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医 >

第307章

宋医-第307章

小说: 宋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粮商一听。肚子里一个劲叫苦,想着这是强硬措施的前兆,这下惨了,但这是皇上的圣意,谁敢说半个不字?尽管天高皇帝远,但眼下这位成都府常平仓最高领导已经表态,他都无权干涉杜文浩的新法,已经表明了杜文浩在雅州变法的权威,只怕是再不能更改的事实。
  弗绎又冷冷道:“咱们丑高可说在前头,今后杜御医的新法实施,谁敢阳奉阴违,暗地捣鬼,别管本将军无情!”
  这些粮商都是善于察言观色的,现在只能打掉牙齿往肚子里吞了,纷纷挤出笑容。连声称是,表示坚决服从,绝无阳奉阴违暗地违抗之理。
  杜文浩微笑拱手谢过韩修,又介绍了苏轼,请他话。
  苏轼任命为雅州知州的吏部官文公告,已经张贴在衙门照壁之上了,城里人大多已经知道。现在见到真人,是个病怏怏的中年人,有些意外,忙又都起身见礼。
  苏轼的话很简单:“诸位,刚才韩大将军说的话,也就是本官要说的,本官虽为本州知州,却也不敢干涉杜御医的新政。本官相信,新政绝对不是与民夺利,绝对不是富了朝廷穷了百姓。一定是真正惠民的,让老百姓的实惠的好新法。所以,希望我们大家一起,同心协力,协助杜御医将新法推广下去,让百姓过上富足安康的日子!”
  这几句话让众粮商心中悬起来的心稍稍安稳了一些。
  杜文浩笑了:“大家不要紧张,正如苏知州所说,变法应该是惠民利民的,本官在雅州的变法,也是基于这个基本思想,如果本法什么地方不能达到惠民利民的目的,甚至反到害民,你们直接告诉我。我坚决改,如果不行。就废止。百姓的利益才是最高的利益!本官始终坚信,如果不能让老百姓得生活过得更好的变法是绝对不可能不能长久的,一个好的制度,只有得到广大百姓,包括在座诸位的认可和大力支持。才有可能长久地实施下去。要不然,最终会被历史淘汰的!”
  苏轼一直不知道杜文浩究竟要实施什么样的变法,一路上也不好多问,虽说圣旨要求自己不能干涉杜文浩的变法,可假如杜文浩的变法象王安石变法一样。不仅不惠民,反而害民的话,以自己的个性,只怕难保不提出异议。现在听杜文浩所言,把变法的基调定在了惠民利民,而不是让朝廷增加收入,这正合他意,深得他心,禁不住鼓起掌来。
  粮商们听官员的漂亮话听多了,但说实话,敢于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官员,敢于公开说以百姓的利益是最高利益的人,却也从来没见过。听了他这话,一时惶恐,心中感动的同时,又忐忑不安。直到听到苏轼的鼓掌表示赞同和欣赏之后,这才大着胆子跟着鼓掌起来。
  网开始掌声还只是附和性的,一旦鼓掌了,想到如果真正能落实这样的变法,那到真是一件好事,掌声变得热烈起来。
  杜文浩等大家的掌声圆读最薪童节就洗涧书凹加甩凹)”谎某全;“二后,微笑道!“本官的变法不会拥而卜。而是分步酝…段逐步推开。现在本官要宣布在本州实施的两项变法。第一项,就是全部停止原先的变法在本州的实行!”
  一听这话,众粮商都是又惊又喜,但苏轼和韩修并不十分惊讶,宋神宗已经停止部分变法,杜文浩在雅州全部停止,可谓顺其自然。要实施新法,当然得停止旧法。
  杜文浩顿了顿,又接着说道:“新法必须惠民,就眼前而言,我雅州网刚经历了一场战乱,百废待兴,但当务之急。是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而衙门的常平仓和广惠仓都已经空了。没有一粒粮食可以赈济灾民。我知道,在座诸位在各隐蔽粮仓都存有大量粮食,躲过了这场兵灾。所以,要解决灾民肚子问题,只能靠在座诸位了!”
