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春秋霸王传 >

第93章

春秋霸王传-第93章

小说: 春秋霸王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磙木怕是派不上用场了。」重耳示意准备出击。
    传令兵点燃一支火把,先是向左三下,然后向右三下,这是在向卓锋传递攻击的信号。
    果然,一贯以勇猛不怕死著称的皋落人竟然变得小心翼翼起来,极为机警地边打量边缓步前行,他们不得不听着几里外的虢兵惨嚎震天,而不能及时前往施救。
    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躲不过噩运来袭。
    整齐震耳的马蹄声突然从左右两侧响起,卓锋的一千骑兵分两路斜刺里杀将过来,速度奇快。反而皋落族因速度静止下来,再想发力提高速度也来不及。
    更要命的是,他们的前方突然传出一阵隆隆的车轮声,四十余辆小型攻击战车组成一道环形阵势向皋落族逼了过来。
    这种攻车构造简便,机动性强,车轮高,车身短而宽,车上无巾盖,驾四马,乘三人,是娄族根据狐射姑的图纸赶工而成。当时那些依赖重型战车的晋将曾经还嘲笑重耳是急病乱投医,说这类小巧战车经不住敌车的一次撞击,这是实话,但如果他们亲眼看见这种兵车现在所取得的战果,恐怕惊得口都闭不上了。
    重耳放弃主将镇守中军的规律,率三百亲兵与五千名步兵从敌右翼发动进攻,与左翼的介子推、狐射姑形成双翼齐飞的强攻阵形。
    皋落族的先发部队先是被韩少坚的铁骑冲得阵形大乱,紧接着又被其后出现的四十余辆怪异而灵巧的战车一阵狂攻,死伤惨重,族人纷纷告急求援。但皋落头领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族人被车上的长戟与直刺跳飞刺倒,因为他的左右两翼遇上了更大的麻烦。
    皋落族近万人的铁骑被晋军冲击三个来回之后,战力尽失,只能勉强守住最后一道防线,六千余人马被横腰切断,首尾失衡,密集的阵势告破。
    双方单个局部位置的交手,晋兵更占上风。且不说皋落族全依仗着马上的功夫,只要让他们的马匹跑不起来,他们就成为任人宰割的可怜虫。
    好一场残酷的杀戮。
    皋落族人的士气降至最低谷,大批的族人开始寻找逃窜的机会,即使族中长老级的头领连斩数人,也止不住哀号着逃跑的族人。而晋兵接连发动一波又一波的冲击,皋落族人还能骑在马上的人已经区指可数,黑暗中除了血腥味便是惨叫和哭嚎。
    正在此时,先轸与赵衰发动最后攻击的号角,晋军大胜的消息瞬间就波及到整个战场并影响着每一个战者的神经。
    「擂鼓!」重耳笑了,他知道胜利已被牢牢的握在手中,震耳欲聋的战鼓声震破夜空。
    天也吓得脸色发白,一轮朦胧的红晕在平原的尽头缓慢升起。
    第十章梅开二度
    正文 第十章 梅开二度
     更新时间:2009…2…11 20:55:08 本章字数:6521
        虢军奇袭之战以完败告终。
    虢君费尽九牛之力布下的死局因夏叶的意外出现而功败垂成,更让他生气的是温军竟然不战而退。
    是日中午许房荒率万余残兵退至长衡,作为一代名将,他倒也磊落,没有把责任推到温军身上,而是亲赴王都向虢君请罪。
    领八万虢军而仅剩一万余人得以生还的大败,如是往常,绝对是立斩无赦,可眼下放眼虢国,除了许房荒,还真无可用之将。因此虢君只是象征似的收缴他的兵权,而不施以惩罚。
    如此之大的优势,集三国联军都大败而归,整个东周都为此轰动,重耳的名声之隆,一时达到顶点。
