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5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教育也从这儿兴起的,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第一个目的,就是这种亲爱,从自性流露的、自然的,如何能够永远保持而不变,这是教育目的。永远保持不变,这叫孝。第二个目的,是把这种爱扩大,爱你的家庭、爱你的家族、爱你的邻里乡党、爱你的社会,爱国家、爱众生、爱宇宙,把它一层一层扩大,给诸位说,这是中国传统教育。所以中国传统教育就是仁爱的教育。儒家到孔孟,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孔孟代表、继承了仁爱的教育。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仁义礼智信叫五常,五常扩展到社会就变成八德。八德在中国有两个说法,里面有四个重复的,除掉重复的,有十二个纲目,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是中国儒家的精神,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所以,儒代表的是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
以后有道家,道实在讲以老庄为代表,他著重在养生,延年益寿。用什么方法?懂得因果,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以后佛到中国来,佛的说法基本上跟儒、跟道完全融合。中国传统讲孝悌忠信,佛法到中国也是跟你讲「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前面两句跟儒完全相应,后面两句跟道又相应。所以,儒释道就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教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第一个就是要恭敬,你看佛门忏仪里面,拜忏的仪规里面第一句话,「一切恭敬,一心恭敬」。再看道、看儒也不例外,儒家《礼记》头一句「曲礼曰,毋不敬」,毋不敬就是一切恭敬,第一句话,《礼记》一开端头一句话。人与人怎样相亲相爱,怎样和睦相处?就从恭敬上,你说这多重要。
现在人为什么恭敬没有了?恭敬的反面是傲慢。所以儒家基本的教育《弟子规》,教童蒙的、教婴儿的,头一个教他什么?谦虚。佛讲得更彻底,佛教人谦卑,中国的礼也讲谦卑,礼的精神是什么?自卑而尊人。自己谦卑而尊重别人,这是礼的骨干、礼的精髓,尊人自然恭敬就流露出来。所以不能不学恭敬,儒释道三家都是这样讲。不但儒释道,连外国这些大的宗教,没有一个不讲谦卑。我讲过天主教的《玫瑰经》,《玫瑰经》一共十五段,第一段就是讲圣母玛利亚的谦卑,它摆在第一条。那你就晓得,你要想得法自在,於法自在,你先学谦卑,先学著尊敬别人、尊重别人。这个我常常说,一定要学!认真努力去学。把自己贡高傲慢的习气放下,重己轻人的念头放下,学谦虚、学恭敬,谦虚、恭敬是自性里面的德行,性德才能往外流。把自己看得很重,瞧不起别人,带著傲慢的习气,你的德行全没有了。
《论语》里面,孔子曾经有这么一段话,他说假如有一个人他的才华跟周公一样,「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则不足观也已」。你再仔细观察,他傲慢、他吝啬,那就不必说了,假的,全是假的不是真的。夫子这句话给我们很深的警惕,我们是干真的,还是干假的?假的是外表装模作样,欺骗众生,欺骗自性。如果你真的学习,那你就学圣人、学贤人,这个难得,你将来一定是成圣成贤。在佛法里面,你成菩萨、成佛陀,得真干,都从恭敬当中学起。恭敬的代表,是真正出家修行人,佛弟子!
现在的出家人不守戒,要不要恭敬?要不要供养?那你要懂一个道理,他现的出家相,他现的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我们就应当对他恭敬、供养。至於他如不如法是他的事情,这个我们不能看在眼里,更不能放在心里,养自己的真诚、厚道,我能成就。他如果不持戒,他不能成就,他的事情。佛门也有句话说,「地狱门前僧道多」,那就是不守清规、不持戒律的,他们将来要堕落;他堕落是他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我对他尊重、供养,我是看在释迦牟尼佛的面子上,我把他认为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是我修行的一个样子,我们一定是如理如法的修行。《坛经》上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看这句话说得多好,这是什么?这是修我们自己纯净纯善的心。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三个人是代表,哪三个人?一个是自己,一个是善人,一个是恶人,是这个意思,三人。善人我要跟他学习,他的善心、善愿、善行,我有没有?我要没有,要跟他学习。恶人,恶人是给我们做反省的,他恶的心、恶的念头、恶的行为,我看到了,回光返照我有没有?如果有,赶快要改,有则改之;没有,自己要提高警觉,不能犯这个过失,无则嘉勉,那他也是我的老师。善人从正面教我,不善的人从反面教我,只要我自己会学,两个都是老师,两个对我都有很大的帮助。你说,我要不要恭敬?我要不要恭养?都要!为什么?他对我有恩德,他成就了我。你要能这样学习,你的老师太多了,没有一个不是你的老师。那你成佛不要三大阿僧只劫,给诸位说,你能这样学,你一生决定成就,这个话不是我说的,《华严经》上说的。所以祖师大德常常问你,「你会么」!会的人一生成就。谁一生成就?《华严经》上的善财童子,善财童子就是这个学法。善人,跟他学善的;恶人,看到认真反省,一定要从内心除掉他的不善。
