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华民国史之戏说张作霖-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中国棉纺织业的高速发展,直接经营大规模的棉花农场越来越有利可图,于是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农村,他们或者购买土地,或者永佃土地,或者短期租佃土地。而地租下降(当然土地价格也在下降)的北方三省就成了这种投资的乐园,当然对于人口密度仍然150左右的省份来说,土地商业化的进程不可能采取向西北省份那样激烈的方式,但是毫无疑问的,经营性农场的面积急剧的增加了年,中国的棉花进口首次停止了,并开始少量的向国外(此时主要是日本)出口。
年结束的时候,中国迎来了她经济发展是上的重要一刻,这一年,同盟的钢铁产量达到了60万吨,加上关内的4万吨产量,中国以64万吨的钢铁产量超过日本的58万吨成为亚洲第一的钢铁生产国。虽然增长率降到了两位数,但是仍然令人十分吃惊。煤炭产量达到了1800万吨,这得益于同(江)(哈尔)滨铁路、奉绥铁路东段、京(兆)齐(齐哈尔)铁路北端在这一年的完工而带动的吉林东部、热河东部、北部等地新煤矿的开采。此外,包头钢铁联合体配套的煤矿的开采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一年,关内新的主要钢铁厂包括马鞍山、泰安、邯郸、唐山、阳泉、綦江、湘潭都先后投产,再加上现在经营不善汉冶萍,关内的钢铁厂达到了八家之多,此外渡口钢铁厂也在筹建之中。虽然新厂的产量总数还不到2万吨,完全不能和CSC相比,虽然他们中的半数以上都被日资控制但是,毕竟中国的钢铁工业遍地开花了,这是为中国经济界所欢呼的。
到这一年底,同盟完成了2500公里新铁路干线的建设,估计再有四五个月就可以完成计划中的铁路干线。在关内,各省或出于备战目的,或出于商业目的修建铁路的热潮同样不减。直隶完成了定兴到天津这条100多公里德军事铁路的修建,日本人也在忙于邯(郸)济(南)铁路的修建。在安徽,蚌埠到安庆近300公里的铁路已经完工,合肥到裕溪口的铁路也已完工,规划中的合(肥)杭(州)铁路南段浙江段也已完工。江苏的苏北铁路已经修建到了宝应,湖南境内的粤汉铁路北已修建到了汨罗县,难以到了衡阳。在广东,粤汉铁路已经修建到了韶关,英国人的桂越铁路也已动工。
在西南,在22年10月份谈判完成的西南经济同盟协议书中规划了西南的铁路计划。西南铁路网已四川为中心,向北从成都到广元,向南从成都向南经仁寿、威远、自贡、宜宾、昭通、东川到昆明为川滇铁路,自贡北向东到重庆转向南方经綦江、遵义、开阳县到贵阳为川黔线,仁寿北到眉县、雅安转向南经西昌到渡口为川康线,成都向东沿着英国人勘探过的川鄂铁路西段一直到大四川最东边的港口万县的川鄂线西端、雅安经康定巴塘、波布、太诏至拉萨的康藏线也在考虑之列。这是一个严密的西南铁路网,现在开工的也就是川滇线、川黔线、川康线而已。
陕西境内的陇海铁路西安灵宝段120多公里也已基本完工,西段也在规划之中。山西的阎锡山成立了山西铁路公司,开始修建雁门关之至潼关的铁路。陕北神木到包头、宁夏银川至临河的铁路也在施工。其他各省授权修筑铁路的影响,纷纷出台各自的铁路计划。从1920年到今年,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建成或在建的铁路超过5000公里,规划中的铁路则就更加众多而没有确切的统计,这种建造速度超过了清末10年修建11000公里铁路的速度。这些铁路中的大部分铁轨和其他装备都来在北方同盟的生产,这推动了同盟钢铁工业和其他相关及其制造业的蓬勃发展。
