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拯救大兵岳飞 >

第52章

拯救大兵岳飞-第52章

小说: 拯救大兵岳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说起来,这个契丹王族的血统着实有些怪。皇帝继承人,总是间隔着出现英雄和狗熊。而且这最后一百年,都是英雄末路、狗熊当道。想当初,辽道宗耶律洪基专事游猎,不理朝政;还听信谗言,逼死了自己的如花美眷、辽国的一代词人、皇后萧观音。萧观音的儿子、太子耶律俊英明果决,可惜又被擅权的魏王耶律乙辛毒死。萧观音的哥哥萧兀纳拼死保护耶律俊的儿子耶律延禧,使他幸免于耶律乙辛的毒手,并将他推上皇位。滑稽的是,这个耶律延禧当上了天祚皇帝,居然是非不分,只知道花天酒地。萧兀纳百劝不听,自己反而被放逐到边关去了。太子耶律淳先眼见父亲胡作非为,苦劝不纳,乃自请出掌幽州南院,选贤任能,赏罚严明,在辽国上下享有极高的威望,与他爹耶律延禧,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父子关系虽然不是说势同水火,但是耶律延禧和萧奉先一伙人,还是明显感觉到了太子对自己一方的威胁。
PS:萧奉先左脸写着:票票,右脸写着:收藏,嘴里说:来吧,使劲抽,抽那边都行!最好两边一起来……
第四十七章 萧奉先
       辽国皇帝耶律延禧,宠信卖屁眼儿出身的萧家兄弟,猜忌自己的亲生儿子耶律淳先。到了三年前,大于越萧奉先就给天祚帝出了一条一箭双雕的毒计。萧奉先素来与魏王的儿子耶律章奴不和,先报告说东北路兵马总管耶律章奴谋反。等把章奴等人真的逼反了,又挑唆耶律延禧派出太子妃的弟弟,另一个弄臣萧敌里假意前去游说淳先,说是天祚无道,章奴等人皆愿意推举淳先马上即帝位。萧奉先暗中收买了南府宰相张琳、吴庸,做好了布置,只待淳先稍一动摇,就下手擒拿杀害。
没想到耶律淳先自幼受母亲圣母文皇后影响,笃信儒教。为人方正,严守礼制。一听妻弟说出弑君篡位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来,勃然大怒,当场拔剑斩之。并传首级与天祚帝,严词揭露了章奴等人的阴谋。萧奉先偷鸡不成蚀把米,天祚帝无奈,不得不加封淳先领晋、燕两国国王,允许自建一军,以示褒奖。
但是等到章奴已死,淳先与萧干、耶律大石等亲信商议,认为当初萧敌里来的蹊跷。淳先明显觉察了天祚皇帝对自己的不信任,甚至怀有恶意。萧干等人力劝淳先不要离开幽州,更不要去上京,以免给萧奉先等人加害的机会。淳先心中害怕,乃在幽州扩充军队,聚集粮草自保。称病不朝老爹天祚帝,已经两年矣。(起点中文网首发2。/book/1170234。aspx)
萧奉先心里,早已盘算好要立自己的妹妹,天祚帝的元贵妃的儿子秦王耶律定为太子,所以务必要除掉淳先。乃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在此次秋捺钵大会前夕,借着说得到张琳、吴庸的密报,报告淳先在所招“怨军”中尊称自己为帝,图谋不轨。应该趁着这次大会,将太子招来庆州行营治罪。上次天祚听了他的话,谋害淳先不成,反而壮大了太子的实力,心中对萧奉先有所不满。这次听到他又来献计,就挤兑萧奉先说:别人去招燕王,都招不来。大丞相要引虎入笼,就自己去请吧!不成想这个萧奉先倒是光棍的很,思虑了几日,居然同意了。
