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

第86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真正懂得佛的教化,他的精神、他的意义、他的殊胜的善巧方便,你都明白了,你就全学会了,学会你就得大自在。有怎么样?有还是没有。道家讲的「无为而无所不为,无所不为而无为」,这就是佛家讲的「随缘而不攀缘」,道理在此地。没有这个缘,绝不强求;有这个缘,可以随顺,绝对不给自己惹麻烦,这一定要懂得。借人家的地方来弘法利生,可以,哪里请哪里去。借一天就在那里讲一天,弘扬一天,借一年就弘扬一年。
  所以,这些大居士们,实际上讲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也都不是普通人,所谓是「一佛出世,千佛拥护」,大家共同来唱这一台戏。长者居士里头都是古佛菩萨再来的,配合的才那么好。现在麻烦在哪里?出家、在家统统是凡夫,烦恼习气都非常深重。所以我们常常遇到法师跟护法处不好,有意见,不和合,我们听到、看到,我都点点头笑笑,正常。什么正常?都是凡夫!不能跟世尊相比。世尊那时候,在家出家全都是佛菩萨应化的。这种应化的恩德,我们要能体会,我们要认真学习,这样才不辜负佛菩萨,知道他们是用什么善巧方便来成就有情。
  现在这成就有情包括我自己,所以我在任何地方讲经,我感激韩馆长一家,这是菩萨示现。没有这一家的护持,我怎么可以有三十年安定的时间在学经教?不是短时间,三十年!所以我常常跟人说我不是上根,我是中下根性。上根的人,在一般讲三年到五年就成就。我生在这末法,中下根性,三十年成就。我成就了,她走了,我知道她的任务完成了。通过三十年的学习,我无论在什么环境里头,顺境、逆境都不会被境界所转,永远我都能够守住随缘不攀缘,念念当中希望护持正法,帮助众生觉悟。
  这么多年来我在寻求,弘法的人不少,真正修行的人也不少,为什么在家出家的没有真实的成就?你只要是一反省,你立刻就能够觉察到,我们把戒律丢掉了。佛在般涅盘之前,告诉后世的学生们,要「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你不持戒,不能吃苦,你不会成就。我们要问为什么不持戒?为什么不能吃苦?一层一层去追究,从小疏忽了家教。当然家教是父母的事情,我们再想到佛在《无量寿经》上面两句话,先人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我们明白了,佛讲的这几句话是讲我们现代这个时代。我们的父母无知,不知道伦理道德的重要,没教我们。再想想,我们的父母他也可怜,为什么?祖父母那一代就疏忽,就没教他,他怎么会教我们?祖父母再想想,他也很不幸,曾祖父母那一代出了问题。我们这样推算至少五代。这就是清朝末年到民国之间,中国普遍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大家对於传统文化怀疑;再加上派到外国的留学生崇洋的心理,轻视自己传统的心态非常明显,造成社会大众错误的观念,病在这个地方。
  我是第三代,但是我生在农村,还算不错。愈是靠海边的这些都市,冲击愈大;偏僻落后的地方,伦理道德还有一点。我从小在农村里面,十岁才离开农村到都市,所以根是在农村扎的。我们那个地区文风很盛,中国儒学桐城派的根据地,所以农村的小孩几乎没有不读书的,这是真的叫得天独厚。其他农村地方就不如我们这个地区。这个地区读书人多,沾这么一点点光,有这么一点点底子。
  一到都市里面去,进了学堂,新式的学校,因为在农村里念私塾,再不讲什么伦理道德,不说了,也不讲因果报应,对宗教都是叫迷信。你看我们在十岁以后就灌输这种观念,对宗教是一无所知,迷信,你就没有意念去接触。我一直到二十六岁,虚岁二十七岁,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才知道佛教不是迷信。方先生把佛教看作哲学,我上他的课,最后一个单元「佛经哲学」,我入佛门是这样进来的,是读佛经哲学入门的,这不是迷信。所以学佛的心态跟一般人完全不一样。
  当时方老师介绍给我,我还怀疑,为什么方老师跟社会一般人讲的不一样?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他说你年轻不知道,佛教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佛教确实不是宗教,但是它以后变成宗教。变成宗教,这个话是欧阳竟无讲的,那是方老师的再上头一辈。民国初年,欧阳竟无说的,佛教不是宗教,他也说佛教不是哲学;「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现在这个社会非常需要它。这是欧阳大师。
  我就向方老师讲,你跟佛教这个缘是怎么结的?方老师告诉我,抗战期间当中,他在中央大学教书,那时候中央大学在重庆。有段时期他生病,听说峨嵋山很清静,他就到峨嵋山去养病,住在寺庙里面。那时交通非常不方便,步行、骑小驴子上山。他说山上也没有报纸,也没有杂志,一般书籍都没有,只有佛经。喜欢读书,就找佛经来看,这愈看就看进去了,才知道这里面真的有宝。他那个时候就告诉我,他说佛教是在经典里面,现在在形式上不容易看到佛教,你要看到真正的佛教,在经典里头。
  以后没多久就认识章嘉大师,章嘉大师就把释迦牟尼佛介绍给我,《释迦谱》。看了释迦牟尼佛传记,这才了解释迦牟尼佛这个人,真的让我们佩服到五体投地。你看世间人争名逐利,他已经到手,王子,他能够舍弃王位、舍弃五欲的享受、舍弃荣华富贵,去修道。你就想想,那个王子的享受叫世味,修道是法味,法味要不比世味更浓,为什么舍弃那个去学这个?所以我才讲出来,我们一般人讲修行,苦行,苦里头有真乐。享受五欲六尘快乐,做王子、做国王,那个快乐,乐里头有真苦。释迦牟尼佛晓得这个道理,乐里头有真苦,舍弃了;苦里头有真乐,那要好好抓住。这个真乐就是戒定慧,所以戒定慧称之为三学。你不从持戒、修定、开慧这个路子走,你尝不到法味。
