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医-第4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滔涵听杜文浩说了战争胜负判断标准之后,对战争的复杂性有了进一步了解,举杯和杜文浩饮了一杯酒,然后说道:“你先前说,咱们大宋的兵力远远多于辽国和西夏。相当于他们兵力的总和,可是与辽国和西夏作战,咱们却是败多胜少,可我以前听朝野上下都说,咱们打败了西夏,也打败了辽国,虽然咱们偶尔有败绩吃亏的,大多数战斗咱们都胜利了。怎么跟你说的不一样,这究竟怎么回事啊?。
杜文浩道:“道理很简单。一 报喜不报忧。你真正要坐在三衙的战报资料库里好好看上几天。你就知道到底我们胜多败少,还是败多胜少了
“你一定看了,是吗?”
“嗯,你让我担任三衙都指挥使之后。我便抽空把三衙里与大辽和西夏战斗的各种战报、损失和战情资料等等进行了一些研究,目的就是要知己知彼。结果咱们大宋军的战绩令我大失所望,并不像朝中那些人宣扬的那样大胜。所以,要知道真相,只能自己去从庞杂的资料中寻找,而不能道听途说。”
“嗯,那你跟我说说,我也想了解咱们大宋真正的实力。”
“我也是这个意思,不能低估自己,当然更不能高估自己,后者比前者还要危险还要可怕
高滔活点头道:“没错,等一斜也图送来了,咱们根据地图说。现在喝酒吃菜!”
两人一边听着亭外雨声,一边饮酒说话。又过了一会,焦公公抱着好两卷地图回来,分别是宋辽边境图和宋夏边境图。杜文浩接过。将宋辽边境图在地上摊开,用碗盏压住四角。让焦公公从亭外柳树上折了一根柳枝,去掉枝叶当教鞭。
杜文浩道:“宋辽战争共进行了二十五年,大小战役上百场,我们仅以数得上号的大规模战役来计算胜负吧,一 最早的就从高梁河之战算起
杜文浩柳条鞭在地图上一指:“这场战斗是咱们大宋主动发起的,总的作战目的是夺回燕云十六州,先夺幽州今北京,这一仗其实没准备好就仓促上阵了,初期一路凯歌,直杀到幽州城下,将幽州城团团包围。但强攻不下。辽国派出十万精锐骑兵长途奔袭驰援。与宋军会战于幽州城外高粱河畔。宋军不敌,大败。大辽军队一路追杀。大宋军一溃千里,死伤一万多人,咱们太宗皇帝马都跑不动了。是骑着驴逃回大宋境内的。前期攻占的所有地盘,全部被辽国又夺了回去。大宋战争目的没有达到,所以这一场算败了。
高诣诣道:“这一战咱们孤军深入敌军腹地,的确太冒险了
“何尝不是。永乐城一战,也是因为深入腹痛,在危地筑城,结果大败啊
“是吗?你先接着说宋辽之战吧。”
“好,第二场战役是满城之战。这对我们大宋而言,是一场防御战。战略目的是抵御敌军进攻。辽国是想报复咱们大宋攻打幽州。辽军数万人进攻大宋边境,双方在河北满城会战,宋军战术布置得当。使用迂回包抄口袋阵,大败辽军。斩杀辽军万余人,缴获战马千匹。辽军败退回辽境内。这一战投入作战的宋军虽然由不同的几只军队组成。但由于有一个,统一的军事指挥官,战术布置正确,所以取得了胜利。
高滔涵喜道:“我小时就听说,太宗皇帝打仗很厉害的。”
“是啊。建国之初,宋军都是南猛的战的骁勇之师,战斗力的确很强。至少不输于大辽。”
“嗯,那后面的战斗呢?。
杜文浩又用柳条指着说道:“后面这场雁门关战役,是我们大宋非常露脸的一场大胜仗。辽军攻满城失败之后。第二年开春,派大军攻打雁门。被大将杨业,也就是杨六郎的父亲,与潘美合击,将辽军大败于雁门。这是第一次雁门之战
高诣活道:“这一战虽然胜了,也没太多精彩之处嘛。”
“精彩的在第二战!”杜文浩眉飞色舞道,“第二年,辽军十万人强攻雁门,而雁门守军大将杨业只有数千人。向潘美求援,潘美却按兵不动。杨业没法。只好出奇兵,率数千敢死队抄到辽军身后,突然袭击。辽军不明底细,顿时大乱。杨业目标明确,擒贼先擒王。集中力量向帅旗处冲杀,果真将辽军统帅斩杀。群龙无首,辽军大乱。雁门守军乘势杀出,辽军溃败,逃回了大辽境内。这一战杨业以少胜多。数千人击退十万辽军,堪称以少胜多的典范战例!”
