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纨绔霸王闯春秋 >

第242章

纨绔霸王闯春秋-第242章

小说: 纨绔霸王闯春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
    “仁”这一个字在墨翟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孔子的“仁”,在于制度。而最好墨翟的“仁”却是在于人人平等,百姓个个远离战火,丰衣足食。
    姬凌云正容道:“这点寡人可以向墨兄保证,我姬凌云对天下百姓皆一视同仁。只要他们不作出有损吴国利益的事情,寡人绝对不事先作出任何愧对百姓的事情。这点不是寡人吹嘘,天下诸侯没有一个人向寡人一样,如此对待百姓。”
    墨翟微笑的点了点头道:“我信你。”
    姬凌云好奇的问起了墨翟为什么会于公孙圣联合在了一起。
    墨翟笑道:“我与公孙兄两人可以说是同一类人吧!还记得当初你离开的时候对我说过地话吗?”
    姬凌云点了点头,那段难得的历练时常在他的脑海里浮现,无法忘怀。
    墨翟想起了前事,心中感慨万千道:“当初你说如今诸侯混战不休,相互攻伐。单凭学问不足以抚平乱世,想要抚平乱世,真正实现天下太平。惟有一法,那就是消除国家诸侯的限制,令万民归一,建立一个新的制度。对此,鄙人当时心中有些明悟,又有些茫然。鄙人出生低微,了解百姓之劳苦。在青年时,思前想后终于定下了一个理想。就是要消除天下之大害,实现天下之大利。这天下地大害,莫如弱肉强食,强者侵略弱者、大国侵略小国、智者压迫愚者。而这切祸患地根由,是由于人与人间彼此不相爱,若能兼相爱,交相利,便可以均分财富,再无嫉怨恨争夺,实现了天下之大利。”
    他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丫道:“为了这个理想,我几乎付出了自己地一切。直到遇上了你,经过你当时的开导。鄙人开始游历天下,寻找答案。后来遇上了同样迷茫的公孙兄,公孙兄于鄙人微有相同之处。他原先认为世间纷争来源于人心贪欲。无论协助哪个诸侯成就霸业,都会令大周百姓苦不堪言,凭添纷争。与其助纣为虐,不如修身养性,远离世间烦恼,纷争。但经过你与孙武子先生的影响,他的观念有了变化。为了寻求答案,下山历练。也许是经历一样,也许是相互欣赏。我们结为至交,一起寻找着答案。我们曾周游各国,观察民情,最后终改变了想法。一致认为若要天下太平,唯一的方法就是消弭国家之别,把所有人置于一个君主的统治下。只有这样和有这一统天下的人才能实现我毕生的理想,实现天下的之大利。”
    说完,墨翟看着姬凌云道:“毫无疑问,大王是诸侯中最适合一统天下的人,吴国是最适合一统的国家。所以,我们才一起决定帮助大王,一统天下。当今之势,可谓三分天下。其中吴国最强,三晋次之,秦国再次之。三家相互牵制,无论是谁想要一统都非易事。公孙兄认为最好、最快的一统方法就是将三家变为两家。公孙兄早年经过秦国的时候,曾经救给一将死之人,得到了赢利令麾下谋士文章教唆赢行谋反一消息。于是,公孙兄就定下良策,拟定方针,将秦国诱入瓮中任吴国吞噬。”
    墨翟笑道:“为了这个计划,公孙兄还让鄙人毒死了西方羌族人的马匹,让他们将怒火撒在秦军身上。秦军守将抵御不住,鄙人便趁机增援秦军,并帮助秦军打退了羌人。得到了秦国的信赖,赢利更是为此亲自召见了我等。直到武关传来被攻的消息,鄙人马上装做愤慨,自荐帮助秦国防守城池。赢利不疑有他,加上公孙兄的劝说。他很自然的就派了鄙人与三千墨者,前来助阵。因为鄙人拥有赢利亲笔写下的文书,武关守将关尹毫不怀疑,就将鄙人迎入了武关。”
    墨翟的一番长篇大论,姬凌云听得是如痴如醉,想不到两人竟还有这般经历与故事。
    姬凌云了解了大概,心中的怀疑全消,问道:“墨兄,接下来我们应该如何配合行动。寡人可是迫不及待的想在武关的城楼上欣赏明晨的日出呢?”
