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

第266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2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决定不追求富裕,就像《华严经》前面佛菩萨教导我们的,不求五欲,五欲是什么?财色名食睡,不求这些,放下了;王位,我跟诸位讲得很清楚,各个阶层的领导人,不求,放下了;富饶、自乐、大名称(名闻利养),统统放下,身心清净,一尘不染,与道就相应。生活愈简单愈健康,心地愈清净愈自在,不受环境的干扰。顺境善缘不起贪恋,逆境恶缘不生瞋恚,境界永远是平等的,为什么?佛在《般若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尤其是《大般若经》,世尊真的是千言万语叮咛嘱咐,「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就想那个心多清净!
  世出世间法都不染著,你这个样子毛光才真正发生普照世间,利益大千世界才真能做到,为什么?性德放光,智慧光、德能光、相好光,相好是讲福德的光。换句话说,也就是现代有些人所讲的返璞归真,这是中国道家讲的话,我们佛门讲回归自性,用儒家来讲回归本善,性本善。那我们这一生活得就非常有意义、有价值,这生没有白来。没有丝毫的念头为自己,这比什么都重要。自己可以过清苦的生活,别人看起来是清苦,苦中有乐。乐什么?乐道。这个乐实在讲就是《论语》里面第一篇三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每天在学,所学的是统统能用上,不是所学非所用,所学皆落实,变成生活了,这是最快乐的事情。「有朋自远方来」,有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在多寡。人生在世,一生当中遇到一个知己都非常可贵,能遇到三、五个,十几个,那快乐得不得了。「人不知而不愠」,没有比这个更快乐。这种快乐就产生光照,自然的就感动你的周围邻里乡党。
  早年我住在美国旧金山,是旧金山城外的一个小镇,库柏提诺。这个小镇很有名,中国人称它为矽谷,科技中心。我们一个小社区,环境非常优美,那时候韩馆长在,她有一栋房子,比我的大,我一栋小房子,跟她住对门。我们周边的邻居有一天来问我,他不是问我,问一个小法师,跟韩馆长住在一起的比丘尼,问她:你们为什么这么快乐?这些邻居天天看到我们欢欢喜喜,有说有笑,他们很惊讶,他说你们到底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这么快乐?小法师来告诉我。我说你跟他讲,我们是学佛的。佛是什么?我说你再跟他说,佛就是快乐,极乐世界快乐!佛是清净的,净土,心地清净,自然就快乐;佛是无量寿,长寿,你只告诉他这个。他问你佛是什么?快乐、清净、长寿。这个好,我也要。我说可以,你来要,我们附近有个小道场,每个星期六、星期天我们都在那边讲经,欢迎你来听。或者是星期天,他们多半都是基督教徒、天主教徒,你们上教堂,星期六到佛堂来听,你们学快乐、学清净、学长寿。所以我们在国外这个形象自然就感动很多人。
  我多次参加国际和平会议,与会的这些朋友们见到我的时候几乎第一句话就问我:法师,你是怎么样保养的?由此地来观察,你就晓得(这些与会人都是中年以上,差不多都是四十岁以上的人,四十岁以下少数)专家学者都重视怎样保健。我教他心地清净、心地慈悲,长斋念佛,这是我的养生之道。所以自然叫他跟你见面,听到你的音声、看到你的形相,我们现在一般人说,他落下很深的印象,这就是光明遍照。让他得真实的利益,他感动他就来问,他就想来学习。
  还曾经有人问什么叫慈悲?我跟他讲慈悲就是大家所讲的爱。爱他懂,那为什么叫慈悲?世间人讲爱里头有感情,慈悲这个爱它是理智,它不是感情,他明白了。爱是要理智的爱,不要用感情的爱,感情的爱里面生烦恼,理性的爱里面生智慧,不一样。他明白了,慈悲比爱好,都是爱,这个爱的方式好,理智的。所以慈悲是平等的,感情是不平等的。形象就是最好的接引。所以佛家讲究威仪,为什么?这就是佛陀教给我们维护正法的尊严,如果我们没有威仪,就破坏了佛法的尊严。这种尊严让人家接触到了,肃然起敬,那个恭敬心就产生出来了,对你起敬一定会向你请教,那就是接引。
  圣学,只闻来学,未闻往教,没有主动教你的,是要什么?是要你来请教,再跟你讲解,就很容易接受。他不想学你跟他讲,他轻视你,轻慢的心,再好的法他都不能接受,所以接受的,恭敬心中得。印光大师讲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没有恭敬心,你就是遇到佛菩萨也得不到利益,为什么?没看在眼里,他怎么会得益?我们在大众当中讲经,听众很多,每个人得益不一样,什么原因?对佛的恭敬、对法的恭敬、对善知识的恭敬不相同,所以他得的利益不一样。对佛十分恭敬,一丝毫怀疑没有,对法恭敬不怀疑,对善友恭敬,他得的利益最多。
  一位好的老师,有德行、有修养,教学有经验的,他能观机。学生当中他眼睛照一照,就晓得哪个人得利益、哪个人不得利益,清清楚楚。不是他有神通,他看到那个人专心,这个人得利益,看到那个人心不在焉,听课的时候东张西望,神不守舍,妄念很多,没听进去,虽然坐在那里,没听进去,稍稍留意你统统都能看出来。为什么此地讲到无边大用,清凉大师首先在此地为我们开导十门三昧,什么意思?三昧,前面跟诸位说了,定。一心专注是三昧,三心二意不行,学不到东西。所以诸位要记住,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是三昧,决定要一心专注。无论学世间法、学出世间法,不是一心三昧,纵然你学到一点,很有限,说实在话,不得利益。