高滔涵鼓掌笑道:“真好真好!来!干一杯!”
两人饮了一杯,高涵滔瞧着杜文浩低声笑道:“杨业数千胜辽军十万,比你厉害哟!嘻嘻
杜文浩讪讪道:“我那算什么,吐蕃军本来就比不上大辽军厉害。而且,我能打败他们。是偷奸耍滑使了手段的
高滴蹈孙二示玩笑,见他自称不如,反倒安慰起他来,拉过他乐。一,道:“兵不厌诈,偷奸耍滑才叫谋略。杨业只不过是击退辽军,你是全歼吐蕃西山部番军,算起来你比他更厉害。”
“嘿嘿,我可不敢跟杨家将相提并论,雁门大捷是咱们大宋为数不多的大胜仗,后面就不那么如人意了。接下来是瓦桥关之战。辽军集结兵力,准备大举南下攻宋,太宗皇帝得知。率京师增援,准备在瓦桥关与辽军会战。没想到辽军进军神速,抢在前面包围重镇瓦桥关。附近宋军增援,被击退。久等京师援军不到,辽军渡河强攻,宋军败退,辽军一直杀到莫州,这才收兵回去。这一仗宋军死伤惨重。从防御战角度看,没有能抵挡住敌军入侵,溃退中又损兵折将,只能是个败仗
高酒酒叹道:“唉,要是太宗皇帝京师大军及时赶到,应该不会败的。”
“京师大军已经是日夜兼程最快速度了。可惜的是,咱们马匹太少。没有马,就无法快速机动。在与大辽军作战中,咱们这方面吃的亏太多了。高梁河之战,敌军骑兵精锐快速驰援,就是咱们失败的主要原因。还有后面的技沟关之战也是如此。西汉和唐朝之所以能在与匈奴作战中占上风,最主要的就是有一支精锐的铁甲骑兵!西汉与匈奴会战,一次就能调集三十万匹战马投入战斗,这对咱们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嗯,这个问题我听先帝谈论多次,都哀叹咱们缺马,大宋境内能养马的地太少了。
大部分马匹靠跟大辽和西夏买。他们不仅抬高价,还限制数量。两边关系一旦紧张,就算还没到开战的地步,也立即禁止出售马匹给咱们。真是气人。办法想尽了,马匹还是很缺。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大宋缺马,这是杜文浩穿越过来的时候便感受到了的,当时在县城里。出诊治病,只能坐牛车,或者骑驴。马匹只有衙门才有少量几匹。
杜文浩也皱着眉头想了好一会,却也想不到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增加马匹数量。苦笑摇头道:“我暂时想不到什么好办法。等我回去好好琢磨琢磨再说。”
“嗯,好的!”
杜文浩又道:“这之后,辽军又组织了几次南侵,不过都被咱们击退了。双方伤亡都不大,战斗规模也不大,胜负可忽略不计。后来辽国皇帝病死了,辽国忙着对高丽、女真用兵,无暇南顾,双方休战了几年。后来辽国小皇帝继位,太宗皇帝便决定乘机组织二次北伐,想不到。却吃了个,大败仗。”
高滴诣脸色有些不好看:“咱们又败了?”
