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

第189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1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菩提,生死即涅盘」,生死、涅盘是一桩事情,烦恼、菩提(菩提是智慧)也是一桩事情。觉的时候叫智慧,迷的时候叫烦恼,所以它产生变化。变化怎么产生的?迷悟。一念不觉,迷了,把你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变成无明、尘沙、见思,变得好快,那个时间之短,我们没法子想像。通常讲刹那,刹那太长了,绝对不是我们想像得到,一念不觉,於是就产生什么?产生憎爱,厌恶、贪爱就从这里起来,这就是根本烦恼。厌恶属於瞋,贪爱属於贪,贪瞋痴立刻就起来。
  唯识经论里面讲的四大烦恼常相随,这讲第七识,末那识。这一念迷,那个相就是我见,跟著我见同时起来的我爱,我爱是贪,我痴是愚痴,我慢,慢是傲慢、是瞋恚。《唯识论》里面讲四种烦恼,「我见,我爱,我痴,我慢」,一定是立刻就跟著起来,它就起作用。让你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就有贪爱,就有厌恶;跟一切众生往来,自然就有傲慢的习气,总觉得我比别人强,别人不如我,这个烦恼叫俱生烦恼,不是学来的。是不是过去生中带来的?也不是。俱生,就是一念不觉的时候就生了。
  这个东西就是我们一般讲的佛性。佛性是什么?佛性是自性里面本有的般若智慧,这本来有的。般若智慧不是学来,自己有的。现在麻烦的就是因为你有东西把它障碍住,它不能现前,变了,变质了。你只要能把障碍除掉,障碍就是烦恼,《华严经》讲得好,妄想、分别、执著就这种障碍,你能把这三样东西放下,你自性本具的般若就现前。这一现前没有一样不明了,那就叫善观诸法,这才叫善。我们九法界的众生用心不善,观诸法就是用心,用心不善;诸佛菩萨用心善,善就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那个一切法是什么?是一切法性。这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话说得容易,做起来可不容易。
  我们在凡圣示意图里面,用最简单的方法让诸位同学省悟过来。这三大类的烦恼,每一类无量无边,没有头数,分为这三大类。无明烦恼就是妄想,就是起心动念,就是一念不觉,那叫无明,《华严经》上叫妄想。从无明就生起分别,分别是尘沙烦恼;由分别又生起执著,执著是见思烦恼,是最严重的,最粗、最重。我们现在是带著这三种染污,三类的烦恼看一切诸法,一切诸法的真相看不到了。
  我们看这个世间确实有不少志士仁人,很聪明,不能说他没有智慧,但是这个智慧是世间智慧。他也能看问题看得很深,看得相当远,而且他还有史学的经验。他对历史常识知道很多,许多的事情他都能够正确的判断出,不能不叫人佩服,可是问题依然不能解决。什么原因?他所看到的问题没有看得圆满,他认为的真理还是有欠缺。现在的科学家、哲学家都已经证明,许多学术界所依据的理论在今天动摇了,这是什么原因?原因就是他没有把烦恼放下。他跟我们一般凡人一样,他还起心动念,他还有分别,他还有执著。妄想分别执著比我们一般人稍微轻一点,还是不行,所以佛说世间人的智慧叫世智辩聪,他属於这一类的。在佛法里不承认他有智慧,承认他很聪明。佛法讲的智慧不是从外面学来的,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就有。你怎样把烦恼恢复成智慧?烦恼就是智慧,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除掉就是智慧。你想想这个道理对不对?佛教给我们的有没有道理?
  放下执著,你的真智慧就透出来少分,那少分很可观。你对大千世界,我们今天讲的,一般人所关心的,宇宙从哪里来的?万物从哪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人到这个世间来,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要来?人死了以后到哪里去?为什么要来、要去?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这都是大问题,世智辩聪没法子解决,唯有真智慧,阿罗汉就能答覆这些问题,而且答覆得很正确。为什么?因为他善观诸法。可是怎么样?他还没有得实相印,因为他的自性般若智慧转变只转变少分,还要努力,还要放下,再把分别放下,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分别了。
  所以诸位要晓得,宗门常讲的参究,这个字用得好。我们世间人讲研究,研究不行,为什么?你用心意识。我再想想看这个事怎么,研究,研究绝对不能把真理研究出来,你研究得再好是相似的,不是真的,要真智慧才能够得到真理。参是什么意思?参是有疑情不研究,一研究就落心意识,你就变成世智辩聪。所以古人讲这个参,你看看,离心意识参,你有没有离心意识?心是什么?阿赖耶,阿赖耶识是无明,起心动念,你没有起心动念;离意识,意识是分别;离末那,末那是执著。换句话说,你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才叫做参。试问问今天参禅的,几个人会参?你就知道那不是简单的事情。
  参禅真正开悟,在历史上找不到几个人。早年,这是十多年前了,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新中国成立以来,半个世纪了,参禅开悟一个都没有,他说的话对,跟三十几年前倓虚老法师在香港讲的一样。倓老讲过,他一生当中遇到禅宗的学人,他说得定的他见过,就是参禅得定,开悟的一个都没有,不但没有见过,都没有听说过,你就知道不容易。所以几个人真正能够把烦恼习气放下?
