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明史-第2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帖木尔帝国展开了全面反击!
“主要的题还是在后勤方面!”于谦做了最后的总结。“前面数次战役,步兵的消耗非常大。现在,道路已经修到了和林,可以直接用马车将作战物资送到和林。可是从和林到瓦刺堡垒,至少需要走一个半月。以现在的补给能力,我们也就最多在瓦判堡垒集中六万步兵而已,而且骑兵还得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袭略帖木尔帝国的军营。获取补给。另外,蒙古牧民也送去了大量地牲畜,不然根本就坚持不下去!”
“应该说,道路是最关键的!”朱祁钰皱着眉毛,在书房里转了几圈,“于谦,如果要将道路修到瓦判堡垒去的话,需要多少时间,多少投入?”
“这……”,于谦沉思了一下,“陛下。这项工程太艰巨了,而且花费绝不比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少!”
朱祁钰点了点头,长出了口气,说道:“不仅仅是为了这场战争。
虽然眼前我们的主要敌人是帖木尔帝国,不过,以后呢?帖木尔帝国是个腐朽的,落后地帝国。根本就无法阻挡明军的步伐。虽然,我们的主要方向是在海上。通过海路远征欧罗巴,可是,陆地上的行动依然重要。当年,成吉思汗能够打到欧洲去,那为何更强大的明军不行呢?”
“陛下。可是眼前帝国根本就拿不出这么多的钱来修建这条道路!”
朱祁钰的目光落在了那幅宏伟的帝国版图上。“对,现在我们是没有钱,可是我们得想办法把这条路修起来。于谦,能不能发动蒙古牧民向西迁徙?而且就朕所知,西面还有很多矿产,这些都是帝国急需的,如果可以将这些矿产开采出来的话,那么修路就简单了!”
“什么矿产?臣可不知道那边还有值得开采地矿产!”
朱祁钰一愣,这才想起,他说的是石油与天然气,而在这个时代,这两样东西是没有多少价值的。朱祁钰苦笑了一下,说道:“那么,就让蒙古部落向西迁徙吧!采取我们在国内的政策,蒙古各部落开发出来的新牧区,不但不收取畜牧赋税,而且还要给予支持与奖励,鼓励蒙古各部落向西迁徙!”
“这也需要时间!”
确实,蒙古各部落的发展都需要时间,虽然这几年蒙古各部都在扩大人口规模,不过要等到年幼的一代成长起来,至少也需要十五年到二十年的时间吧。他沉思了一会,说道:“那么,就用经济的动力推动蒙古部落向西迁徙。于谦,现在我们军队地伙食标准如何?”
于谦沉思了一会,把军人的配给标准说了出来。
“那么,就添上一样,每名士兵一天一斤牛奶,军官一人一天一斤半,另外,政府官员也可以添上这部分福利。这些牛奶,全向蒙古部落订购!”
“陛下,牛奶?”于谦根本就没有反应过来。
“对,牛奶,而且除了牛奶之外,我们还要羊毛,要订购大量的牛肉,羊肉,还有战马,给蒙古人动力,让他们扩大放牧区,让他们将脚步向西边的草原迈出去。当然,政府要给出政策上的引导,让蒙古部落都向西开拓!”
“但是,我们要这么多的东西干嘛?”于谦有点急了。
“当然有用处,于谦,这次南征,恐怕需要消耗很多的食物吧?而采取腌腊的办法,肉类可以保存好几个月,而且热量高,更适合海上使用。另外,牛奶可以制作成奶酪,这也能保存一段时间,羊毛则可以用来制造更好的军装,提高军人的待遇。特别适合用来制造在北方作战时使用的御寒服装。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原料!”
于谦沉思了一会,说道:“那么,我们有钱买这么多的物资吗?”
朱祁钰沉默了,过了一会才说道:“看来,我们还得带动一下国内民众的积极性啊。让商人去开发新控制的地方这么样?”
于谦苦笑了一下,没有开口。国内商人的压力也不小。
“至少,在两三年之内,我们可以利用一下商人的动力。通过对日本等地的开发,商人都发了财,让他们为帝国做点贡献也不算什么过分的事情。虽然开发西北的草原是利润微薄的生意,不过,我们完全可以将这些与日本的事情结合起来!”
“结合起来?”于谦仍然不太适合朱祁钰这种用商业手段来治理国家的方法。
“对,结合起来。谁要想在日本获得更多的利益保证,那谁就得多为帝国出点力,去开发西北地区!当然,这得与修路结合起来,谁要开发哪一块地区,那就得把路修过去!”
“这……”,于谦皱了下眉毛,觉得这有点问题。
“当然,各个商人修的路都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不能乱了套。
在这方面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比如,可以让帝国银行提供更多的贷款,可以让他们优先获得未来市场的占有权,等等!”
这次,于谦沉思了更久,最后才点了点头。“这也许还有点用吧!”
朱祁钰笑了起来,说道:“当然有用,不过,这都属于大规模战争之前的准备工作而已。现在,我们的重点仍然在南面,至少在彻底的控制印度洋之前,我们没有任何能力进行西征。这几个月下来,舰队的准备工作也差不多了!”
“陛下要亲征吗?”
“于谦,记得朕在几年前,才登基的时候跟你说过的话吗?帝国的未来不是在陆地上”,朱祁钰一拳重重地砸在了帝国版图的海洋上,“帝国的未来是在海洋上,只有帝国控制了海洋,才能控制这个庞大的世界,才能成为真正的世界头号强国,将其他的国家都踩在脚下。所以,我们的目光应该放在海洋上,而不是放在陆地上!”