“是啊,这次北伐可以叫歧沟关之战。这场战役规模很大,双方都动用兵力过十万,整个战役持续数月。战初,我宋军兵分三路,东路佯攻幽州。中路、西路强攻山后诸州,然后会师幽州。战事之初。我军也是一路凯歌,攻占辽国不少州县,辽军因主力尚未赶到,充分利用骑兵的机动优势,利用平原地带开阔地势,对我军进行袭扰,成功地破坏了我军合围幽州的战略意图。随后,辽军主力赶到,在歧沟关将冒进的大宋东路军击败,由于宋军是背水而战,溃败过河时,溺死者甚重。辽军追杀过河,歼灭我大宋军达数万人之多!辽军乘胜全面反攻,我大宋另两路大军与之接战后,各自溃败,大将杨业战死。攻占的土地全部丢失。我大宋在此役中元气大伤,从此无力组织北伐。”
高滴活掰着指头一数,苦笑道:“前面总共六场大战役,咱们只胜了三场,唉,以百战之师对战大辽,只打了个平手,也算差劲的了
杜文浩苦笑:“说打成平手都算咱们脸上抹金了, 六场战役里,两次雁门之战应该算一次。因为第二次雁门之战只是一场个别战斗。算不上战役,虽杀了对方主帅,但杀伤敌军并不太多,敌军更多是情况不明主动后撤,而不是被击败的。特别是咱们最后一战,歧沟关之战,败得很惨,总共损失数万将士,数量超过前面几次战役战损总合!这场败仗从败的结果远大于前再战役,时间又很长,从规模上可以折算至少两场败仗。所以,前一阶段总体上客观地讲,咱们大宋战争胜负比,十成最多胜了三成,输了七成。算得上败多胜少了。”
高诣活幽幽叹了一口气:“这些败绩听着着实让人郁闷。来!先不说了,咱们喝酒”。
两人喝了几杯酒,又依偎着听了一会雨,高酒诣心情好些了,到底还是牵挂与辽的战事情况,尽管听着郁闷,却还想知道后面怎么了。便又道:“你还是接着说吧,后面咱们怎么个败多胜少的?。
杜文浩道:“那好吧,后面的败绩听着更让人郁闷,我就说简单一点吧
第344章 屡战屡败
尚诣临摇头道!“那到不维“你该说详细的怀得详细必知道更多一些,以便将来决定咱们如何应对他们。”
杜文浩道:“行啊。这之后。我军与辽军对决。鲜有胜迹。歧沟关战役,辽军尝到甜头之后,于当年冬天再次大举南侵,在君子馆与宋军会战,我军被敌人包围,数万之众全军覆没,只有主帅逃了出去。辽军趁胜长驱直入,抢掠了数州之后。这才得胜班师回去了。随后,辽军骑兵利用速度优势,快速集结兵力之后,称我还没反应过来,便南侵攻打州县,攻克之后,抢掠一番就立即退走,不给我们汇集兵力围剿的机会。第二年,辽军又一次南侵,攻取我数州之后,才被击退。直到太宗皇帝驾崩,真宗帝即位,双方没有组织大规模会战。这一阶段主要是辽军南侵袭扰战和我军的防御战对决中,虽然也是互有胜败,但总体上看,我军依旧处于劣势,败绩与胜仗之比也是三七开。”
高滴滴叹道:“是啊,敌军骑兵优势,能迅速集中兵力于某一地。打了就跑,我们被动防御,肯定是我们吃亏的了。后来呢?”
“后来就是宋辽最后一战,一 澶渊之战。我军从几年的防御战中学会了很多,边境防御能力大大加强,这一次,大辽萧太后挥师二十万南侵,攻打我边镇州县多处,一路受挫。一座城池也没攻破,不过双方损失都不大。”
听到这,高酒滔终于勉力笑了:“吃了那么多亏,应该学点乖了。”
“是啊,尽管前方战事咱们并不吃亏。但辽军二十万大军大举南侵的消息传到朝中,朝中群臣却是一片恐慌,多数主张南迁帝都,甚至还有人说逃到成都去的。
以寇准为首的主战派据理力争,本来,真宗皇帝也想难逃的,在寇准等人的苦苦哀求兼硬逼之下,真宗帝才决定御驾亲征,来到澶渊,并战战麓兢登上城楼”
高滔治怪模怪样瞧了他一眼:“你这话是从哪里看来的?”
澶渊之盟在中国古代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中学历史课老师讲的很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