第七十二章 乱之潜流
长年内战结束后的陕西在于右任的精心治理下终于迎来了许久未有的安定,而此时这个曾经的西北第一省已经损失了15%的人口,所幸的是社会经济下滑的势头终于得到了遏制。于右任作为督军兼省长向其他地方的掌权者一样,实际上可以全权处理陕西政务。此时,多年战乱的陕西,陕北贫瘠之地落在了不论过去还是现在还被憎恨的陈树藩手中,陕南在过去北洋军的遗老贾德耀德手中,在潼关还有手握万余精锐的镇嵩军手中,这支军队在吴佩孚的支持下已经进行了整编,全军实际上为一个师的编制,是吴佩孚在西方的看门狗。于右任将原来实际上比民兵也不会强多少的反陈部队加以精简改编,全军编为三个师,共万人,但是尽管如此,仍然不能保证每个师都配置整齐的装备,部队的弹药也严重不足。周围的形势实际上十分险恶,东南北面都会威胁名义上作为陕省最高长官的在西安的地位。
陈树藩为了维持他的统治把整个陕西搞得乌烟瘴气,整个关中千里沃野竟然遍植鸦片,最后造成了饥荒,这也是陕西的人口为什么会大福外流的主要原因。虽然于右任是国民党员,陕西实际上国民党在北方的据点,但是即使在国民党的大本营广东,孙中山也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但是实际上并不能帮什么忙。于右任像其他大多数地方统治者一样,首先要保证就是庞大的军队的供给,因此除了精兵外,就是简政了,这也是各地通行的不二法门。机构精简了,下面就轮到注重民生了,在这样一个民众已经吃不饱肚子的身份,只有民富,才可能省强,要不然他也只会成为另一个陈树藩而已。一年多的强制推行的结果是鸦片从陕西绝迹,这也让在20年建立起来的绥远厘关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在政府的铁犁下,关中再次成为千里沃野,这保证了民生和至关重要的军粮供应。但是在一个农业省份,要想如此就站稳脚跟,未免太容易了。如果连军队的装备都不能保证的话,那就一切都免谈,因此倘若自己不能自造武器的话,就要依靠一个强大的武器制造者。
陕西周围,吴佩孚、同盟、刘存厚都能够制造武器,其中同盟的制造实力最为强大,连吴佩孚都订购了一个日械师的装备,十六门德式大口径火炮更是吴佩孚的至宝,很显然,如果能够和同盟结盟那么显然可以显著的改善陕西的战略环境。实际上,同盟支持于右任督陕显然使于右任报有了极大的期望,而同盟在陕北保留了陈树藩的势力,显然这又对他构成了牵制,实际上我本身也是这么想的,一个强大的人是不会任人摆布的,只有制造一种危急的情势才会使作为国民党员于右任满足同盟的的要求。经过长达一年的秘密谈判,于右任终于答应了同盟的要求,在陕西,于陈实行联防以保证陕西的“安全”,于右任同意由同盟修建从陕北神木经延安、铜川、西安、子午谷到达汉中的铁路,这正是规划中的西部大通道中的北段。当然,为此同盟除了保证监督陈树藩外,也同意帮助于右任驱逐贾德耀,恢复陕西大部的统一。
同盟曾经按照孔祥熙的设想想经过山西修建西南大通道,可是阎锡山表面上和同盟似乎还有些亲密,可是一轮到这事,他就傻眼了。用他的话说,“要是这样,那岂不是等着让国民军长驱直入吗?”不过,既然各省都在修铁路,而且陕西确实需要修铁路,那么铁路一定是要修得了,于是阎锡山就借防卫需要,实行铁路商有省营,他的铁轨比同盟使用的国际通用铁轨在了一点,因此在雁门关火车必须进行换轨。阎锡山的行动让我哭笑不得,看来历史有时候并不是那么容易改变了,不过对于阎锡山这个墙头草,我远没有必要认真的。不过阎锡山本人到很大气,他为了平衡同盟的力量,另一方面又提出修建太谷经过晋东南最后到达洛阳的铁路,很显然,终点洛阳就是华北两大兵工厂之一的洛阳兵工厂。如此一来,山西的窄轨铁路东可通石家庄,南可通洛阳,北可达大同,这个阎锡山耍滑头真是到极点了,现在山西的形势是徐、吴、同盟三方很自然的达成了关于山西中立的默契。