  粮商们心中暗想自咯噔一下,怕什么来什么,转眼便说到了。其中有明事理善于察言观色者,一看杜文浩的来头如此之大,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眼下这架势,那是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的了。
  先前那老粮商率先站了出来,拱手道:“大老爷,你就发个话吧,捐多少粮食,我们一定照办,都是乡里乡亲的,谁没个难处呢。而且多亏大老爷领军剿灭了番军,保住了我们的粮食,要不然,这些粮食还不都给抢走了啊。就当是感激大老爷的一点心意吧。”
  其他粮商也都是些聪明人,纷纷站起来拱手道:“是啊,大老爷,您就发句话吧。捐多少我们都认!”
  杜文浩拱手道:“多谢诸位给本官这个面子,不过,诸位误会了,本官这次请大家来,不是为了这件事,当然。诸位有心开仓放粮,那是积阴德的大善事,本官在此替百姓先谢过了。我要说的。其实也是第二个变法。”
  众粮商一听,杜文浩不是硬性摊派捐助粮食,而是自觉自愿,弄个粥厂放粮赈济灾民,这是粮商们经常干的事情。一来耗粮不多,二来还博个好名声,这种事粮商们还是内心自愿的,顿时都松了口气。不过听他说这是第二个变法,又都紧张起来。不知道是否涉及到切身利益。
  杜文浩道:“以前的变法中有一个叫“青苗法”就是针对眼下这种青黄不接的时候贴补百姓用的,只不过,那种办法有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官府插手,不仅与民夺利,而且官吏还从中渔利,强行摊派,结果从原来的惠民之策,变成了害民之策。我的新法必须取其利而避其弊。”
  诸变法中,青苗法和市易法与粮商的关系最为紧密,听到这里,众粮商都屏住了呼吸,侧耳倾听。
  杜文浩道:“青苗法最大的弊端,在于官府经商,乱用职权。所以。新法第一步,就是要把青苗法的借贷由官商改为民商。
  但是,也不全是让民间百姓自己借贷。那跟以前的做法没有什么两样。也就不成其为变法了。而我的变法是成立公私合股的放贷公司。”
  这些个词汇太现代化了,在场所有的人都瞪大了眼睛,不知道杜文浩这话是什么意思。
  杜文浩便简单地介绍了公司的常识,花了半个时辰,这些粮商们这才大致上明白了杜文浩的构想到底是怎么回事。
  杜文浩道:“这个制度不是硬性摊派。纯粹是自愿为原则,代表朝廷加入牟司的官员,尽管仍然继续按月领俸,但不能再在官府兼职,也就没有官老爷的权力了,他们只是朝廷派出管理朝廷出资的财产的代表。在法律上,对公司大事的表决权和你们一样,按出资额决定,一股一票。少数服从多数,他们没有特权。”
  众粮商听了,面露喜色,纷纷点头。一个粮商道:“这么说,我们加入这个公司之后,就能再放贷粮食了?”
  青苗法实行官府垄断,禁止个人放贷。粮商故有此一问。
  杜文浩点头道:“那是当然。”
  众粮商顿时喜形于色,要知道,变法以前,粮商除了卖粮赚钱之外。很大一笔收入就是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放贷粮食哈哈民,秋收是加利息收回获利,变法之后,这条路便被堵死了,而青黄不接的时候,老百姓也没钱买粮,粮商又不肯低价出售,所以粮商也赚不到钱。现在听说加入公司可以继续放贷粮食,顿时都高兴起来。
  杜文浩并不着急让他们表态,说道:“这样吧,你们可以商量半个时辰。半个时辰之后我再来听各位的意见,还是那句话,自愿加入,决不强求。”
  说罢,杜文浩跟韩绎、苏轼出了大厅。来到后堂歇息。
  苏轼迟疑片刻,还是问道:“云帆兄。你这法子,能行吗?”
