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异宋 >

第328章

异宋-第328章

小说: 异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期地推行下去,而当几十万军人集中退役的时候,哪儿来的那么多工作岗位安置呢?就算这些人以后可以分派到收复的失地上驻守或屯田,随着移民潮的继续,国内也迟早会出问题。工商业固然可以为赵国创造明显高于农业(指广义的农业,含畜牧业、渔业等)的价值,但他们终究得靠农业来养活,所以在当时的生产水平下,合理的城市化比例不可能超过四成,这还是指大部分国土是沿海或其他交通便利地区的情况。而城市里面是无法种地的,那么城市人口过多便意味着将有大批青壮无法找到工作,这便会衍生出很多麻烦甚至是危险。
    其实这一问题在北宋时期便已经出现,由于工商业的繁荣,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但北宋的城市化程度已经达到了工业革命前的极限,不可能保证那么多人口就业,那怎么办?这么多人无所事事,闹将起来可不得了哇,于是北宋被迫不断扩军以安置无业游民,好在依靠发达的工商业,北宋从周边诸国赚取(笔者喜欢将这种方式叫做吸血)了足够的财富,多养活几十万不从事生产的人口还是勉强做得到的,只是这样一来,北宋的财政支出便大大增加,以致于空有历朝历代最多的岁入,却常常出现入不敷出的窘境,这可以说是宋代的一大奇观。而由于军队的性质只是为了安置失业人口,再加上宋代崇文抑武的传统,军队的战斗力能强那才是没天理了呢!
第四百八十一章  舆论监督
    赵国目前的工商业发达程度(只是发展水平,总量还差得远。)不逊于北宋极盛时期,而因为垄断了海上商路的缘故,可以“吸血”的总量也要大得多,再加上赵国的人口远不能和当初的北宋相比,真要养些无业游民,也不是养不起,但赵抗却并不想这么做。
    一个勤劳的人想变得懒惰很容易,但一个懒下来的人想再变得勤劳却很难,即使有利益的驱动也未必敌得过安逸的舒适感,这是赵抗所不乐见的。可是这个问题又不能不解决,而且因为赵国全民习武,这一问题如果爆发的话,破坏力远比本土要严重得多。赵抗无奈之下只能对原有的移民政策进行较大幅度的修正,由来去自由改成了管入不管出,这样一来既能给困窘的百姓以生路,又不致于因人口迅速集中而带来一大堆问题。而对于那些没达到要求却还是硬要进城的人,赵抗规定他们必须先当一年苦役,这样既能有效喝阻那些只是因随大流而跟着他人入城的家伙,又能给铁了心要进城的人腾出安置岗位的时间,避免同时出现过多的闲散人口。
    另外,为了缓解台湾本岛巨大的人口压力,赵抗再次使用老办法,向渤泥、满剌加、金州三大行省各强制移民三十万,这样一来他们离台湾太远,自然也就死了心。由此台湾的人口问题得到解决,那三个边远省份也得到了开发,赵国的根基进一步巩固。对那些被强制迁走的百姓来说,虽然再次搬家很伤心,不过他们都是赵国的国民,因此每户人家都获得了数额不少的补偿金,所以还算配合。只是赵抗看着如流水般花出去的金钱,心中不由一阵刺痛,好在前不久张府老管家终于接受了赵抗的委托,会在“无聊的时候”替他打理一下古董买卖,这样一来每年可以获得十到五十万枚金币的额外收益,赵抗的心情才不至于太糟。
    新的移民政策出台以后,固然解决了原来政策漏洞带来的隐患,但赵抗从此便不能很容易地大致了解到各地治理的好坏。于是,在将“红鸟”杂剧团请到王宫演出的时候,赵抗突然萌生了借助他们这类民间艺人来了解各地情况的想法。在赵抗想来,只要允许他们讽刺官府弊政,再看看各地巡演的反响,便可以得知各地官吏的工作干得怎么样了。因为百姓对当地官吏越不满,那么讽刺贪官污吏的剧目便会越受追捧,但赵抗也想到了一种极端的情况,那就是剧团从来不去的那些地方,更加要严查彻查,因为这说明要么当地百姓连杂剧都看不起,要么就是地方官管得太狠百姓不敢去看。
    刘檀虽然早就知道赵抗的能耐,但见到他竟然连杂剧团的力量都能借用来治理国家,不由她不佩服。而赵抗随后规定各地对杂剧团要尽量放行,在无意中居然开了日后中国舆论监督的先河,这倒是赵抗所没有想到的。由于戏子地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相当低下,他们的剧目比起士大夫们的意见来更能反应民意,因此很快成为了君主用来弹压文臣和地方实力派的一张好牌,这就更是意外之喜了。经过这次事件,刘檀与赵抗的关系又缓和了一点,而且终于开始对他产生了畏惧之心(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日子还长着呢
    江晨星本来打算回来以后便找赵抗将事情挑明,结果等她鼓足勇气见到赵抗的时候,江晨星却发现自己怎么也开不了口了
    “你好像有话要跟我说?那就说吧,我现在也忙得很”,赵抗只是抬头看了江晨星一眼,就又闷头写起不知什么东西来。
    “白痴、笨蛋、臭小鬼这种事哪有让女孩子先开口的?”,江晨星腹诽了一会,才终于开口,可她原先想说的话没说出来,却变成了“你的脸色怎么回事?生病了吗?”
    “也可以这么说,你来把把脉吧,让我看看你现在的医术有没有进步。”,赵抗抬起头来,伸出了左手。确实正如江晨星所言,现在的赵抗面色蜡黄,似乎真像生了什么病的样子。可是赵抗虽然功力尽失,但体质还是非常不错的,再加上他平时也非常注意营养卫生,江晨星印象中他可从来都没病过。
