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

第779章

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第779章

小说: 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凡,这样的场景足以使他歇丝底里,头疼欲裂,不用他人动手,自己找面墙撞死。自打朝廷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各部门之间权职明晰,分工明确,职有常守,位有常员。朝会也就不用把所有人都叫来吩咐一遍,只要和几个领头的议事,再由领头的将会议精神传达下去。这样层层递进,对应的政令很快就传达给了对应的官员。既无七嘴八舌,争吵不休之患,又达到了如心使臂,如臂使指之效,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虽然在重大的问题上仍会起争执,不过人数少了,吵起来也就没那么激烈,刘备这耳根子总算是清静不少。光凭这一点,他就十分感激该制度的发明人,那个看上去不学无术却装着一肚子稀奇古怪学问的贾仁禄。
    不过今天的朝会却不能如此草草了事。原来近来不少官员上表颂扬刘备功德巍巍,远迈三皇五帝,秦皇汉武,恳请他前往泰山封禅,以报天恩。刘备那天听了刘贵妃的一番话,本就有些意动,再接二连三的收到这些满纸马屁的表章 ,更加心痒难耐。可他也知道这事牵涉甚广,不是自己一个人能拿主意的,得和大臣商量一下。可参加朝会的几个大臣都是鼠目寸光之辈,不从刘备封禅之后能多活几年,多生几个娃娃这些长远角度来考虑,竟考虑这封禅要花多少白花花的银子,要给老百姓造成什么样的负担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一向以爱民勤政为己任的右仆射钟繇,听说刘备要封禅,也不管刘备面子上是不是下得来,当殿据理力争。他本就口齿伶利,加上占着道理,说起话来自是辞严义正,字字珠机,一连串连珠炮似的问话,问得刘备哑口无言,无奈之下,只得拂袖退朝。
    钟繇当然不会因为将刘备驳得无言可对,拂袖退朝就放他一马,回家之后,他就用他那妙绝当世的书法在一条白帛上写下了一道洋洋万言的表章 ,递进宫去。刘备看了之后,虽然眼冒火星,恨不得将他大卸八块,把去喂狗。可他是元老重臣,又德高望重,根本不能把他怎么样,无奈之下只好将那道奏章 把去擦屁股,聊以泄恨,这份到了现代可是价值连城的书法大作,就这么被糟蹋了,着实有些可惜。既然参加朝会的大臣异口同声的反对,刘备不忍拂了众人之意,可心里又十分想去封禅。进退两难之下,他不得不开动脑筋,那几天他妞也不泡了,年也没心思过,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想辙。这一想就是好几天,头皮也白了几百根,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他想到了一个主意。想好后,他当即下旨于今日举行一个史无前例的扩大会议,规定在京官员凡五品以上者都要准时入朝以会,否则就别当官了,回老家抱孩子去。朝中官员除了诸葛亮、钟繇等少数几个正人君子之外,大多都是马屁精,贾仁禄更是他们之中的狡狡者,当真已达到了马屁无处不在的至高境界。这些人只是因无缘朝会,而不有发表意见,只要让他们参与朝会,那么在他们的大力推动下,这前往泰山封禅的决议一定能够通过,这就是刘备的如意算盘。
    在商场上是“无利不起早”,在官场上这句话就变成了:“无功不起早。”朝中五品以上文武官员听说不上朝就不能再披这身狼皮,吓了一大跳,天还没亮就都起来了,手脚麻利的武装上朝服,展开飞毛腿就往未央宫赶,寅时还未过,未央前殿前就已经聚满了人,这样的大场面,至刘备登基以来,还是头一遭。
    卯正二刻,刘备施施然从后宫转了出来,走到龙椅上坐好,往下望去,只见大殿里人头涌涌,满意的点点头。内侍见刘备坐好,大声呼喝,众臣跪倒三呼。贾仁禄最讨厌上朝,可这次又不能不来,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种小事又怎能难得了他。磕头之后,他就又使出拿手绝活,当着刘备的面打起了磕睡。
    当时的一品只有五个排班自然最靠前,贾仁禄在干什么,刘备自然一清二楚,不过他也知道要他这个喜欢在晚上这个那个的夜猫子卯时不到就起床是有些强人所难,也就没有计较,清了清嗓子,说道:“今天朕将你们都叫了来,所为何事,你们可曾知道?”