于是萧奉先以大于越之尊,亲自跑到幽州来见燕王。见面就说太子、天祚父子疏远,皇帝心中忧苦思念,自觉对不起已故文皇后之类的话。耶律淳先见奉先轻车简从,毫无防备的样子跑来见自己,先就信了大半。又听他言辞之间,颇为恳切。言及自己母亲、老父,淳先不禁当场泪下。觉得以前对父皇种种怨恨、提防,恐怕多有误会。乃不顾萧干等人苦劝,留南府枢密使萧干守幽州,自己带着新任侍卫亲军统领耶律大石,皇妹、辽国大长公主耶律波睹,即刻启程,赶往上京,觐见父皇。
萧奉先拉着淳先一起返回,离开幽州不远,就得到消息,宋国使节团在圈头岭遭受不明马匪袭击,死伤无数,已经退回宋境。淳先等人正在迟疑,奉先接到天祚帝急诏。耶律延禧命令他,接替办事不力,自己又深受重伤的萧乃古,亲任接伴使,无论如何也要把宋国的使节,郸王赵焕给弄到上京来。萧奉先得了皇命,一面督促淳先等人继续前行赴上京,一面自己调动人手,赶往界关,去迎候赵焕一行。所以,他才会来的这般快速。
萧大于越先是骗走了太子耶律淳先,后又迎到了宋使郸王赵焕,简直以为自己就是中原人口中的诸葛在世,算无遗策,心中畅快无比。一路上对比自己小了二十几岁的赵焕百般笼络,卖力吹捧。赵焕对于这位萧丞相以往的所作所为,也是早有耳闻。面上交好,心中不免暗自戒备。有时还拿话,想来套老萧的底。萧奉先心道:乳臭未干,就想跟老夫玩儿心眼子。老夫手底下整死的人,比你见过的鸟都多。等着吧,等到了上京,想不给钱,有你的好看。倒是宋国的宣赞副使叶祖珪,是个有趣味、懂享受的人物。一路寂寞,二人逐渐熟络。你谈一些番邦尤物,我扯一通秦淮风月;交流淫词艳曲,探讨猜壶出千。将无聊男人的永恒话题发挥到了极致,侃的甚是投己。萧奉先甚至在想,要是这个叶祖珪是宋国的正使就好了,到时候给他点好处,要钱的事估计好办很多。这样识相、又会来事儿的青年才俊,不管在辽、在宋,将来免不了都是飞黄腾达啊!
因为燕王等人已经先行离去,所以宋国使团在幽州并不停留,取道红山口越过长城,直往辽国上京而来。叶祖珪在车上见着长城,这座中原先人修建的世界上最长最大的院墙,早已残破不堪、面目全非。辽民在附近打谷,晒草。好多房屋甚至猪舍,显然都是原先的城墙砖,撤下来砌成的,心中难免有些感慨。回想中原人历朝历代,对于北方游牧民族的政策,也是有得有失。总体来说,大汉帝国前期的和亲政策,中后期一直到魏武帝时代的焦土剿灭政策,都是成功的。唐帝国以博大的胸怀,对近而服从者包容以用,对远而乖张者纵兵打击,也是威风八面好多年。可惜那些胡人骄兵悍将,终归难以驾驭。玄宗皇帝还是给安禄山这些异族军头,搞坏了大局。不管怎么说,这砌墙防贼,不是个好办法。长城长达数千里,甚至上万里,耗费巨万不说,军事上属于典型的线形防御。一字排开,处处设防,兵力分散。一旦被突破要点,满盘被动。在线膛枪炮出现之前,只有骑兵,才是移动的长城,才是唐太宗说的“甲兵之本”。叶祖珪一面陪着萧奉先无耻谰言,频频奸笑,一边心中暗道:将来如果能够有机会拿下西夏的河套,或者辽国的春州这样产马的宝地,一定要将中原人大批迁居到那边居住,好建立自己的游牧骑兵。
待翻过燕山,路上景色更加荒凉。有的地方,甚至是寸草不生。一日过午,队列正在行进,正西方忽然凭空出现一团巨大的黑云,完全遮蔽了日光,翻卷着,啸叫着,扑了过来。
PS:漫天飞舞的,都是票票和收藏,朝俺砸了下来……
第四十八章 黄金宫
       有过上次圈头岭的教训,一见又是大朵黑乎乎的东西袭来,郸王等人不由的脸色大变。那些护卫的靖江骑兵倒是不慌不忙,当下拦住车队不走,自己各个用布裹住头脸,背对黑云,下马肃立。