  净宗的修学,这是方便,方便在哪里?就是不要断烦恼,但是要能把烦恼控制住,那就比断烦恼要容易得多了。可是你要懂得、要善学,善学的人就是会学。读经、听教、念佛,古人说得好,经教上教给我们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的,这是念佛的秘诀。祖师大德教给我们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其实祖师所说的跟大势至菩萨所讲的完全相同。
  净念相继,有夹杂、有怀疑就不是净念,有间断就不是相续,这是念佛的秘诀。念佛如是,我们学教也如是,读诵也如是。读诵,我在讲席里面讲过多次,怎么样读经?用真诚、清净心。《无量寿经》经题上说得好,「清净平等觉」,用这个心。经本展开就如同对著佛菩萨,听佛菩萨的教诲,恭恭敬敬的听,不能分别,不能想这句什么意思?这个字怎么讲法?你一起这个念头,功夫全就破坏掉,变成什么?世间人读书。佛弟子跟世间人不一样,佛弟子读书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世间人读书里头没有戒定慧三学,所以叫世智辩聪。佛教给我们读书是戒定慧三学统统在里头,你看守住佛的这个教诫,这就是持戒。佛教你用虔诚、恭敬、清净平等觉心,你就用这个,这是持戒。念的时候恭恭敬敬,一心专注,没有一个杂念,从头念到尾没有一个杂念,就是不起一个念头,那是定;这部经念完之后,从头到尾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慧。这是什么智慧?这叫根本智。
  根本智,《般若经》上所说的「般若无知」,根本智是无知,就是清净心,可是清净心起作用,无所不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叫实相印,真智慧。你这样念经不起一念,你念完之后人家来请教你,你讲给他听,你讲得头头是道。可不能研究,一研究就不是经的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研究不得。所以不可思议,思是想,想不得,思不得,别人来请教的时候对答如流,绝对没有去考虑的,没有去想一想的,想一想错了。你看,《坛经》上记五祖传法,叫大家作偈,作偈可不能够思想,一落到思惟就错了。真正开悟的偈子是随口而出的,怎么能去想?所以神秀大师做一首偈,想了好几天,偈子做出来之后心还不安,那就是不善用心,没有得法。得实相就是得法,实相就是真相。
  真相,佛经里面的名词叫法性、叫法相,法性跟法相是一不是二,叫实相。什么叫法相?什么叫法性?法性是心、是识,能现能变;法相是现相,宇宙万有无量无边的色相。「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能变的是性识,所变的是万法、十法界依正庄严,还包括一真法界,这是大经给我们讲得太清楚了,我们都很能够耳熟。但是我们看到相还是著相,还是不知道相就是性、性就是相,著相就不见性,你就生烦恼。所以经上讲「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法是什么?法性、法相。离相,不执著、不分别就离了。只要能做到不执著、不分别,你就见到法性,你就见到法相。不过这个见到是相似的,不是真实的,见得不清楚,迷迷糊糊的,很不错了,还戴著一副眼镜,最后这副眼镜拿掉,你就见到真相。最后那副是起心动念。
  不起心、不动念,法性、法相都在面前,这个时候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你就是真的得实相印,实相就是《般若经》上常讲的诸法实相。见到诸法实相的人,就是得实相印的人,在佛法里面讲他成佛了。你看禅宗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得实相印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这个佛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一分法身就是实相。在《华严经》里面这种佛,明心见性的佛有多少?四十二位都是明心见性,都是成佛了,四十二位。这四十二位就是经上告诉我们,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
  统统都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为什么还有这四十二个位次?破无明没错,无明是破掉了,无明破掉当然见思、尘沙全没有了,可是无明的习气没断。这四十二个阶级就是从无明习气多少,或者是厚薄而说,不是说其他。这个习气碍不碍事?不碍事。你想它怎么会碍事?他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善观诸法,他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他还碍什么事?所以他普入智门,普是普遍,一法都不漏掉,圆圆满满。你就晓得初住菩萨,这法身大士,这证得法身的人,法身大士,跟究竟佛果有没有差别?我们不能说有差别,不能说没有差别。为什么不能说有差别?法身、般若、解脱平等,破一品的人跟四十一品破尽的人没有两样。我们讲他的智慧,他的德相,他在遍法界虚空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是丝毫差别都没有。
  你看初住菩萨,观世音菩萨在楞严会上所示现的,《楞严》所示现的是初住菩萨,初住观世音菩萨;《法华经》里面的「普门品」是等觉菩萨,等觉观音菩萨;《华严经》里面善财童子去参访的观音菩萨是第七回向菩萨,等级不一样,可是你看统统都说的有三十二应。从三十二应来说,初住菩萨就可以现佛身,应以佛身而得度他就能现佛身,《大佛顶首楞严经》上说得很清楚。所以说智慧、德能一点都没有差别,所以你不能说他是有差别,但是你不能说他没有差别,为什么?他习气厚薄不一样。初住菩萨的习气就很重,第七回向的习气就很轻,到等觉那只有一点点,到妙觉就没有了。由此可知,在华藏世界、一真法界里面的菩萨,也可以说诸佛,也能说法身菩萨,法身菩萨就是诸佛,诸佛就是法身菩萨,没有一丝毫差别。
  不但菩萨没有差别,菩萨看我们也没差别,我们在《华严经》上读到的「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哪来的差别?你本来是佛,不过现在你是带著妄想分别执著的佛,这就讲清楚了。华藏世界的诸佛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的佛,就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