在城南。
刚包围了忻州城,太阳就出来了。
古代的城墙,又雄伟,洋溢着古建筑的美感。明朝,把全国的城墙,基本都由土城墙,包上了青砖。那个时候,大家都知道城墙的重要性。青砖上打上了造砖的责任人的名字。建造是分段包干。谁也不敢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基本没有现代的豆腐渣工程在修城的时候出现。
李岩带着一帮人,亲自前来视察忻州。还在大约五百米外,李岩拿出来望远镜,仔细观看忻州城上的清军布防的情况。
清军的恭顺侯吴惟华带领部队打到忻州,到石岭关下去看了一次。清军现在的装备,根本打不下石岭关。只得退守忻州城,他让后面的清军从北京城调来红衣大炮。刚想去打石岭关,又听到李岩的侦查宣传的士兵,宣传李岩的大顺部队,在固关打了消灭叶臣部队的胜仗。这说明李岩的部队,也加强了石岭关的防务。现在的六千人,打不打得下来石岭关还是一个大问号。就请多尔衮再增加部队来打石岭关。红衣大炮暂时搬到忻州城的城墙上去。吴惟华派士兵去侦查,石岭关还真的增加了不少部队。打石岭关就搁了下来。
李岩从望远镜里看见了城墙上红衣大炮,看来忻州城按原定方案,可能也打不下来。
清军的恭顺侯吴惟华听到被大顺的军队包围,知道大事不好。毕竟吴惟华的将军也是经过身经百战打出来的。他急忙爬上城楼,观看形势。
他看见在大约一里开外,有一群人。这比其他地方的人站得密,中间一定有一个敌人的将军。他笑了,如果没有红衣大炮,在那个地方就是安全的地方,弓箭射不了那么远。现在有了红衣大炮,那里就在红衣大炮的射程之内。
吴惟华命令红衣大炮向一里外的目标射击。
李岩看到城墙上冒出的浓烟,又听到炮弹的呼啸声,知道敌人用红衣大炮在射击。他就大喊了一声:“卧倒!”喊完,自己就卧倒了。
李岩的部队在唐村的寨子里,训练过步兵丢炸药包,知道“卧倒!”的意思,大多数李岩身边的人都躺下了。还是有人没有来得及躺下,被炸死了几个,伤了几个。
李岩趁红衣大炮还没有打来,忙喊“撤退!”自己就带头向后跑去。
那些参谋侍卫也跟着向后跑。李岩叫道:“不要跑在一起!分开跑!”
红衣大炮跟着继续轰击,这次就没有打到人了。
李岩想:“他妈的,这要是打到,老子就成了努尔哈赤了。恐怕历史又会改写了。”
李岩马上就下命令,叫传令兵去传达:“各部队,向后撤一里。”
又命令:“命令热气球带足炸药包,起飞,沿东南西三面的城墙上对清军轰炸。注意不要炸到民房。”
命令传达到了,一会,热气球就起飞了。
“轰隆!轰隆!的爆炸声传来!热气球开始轰炸忻州城了。
李岩从望远镜里,看到了敌人的城墙上血肉横飞。心想:要**炸老子,龟儿子手都没有办法还。看到底谁炸谁!”
李岩自己部队热气球分三组,依次轰炸城墙上的清军。热气球的战士,他们听说总司令都差点被红衣大炮炸死了,十分气愤。首先,就把热气球飞到红衣大炮上面,去炸红衣大炮。红衣大炮正在用大炮对准城外的大顺军队,红衣大炮是要装火药的,城墙上烟雾弥漫。他们那里知道危险正在向他们袭来。红衣大炮每一门炮都有十几个清军在操作。他们的头上,热气球正在天空中稳住,热气球上两个战士,一个操作热气球,一个丢炸药包。丢炸药包的向下面看,如果正对下面就点燃炸药包,正对着丢下去。如果估计还差距离,对准目标,就点燃炸药包抛下去。他们的炸药包,厉害的就是铁砂子,丢下去,到处都在轰隆轰隆地爆炸,铁砂子四处横飞。
只要炸到了,到处都是血肉横飞,到处都是断头残肢。
也有一些炸药包丢到了城外,或者城内的城墙旁边,即使没有炸到清军,也够吓人的了。
“恭顺侯死了!恭顺侯被炸死了!”清军到处在喊着这个不幸的消息。一贯打胜仗的清军,才知道,胜利的天平已经向大顺军队倾斜了。要活命只有逃离城墙。
现在是女真人主动先开始跑了。汉军八旗,就像二次世界大战中国的伪军,面对日本兵,比日本兵矮人一头,他们面对女真兵,事事都要让着女真兵,现在也只得让女真兵先在前面跑。北面没有被包围,没有被轰炸,女真兵都骑上战马,向北面跑。
汉军八旗,死了恭顺侯爷吴惟华,已经是群龙无首。他们也去把战马骑上,刚跑出忻州城,跑在前面的有一个人大喊了一声:“我们不跑了,投降大顺吧!”先前的大顺宣传,加之现在打了败仗,宣传起作用了。士兵们就拉住了战马,不跑了。
后面的汉军八旗的士兵,就问:“为什么不跑了?”
