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6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易。可是你做不到,做不到,你这一生学佛不得受用,不能解决问题。什么问题?六道生死轮回的问题你不能解决。六道生死轮回怎么来的?佛告诉我们,这是在印度所有宗教学术里都没有办法解答的,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解答了。六道里面的业因,你看十二因缘里面所讲的,第一个讲「无明」,那个无明不是根本无明,根本无明是妄想,那是讲枝末无明,枝末无明是什么?是执著。换句话说,有执著就有轮回,没有执著就没有轮回。你真的能够把对世间出世间法,世出世间一切人、一切事、一切万物不再执著了,那就恭喜你,你超越六道,你证阿罗汉果。
阿罗汉叫小果,为什么?正觉,他成正觉了。正觉上面有正等正觉,是菩萨;有无上正等正觉,是佛陀,所以他叫小果。不错了,如果发心往生到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他不是凡圣同居土,他是方便有余土。就是四圣法界里面的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四个人生到极乐世界统统是方便有余土,品位不一样。如果是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往生到极乐世界是方便有余土里面的上辈上生,菩萨是上辈中生,缘觉(就是辟支佛)大概是中辈中生,阿罗汉是下三辈的,他还到不了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要把妄想放下,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到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这要知道。
我们这一生当中要生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有没有分?在理上讲人人都有分。善导大师讲得好,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可见得缘太重要了。诸位同学想想,学净土的同学能把净土里面的理、事、境界搞得清楚明白的人,不多!他没搞明白,品位就低;他要搞清楚、搞明白,品位自然就上升。善导说得好!善导许多人都知道,连日本、韩国都晓得,他是阿弥陀佛应化再来的。善导的话就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这还能不信吗?给我们带来莫大的希望。因为在他老人家之前,古大德,后汉、魏晋的时代,佛法刚刚传到中国来,一般人总是认为上辈往生是菩萨,中辈是罗汉,辟支佛,凡夫只能在下辈,就是凡圣同居土。善导大师把它修正了,西方极乐世界真的是平等法界。
那我们要学,今天讲到舍,这很重要,先舍什么?在佛法里面,我们知道佛法里有根本法,你必须要学的,就好像盖大楼,盖一百层的高楼,最重要的是什么?地基,地基要没有打好,这楼盖不成。佛法的地基是什么?十善业道。十善的反面是十恶,你要是把十恶舍掉,你就有基础,你就能修了。如果十恶没有舍掉,佛法你没入门;换句话说,欲界天你都没有分!修得再好,人间的福报,不是人天,天没分,人间的福报,阿修罗、罗刹的福报,饿鬼、畜生道的福报,你出离不了这个范围。很重要,很重要!
所以你要放下杀生,决定不恼害众生,我没有杀他,但是他会因我而生烦恼,这是属於杀业里面的一分,那叫恼害众生。害是杀害,你叫他生烦恼。所以要记住,「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众生看到我、听到我就生烦恼,这个不好,是我们自己修得不好。如果修得好的话,一切众生见到、听到、接触到,都生欢喜心,那就对了。所以要放下自己一切不善的习气,把十善业道修好,不能有这个念头,不可以有这个言语,不可以有这种行为。
要把偷盗舍掉。偷盗里面讲得微细的,占别人一点小便宜,那是盗心,不清净,占一点小便宜是盗心,在微细的地方讲,还有占便宜的心,念头。譬如在家学佛的同学做生意买卖,要向政府纳税,他走一些法律的漏洞,怎么样能少缴一点税?这个念头、这个行为就是盗心,你看多微细。有人有个错误观念:我要不是这样斤斤计较,我赚不到钱!这个念头错了,你能不能赚到钱是你命里有的,命里有财富,你不需要计较,财源滚滚而来;命里没有的,你计较也没用处。
所以想尽方法好像是少缴一点税,我自己多赚一点钱,实际上,你所赚的命里头有的。因为你的心行不善,想少缴一点税,把你命里面的福报打折扣了,你命里该有一百亿,因为你的心不善,你这一生只能赚到八十亿,你看两折没有了,就是这么一点小小的念头,亏折了。你要是欢喜纳税,欢喜布施,你命里一百亿可能变成二百亿,为什么?财富是从财布施来的,给国家纳税也是布施。了解事实真相,你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你会很欢喜的去做,很放心的去做,决定没有疑惑,你会把所有财富全部拿去做。