  古时候人能持戒,第一个是家教好,第二个是社会风气好,所以他从小就养成,一点不难。我们现在麻烦大,我这个年龄失掉了三代;现在比我下面的失掉了四代,将近一百年。这个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也不短,所以困难就太大!从哪里学起?还是要从家教。所以我感触到过去家教失掉了,要补习。家教是《弟子规》、《感应篇》,再加上佛教的十善业。我以为这三个是儒释道的根,你要不认真百分之百的落实,你没有根。无论将来你研究什么,研究儒释道三家,都成为学者,可以说是佛学家、道学家、儒学家,与了生死出三界毫不相干,你还是轮回心造轮回业。你把它当作一种学问来研究,你得不到,这个要懂得。
  所以李老师常常教给我们可不能弄错,学佛,不是佛学。这以前我们都疏忽,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学佛跟佛学两回事。学佛是你得受用,你真的是持戒、修定、开慧;佛学没有,持戒、修定、开慧,他没有。他完全拿著这佛经,古来的高僧大德,或者是长者居士修行的这些历史,从这个地方当作学术研究。研究六祖惠能,他永远达不到惠能的境界。他可以把惠能大师的生平讲得头头是道,但是他不是惠能,这要懂得,惠能大师的境界他无法体会。
  所以我们今天自己想在这一生成就,你先扎稳这三个根,老实念佛,决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亲近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那个佛学院好,那个道场好,一生决定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你要把这个机会舍弃掉,错了,大错特错。自己有能力多带些人去,好;没有能力,自己一个人去,这叫真正学佛。所以我遇到三位善知识,真善知识,这三位善知识不容易遇到。韩馆长这个护法千载难逢,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到哪里去找到这么一家人来护持你三十年,一直到你有成就?都不是偶然的。所以一回顾,性相、理事、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今天儒释道都到了兴废存亡的边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要帮助它。怎么个帮助法?最重要的是培养人才。人才要真正找到有缘人,他自动自发放下万缘真的来学,这就是有缘人。我在三、四十年前心里常常想到,能有释迦牟尼佛当年在鹿野苑五个人,五比丘五个人,能在一块好好修,就能把佛教兴旺起来。这五个人就像昨天讲的,真正做到六和敬。释迦佛五个人兴教,今天五个人能够拯救佛教。几十年来遇不到这个缘。到晚年看这样子,有,这个缘有,这个缘在中国大陆。中国大陆人多,确实有善根成熟的,为什么?他们能舍弃,能像释迦牟尼佛一样,难得。
  我从这次在庐江办文化中心,使我们增长了信心。中心主要的目标是要教化当地的居民。教化当地居民,一定要有一批老师。所以我们用网路招生,招收三十名老师;报名有三百多人,我们只取三十个人。面试的时候,我们志同道合,要做出牺牲奉献,不为自己,真正的有大志,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真正有这个志,我们可以在一起认真努力的来学习。我们的要求三个月,自我百分之百的落实《弟子规》。我原来的想法,三十个人里面有五个人,就非常满足;没想到,三十个人里面有十五个人,出乎我意料之外,十五个人百分之百的落实了。这是什么?这就有圣人的基础。另外十五个人不能百分之百的落实,也差不多达到百分之七十,很难得!
  学佛要三个根,要《感应篇》的根、还要十善业的根。三个根的上面,我们讲本,根本,本是戒律,戒律是什么?戒律的根本,《沙弥律仪》。所以我们要求,真正要是把佛教兴旺起来,这四部书是根。不能百分之百的做到,要想兴教,要想度众生成熟有情,那就是佛所讲的「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必须把这四门做到,讲求实质,不讲求形式,就是我们彻底要做到。我们少数几个人,僧团,符合印光大师的教诲,印祖给我们讲的也就是这个时代,小道场,住众、同学不超过二十个人,真干。你道场小,人少,容易维持,不要求人;道场太大,开销太大,用人太多,很操心,印祖的指导。印祖很多人知道西方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势至菩萨主智慧,观世音菩萨主慈悲,换句话说,智慧的指导,哪里会错?
  所以道场在一块用功的人,二十个人,再有服务的,就是照顾的,照顾的人可以一样多,也二十个人,四十个人,这个道场有四十个人。这二十个人,我的想法,根扎了之后,一个人学一部经,二十部经还得了!这一部经,一生学一部,决定不改。对国内、对全世界,哪个地方要讲经,请我们派哪个去。学《弥陀经》的,专讲《弥陀经》;学《普门品》的,专讲《普门品》;学《地藏经》的,专讲《地藏经》,只学一部,不学两部,专精!我们这个小道场成功了,出名了,我们希望全世界其他地区也建这样的小道场,用这样的方法。佛经,我们知道有三千多部,如果有三千多个人,每个人学一部,这三千多个人就是一部活的《大藏经》,那还得了!佛法就活了。
  尤其现在我们用远程教学,我们在摄影棚里面录相,同时播放出去,全世界都能看到。现在科学技术不断在进步,我的估计,五年之后,宽频电视就取代卫星,成本大幅度的降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