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

第62章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第62章

小说: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别怪我,谁让你是总教官?”
    ……
    体能训练结束之后,教官们和以往总是在身旁虎视眈眈的纠察,似乎都变得和蔼可亲起来,除了少数人适应不了或分被扣完之外,大多留了下来。
    接下来是为期两个月的渗透技巧、伪装、队型、搜索、格斗、逃脱、攻击、扫雷、线路选择、攀岩、泅渡、野外生存、轻武器射击和爆破。虽然每天还有体能训练,但训练的强度不再像上个月那样让人精神崩溃。
    许志强现在终于了解特种部队是什么样的部队,每一个科目都让他有耳目一新,跟自己以前所学的都不一样,每一天都学到很多的东西,他跟李思明学会在丛林中悄无声息地渗透进入敌人后方,跟孙昌学会如何利用小分队攻击重要据点,跟竺风教官学会如何从浮游生物中获取盐份,如何赤手空拳利用大自然获取食物。他学会和任何一组战友结成一个作战分队,进行团队作战。听说后面还有火炮、狙击和基本战车驾驶。
    只是他疑惑的是,李思明从来没有单独和自己说话,好似不认识自己一样。
    三个月过去了,李思明想到现在早就开学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脱身。杨首长终于在他的企盼中来到了基地,他观看了训练成果之后,很是满意。
    “嗯,不错,像是一支特种部队样子。但是还缺了一点。”杨首长一个“但是”,让李思明大为不满:“缺哪一点?”
    “杀气,没有经过实战的部队,总少了股杀气。”
    “那当然。”李思明点头道。废话,和平年代怎么有“杀气”。现在部队总有点样子了,但还要经过大量的反复训练,才可能有战斗力。
    “首长,您看现在基础训练已经结束了,接下来是其它专业训练和反复的巩固提高。您看,我可不可以回去了?”李思明充满希望地问道。
    “急着回去干嘛?这也是重要工作!”
    “当然重要了,本来我和我女朋友商量好了利用暑假旅游,结果我的时间全奉献到这里了!”
    “女朋友?这屁大点的事你也好意思说出口。到时我把我女儿介绍给你认识?”
    “首长,您说笑吧?就您这个年纪,您的女儿恐怕都做母亲了吧?”李思明说道,见首长的脸色变了,立刻改口道,“首长,您别生气。我是说我和您女儿年纪恐怕不合适。这年龄不符,个人经历也就不同,没有共同语言啊。”
    “嗯,年纪是比你大。你要是不愿意,到时候可别后悔!”杨首长笑道。
    “不后悔,绝对不后悔!”李思明连忙接口道。别为了革命工作,将自己也搭进去。
    “你忙你的,我随便看看!”
    李思明走到一旁,不过他还是不太愿意离得太远,他想找个理由让杨首长同意自己离开这里,回到大学的实验室,那里才是自己的阵地。
    杨首长个子不高,但很有精神,他在训练场上四处看看,逮到谁问谁。老家哪里的,来自哪支部队,训练累不累啊,体现一下领导的关心。对待这些学员倒是和言悦色,对自己却是严格要求,李思明有点不爽。杨首长和许志强似乎很熟的样子,俩人坐在地上聊了足有半个小时。
    等杨首长去另一边的时候,李思明把许志强叫住了:“你认识那个老头啊?”
    李思明主动找自己说话,让许志强一时还反应不过来:“老头?”
    “就是杨首长!”
    “当然,你忘了,我是什么出身?他是谁你都不知道?”许志强一副看外星人的样子。
    “哦对,你是大院里的,相互认识也属正常。我干嘛要认识他,虽然见过两次面,我对他可没有什么好感。对了,他的女儿是不是年纪很大?嫁不出了,逮谁向谁推销!”
    “你真得这么认为?”许志强都想哭了。
    “那当然,你想啊,他都一把年纪了,他的女儿还能比我小?”
    “……”
    “拜托你一件事?”李思明说道。
    “啊,什么事?”三个月无情的训练让他对李思明的和言悦色感到紧张。
    “你不是和他很熟吗?待会儿你就和他说我的坏话,有多坏就有多坏。你们不是都在背地里骂我吗?这次我让你骂,绝不怪你。就说我肆意打骂学员,常常辱骂你们的长辈,摧残你们肉体,总之有多坏就有多坏,只要能把我驱逐出这个基地就行!”
    “啊?为……为什么?”许志强完全目瞪口呆。
    “那你就看在我们是情敌的份上,骂骂我好吧?”李思明无奈,这天底下还没听说过有喜欢找骂的。
    “那我更不能骂了!”许志强一口拒绝,这里面指不定有什么阴谋。
    会议室里。
    “首长,将来他们会上战场吗?”李思明问道。
    “是军人,就得时刻准备上战场!”杨首长并没有确定。
    “话是没有错,但是他们都没上过战场……”
    “没有什么但是,放眼全国,又有哪支部队上过战场?哪支部队的组成人员有这个素质,哪支部队有如此装备,哪支部队有这样的后勤保障,再说我们当年还不是只学过三点一线,发几颗子弹就上了战场。”
    李思明默然。
    “你不是军人,所以你不了解军人,虽然你很适合做军人。就像你对你的实验室念念不忘一样,军人都渴望战争,渴望建功立业,虽然会有牺牲,会有犹豫,但军人责无旁贷。”
    “首长,人不分高低贵贱,但是每个人都是有着不同价值,像孙昌,他现在是将来也是一位出色的特种部队指挥官,还有许志强,他将来也会是。而我,我的价值并不在此,我属于实验室,我可以为军队提供新装备的设计,可以为国家贡献我的科技知识,那里才是我的战场!”李思明觉得很有必要解释清楚。
    “我也没有阻止你搞科研,相反地我还提供给你足够的支持,这还不够吗?你在这里不也都是为国贡献嘛。要不是把你拉来,怎么会有这支部队的成长?”杨首长并不生气,相反地,他还有点洋洋得意。
    “这……算你有理!”李思明不能否认。
    “接下来的训练怎么安排?”