    众文武在官场上混了这么多年,岂有不知道之理?可谁也不想做出头鸟,是以无人应声。
    刘备见会场气氛不够热烈,便想到了最近搞活气氛的贾仁禄,道:“仁禄,朕叫你来不是让你来这睡觉的,给朕打起精神来。”
    贾仁禄一震而醒,嘿嘿一笑,道:“臣这回可没有睡觉,臣正在和神仙说话呢?要不是皇上打断了,臣还能和他多聊了会。”
    刘备一听来劲了,道:“是哪位神仙?”
    贾仁禄一本正经的道:“周公。”
    刘备不禁莞尔,道:“那你们都聊了些什么?”
    贾仁禄道:“臣知道皇上一会就要问臣该不该去泰山封禅,这去有去的好处,不去有不去的好处,臣心里实在是没了主意,恰巧周公来了,臣就问他。”
    刘备心中一凛,道:“那周公是如何说的,朕当不当去泰山封禅呢?”
    贾仁禄一脸无奈的道:“周公刚要回答,皇上大叫一声,臣就醒了,这答案自然也就无法知道了。”
    刘备哈哈大笑,道:“你啊,真不知道叫朕说你什么才好。现在朕不管周公怎么看,朕想问问你是怎么看的?”
    贾仁禄皱着眉,道:“臣实在没有主意,不如请皇上再让臣睡会,说不定一会就能再见到他老人家,臣听他老人家示下之后,再来回答。”
    刘备苦笑了笑,道:“也罢,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贾仁禄也不客气,闭目养神。
    刘备不再理他,道:“你们是怎么看的?”
    底下登时炸了营,马屁派立陈封禅好处,爱民派痛诉封禅之弊,这一场辩论会,进行空前激烈。
    刘备一个头变两个大,伸手按下喊声,场中重归寂静,刘备道:“仁禄,别睡了,快说说,你到底是怎么看的?”
    贾仁禄一脸郁闷,道:“皇上,臣刚才压根就没见着周公。您想想,他们一会这德那德的,一会这星那星的,一会又是这灾那异的,臣又哪里睡得着?”
    刘备摇头苦笑道:“你就别跟朕兜圈子了,你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贾仁禄道:“皇上要巡狩泰山,登封报天,降禅除地,臣自然是举双手,不,举四肢赞成。可是孔明、元常他们说的也不无道理,当年秦始皇荡平六合,混一宇内,封禅泰山,自是无可厚非。孝武皇帝驱逐匈奴,扫除边患,封禅泰山,也是无可厚非。如今皇上也想凑热闹,在泰山上刻下自己的名字,论起功德来嘛,实在是差了那么一点点。再说祥瑞,这能不能封禅,祥瑞可是个关键。适才孔明也说了,古之受命者,先有祯祥示征,然后备物而封,其典甚隆备也。鄗上之嘉黍,北里之嘉禾,所以为盛。江淮之间,一茅三脊,谓之‘灵茅’。王者受命而生焉,所以为籍。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祥瑞之物,有不召而致者,十有五焉,以书史册,为子孙荣,今凤凰麒麟不来,而鸱鸮数至;嘉禾不生,而蓬蒿繁殖,如此而欲行封禅,恐有识者笑也。”后面这段话文绉绉的,贾仁禄肯定是不会曰的,不过刚才孔明曾曰过,他照本宣科,倒也似模似样。
    刘备缓缓的点了点头,贾仁禄又道:“皇上为了拨乱反正,兴复汉室,卧薪尝胆,殚精竭虑,这些辛苦老天爷肯定是知道的;皇上最初时地不过一郡,兵马不过万人。如今已有天下三分之二,带甲百余万,这些功劳老天爷肯定也是看到的;皇上勤政爱民,国家在您的治理下,道不拾遗,国无盗贼,这些老天爷也肯定是心中有数的。可这老天爷要管普天下所有人的生老病死,升官发财,估计忙不过来,没准这祥瑞他早就要降了,只是一时太忙给忘了。皇上莫急,这祥瑞很快就来了,等祥瑞一来,皇上就可以……”
    话刚说到这里,忽见一内侍气喘吁吁的跑进大殿,道:“大喜大喜,有司来报,黄龙现于成纪!”