赵焕正要大喊“敌袭”,萧奉先见怪不怪,拉着他下马,同叶祖珪一起,钻进金顶大车之中,又吩咐人将大车四周窗扇关好。不一会,周围好象狂风大作,飞砂走石,从四面八方,打的厚重的车棚“噼啪”作响。整辆大车,都在这似乎无休无止的撞击下呻吟。赵焕和叶祖珪面面相觑,都是脸色苍白。赵良嗣虽然故作镇静,但是那上下不住磕碰的牙齿,很没面子的出卖了他。萧奉先两手合十,念念有词。这个人妖,居然也好意思信奉佛祖。
不知过了多久,还没有停止的迹象。赵焕眼睁睁看着,车厢门帘被风扯开了一道缝隙,转眼钻进来一队奇形怪状的活物,原来都是手指头大小的,红眼、黄腹、绿头的蝗虫。赵焕平生没见过如此恶心的生物,一捂嘴差点吐出来。萧奉先苦笑着,伸脚过去,将那一队昆虫世界的披甲武士,一只只无情的碾死,踢了出去。(起点中文网首发2。/book/1170234。aspx)
大群蝗虫终于开进完毕。大家从车里出来一看,车辕上,马鞍上,旗杆上,凡是硬的地方,都有大批蝗虫武士撞死当场。最可怜就是那些大宋的骑兵,本来是红白分明,这会子全都涂满了破碎的蝗虫们流出的汁液,全体变成了绿呼呼的。有一些士兵可能因为面朝蝗虫大军,没有做防护,口鼻都给蝗虫塞满,窒息过去,摔下马来。
那些靖江军骑士纷纷解下头巾,依旧扎在脖子上,好象什么事也没发生过,继续前行。赵焕看了一眼已经给涂得绿呼呼的马鞍子,第一次觉得这两天穿紫袍,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萧奉先反而笑道:“这些虫子腹内都是空的,这两天又是西南风。哈哈,让这些饿红了眼了家伙,都去女真人那边吃草吧!”
一路跋涉,宋国使节团穿过辽国中京大定府。第三日,抵达辽国上京临潢府。在赵焕等人看来,这座辽国的中都规模并不大,大概相当于大宋一座普通的府治,还比不上辽国自己的燕京城。这里城墙低矮,就象一道土围子。城内一棵树都没有,光秃秃的。东西一条大街,把全城分为南北两半。南城连片都是低矮、破旧的土胚房;北城连绵着数不尽的宫殿、庙宇。看来也是木结构,规制方正、高大,没有见到宋国式样的飞檐斗拱。外面露着的砖、瓦,色调以黑为主,建筑给人的感觉很是压抑。郸王爷不知道,小叶可是清楚,辽国与大宋不同,城市里是没有平民的。住的只有大大小小的贵族,和他们的奴仆。
辽国皇帝君臣,早已去了上京城北三百多里的庆州索博力噶苏木,那里有辽帝的秋捺钵黄金行营。使节团在上京休息了一晚,再此启程北上。这回萧奉先却没有陪着,大概先行跑去禀报了。前来迎候郸王一行的,是辽国的西海侯、北院宣徽使,本次大会的大夷离毕(迎宾、献祭主礼人)耶律阿不。
宋政和七年,也就是辽天庆七年闰九月初八,宋使团终于来到辽国秋捺钵索博力噶苏木围场。这一日正好风和日丽,就见此处水草丰美,到处小河环绕,牛马悠闲的低头吃草。真的是兰兰的天上飘荡着白云,白云的下边是哦雪白的羊群。耶律阿不在前引路,两边的靖江骑不知何时,不见了踪影。刚刚远远望见北面一片绿树葱茏的山岭拱卫之前,在阳光下一片金光闪耀,“咩咩”的彆鬣号声响彻天边,大队的辽国羽林骑兵冲出,成雁阵式排开,列队相迎。
进入行营,就见到处是白色的毡帐,到处是彩旗飘扬,到处是持戟的甲士,到处是身着各色奇装异服的番邦使节,倒是很有一番热烈和睦的气氛。众人下马而行,走着走着,就见一座庞大而奇异的宫殿,逐渐呈现在面前。说它庞大,是因为这座宫殿都是模仿圆顶的毡帐,每座帐篷大的足可容纳上数百人,左右篷帐相连,数也数不清,至少有一百多座。向后方延续,还不知凡几。说它奇异,是因为这无数帐状殿堂相连而成的整座宫殿,从屋顶到柱子,从墙壁到台阶,竟然全是用黄铜打造,而且外面显然全部镀上了真金。宫殿在秋日的阳光下金光大作,映彻天地。仿佛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