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纨绔霸王闯春秋 >

第210章

纨绔霸王闯春秋-第210章

小说: 纨绔霸王闯春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以,此计不通。纵然叶公在如何老谋深算,秦公主在如何机敏诡诈都不会将注意这点完全不可行的路线上。而大王这一手另辟蹊径由中立国鲁国借道,直捣方城。叶公、秦公主只怕做梦也不会想到。”
    “只是,我觉得奇怪……”这时,姜良有些意外的看着姬子吴道:“明明是我们去求鲁国国君要求借道,到头来怎么变成了他求我们一样,答应了你如此苛刻的条件?”他道:“答应开放疆界帮助我军掩护已是不易。而你却与此同时还让鲁君提供我军所有粮食,这补给我五万大军的粮食?”
    姬子吴神秘的笑道:“无非是威胁利诱,利用鲁哀公胆小怕事地个性,小小的耍了一个手段而已……”他摸了抹胸口处的新增的伤口,面庞一片坚毅。
    这挨近心脏的一剑却是他自己刺的。
    那是在五日前,他又一次至鲁国国都曲阜求见鲁哀公姬将。
    鲁哀公接见了姬子吴,并且诧异的说道:“子吴大夫将去又来。不知有和要事?”在两、三个月前,姬子吴来过一次鲁国。并与鲁国缔结盟友。
    姬子吴作揖笑道:“此行在下身肩使命,希望哀公帮助鄙国一个大忙。”
    鲁哀公警惕的看着姬子吴,意识对方来者不善,这吴国、楚国正在楚地进行一场规模浩大的战役,这个时候需要自己帮忙绝对不会有好事情。他思虑再三。觉得吴国不能够得罪,婉转道:“我鲁国早已有国策方针。以宣扬大周文化为上,绝不加入任何国家争斗。若吴王想要我鲁国出兵帮助,实在是无法从命。”
    姬子吴心中冷笑:“若鲁国强大你们还能如此安分?不是不加入任何国家争斗,而是无力加入吧?”他道:“哀公一定误会了子吴地来意,我王明白贵国的坚持也深以为然,贵国文化位列诸侯第一,我王也敬佩不已。所以在数月前,命在下前来与贵国交好,互不侵犯。但楚蛮在数百年前就多次为祸我大周各国,甚至一度将周氏王朝控制。不久前更是串通百越异族意图灭我吴国。我王震怒以发誓不灭楚国,势不为人。在下此来并非是为了让贵国违背自己的立场而是向贵国借道,希望贵国让出一条道路供我军前往楚地,并且帮助我军做些掩护,不让他人发觉。”
    鲁哀公面色惊疑不定,他想起了当年晋献公的假道伐虢。
    春秋中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
    而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认为交一个弱国盟友,不如结交一个强有力的盟友,不听大臣宫子奇地再三劝说,一意孤行。
    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很快就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对晋国毫不怀疑。在虞国境内地晋军对毫不设防的虞国发动了奇袭,虞国在瞬息见就被晋国灭亡。
    前车之辙,后车之鉴,有史为例,这国道怎能外借?
    “哀公可在想当年晋献公的假道伐虢?”姬子吴最善于察言观色,一眼便猜中了鲁哀公所担心之事。
    鲁哀公被说中的心事,尴尬的笑了起来。
    姬子吴摇头叹息:“想不到在哀公眼里,我王竟然如同晋献公这鼠辈一样,真为我家大王不值。当年,晋献公虽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但所做之事却是背信弃义,言而无信,出卖盟友之举动。而我王却处处维护大周利益,被大周背弃,却依旧未说一句周王朝地坏话。其言而有信是天下公认地。怎能用晋献公与他相提并论?”
    鲁哀公张了张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若他说是,则有诋毁姬凌云之嫌疑,他小小鲁国怎敢担这个罪过?但是若说不呢?他又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姬子吴一句叹息,已经将鲁哀公逼得左右为难的地步。
    姬子吴这时突然强横道:“实话告诉哀公,这不是一次寻常地战役。以我王的性格,不会干出偏激的事情。但他为人至孝,楚国的作为一度至我王的父亲越公予以死地。这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他报着不能胜利就战死疆场被抬回吴国的决心打这一战。而在这一战中最关键的就是借道鲁国攻打楚国。不论哀公同不同意,这个战术必须执行,五万大军必要由鲁国进入战场。”
    鲁哀公犹豫再三叹道:“好吧,我信吴王,答应借道,并为你们做掩护。”他本就在左右为难之间,忽然听见姬子吴这强硬的话,不得不松口。反正无论自己怎么选择这吴国由鲁国经过都无法避免。与其让吴军踏着鲁国人民的尸体上走过,不如自己退让一步。
    姬子吴笑道:“此外,我王还有一个比较过分的要求,希望鲁国能够在一个月内补给我军五万人马的粮食。我军在胜利后将多上总数的三成一并归还。”
    鲁哀公拍案而起怒道:“这……这何止是比较过分……简直是欺人太甚。寡人已经答应借道,而你们却还要让寡人用我鲁国人民辛劳耕种的粮食为你们充当军资?真当我鲁国无人,好欺负吗?”
    姬子吴摇头道:“我王并非这个意思,只是在战术上的需要……”
    “不借……”鲁哀公打断姬子吴的话,斩钉截铁的说道:“寡人若是如此做,如何有颜面担任鲁国国君,若答应你们这种无礼的要求,我鲁国的国威又何在?”