    诸葛亮、钟繇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完了,完了,封禅已成定局矣!”
    贾仁禄心道:“他妈的,说什么来什么。这老天爷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本来老子以为这祥瑞不那么容易出现就顺着刘备的意思瞎说,这下可好,当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过这风不跟肯定不行,得赶紧叫!”叫道:“众所周知,秦以水德而兴。而汉灭秦,五行之中,唯土能克水,故汉以土德而兴。桓灵以降,汉德衰微,故灾异屡现,民不聊生。今皇上中兴立帜,而黄龙复现,则土德复盛之兆明矣。上天既降祥瑞,皇上便当封禅泰山以报天恩!”
    刘备大喜道:“好,就依仁禄所奏。”
    钟繇还要再说,刘备拔剑出鞘,刷地一下将桌案切下一角,道:“再有乱言者,有如此案!”
    正文 第627章 … 五德终始
     更新时间:2009…8…29 17:25:43 本章字数:6652
    三国时科学技术很不发达,像火药、象棋、麻将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还是因为贾仁禄这个乱七八糟的未来游客嘴上没把门,满口胡柴才提前现世的。不过火药这个能改变时代进程的物件才刚问世,还属于初级阶段,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十分难以驾驭。稍微操作不当,不但不能制敌死命,反而能把自己人送上西天,其实也没有老大用处。何况贾仁禄在引进火药之前,就将科举制这个祸国殃民的制度提前引了进来。在这项制度的刺激下,所有读书人为了能得到黄金屋、颜如玉都挖空心思的研究四书五经,子曰诗云。而不论是木炭和硫磺要以多少比例混和才能达到令人震惊的效果,还是圆周率这个让世人十分头疼却不得不在计算中反复用到的无限不循环小数到底等于多少,既不能助他们取得功名,也不能助他们得到美人,他们自然也就不去关心。毕竟人脑的容量是有限的,当然不可能将什么样的知识都往里乱塞,那样大脑就会崩溃,人也会变成神经病。于是尽量往脑子多装些《论语》《孟子》成了以做官为第一要务的学子们的首要任务。
    科技既然不发达,人对自然的认知自然也就十分的肤浅,当时没有空间探测器,人们当然不可能了解到月球表面上其实满是坑坑洼洼的环形山。他们远远的望着月亮的时候,看到它表面上那团黑糊糊的东西,还道是一棵树,于是便有了广寒宫和嫦娥这样的美丽传说。除了月亮之外,人们还有许多事情解释不清楚,于是各种各样的神怪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也应运而生。世人尚且如此,皇帝则更甚。谁都知道皇帝拥有极大权力,拥有多的数不清的美女和多得花不完的金钱。有道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样的生活谁不想过?当然享受到这样的生活的人自然也不想失去它。于是推测王朝更迭兴衰的学说也就层出不穷,在东汉时期最著名的也就是五德终始说和图谶之学。
    所谓图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最信图谶。他当皇帝前,有一个方士为拍他的马屁上了一道《赤伏符》,上面写着“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这几句半通不通的屁话,刘秀见符谶上面有自己的名字,又看到另一则更加露骨的图谶:“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