    “除了少量的专业训练,剩下的将是分组演练。我们将利用各种手段,模拟实战条件,在这过程中,有一些人将会淘汰。最后剩下的人将是我们这支特种部队的的组成部分,虽然人员编制较少,但这里只留下最好的。”李思明说道。
    “小李,这里的事情关注的人不少,你知道我现在并不负责这些事情,这支部队是我费尽心思才立项的,我是向更高领导保证过的,不然也不会轮到我来管这件事情。”
    “所以你就拉我来?”李思明心里想道。
    仿佛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杨首长接着说:“所以我拉你过来,你这个人怎么说呢?吊儿郎当的,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
    “首长,我没有那么差吧?你叫我来,我说一个‘不’字了吗?我只是认为这里大局已定,我留在这里也是浪费时间,有限的时间应该有效的利用,对吧?”李思明委屈的说道。
    “算你识相!”
第十四章 北京的秋天
    当李思明回到北京的时候,已经是深秋。各种乔木已纷纷换上新的颜色,一场秋雨一场寒,洗去夏的铅华,收获秋的炫烂。
    每次回北京,李思明都能感觉到这个古城正日益焕出新的活力。这一次也不例外,伴随着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共和国已经从沉睡中醒来,正向时代的起跑线走去。
    也是这一年,中国人第一次看到新加坡美丽的花园之城,第一次看到日本风驰电掣的新干线,第一次了解什么是现代化。
    杨月的《未名湖周刊》也在赶潮流,积极参与这场思想大讨论,介绍外国的文章也是不少,都是从外刊上抄袭而来的。虽然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但是在空闲下来的时候,她总会想起李思明。本来说好暑假一起去旅游的,他倒是一放假就不见人影,问学校领导,说是参与什么科研项目,等他回来,一定要骂他。
    等再一次见到李思明的时候,她却狠不下心来骂。李思明看起来晒得有点黑了,原来白皙的脸孔显现出更健康的颜色。
    “哟,李老师还知道回来啊!”杨月板着脸孔说道,但颤抖的双手出卖了她。
    “对不起,我食言了。”李思明心中愧疚。
    “没有什么,你是大忙人。”
    “你不问问我这几个月干什么去了?”李思明问道。
    “你愿意告诉我,就说说看,我洗耳恭听!”
    “……”李思明无语。
    “好了,别装可怜了,这几个月过得可好?”杨月并没有追问下去,她知道一点,但并不完全。
    “还行,有人专门做饭。”李思明说得没错。
    “这么多天也不写个信,发个电报什么的,让你爸妈担心!”杨月埋怨道。
    “我有罪,我有罪!”李思明就差磕头了,想想自己真是不孝啊。
    “好了,下不为例啊。”杨月看他满脸羞愧,心中不忍。
    李思明从口袋里掏出一串色彩斑斓的贝壳,递给杨月道:“这个送给你!”这是他带领队伍长途拉练时,在海边捡的,亲手做成的项链,非常漂亮。虽然只能和一帮大男人来到这里,捡些贝壳也算是到此一游。
    “哇,真好看!”杨月欣喜若狂,“谢谢你,看在这串贝壳的份上,就原谅一次。”
    哎,一串普通的贝壳就收买了?看来自己以前真是关心不够。
    回到宿舍,老叶正半躺在床上看书,那一本英汉大词典,已经被翻烂了。年纪大了,记忆力比不上年轻的同学,但勤能补拙,这是老叶的学习方法。学校也千方百计多开一些选修课,往往整个一百多人的大教室连过道都挤满了人,大家都搬椅子来听。现在的大学生有着强烈地求知欲,有一种凡事我要把它搞清楚的欲望,而后世的大学生完全被考试所左右,他们对于任何问题,关心的就是“老师,这个内容考不考?”如果不考,决不愿意再多看一眼。只要能把考试混过,就完整大吉。
    见到李思明回来了,腾得站起来,欣喜地说道:“李老师,你回来了?”李思明汗颜,虽然自己算得上北大教师中的一员,但让年纪大的人这么称呼自己,还是觉得不太自在。
    “是啊。今天没有课?”李思明问道。
    “刚上完。你去哪里了,开学了都不见你人影。”
    “这个啊,学校派我出差了,所以回来晚了。”李思明解释道,岔开话题,“最近学校里有什么新闻?”
    “这个啊,这你得问问杨月同学,她们学新闻的,消息最灵通。”老叶笑道,他因为李思明对杨月也挺熟的,“新闻人民日报上天天都有。不过有一个新闻到是引起我的注意,中央刚出来一个‘知青工作四十条’。”
    “什么‘知青工作四十条’?”
    “大意是肯定十年以来的上山下乡工作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明确规定今后农场知青一律按照国营企业职工对待,不再列入国家知青政策的照顾范围。”
    “这不是将大家回城的希望给掐断了吗?”
    “是啊。我看一定会出乱子不可。”老叶感叹道。
    床上摆放着一堆信件。都是兵团战友寄过来的,有的索要考试复习资料,有的是打听小道消息的。连长居然也会花时间写了信,信中抱怨现在的工作不好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