    虢国自此一败,已是全无回天之力,本来还可依仗的长衡防线已濒临土崩瓦解,王城稽考之破只是时间问题。虢君做出最大限度的努力,先是以重金利诱东山皋落氏参战,然后又暗通温国,以三座城池的代价借得一万精兵,甚至还与周王达成秘密协定:周朝上卿历仲出使晋国,全方位延误晋之战机,使之有时间部署奇袭。岂知人算不如天算,所有的努力都化为泡影。
    一家欢喜一家愁。为此忧虑的不仅仅是虢国,献公与骊姬的担忧之心更甚,以至于在早朝时闻之大胜消息时,竟然脸色发白,当场昏倒。
    大夫梁五至寝宫上奏道:「臣有一策,可扳回劣势。」
    「梁大夫快快说来。」骊姬眼神一亮,双手轻敲着献公的背脊,柔声在献公耳边道:「别急坏了身子,定有办法的。」
    「此仗重耳已然胜局在握,已是无法更改。」梁五眼中精芒闪动,故意卖个关子,顿了顿道:「可他毕竟还没有拿下虢之王城稽考,而以重耳的兵力之疲,两天之内绝然无法起兵长衡,大王可派奚齐或者大将白善连夜发兵,穿虎牢直入虢都,趁虢军军心涣散之际,名正言顺的以增援之师,一举拿下稽考。」
    骊姬首先明白过来,或者她根本没明白,但只要是能打击重耳的任何举措,她均举双手赞成。
    「不错,此举可一举拿回大王失去的荣誉,还可向世上宣称,重耳的胜利终究需靠大王。」
    献公一直半闭的眼睛,此时也不禁霍然睁开,面部肌肉微微**道:「这样做可行吗?」
    梁五深知献公已然动心,只是作为一国诸侯,有些拉不下脸面罢了。因此他眼睛一转,突然跪倒在地,神情动容道:「大王乃晋之明君,更创下晋之繁荣胜景,大圣大贤非大王莫属,岂可对那种阴险小人宽容,从这次伐虢之战便可得之,重耳乃阴谋之辈,朝中诸多大臣俱被其笼络,再也不可让其得民心。」
    骊姬连连点头道:「梁大夫说得正是,请大王三思!」
    「哎!寡人名声与大晋昌盛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献公轻捻胡须,看着仍旧匍匐在地的梁五道:「爱卿请起!」
    「谢吾王!」梁五躬身而起道。
    「传我命令。」献公眼神射出寒光道:「宣大将军白善进宫。」
    骊姬欲言又止,嘴巴动了动,却没说出来。
    献公心知肚明道:「让奚齐作为副将前去,也该让他多历练历练了。」
    远在上祁的重耳正在享受胜利的欢呼。
    几万名将士聚集在城门广场前,高举着手中的兵器,有节奏的呼喊着重耳的名字。对于他们来说,重耳是他们的福星,更是不败之将,特别是这场敌我悬殊的战争中,竟然能三战就取得压倒性的优势,简直比奇迹还要奇迹。
    朝歌的猎手们更是打消了以前的一切疑虑,对这个智勇双全的男人更是死心塌地的追随。可以说重耳赢得不仅是战争的胜利,更重要的是赢得了所有将士的心,深深的在几万名晋军将士心中埋下了一颗神圣的种子。
    即使是在重耳流亡列国期间,这种子也从未停止过生根发芽,成为日后重耳安国争霸的最坚实基础。
    而这个创造奇迹的男人,站在城楼的至高点,口若悬河的发表胜利演讲。他极普通的话语都能引起众将士的阵阵欢呼,无需质疑,在场的绝大多数晋兵乃至朝歌猎手,大都出身贫贱,而重耳也在最底层苟活十余年,哪能不理解他们的心情呢。特别是几战过后,他更是明白这些过了今天却不知道明天还能不能见到太阳的士兵的心思,这群粗鲁但不失豪爽的汉子,每天在死亡线上挣扎,只是为了给家人挣些粮食,或如重耳当初征兵入『先锋营』般,为了能吃上顿饱饭罢了。
    如果老天再给他们派来一位有勇有谋的将帅,就会少一些失败,少些死亡,多些活下的希望。因重耳的出现,这原本显得很奢侈的念头如今已成为现实,即使重耳现在下令,让他们进攻晋国,所有的将士们都会毫不犹豫的拿起武器,睁圆一天一夜未曾闭合的双眼,毅然朝翼城攻去。