中国人拜的财神他就是这个做法,他赚得的时候,布施、施舍一分都不留。财神是谁?范蠡,帮助越王勾践复国中兴,大功告成就功成身退,他懂得这个道理。跟他一样替勾践办事的一个大臣文种就不懂,就不知道功成身退,最后被勾践赐死,让他自杀了。范蠡聪明,改姓名,带著西施去做生意买卖,二、三年聚集大财富。他散财救济贫苦,统统散掉了,再从小生意做起,做几年又发了。历史上记载是三聚三散,命里有,散都散不掉,你一散它马上又来了;你要是不散的话,你的财富就那么多,它也不会增长,可是愈散愈多,再来的时候,好像又加了利息。了解事实真相,佛法讲「诸法实相」,你了解之后,你会好欢喜的去做,没有一丝毫忧虑,什么顾虑都没有,你会做得很快乐,而且真的果报就速至,愈做愈多!愈多愈做,决定不要留。这是什么?这是属於因果上的事情,自性清净心里面一切具足。所以盗的心要舍,不但我们是没有偷盗的行为,念头不可以有。
底下邪淫,因为十善业道是佛法的基础法,在家出家统统要学的。出家是不淫欲,在家是不邪淫,这是身三业。口有四业,所以口造业最容易,佛给我们定的四条,妄语要舍;两舌就是挑拨是非,要舍,这个造的业很大!绮语,花言巧语欺骗别人;恶口,说话很粗鲁。口有四种,要舍,要放下。意有三种,不贪、不瞋、不痴,所以贪瞋痴要放下,要舍掉,这都是放逸行。
人能把十善业做到,你有了根,有了基础,盖房子你地基打好了。你看佛在《十善业道经》上,《十善业道经》不长,佛前后两次给我们宣说,说明十善业道是人天法,中品十善得人身,上品十善生欲界天,人天法。声闻菩提,缘觉菩提,菩萨法,乃至无上菩提,都是以这个为根本。所以有同学问我,问我学佛跟佛学,学儒跟儒学,我举了个比喻让大家好懂。《十善业道经》的分量你不要看轻,它的分量跟全部《大藏经》是相等的。如果我们拿个天平来秤一秤看,这边放的是《大藏经》,那边放的是《十善业道经》,它两个重量是平等的,你就知道这个经的重要性。像盖一百层的大楼,它是地基,你看这个地基跟一百层大楼是不是平等的?没有这个地基决定盖不成。你怎么可以轻视,你轻视它,什么都不能成就。
佛将它在净业三福里面摆在第一条,净业三福好像是三层楼,这是第一层,没有第一层,哪来第二层。第二层是什么?第二层三皈,「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没有十善业道,三皈五戒是假的,不是真的。你以为你受三皈就有三十六位护法神保佑你?受五戒就有二十五位护戒神日夜的守护你?佛经上这些话是真的,不是假的,那是什么?那个人他具足十善业道,他受三皈五戒就有这些护法神拥护他。如果他十善业道都没有,他受了三皈五戒,护法神看到笑笑,假的、冒充的,不是真的。这你要懂。那谁来拥护你?给诸位说,魔来拥护你,这是真的,妖魔鬼怪来拥护你,最后妖魔鬼怪都把你带到三途去了。
所以十恶要舍,十恶是放逸行。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说得细、说得好,他除了给我们讲十恶要舍,还讲了八邪,都不能有!八邪是邪见、邪思、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邪语。见是见解,思是思想,八邪里面,这两条是根本,就是说你的思想错了,你的见解错了。什么样的思想见解?十善业道,这是教初入门的,这是小小戒,小小戒可以舍,不必讲究。这个观念可不得了,这个观念把你一生的道业全毁掉了。好像盖一百层大楼好,地基没有关系,有没有无所谓,就这个意思。你说这个见解多么可怕。
因为思想见解错了,他的言语就错了,有意无意就误导众生,误导众生要背因果责任。你对事实真相没有了解清楚,你就是一意孤行,刚愎自用,天天在造业,以为自己天天在做功德。这个事情不在於别人在自己,别人做不做是他的事情,各人因果各人负责,最重要的是检点自己。而人确实只见别人过,不见自己过,这个人是凡夫。如果倒过来说,只见自己过,不见别人过,这个人是圣人。凡圣差别就在此地。
我们应该怎么修法?人入了中年,虽有过失,别人都不讲,不愿意得罪你。我们在台中求学的时候,李老师对於学生,四十岁以上的,决定不说他的过失。说在什么时候说?讲经的时候说,绝对不点名,不指哪一个。讲经,经上这么讲的,佛在教训人,那在你自己听了,你自己去领悟,绝对不说。四十岁以下的,我跟他的时候,我三十一岁,他老人家七十岁,所以我们的年龄跟他相差三十多岁,将近四十岁,我们是孙子一辈,还教训。同学当中有年岁比我大个十岁以上的,李老师很客气,绝对不说。这些地方我们要学习,老师不但是教导我们,给我们做示范。你说他过失,他欢喜,他感谢,这种人要说。老师跟我讲的,要看到他的过失不说,对不起他,为什么?他能改过。说他过失,他还要强词夺理,不愿意接受,决定不能说。我们跟李老师十年了,看他处事待人接物,我们学会这一点。
现在这个世间,闻过则喜的人太少,几乎就是没有看见过。同参道友,好朋友,我们同辈分的,也是讲经法师,我听他讲经,讲完之后,他给我打招呼,很客气的跟我说:我讲的有哪些不对的地方,你要批评。我才想讲的时候,他脸就变色了,我赶快恭惟恭惟几句,不再说了。不简单!所以不能接受批评,很难有进步;欢喜接受批评,批评明明错了,错了也接受,也欢喜,也没有辩别,就有人敢跟你说。对的,我接受,错的时候我要辩论,以后没人敢跟你说。这要量大!历代帝王当中,我们看到唐太宗,唐太宗是一个非常乐意接受批评的,批评错了,他也欢喜接受。他真遇到过这个事情,在我想不止一次,跟在他周边的人都说他的批评是错误的,跟他那样说,唐太宗笑笑,告诉这些大臣们:我知道他批评错误,很好,如果我要拒绝了他,以后还有谁敢在我面前说话。大家听了就服了,错误的批评都欢喜接受。所以这是一代的明君,贞观之治,那不是容易得来的。
邪命,这个命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生活方式。佛陀在世,生活方式是托钵,如果不是托钵,你自己去经营,统统叫邪命。这一条在我们现在,我们的解释一定要适合於现前生活方式,那应该是怎么做?节俭。佛陀在世日中一食,我们早晚还要吃东西要生惭愧心,这是什么?我们的体力比不上古人,古人心清净,饮食是能量的补充,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