  这句是告诉我们必须自己成就才能影响别人,成就愈大,影响的面大,影响的时间长。像孔孟最佩服的是尧舜禹汤,书里头讲尧舜讲得很多,那就是尧舜是一心专注学习古圣先贤,他学到家了,无论在智慧、德行。特别是舜王,他在少年的时代母亲过世了,继母对他不好,父亲没有智慧,受继母的影响,虐待他。现在我们来看书上所记载的,严重的虐待。他没有怨恨,决不忘父母之恩。父亲所爱的继母,他把她看同自己生母一样的孝顺,三年感化了他的继母,感化一家,感化他的邻里乡党。你看一个人修德,感化一方。
  当时这个国家的领导人尧王,尧王听说有这样一个孝子,实在太难得了,知道这个事迹之后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尧王有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跟他做朋友,向他学习,观察他的德行、能力,然后才任命他为官员,出来为人民服务。做得非常好,尧王很满意,最后把王位让给他。他不辜负尧王,真正把国家人民教好,所以在中国历史上称为古圣先王,一提起来,尧舜禹汤。这都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模范。我们做个平民能不能做到这么多好事?能,不一定要在王位。释迦牟尼佛他是王子,继承王位的,舍掉了,给我们做榜样。平民德行成就,一样可以毛光照益。
  世尊示现告诉我们,利益社会、利益众生最直接的就是教育。所以佛,说实在的话,本质不是宗教,本质是什么?教育。释迦牟尼佛是个老师,一生从事於教学的工作,求学十二年,十九岁到三十岁,学成之后,就是自己的德行、智慧成就之后就教人,教了四十九年。终身职的教师,而且是个义务教师,不收学费,有教无类;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也不分宗教,就是现在所谓多元文化的教师。我们要把他的身分看清楚、看明白,教学是第一乐事。你认识,搞清楚了,才知道这桩事情的快乐。
  孟子也说人生有三乐,里头有一条,「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没有比这个更快乐的,所以教学里头有乐趣。世尊一生教学,他的弟子,一直传到中国来之后,历代那些祖师大德,哪个不是教学!身教、言教,或者是两者具足,流传到全世界。在近代佛教衰微了,什么原因?根本疏忽了。所以我们这么多年来大声疾呼,劝勉四众同学扎根,从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三皈五戒、沙弥律仪。真正想学,学释迦牟尼佛。两年把根扎稳,十年专攻一部经,十年之后你毛光照益。不说三千大千世界,至少你普照全球,功德利益无量无边,这是我们可以肯定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八六卷)  2006/12/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86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第四段「明无方大用分」,十门三昧业用,请看第九门,「主伴严丽三昧门」。在社会或者是群体总离不开主伴这个关系,主伴在中国伦理上来说就是君臣,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主是君,伴是臣。这个意思非常之广泛,用在家庭里面,家长是主,家里面所有的成员是伴;用在讲堂里面,讲堂里面是老师跟学生,老师是主,学生是伴。以此类推,所有社会群众里面一定有主伴,主伴范围就非常的广泛。除了人与人之间之外,你仔细观察,动物里面有,植物里头也有,再扩大去看,天地鬼神。十法界里面,无论是动物、植物、矿物,都有主伴这一伦的存在。我们看山,山有主峰,在很多山丘地带里面,你可以看到一个最高的高峰,这是主峰,其他比较低的都是伴。由此可知,主伴也能涵盖整个宇宙,所有一切现象都包括在其中。境界虽然这样的广大,深广无尽,可是此地依旧是以人为主。
  严是庄严,丽是华丽,丽也是成双成对。在佛法里面讲,主跟伴是平等的,主不是唯一的主,这跟一般宗教不一样。宗教里面讲的神、上帝,那是唯一的主;佛法不是的,佛法这个主好像是轮流作主。我们在佛经里面读到「一佛出世,千佛拥护」,就像舞台表演一样,他在台上表演主角,那么当然还有配角。配角是哪些人?配角可能里头有他的老师,有他的长辈,有他的师兄弟,舞台表演。但是他唱主角,在舞台上他是主,其他人统统是伴。所以佛经上常讲,一尊佛出世,就是这一尊佛(像释迦牟尼佛)应化到我们这个世间来,他作主。伴是什么?菩萨是伴,阿罗汉是伴,辟支佛是伴,人数可多了,总有几万人。这些人许多都是古佛再来的,大菩萨再来的,还包括护法。当年佛陀在世,在家的这些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很多都是跟佛一起来的,来唱配角的,这台戏才唱得圆满。所以他用严丽,庄严华丽,演得漂亮。下一台戏,另外一个人作主,释迦牟尼佛就作伴,所以这个要懂得。
  在中国古代丛林,丛林制度是叫做中国佛教,在印度没有,丛林是中国发明的。丛林是什么?就是把佛教的教学正规学校化。世尊当年在世,教学是私塾,跟孔老夫子一样没有正式的学校,固然天天教学上课,没有正式学校。到中国来的时候,百丈、马祖正式建立丛林,那就是正式学校,它有制度。所以丛林里面有主席,我们一般也称为方丈,也称为住持,他是主,他等於校长,下面所有的执事就是伴。你看他下面有首座,首座管教务;有维那,维那管训导,这个诸位要懂,不是说他只是敲大磬的,不是,维那管训导;有监院,现在称当家师,他管总务。你看看现在一个大学有校长,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