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杂兵天下 >

第97章

杂兵天下-第97章

小说: 杂兵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斗的工具了。
    这时太仆郭怀站出来了,道:“青州刺史孙登剿灭杨陵贼部,理应封赏。冀州刺史刘峰,治理冀州与大乱之后,短短一年时间,居然有如此大的成绩,朝廷理应封赏。”
    郭怀算是中间派。因为郭怀的力量很弱,所以在两派争斗中从来不说话。现在他站出来为刘峰一系讨封了。这说明朝廷中,很可能还会形成一派势力,那就是朝堂之上以郭怀为首,地方上以刘峰为首的势力,还有刘峰以道路建设为诱饵拉拢的一帮子士族门阀。这个势力虽然距离大将军和大司农的势力差得远,但是由于青州刺史孙登是刘峰的岳父,那么地方上两州的力量也不算太弱了。
    以这一天为标志,刘峰这一系的势力,开始在朝堂之上崭露头角了。   
第一百七十五章 京城剧变
    刘峰这一系势力,通过道路建设整合了大汉朝很多商家,而这些商家都是士族门阀,在朝堂上都有一定的地位。这些家族都希望刘峰地位稳固,只有刘峰地位稳固了,他们的利益才能得以保证。那么多钱投下去了,要是没有收益,那么他们岂不是颗粒无收?
    这些势力每一个去看,在朝堂之上都属于不入流的小官,但是这么多小官加在一起,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势力了。这样刘峰这一系在朝堂之上,就形成了大将军和大司农之外的,以太仆郭怀为首的三方势力。
    小皇帝道:“扬州刺史樊耀,年老多病,多次上表要求回乡颐养天年。朕准了。丹阳太守孙坚,剿灭扬州黄巾军有功,拜扬州刺史,赏钱十万。荫一子为都尉。”
    “徐州刺史徐泰,剿灭张宝张梁,加封唯亭侯,赏钱十万。荫一子为都尉。”
    “青州刺史孙登,剿灭杨陵贼部,加封路亭侯,赏钱十万。”
    “冀州刺史刘峰,治理冀州有功,恢复东亭侯爵位,赏钱十万。”
    小皇帝等于答应了三方势力的所有要求,但是打败马敏忠的征南将军陆琪,在朝堂之上却没有一人为邀功。陆琪武功高强,精通军略,此次阵斩马敏忠侄子马斌,功劳很大。只不过因为他与大将军尚封关系不睦,又不是大司农一系的人,更不是刘峰一系的人,所以立下如此功劳,居然无一人为止呐喊。小皇帝内心一片冰凉。
    看到三派人全部退回去,都不准备说话了,只得忍着怒火道:“征南将军陆琪打败马敏忠,诸位爱卿觉得应该如何封赏?”
    大家都不说话,小皇帝首先把目光盯住自己的外公张褒,张褒没办法,只得说道:“征南将军打败马贼,虽然斩杀马斌,然而却没有彻底剿灭马贼,致使马贼仍然在颍川肆虐,应下旨督促其尽快打开局面,剿灭马贼。”
    小皇帝又把眼光移到大将军身上,尚封抱拳道:“征南将军迁延时日,至今未能平定马贼,应当下旨申饬。”
    小皇帝心中大恨,这帮家伙,只要不是自己的人,都不愿意推一把。
    这时太仆郭怀站出来道:“陛下,微臣觉得征南将军陆琪勇猛善战,此次大败马贼,杀贼十余万,并亲自斩杀马敏忠之侄马斌,此功不赏,实难服人。理应封赏。”
    小皇帝心中大喜,这才是大汉朝的忠臣啊。陆琪与刘峰一系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人家站出来为他请功,又让自己很有面子。
    小皇帝道:“征南将军陆琪大败马贼,斩杀马斌,加封煜亭侯,赏钱十万,望陆琪尽快剿灭马贼。”
    散朝之后,大将军从大司农面前经过,鼻子“哼”了一声,大司农更是对大将军不满意,直接一甩袖子,背过脸去。
    两派的矛盾已经随着今天两派人马在朝堂之上的争吵白热化了。
    大将军回到府上,大发雷霆,把手边能砸的东西都砸了个稀巴烂。大骂:“张褒小人,仗着外戚势力胡作非为,总有一天某叫你死无葬身之地!”