    重耳重重犒赏了一批有功将士,然后宣布全体将士放假一天,这消息更是令场上的喝彩声达到顶点。
    简短的庆功活动结束后,重耳邀请各部将领来到上祁最大的酒楼,准备喝它个一醉方休。
    而就在这个欢庆时刻,一直未曾与重耳谋面的历仲破天荒的在酒楼下求见。
    即使重耳酒兴正浓,脑袋里也被胜利的酒灌得迷迷糊糊,但历仲的名字还是让他顷刻间提聚起精神。不仅仅因为他是士子门下鼎鼎大名的人物,更非他在周朝的崇高身份,而是他与夏叶的关系。
    在俅无极与十二道墙的簇拥下,重耳缓步来到楼厅,抬头的第一眼,他便从厅中数位陌生人中找到了历仲。
    历仲端坐大厅一角,表情轻松的与一位晋国护送将军说着什么。似乎感应到什么,重耳一只脚睬进大厅的同时,他倏地转过头,微显消瘦的脸上布满长须,一对半开半阖的眼睛顿时精光四射,目光像箭矢般朝重耳射来。
    论朝规,重耳矮他不止一截,当下便施礼相迎,连道:「恭迎历上卿!」
    历仲见状连忙起身,急行几步扶起半躬在地的重耳,两只枯瘦的细手紧握住重耳的肩膀,露出宽慰与感激的笑容道:「公子救吾师尊之女于难中,吾谨代表士族谢过公子。」说完便后退两步,欲作行礼状。
    「使不得!」重耳虽说不明朝规,可他在历仲刚到上祁时便请教过礼仪官,得之历仲之身份地位均高过献公,他不敢逾越礼节,不敬天子之罪更不能落人口实,因此大急中一把拉住历仲欲下躬的身子,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再次道:「历公万不可折杀重耳。」
    历仲露出一丝狡桀的笑容,突然转首对手下道:「吾与重耳公子想单独一叙……」
    东周侍卫与晋国护送使均识趣地退往内室,俅无极也在重耳的示意下退了出去。
    「夏叶明晨随吾回周。」
    虽然已有心理准备,重耳还是「啊」了一声,脸色立转铁青。要是依他以前的性格,恐怕早就一口回绝,而且以他目前的地位与实力,也有能力把夏叶留在身边,但影响到的不止是他一个人,狐家首当其冲,还有追随他的一批人。
    经过这段时间的历练,他已经懂得遇事冷静这个道理。
    见重耳没有预料中的反应,历仲略显失望又感奇怪,忽然提高声音道:「公子一直不为献公所喜,可有所备乎?」
    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使得重耳浑身一震,不敢相信似的望着历仲,天子上卿此问大有深意,按道理历仲绝不可能私出此问,更不可能是天子所授,那么究竟有什么含义呢?
    重耳长长的呼出一口气,定了定神,道:「为人之子,当为所从,历公恐怕是听到什么谣言罢了。」
    历仲手抚美鬓,两眼精光一闪一合,哈哈一笑道:「公子身为长子,善兵知礼,理应立为太子,晋国内难重重,非公子这般贤者方能振兴,当今天子更是希望晋有明君,公子难道不曾有过一争之念乎。」
    重耳暗自惊讶,看情形这历仲似乎是支持自己一方,但东周势弱,已失去决策权,他们只希望看见众诸侯的实力保持均衡,相互制约,只有这样周王朝的地位方能稳固。
    「太子申自幼熟习礼法,乃文武双全之人,耳如能辅佐之,便是福分,历公休得再提此藐视礼法之言。」
    重耳此言似乎早在历仲意料之中,他好整以暇的道:「公子似乎在装糊涂,你的处境很是不妙,即使有太子申顶在你前面,献公也不会容忍在奚齐继位前还有其它势力存在。以前尚不明显,但公子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只会加重骊姬的嫉恨之心,我敢肯定,公子回晋后必有大难。」
    重耳不得不佩服历仲对晋的熟悉程度和敏锐的洞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