既然山西走不通我也只有走陕西了,我甚至想过,如果陕西也走不通,那我也有再走甘肃了,不过幸好当初留了陈树藩这个所谓的无用之人,正是他的存在迫使于右任无可避免的倒向同盟方向,也终于使得计划已有一段时日的西南大通道有了眉目,现在只要赶走贾德耀,并且连接汉中到广元,西南通道就会畅通无阻,同盟的势力就会布满整个西部中国,并且为解决甘肃、新疆奠定基础。现在,同盟的义务决定了必须尽快解决贾德耀,贾德耀的部队是一个旅,这个旅是个超编旅,全旅有近九千人,这个旅是北洋时期的精锐旅,装备的是清一色汉阳造。
陕南地接湖北,因此该部实际上给养充足,后勤也很有保障。随着皖系中央的倒台,陈树藩的北退,陕南陷入了异己势力的包围之中,正像当年陈树藩倒向皖系一样,贾德耀很快看清形势,倒向了也为北洋派系的直系,一方面向吴佩孚大现殷勤,另一方面依靠王占元控制的汉阳兵工厂的维持军备补给。对于贾德耀而言,最令他担心的是同盟的态度,因为一旦同盟支持于右任,那么于右任南下的可能就大大的增加了。不过,他现在最担心的却是湖北已经混乱不堪的形势,湖北由于王占元两年多以来的恶劣治理,经济衰退,民不聊生,全省绅商各界怨气沸腾,政界和军界随时可能爆发全面冲突。而这正是我之所以答应于右任的原因所在,现在湖北动乱爆发的时间的按钮控制在我手里,作为民国党首脑和湖北政界的遥控者,我可以基本决定湖北的政治风向。
湖北地处华中,乃是九省通衢,自古要占据长江流域就必须要占据湖北,在整个中国的版图上可谓重要万分年前,前清中兴名臣曾国藩与草莽天子洪秀全在长江流域征战十余年,然而后人评价,虽然曾国藩屡战屡败,但是正是因为他始终控制着上游的湖北,所以他在大多数的时间里在战略上都是出于攻势,十年苦战终能战胜对手。曾国藩本人创立的湘军更可以说是当代个军阀的老祖宗,他的建军思想和实深深的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可以说是当代中国分裂、军阀格局的造始者。
大约40年前,张之洞署理前清湖广总督,实际控制了这块宝地,在他的苦心经营下,湖北稻田密布、遍植棉花、蚕桑、茶树,除了拥有中国传统的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外,以棉纺织业和钢铁业为重心的现代工业更使湖北在很长的时间里成为中国现代工业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此后,利用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钢铁业基地建立了中国最为庞大的兵工厂——汉阳兵工厂。与此同时,湖北的文化事业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大量人员出国留学,湖北是中国文化风气开化最早的地区之。在晚清的练兵大潮中,湖北的军事力量仅次于袁世凯的北洋军,同为全国的模范军之一。
正因为湖北独特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地位,不论是自曾国藩而来的洋务派,还是此后的立宪派,包括辛亥后的进步党人都把湖北作为南方乃至全国最重要的基地之一。这一派人表面上看都属于保守派,但是由于他们的头面人物往往不是政界要人就是经济巨子,又或者是文化名人,与政府和社会上层的关系千丝万缕,他们的倾向一脉相承、基本一致,可以说是社会的改良派。他们和孙中山一系的兴中会、同盟会、国民党的激进派长期在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