前面有人大声喊:“他们说要投降大顺军队!”
这一大群人,跑也不是,不跑也不是,最后投降大顺的意见占了上风。就推举人去与大顺军队联系。
这时,包围忻州的大顺军队的东西两个方向的部队包围过来。
汉军八旗推举出来联系投降的人,骑马跑出了人群,大喊:“我们要投降!我们要投降!”
大顺军队的红娘子见这一群要投降的清军是汉族人,就出来喊:“放下武器,集合起来!我们接受你们的投降。放下武器,集合起来,我们接受你们的投降!”
汉军八旗就在那里集合,大顺军队就有一些士兵骑马进城,去打开城门。
李岩带着部队骑马进城。进城就看见东面浓烟滚滚,就命令部队去救火。原来,投弹误投到民房上去了,炸药包爆炸把房子引燃了。
还好,只烧了几间房子,没有炸到人。
李岩也跑去看,东面的部队已经在灭火了。烧了的房子有三间,因为挨着城墙,被炸药包爆炸引燃。
李岩命令侍卫去把老板找来。找来了两个老板,有一个烧了两间,有一个烧了一间。李岩就见房子也不是很好的房子,就叫每一间赔偿十两银子,每一间赔偿家具十两,一共赔偿了六十两银子。
两个老板千恩万谢,说:“从来没有见过打仗烧了房子赔银子的。”
李岩见解决了烧房子的事情,就到城北去。
城北的俘虏兵已经清点了,有二千二百多人。李岩叫押到城里的军营去暂时住着。
接着叫清理城墙上敌人的死人伤兵的人数。叫清理自己队伍的死伤人数。
天还是麻麻亮的时候,陈奏庭带领两万部队,在城西离城五里,绕道到忻州北面的大道上去打埋伏。走了估计离忻州城北十几里的大路上,天已经大亮,陈奏庭一看,这里大路两边,各有一个坡度不大的小山,大路就从两个小山中穿过。这正是打埋伏的好地方。陈奏庭命令部队派人把战马牵到前面找地方拴好。一个小山各埋伏一万人。两边的小山,距离有两三百米的距离,互相射箭,**,也不担心伤了自己人。毕竟打埋伏,是部队经常练习的项目,大家很快就埋伏起来。
陈奏庭就埋伏在靠近忻州城的方向,好观察被打的是什么部队,汉人、女真人谁占主要,好指挥部队用炸药包。
他们刚刚埋伏好,就有一队老百姓赶着毛驴,驮着东西走过,他们哪里知道,这里埋伏着两万人的部队。
等了将近一个时辰,陈奏庭就从望远镜里面看到有大队的清军骑马跑过来了。临近一听,清军里面伊里哇啦的说话声,完全听不懂。看样子,不是汉军八旗。等清军全部进入了埋伏圈,估计有三千多人。陈奏庭命令身后的战士挥舞红旗。埋伏的将士见是挥舞的红旗,知道来的全部是清军女真兵。射箭的战士就开始射箭,良心炮,木鸟铳就开始点火。
接着就是轰隆轰隆的炮声。
三千多敌人,那里经得起接近两万的大顺军队用良心炮、木鸟铳、弓箭的轮番攻击。
陈奏庭看被包围的清军基本消灭了,才下令停止攻击。
他们去打扫战场,还是抬出了一百多清军的伤兵。
陈奏庭命令把清军的尸体集中放到大路的东边,好清点战果。一百多清军的伤兵,陈奏庭派了两百个战士把这些伤兵放在战马上驮回去。
他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