我们看五十三参,五十三参代表的人物男女老少,在家的多,出家的少,出家只有六个,其余全是在家的,各行各业。有极其不善的,善财童子都是以他们为老师,跟不善的人在一起,回光返照,自己有没有?他在提醒我,所以他是我的善知识,善财童子统统恭敬、供养。只有一个不一样,善财童子对於善知识他有赞叹,有恭敬、有供养、有赞叹;对於恶人,他有恭敬、有供养,没有赞叹,差别就在此地。他默默的自己改过自新,对那个人不赞叹,这个意思很深!所以对於真正修行人,「持法者」我们中国人讲修行人,我们一定要恭敬供养。不是真正修行人,拿著佛法的招牌在社会上做些不善的事,他自己谋求一些利益,这个我们要看清楚。那我们对他怎么供养?不能不供养,不要用财供养。为什么?他贪财,你供养财不是增长他的贪心吗?不是害他了吗?我们如何供养他?我们对他法供养,这就好;换句话说,我们做出一个很好的样子给他看,让他自己慢慢的他能够觉悟。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他帮助我们,我们回头也帮助他,叫报恩,这就是供养。所以不要用财物供养。
出家人是在家人的榜样,在家人不觉,出家人觉悟。所以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的示现,我们体会到无尽的慈悲,无尽的关怀、爱护。他老人家一生没有道场,这个示现的意义太深了。有道场、有信徒,容易生起贪瞋痴慢;没有道场,处处自然表现就谦虚,你看这个方法多好。真正的道场是在哪里?佛在哪个地方,那个地方就是道场。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大部分时间都在旷野,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晚上找个树底下打坐就行了。而且休息的时间并不长,这经典上我们都读到的,中夜睡眠,休息的时间,中夜。
那时候古印度把一昼夜分为六时,白天是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这样分法,夜晚是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它的六时,一时是现在的四个小时。所以西方这二十四时制传到中国,中国人称小时,为什么?它比中国的时辰小。中国从前一昼夜是十二个时辰,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二个时辰,它比中国小。但是中国时辰比印度又小,印度一个时辰是中国两个时辰,是现在的四小时。所以中夜睡眠,中夜是什么时候?是晚上十点钟到两点钟;换句话说,十点钟就要休息,两点钟就起来。这是佛陀在世时候的制度,他老人家跟他所有的弟子作息都是相同的,每天休息的时间四小时。除这四小时之外,其余的时间佛全是在那里讲经教学,不说话也是讲经教学,用什么教学?身教。确实我们现在人所谓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没有一样不是给大众做好样子,这就是在教。
在家学生里面不乏富贵之人,有国王,经上我们常看到十六大国王,小国就不算,大国,十六大国;长者、居士,这大富长者,这是佛的在家学生。有时候也礼请佛到他们的别墅,到他们的园林里面去供养,佛也接受。像经里面讲的只树给孤独园、竹林精舍,这些地方佛也去住,住几个月在那里面办学,这个课程讲完,佛就离开了。所以,佛一生游化,真的是没有固定的住处。带著这批学生,这批学生都非常难得,都能够过最简单的物质生活,他们就非常满足了。每天亲近世尊,听他老人家的教诲,提升自己的德行,提升自己的灵性,确实达到超凡入圣的善果。学生里面有证阿罗汉的、有证菩萨果位的,不但出家人如是,在家人弟子当中也不例外,证果的人多!给我们后人做榜样。
佛教传到中国来,中国文化跟古印度不相同,古印度的社会风气对出家人这种苦行的生活,无限的礼赞、赞叹;中国对於世尊那种生活方式不能忍受。服事老师,中国人对老师很恭敬,如果让老师住在野外,露天,让老师每天出去托钵、去要饭,中国人这个受不了,这是乞丐。学生让老师去做乞丐,这个学生在社会上不能立足。尤其佛教是中国帝王派特使迎请过来,到中国是皇上的老师,皇上老师怎么能叫老师去住到山林树下,这不可以。那他喜欢清净,也必须找个山林树下去建个宫殿,皇上住的是宫殿,老师居住的也应该比照皇上。所以,寺院的建筑全是建宫殿式的,皇家的园林,这就不一样,到中国就有住处了。
可是我们想想,佛教是佛灭度之后一千年传到中国,怎么样去想,尤其看到现前佛教这个状况,使我们想到还是释迦牟尼佛示现有道理。如果我们出家人依旧欢喜过释迦牟尼佛的生活,现在有人,在中国,不要我们到野外去住,有居住的场所,寺院庵堂,好,能够接受,释迦牟尼佛以前接受过。这个寺院庵堂的主人应该是国家的,从前是国家建的,是国家的。还有一部分是长者居士们他们供养的,功德主,是他们的,出家人只是在里面借住,这个可以,应该要这样供养才如法。像我们这个道场,我们这个道场是三层楼,三位功德主,道场的所有权是他们的,道场的使用权是我们大众的。我们大众有使用权,他们有所有权,这个好!
我总希望将来中国的寺院丛林,这就是在家同修要懂得恭敬、供养、护持,出家人真正在这里依法修行,如法的修行。真正做到他不管人、不管钱、不管事,他在这里只是办道,在这里教学。道场都是十方的,不是专门供养哪一个人的,你的心才清净,你的心才平等,才真正慈悲。这个法师别的地方有缘,到那个地方教学去了,那我们这边再另请一个出家人,或者是在家居士都可以,到我们这个地方来教学。道场是学校,这里头有道,有什么道?有佛道。在中国的佛道,跟印度的、跟其他国家的佛道确实不一样,为什么?中国佛道,内容里头有儒家的道、有道家的道,儒释道合成一体。形相上是有僧、有道长、有儒家的夫子,形相上有,实际上呢?实际上,佛,你看看哪个学佛的人不学儒、不学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