    墨翟大笑,“何需安排,如今这城中的守军不过二千,其中还有一千是我麾下的墨者,大王只须下一声号令,就可大模大样的入城。”
    姬凌云奇道:“那城中守兵呢?”
    墨翟道:“鄙人以吴军强大,骄傲为由,设置了一场奇袭。此刻武关城中的将士大多都在离这里西北的群山中蛰伏,等待大王明早从那里路过哩。”
    姬凌云放声大笑:“果然是好计。”
    就这样秦国的门户已经向吴军敞开。
第二十二章 智取函谷关(手打版
           当夜,姬凌云派瑞科领步卒经山间小道,绕过秦军埋伏之地,顺利的拿下了巍峨的武关,接收了关内的一切布防。
    翌日,天明。
    依旧不知详情的秦国伏兵还在妄想吴兵落入圈套。待他们回过神来的时候,吴国的二十万大军已经将他们团团围死。无须开战,秦军直接弃械归降。
    姬凌云高坐马上,看也不看那些被擒了的降卒,遥指武关意气风发的高声道:“全军听令,随寡人入城。”
    大军抵达武关城下,只见关城外不远处,早有人马迎接。为首共有八人,其中一位是项鹰,余下分别是曾经一起与姬凌云相处过的禽滑厘、管黔敖、县子硕、公尚过、随巢子五人,还有一位苍鬓壮汉,姬凌云未成见过。
    想必,那就是胡非子吧?
    在墨翟的几个弟子中也只有胡非子是他没有见过的。当年在助阵对晋的时候,胡非子的双亲正巧去世不久,胡非子告别墨翟回乡守孝。
    “大王!”瑞科大步迎了上来高声道:“末将在诸位墨者朋友的协助下,已经兵不血刃的接收了武关。”
    “辛苦了!”姬凌云微笑的对瑞科点了点头,然后向墨翟的几位徒弟问好。
    六人中最于姬凌云亲近的便是长得如同猴子一般的县子硕,当年也是他不远千里将冷蝶送到了他地身旁。还在自己的请求下破例地收了张言为徒。传授他刺探军情,蛊惑人心的技术。使得张言成为了吴国唯一一个斥候将军。
    县子硕大笑的上前拍着姬凌云的肩膀道:“你小子果然厉害。我们第一次见面,你不过是一个落魄的王子;第二次见面,你以发展成了江东的蛟龙;这回是第三次见面,现在的你却已成为了天下第一诸侯。如此下去,下次再见的时候,恐怕你这个天下都是你的了。”
    姬凌云知墨者不讲究礼节,对县子硕地举动不已为意“哈哈”笑道:“得县三哥吉言,兄弟我一定努力。”
    冷蝶是墨翟的义女,姬凌云尊重她。因为对于墨翟的徒弟都以大哥、二哥、三哥相称。墨翟不好这些,所以他们两的关系不变。
    说笑间,众人一起向武关关城内走去。林雷
    守将关尹给绑缚在了关内最大的议事厅中,此刻正双眼喷火的瞪着一干墨者,恨不得将他们拔皮抽骨。直到看见姬凌云,双眼顿成死灰。显然已经从对方的装束中,隐约猜到了他地身份。
    姬凌云命人将他押下。
    墨翟这时出面求情。请求放了关尹。
    姬凌云本来就没有想过要杀他,但见墨翟出面也乐得卖墨翟一个面子,顺水推舟的对关尹道:“既然有墨兄为你求情,寡人就饶了你。不过还得委屈你几天。来人,将此人看护起来,好生对待。”
    墨翟神秘笑道:“大王可是想拿下函谷关?”