两人沉默了下来,南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朱祁钰还能够如同以往在陆地上那样,在浩瀚的海洋上取得伟大的胜利吗?理想文学(www。2。)书友整理上传。
新明史…第八卷 怒海狂涛 第一
广东,广州府外港,南洋舰队在三天之内完成了补给工作,随着顾成林的到达,舰队正式出发。www。03wx。com整理提供没有人送行,也没有人来预祝胜利,对顾成林,以及舰队的帝国海军官兵来说,这次的远征都是未知数,一个无法确定的未知数,他们需要去挑战一个从没有遇到过的,甚至之前根本就不熟悉的敌人,一个强大的敌人!
因为舰队过于庞大,从日出出港,到日落的时候,舰队才徐徐到达了珠江口,大大小小上百艘战脚成了一条长龙,向着零丁洋而去。舰队旗舰“李靖”号上,顾成林站在舰桥的侧舷,看着远去的陆地,紧紧的握着手上的那支望远镜。这是他在离开京城的时候,皇帝给他的礼物,也是给他的重托。顾成林虽然有信心获得胜利,但是他并不了解那个敌人。
“将军,李公子来了!”
“快请!”顾成林说着,整理好了被海风吹乱了的披肩。
不多时,李天正在一名军官的带领下来到了舰桥的侧舷上。“顾将军,在下有礼了!”
“李公子,不用客气,皇上已经说过你们李家在南洋的情况了!”顾成林这才发现没有凳子,他尴尬的笑了下,对旁边的军官说道,“去找两张椅子来,另外,搞点糕点,酒水来,怎么能够怠慢李公子呢?”
李天正的神色更是尴尬了,他已经了解了明帝国新的军队制度,上将可是个不小的将军。当然,更让李天正惊讶的是,这个上将非常年轻,看上去就二十来岁的样子。这让李天正产生了怀疑。作为常年在海上生活的人来讲,李天正知道一个优秀的水手都需要在海上经历十年以上的磨练。而一个优秀的海上将领,恐怕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锻炼了,可是,一个二十岁的人,就算他十岁开始在海上生活,那也是经验有限啊。难道明帝国就找不出更好的海军将领,需要派这么一个年轻人来指挥舰队?
这李天正有了疑问,自然在广州就打听了一番。当他知道了顾成林在东征作战中的表现之后,这才稍微放心了一点。特别是在他看到了明帝国的战舰之后,心里就更踏实了。这绝对是李天正所见过的最强大的舰队。不过,对于顾成林这个年轻的将领,李天正仍然不是很放心,这才有了在舰队出发之后,他专门找上门来,了解一下顾成林的事情!
顾成林自然明白李天正找上门来的原因。不过,他也很想更详细的了解一下南洋华侨,特别是李家的情况,自然也就乐意与李天正聊一会了。
“李公子,听闻当年你们李家是在郑和下西洋之后留在南洋的吧?”
李天正点了点头,把他跟朱祁钰说的话重复了一遍,然后说道:“当年,三宝太监在古里去世之后。很多水手就留了下来,后来大部分漂泊到了南洋,也就在南洋各地定居了下来。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大概有十万华侨在南洋各地生活,其中狮城就大概有五万人!”
顾成林点了点头,说道:“那么,这些南洋华侨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呢?”
李天正一愣,神色尴尬地苦笑了一下,说道:“南洋华侨为了生存,都很团结。不过,我们李家的实力是最强大的!”
“那么,也就是说,还有其他的家族很有实力了?”
李天正咬了咬嘴唇,最后点了下头。“对,确实还有几个家族的实力不容小看。虽然各家族之间也有矛盾,但是,在生存的共同前提下,各家族之间的关系都很好,特别是在对外的时候,各家族都很团结!”
顾成林笑了笑,沉思了一阵,问道:“那么,南洋的情况怎么样?”
“华侨?其实,除了我们这批在三宝太监时留下来的华侨之外,还有一批从国内迁徙过来的华侨,特别是在禁海令颁布了之后,大量依靠海贸,或者是海上生意谋生的华人也来到了南洋,他们大概占到了现在南洋华侨的三成左右,而且实力都很强大!”
“那这部分华侨的态度呢?”顾成林开始问的并不是这个意思,不过见李天正说起,也就顺势问了下去。
李天正耸了下肩膀。“很模糊,特别是几个其中实力强大的家族,与我们这些华侨家族的矛盾很大。不过,在对外的问题上,他们也都站在我们这边,毕竟,我们都是大明的人,都是汉人,大家有着同一血脉!”
“那么,南洋的土着情况呢?”
“当地人?”李天正长出了口气,“很复杂,南洋不比中原,国家林立,有些小国家就巴掌那么大,军队不足千人,却有将军一大把,贵族一大把。反正,很多国家实力都不怎么样。不过,却有几个国家拥有强大的实力!”
“比如……”
这时两名军官带来了椅子,一张小桌子,以及一些酒水与糕点。顾成林让他们离开之后,笑着请李天正坐了下来。
李天正思考了一会,说道:“北面的真腊,逞罗,老挝,缅甸这些都是很强大的国家,其军队都有十万左右。不过,这些国家离我们很远,而且与大明的关系都很好,所以对我们的威胁并不大。另外,婆罗洲上的勃泥国,北面的吕宋国,还有苏门答刺,爪哇等岛上的一些国家,其实力都不小。不过,这些国家对我们华侨就不太友好了,特别是勃泥国与苏门答刺岛上的那些国家,还有马来半岛上的一些国家,一直是我们华侨的最大敌人。这几十年来,大大小小的战争打了不下百次了,虽然我们一直在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