    大将军尚封的女婿李蕃,连忙跑进来相劝:“大将军这是为何,别气坏了身体。”
    尚封怒道:“张褒今天在朝堂之上为了保住兖州刺史车丹,居然对我直呼姓名。这小老儿把我的军队掌握去了,我也就不计较了,既然现在跋扈到这种地步。当年要不是我带军队保护长安,他张褒早就不知道死在那里了!”
    李蕃眼珠一转,道:“大将军,我们现在在京城没有军权,甚是被动。禁卫军近卫军和城门军中,大多数都是大将军的老部下。张晨、刘旭乃纨绔子弟,安插的人也大多都是狐朋狗友,军中早就对此不满了。只有郭胜还有几分能力,城门军安插的人员倒也得力,所以城门军暂且不能动,但是禁卫军和近卫军可以动动。”
    李蕃一番话让尚封倒吸一口冷气,他冷静下来道:“如此,京城要大乱啊。”
    李蕃道:“禁卫军和近卫军都是皇家亲军,如有动乱,必将影响张晨和刘旭的官职。到时大将军可弹劾张晨刘旭,顺手把这两个职位揽入怀中。大将军现在要考虑的事情就是,到时候推荐什么人担任此职。到时候大将军军权在手,张褒老儿还不是小菜一碟?”
    尚封的脸上露出了犹豫之色,道:“我再考虑一下……”
    ……
    大司农张褒府上,张褒正在大发脾气。把一个犯了错的下人,乱棍打死了。
    他手指大将军府的方向,大喊道:“老匹夫,竟敢直呼我之姓名,此仇不报,誓不罢休!”
    这是司徒刘骧前来拜访,看到张褒如此生气,连忙道:“张公不必如此,我有一计,可除此贼!”
    张褒大喜,连忙问道:“何计?”
    刘骧道:“现在禁卫军和近卫军都在我们手上,我们可以说尚封谋反,意欲策动两军叛乱,当场把军队中尚封的人全部斩杀,再派兵围剿大将军官府。乱军之中……彻底解决此人。”
    刘峰说着做了一个手向下切的动作,脸上露出的狰狞之色。
    张褒听了心中有些犹豫不定。
    刘骧又道:“张公,尚封现如今都敢在朝堂之上直呼您的名讳,我们双方再无和好的余地,这时候不动手,等到尚封动手,我们就悔之晚矣。”
    “好,我们不动手,尚封也会动手的。陛下把大将军的军队都分到我们手上,其实早就陛下的心思。我们这都不敢动手,实在愧对陛下。”张褒顺口就把陛下刘昌扯进来,好像这早就是刘昌的主意了,他们只是执行者。
    刘骧大喜,道:“确实如此,陛下早对尚封飞扬跋扈很是反感,如果我们能除此逆贼,陛下一定高兴。”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就把一场惊天的争权夺利,变成了执行陛下旨意的行动。两人达成了共识之后,就把各自的儿子张晨和刘旭找来,开始商议具体细节。   
第一百七十六章 血腥之夜
    本来此事如果张晨和刘旭是干才,那么就要积极准备,秘密筹划,等到那天一击而中的。然而两人具是纨绔子弟,居然跑去喝酒,大醉之后在酒楼胡言乱语,说要干掉尚封,以后京城就是他们的天下。
    酒楼掌柜叫牛七,听到张晨和刘旭的言语,大惊失色,这尚封可是司空大人,又是大将军。张晨、刘旭常来酒楼喝酒,牛七认识他们,一个是卫尉,一个是近卫军统领,居然说要干掉尚封!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这万一以后出了事情,自己肯定是要担责任的。
    牛七连滚带爬跑到了大将军府上,把张晨和刘旭在酒楼里的所有言语向大将军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
    大将军一听大怒,自己考虑来考虑去,都没下决心动手,这张褒、刘骧却要动手了。幸亏张晨和刘旭这两个废物点心,在酒楼大醉说了出来,否则自己真的被干掉了,还不知道呢!