    姬子吴并没有说话,摇头长叹了一声,然后大叫道:“大王,我姬子吴有负您的所托,未能完成任务,实在无言再见,只有以死相殉。”毫无征兆的从袖中拔出匕首向胸口扎去,鲜血喷射中,姬子吴倒地不起。
    鲁哀公当场吓傻了,姬子吴若是死了,他将百口莫辩。等楚国灭亡后,吴国那无坚不摧的长矛将会刺入鲁国的胸膛。
    见姬子吴并未死去,连忙上前大叫:“子吴大夫,子吴大夫……只要你无恙,寡人什么都答应你。”
第十七章 华武尚在,方城不落(
           楚国方城。
    这方城位于南阳盆地东北隅,伏牛山东麓,唐白河上游,东邻泌阳县,南接宛城,西连南召,北依叶城,是南阳的北大门。
    方城素称“五界一口”,处于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南阳盆地与黄淮海平原、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和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的五个自然分界线上,东北部是全国九大隘口之一的方城缺口,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这里有中国第一座长城………楚长城。春秋时,楚国为“控霸南土,争强中原”,约在楚文王十二年伐申灭邓之后,在南阳东北开始修筑长城,设缯关。该长城自隹隹经方城山,达比阳入唐河。
    当年齐桓公率鲁、宋等八国联军与楚对峙于召陵,楚成王派大夫屈完出使齐军。屈完对齐桓公说:“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齐桓公深以为然遂与楚订盟,史称“召陵之盟”。可见楚长城在当时的影响力。
    而方城背靠方城山,紧挨楚长城是抵御北方进攻最有利的屏障…………楚国如今的军事中心地。
    其守将斗怀为楚国知名老将,是楚国第十三代国君若敖的后裔,其父斗成然更在楚平王时当任楚国令尹,掌握楚国的军政大权。
    斗怀并无通天之能,但老而弥坚,为人用兵严谨,公证无私。在十年前,其长子斗昆触犯律法,大收贿赂,以养歌姬。斗怀一怒之下,将他推向城外乱杖击毙。深得当地百姓爱戴,以及楚王熊章的信赖。镇守方城四十年从未出错,领地百姓夜不闭户,方城稳若泰山。故有传言。“华武尚在,方城不落”。
    这华武正是斗怀的字,意思是方城只要有斗怀在,方城永远不会落陷。
    “华武尚在,方城不落!”方城之上一个双鬓苍白的老将默念着这八个字,长叹了一声。暗道:“这是百姓对我的期望,我一定不能够辜负,但到底谁是敌人?”
    他正是方城的老将斗怀。方城的守备遍布楚国北方,当吴国骑兵踏入楚国领地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有斥候将消息传到方城。
    “怎么消息还没有来!”斗怀神色有些紧张,但这并不怪他。如今地楚国贵族谁能不紧张?
    上到楚王贵胄,下至平民百姓,谁都知道吴楚两国之间存在的差距。虽然楚国有近十万大军,但那些都是缺少实战经验的战士。纵然他们得到了充足的时间训练。可战场上经验地重要并不逊色训练。
    事实上这一战,并没有多少人看好楚国,他们唯一可做的只有抵抗到底,相信奇迹的出现。
    斗怀也是一样。
    正因为如此,他更加需要小心谨慎。
    “父亲大人,已经有消息了!”在漫长的等待中,斗怀的身后响起了一个雄浑的男音。一个粗壮地中年男子来到了他的身后。
    “快……对方到底是什么人,据我所知鲁国没有那么强大的军事力量。”斗怀有些迫不及待。回身来着自己唯一的儿子斗哲。
    斗哲道:“是吴国。”
    “果然是……可恨的鲁国。”这个答案早在意料之中,斗怀一拳打在了城墙上,“吴国一定得到了鲁国的帮助,否则不会瞒过我们布下的密探。”渐渐平复了下来,他道:“怎样?对方有多少兵马?”
    斗哲预言有止。在对方凌厉的目光下。低头道:“不清楚……”
    斗怀厉声道:“不清楚?怎么可能不清楚?对方都要杀了门口了,你竟然跟我说不清楚?你的那些手下干什么吃地?难不成一个个的都是废物?”
    斗哲心中有气。但对方是他的父亲,只能低着头道:“这不能怪我的手下们,而是根本看不清楚。他们所到之处尘土漫天飞扬,决大部分士兵都隐蔽在尘土中实在确确实实看不清楚数量。唯一知道的也只是对方全是骑兵,而且是吴国骑兵。”
    斗怀见斗哲反驳大声道:“你就不能让士兵靠近一些?”
    斗哲双目微红也大声道:“我试过了,但吴国来的都是骑兵,而且装备了弩箭,只要我的人马一入他们射程,必定会被射杀。我已经派了十个好手靠近他们,但无一例外,他们全部都被射杀了……对此,孩儿实在无能为力。”
    斗怀长叹了口气道:“也罢,你也随我征战多年了,依照尘土你大致估算一下,他们有多少人马。”
    “不下余十万……”斗哲说出了一个惊人地数字,“根据尘土来看,确实有十万大军,但吴国的十五万部队都聚集在了三关那一带,他们不可能再多出十万大军,更何况是十万骑兵。所以,我认为他们一定想了办法掩盖人数,从中所以做了手脚。大致地数量也无法估算的出来。”
    斗怀还是首次遇到这种状况,敌人都要杀到门口了,而他却一点儿也不清楚敌人的底细。汗珠从额上滚滚落下,
    “你有什么主意?”斗怀问向了斗哲。
    斗哲对答道:“办法无非两个,对方远来疲惫,是一群疲乏之师,而我守军却气力十足,可以利用此契机战胜对方。另外,则是稳妥之策,我们死守方城向叶老求援。等待援军,然后一起想破敌之计。”
    他年青气盛,无畏无惧道:“我认为我们应该赌上一赌,也许这只是对方唬人的一种手段而已。只要抓住战机,胜利近在眼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