    江晨星其实看到赵抗的面色就已经猜出了原因,但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然而当她为赵抗把脉之后,便确认真是那么回事,“你怎么会中毒的?就算你现在没了内力,以你的修为也大可以借护卫们的内力来帮你驱毒,怎么会像现在这样呢?”
    赵抗中毒的程度并不深,而且江晨星的魔气虽然很难用于救人,但它却是当初由两人合力而生,用在赵抗身上就和她自己身上差不多,所以江晨星还是很容易就将赵抗体内的余毒给逼了出去,还同时不忘追问赵抗是怎么中的毒。
    “这世上还有谁能给我下毒,当然是我主动服毒的了”,虽然毒素驱除,但赵抗因此消耗了不少体力,反而更显虚弱。
    “你有病啊!”,江晨星嗔怪着摸了摸赵抗的额头。
    赵抗还是头一次看见江晨星对其他人如此关心,神色不觉一动,但他并没有多问,而是立即解释起自己中毒的缘由来。原来,赵抗在前段时间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世人早就注意到的现象,那就是“沉迷”
    “沉迷”,原意一般指对某种事物深深的迷恋,而赵抗经过研究,进行了更为准确的阐释,“所谓沉迷,就是一人对某种事物过度重视,以致于为了它而失去对未知事物的兴趣。而如果只是对旧有事物失去兴趣,求知欲和对新奇事物的向往仍在,那就只能叫做偏好,而不能算作沉迷。沉迷是一种病态,但并非一定是坏事。当一个人沉迷于某事物时,他的精神将变得无比专注,这对学习研究该事物是大为有利的。如果该事物具有实际意义,那么他很可能在这一领域达到原本他达不到的惊人成就。然而,若他沉迷的对象是毫无实际意义的,那么他若不能从这种沉迷中走出来的话,他所能取得的成就将大打折扣,而对本来就不算强的普通人来说,沦为废人一个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第四百八十二章  中华药典(上)
    随后赵抗还找出了不少使人摆脱沉迷的方法,但有些遗憾的是,无论哪一种都只是有可能解决问题,而缺乏十足的把握。但这些都不是今天赵抗话题的重点,他真正要说的是——“我找出了很多令人沉迷的药物或是食物,并进行了归纳分类,结果我有了一个重大发现”
    “在大多数情况下,沉迷只是因为一个人觉得此事物比世上的任何其他事物都更吸引他,使他从中获得更大的快乐,因而失去对其他事物的兴趣。所以,只要能想办法令沉迷者意识到,还有其他有趣的事物,即使比不上它,也差不太多,那么他便很可能摆脱沉迷,因为人总是会腻的。然而,有一些药物却可以直接影响人的思维,比如令人产生飘飘欲仙的幻觉和欣快感,诚然对我们来说可以靠着极强的意志力来抵抗,但对那些普通人来说,却是非常困难的。这类药物若不加以严格控制,一旦被人滥用并扩散开来,后果不堪设想。”,赵抗说到这里突然露出有些后怕的神色,“不过比起这个,心理上的依赖感更加难以戒除,说起来要不是我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意识与身体的感觉相分离,现在搞不好已经沉溺于其中而无法自拔了”
    “心理上的依赖感?你是说很舒服吗?”,江晨星不解道。
    “是啊,不过比不上和你上床”,赵抗随口答道。
    “你去死吧!”,江晨星的神经本就正绷紧着,现在被他这么一刺激,爆发的力度自然也远胜从前
    “喂,你下手怎么这么重啊?我现在可没真气护体了,你想打死我啊?”,赵抗艰难地从碎屑堆中站了起来,模样极为狼狈。
    “活该!谁叫你乱说话的!”,江晨星轻骂了一句,却还是略显紧张地替赵抗检查了一下,好在没有大碍,这才松了口气。
    赵抗虽然身上多处受伤,但至少没有破相,要不然臣下问起来脸可就丢大了。虽然对江晨星这次发作的力度有些吃惊,但赵抗并不喜欢话只说一半,便接着先前的话题说了下去。原来服用这些药物不光是会很舒服,他们往往还能同时降低人体对其他刺激的敏感度,此消彼长之下,想不沉迷都很难啊!所以,赵抗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以自己的身体来试验这些药物的效果,并整理出一份必须严格控制的药物清单。由于这些药物对身体的伤害不小,赵抗纵然体质上佳,接下来恐怕也得休息蛮长的一段时间。
    “不会误了婚期吧?”,江晨星“担忧”道。
    “那倒不至于,那要到今年年底呢,身体到那时应该能够完全恢复了。”,赵抗很有自信地答道。
    江晨星“哦”了一声,连掩饰情绪都忘记了,但赵抗由于有事要和江晨星商议,并没有察觉到她语气中的失望之意。
    对成瘾性药物进行严格管制意义确实很大,赵抗却因此萌生了更为伟大(称为伟大,是因为它可以在不损害任何人利益的情况下造福于人民,而赵抗此前的大多数想法都是舍弃一部分人的利益来保障整体利益,那种情况下“伟大”的应该是那些“弃子”,虽然他们自己未必想要这么“伟大”。)的想法,“我发现即使在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医士的培养之后,各种误诊或是抓错药弄出人命的案例仍然屡见不鲜,在我想来主要是由于药物名称不统一的缘故。另外,我国医学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大夫的临床经验和个人天才,这样一来是不一定可靠,二来大大延长了大夫的培养周期。大宋开国后做出了非常有益的尝试,将原有的师傅带徒弟这种低效的方式改进为集中教授(这是宋代的伟大创举,可惜这种培养方式在宋朝灭亡以后就失传了,而解放后我国中西医结合其实并不成功,现在中医更是有夭亡的危险,原因就是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