    赏了牛七,吩咐牛七不得泄露之后,大将军连忙把女婿李蕃叫来,把张褒他们要动手的消息告诉了李蕃。
    李蕃立刻道:“大将军,请不要犹豫了,再不动手,我们都将死无葬身之地。大将军心中有大汉朝,知道大汉朝经不起乱,但是张褒此贼却根本不在乎。大将军,不能犹豫了!”
    尚封终于下定了决心,道:“好,既然到了这一步,尚某也不会束手就擒,咱们就看看鹿死谁手吧!”
    ……
    元和二年十月初五,夜。
    禁卫军以及近卫军突然大乱。首先是卫尉张晨,近卫军统领刘旭出示圣旨,言称大将军尚封谋反,要率领军队前去平叛。
    然而让张晨和刘旭想不到的是,禁卫军和近卫军根本没有听他们的,反而鼓噪说他们假传圣旨,意欲谋反,一拥而上把他们两个直接砍成了肉酱。军队中两人的心腹,全部被抓出来,乱刀砍死。
    张晨和刘旭两人纨绔子弟,他们安插的狐朋狗友也和他们一样,没有任何本事,只知道作威作福,借着张晨和刘旭的威势,欺压同僚。那些大将军的人不是被撤职,就是被打压。大家早就憋着一股气在。军中的那些头领们都得了大将军的暗示,告诉他们张褒和刘襄要对自己动手了。
    于是两军之中早就暗中做好准备,今天张晨和刘旭刚刚出示了圣旨,就被指斥为矫诏。大家一拥而上,杀死了张晨和刘旭。既然到了这个地步,张褒和刘骧自然不能留着。于是在有心人的鼓噪下,禁卫军封锁了皇宫,近卫军则立刻奔赴大司农张褒和司徒刘骧府邸,把两家老老少少几百口人杀了个干干净净。
    接着这些乱兵杀得兴起,索性在京城开始了一夜的大肆劫掠杀戮。京城大乱,无数官员和富户被破门劫掠,而为了掩盖劫掠事实,又把这些家人杀个精光,再放火烧房子。京城一夜之间,乱成了一锅粥,火光冲天,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然而近卫军在京城中乱杀,城门军却一点也没有出手,完全保持了中立,只是派兵保护了朝中重臣的府邸,防止乱兵杀昏了头。当然张褒和刘襄的府邸,以及张褒一系的大臣,郭怀和郭胜却绝对不会派人去的。
    由于禁卫军以保卫皇宫而对皇宫的封锁,在皇宫内担心了一夜的小皇帝,直到二天早朝前,见到匆匆赶来的大将军尚封才知道事情的始末!
    当小皇帝拿到张晨和刘旭所出示的圣旨之时,又知道自己的外公大司农张褒和司徒刘骧全家被斩杀殆尽的消息,大叫一声,就昏了过去。
    等到小皇帝醒来,就病倒了,这一病就是十来天,等到小皇帝终于能够上朝了,事态已经平息下来。
    那一夜,张褒、刘骧一系的在京官员皆被乱军所杀,剩下的要不是尚封一系,要不就是郭怀刘峰一系,要不就是中立派。由于郭怀和郭胜,那天晚上派兵保护了非张褒刘骧系的官员,所以这些官员都非常感激郭怀郭胜。
    这不,小皇帝一上朝,所有的官员都争相为郭怀郭胜请功,说他们是稳定京城局势的功臣,应当封赏。也有为大将军请功的,说是正是由于大将军出面,才平定了京城局势,是乱军得以平息下来,否则京城还不知道乱成什么样呢。
    小皇帝知道现在朝堂局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自己用外公张褒、司徒刘骧与大将军制衡的设想完全落空,现在禁卫军、近卫军完全落到了大将军手里。执金吾郭胜虽然不是大将军的人,但是这次事变,却没有和近卫军发生冲突,至少他们之间是有默契的。恐怕很长一段时间内,朝堂之上都是大将军一人说了算的。
    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喜欢一个大臣有太大的权力,因为这样就会威胁皇权。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