    姬凌云一愣,点头笑道:“不错。秦军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我军会如此快速的攻破武关。若得到消息,必然会全军震恐,然后向三晋求援。三晋视我吴国为死敌,在公在私。必然会前来救援。函谷关便是他们入秦最近的道路,只要我们能够在秦国未察觉武关以失的时候,拿下函谷关。那么就等于卡住了三晋入秦的道路,那时,我军面对的仅仅只是秦国而已。一个秦国,对我吴国来说根本不在话下。当然,三晋也可以通过草原,绕过异族领地支援秦国。不过,当他们抵达的时候,秦国已经快要灭亡了。”
    墨翟听了这番话。脸上出现了惊诧之色,随即苦笑道:“这应该就是智者所见相同吧?”
    姬凌云不明所以。
    墨翟从袖中去出一卷书简递给了姬凌云道:“公孙兄乃当世神人,他以想好攻取函谷关的计策,一切都在这书简之中。”
    姬凌云迫不及待的接过书简打开阅览。其中内容竟是让墨者协助函谷关地守将宋陵防御函谷关,书简中在落笔处竟然有秦君赢利的印玺。
    “这怎么可能?”姬凌云失声叫了起来。
    墨翟变魔术似的从袖中取出了两根竹片。上面各写满了字迹。道:“这样就有可能了。”
    姬凌云拿过两根竹片,一片上面写道“武关乃我大秦门户。军事重地。其意之深,不容有失。寡人为策万一,特让墨者前来助君,同对强敌。”另一片写“尹公乃寡人重要臂膀,不可获缺。大敌当前,望公全力一战,务必将吴国虎狼拒于关外。寡人大军,不日赶来支援。待吴军退却后,寡人必将重赏。”
    他看了看竹片,在看看了书简轰然大笑了起来,高声赞道:“师兄这一计,绝了。”
    这时候尚且没有发明纸张,书简是唯一的书写用具。它们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写字一行,将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就是书简亦可称之为“简牍”。
    而公孙圣将赢利写给关尹的书简拆开,将其中写有武关以及关尹姓名的竹片取出拓写一份,但却将武关改为了函谷关,关尹的姓名改成了函谷关守将宋陵的姓名。这样一来,全篇就成了赢利让墨翟帮助宋陵一同镇守函谷关。那在书简最后的秦军印玺始终没有任何变化。
    墨翟在武关城下以赢利写地御令,毫不怀疑的被请进了武关。但若在函谷关的时候,他又可将书简拆开,去掉关键的竹片,装上公孙圣拓写的竹片,俨然又是一封盖有赢利印玺地“亲笔书简”。
    姬凌云将书简慎重地交给了墨翟,道:“墨兄,这一次又得麻烦你了。”
    墨翟笑道:“只要大王不忘对鄙人的承诺,区区小事,不值一晒。”他顿了一顿,道:“只要我们军用过早膳,立刻出发。”
    六月一十一日。
    姬凌云在墨者行会地帮助下不费一兵一卒,攻取了武关,打开了吴国入秦的门户。姬凌云不换秦国旌旗,不走任何风声,将战略目光看向了连接秦国与中原的唯一隘口…………函谷关。
    六月一十五日。
    经过了四天的跋涉,墨翟率领墨者来到了函谷关下。
    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始建于东周。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亦是老子著作《道德经》的地方。
    墨翟望着函谷关,不久之前他曾来到这里作过实地考察,知函谷关关城为不规则四方形。城墙基宽三丈,东城墙沿弘农涧河岸蜿蜒起伏,长七百八十余丈;西城墙沿衡岭塬而筑,长五百六十余丈,南城墙长八十余丈,实是天下第一关。感慨之余不由庆幸,若非用计,此关纵有雄兵万百一时也难以攻克,到时也不知道要牺牲多少将士。
    在大弟子禽滑厘的提醒下,墨翟定了定心神靠近了关城。程序如同武关一样,先呈上书简,在决定一切。
    取代关尹的守将宋陵,并非是一个睿智之人,但却是一个心细之人,疑惑问道:“吴军出现在武关,依照常例,你们应该去武关帮助关尹将军,怎么会来函谷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