  杜文浩也不知道把现代社会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公司制度移植到小农经济环境里,到底是否可行,所以苦笑道:“我现在也回答不出你这个问题。行不行,得做了看。”
  苏轼和韩绎都点头称是。
  杜文浩道:“你们帮我琢磨一下。如果你们是粮商,这条件愿不愿意加入公司?”
  两人相互看了一眼。思索片刻。韩绎先道:“我看云帆兄这法子可行。商人嘛,唯利是图是本性,只要有钱赚,没有大的风险或者说没有不必要的风险,权衡利弊之后,还是会干的,云帆兄这维法,给粮商的第一个好处就是他们可以用粮食赚钱了。他们囤积粮食的主要目的也就在于此。冲着一点。也会加入的。”
  苏轼点头道:“是啊,现在百姓都遭灾了,买得起粮食的人不多,但地里的庄稼大部分没毁,秋后还是有收成的,只要利息合适,百姓当然是愿意借贷的。而把粮食放贷出去。秋后加利息收回来,总比卖不出去把粮食放在粮仓里让老鼠吃的好。冲这一点,粮商也会同意。”
第316章 公司的疑虑
  请绎道!“最关键的是。云帆兄说的这个公司是大家技,都有切身利益在里面,那都会认真去做。而官家入股的部分,管理人不在官府任职。当地官府也不能对公司经营指手画脚。完全由公司自己经营,股东也就放心了。”
  苏轼又道:“公司还有一个好处让我很感兴趣,就是云帆兄说的公司的有限,,有限
  “有限责任!”
  “对对!有限责任!做生意最害怕的就是赔本。一旦赔本了,血本无归,不仅投入的钱粮打了水漂,还连累妻儿老小全家受罪。现在按云帆兄的构想。公司实行有限责任,公司有多少钱就陪多少钱,陪完为止,不能拿股东家里的财产幕陪,更不能让股东的亲人来陪。这很
  韩绎沉吟道:“那如果公司故意欠债,远远超过公司的财产,又不能追他家里的钱财来陪,对债主岂不是不公平吗?”
  杜文浩道:“首先,市场经营是有风险的,每个商家都有义务探查清楚跟你做生意的人的真正资产实力,对方是不是资不抵债的公司,应该调查清楚。当然。要开办公司,就要有财产,不能开没有钱的皮包公司。建立公司制度,还需要一个公司登记审查制度,也就是由官府审查公司究竟有没有这么多钱来开办公司。经过审查的确有钱的公司,才能开办。而经营过程中每年还要进行年审。看看它是否还在经营,是否出现了资不抵债了。如果经营不善,赔光了钱,这时候就不能再允;许它继续经营了。要有一个制度终结这种资不抵债的公司,以免损害债主的利益。这就需要引入破产制度了。”
  杜文浩这段话使用了太多的新名词,两人根本听不懂,傻着眼瞧着杜文浩,等他进一步解释。
  杜文浩便耐心给两人解释什么是公司登记制度,什么是公司年审制度。什么事公司破产制度。
  两人听得膛目结舌,韩修结结巴巴问道:“云帆兄,这么复杂,,你都是怎么想出来的?”
  杜文浩笑了笑:“事在人为嘛,就不知道这些制度能不能适用。老百姓能不能接受
  苏轼摇头道:“既然云帆兄说到这了,又是征求我们两位的意见,那苏某就说句实话,苏某认为,这些制度太过复杂。别说老百姓了,就那我们两来说,能听懂都不太容易。只怕推广有难度。”
  杜文浩道:“是啊,这一点我也想到了,馒头的一口一口吃,路得一步一步走,我不着急全面推广,也不着急制定这么多的制度,所以我没有事先立法。就直接把粮商叫幕征求意见,就是想先把公司办起来,让市场来检验一下。看看公私合营公司这种制度能不能运行下去。如果行,再慢慢制定规范进行调整,这叫摸着石头过河!”
  韩耸和苏轼相互看了一眼。都点了点头。苏轼道:“这个思路是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