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时候,孔子已经过世,孔子的书在。孟子就依孔子的书来学习,不懂的地方就向孔子的学生去请教,那时候孔子的学生还有一些人在世。他学得很成功,成绩卓著,你看今天一提儒家,都讲孔孟,你就知道他学得好。在历史上,孔子尊为至圣,孟子称之为亚圣。所以孔子当年在世那些学生都比不上孟子,孟子真的后来居上。这就是跟古人学习,只要贵以专,你就能成功;就怕你不专,那你就学得不像。
在佛门里面也有个例子,蕅益大师,这是我们净土宗第九代的祖师。他老人家学谁?他学莲池大师,非常佩服、非常羡慕莲池大师。莲池大师是净土宗第八代的祖师,可是那时候莲池大师往生了,怎么办?莲池大师的著作在。他读莲池大师的著作,效法莲池大师,他学得很像。所以莲池是净宗八祖,他是净宗九祖。这都是说明向古人学习,向古人看齐,真的成就了,世法、佛法都不例外。
为什么老师不叫我学前面这些古大德,要叫我学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是近代人,跟我们现代的生活没有脱节,能在我们现实社会环境里面,知道怎么学习,这大有道理。莲池大师是明朝时候人,蕅益大师是明末清初的人,距离我们太远,那个时候社会型态跟现在不一样。印光大师他老人家所说的、所行的,也就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在现前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能行得通,我们要晓得。
他老人家一生不鼓励人出家,一生不建道场,不传戒,只给一般在家同学传授三皈五戒,结缘而已。提倡发菩提心,一心专念,主张同学们在一起共修建小道场、小念佛堂。他老人家已经看到现在现前的社会,小型念佛堂不超过二十个人,规模很小,不会变成观光旅游的道场。一盖大庙,都变成观光旅游,每天客人来那么多,你还能修行吗?你的心还能定得下来吗?这不可能。所以他老人家讲的符合於现代。二十个人小道场,生活费用不多,真的,二、三个得力的护法就够了,每个月给你送点钱、送点粮食就行了,真正能成就道业。
不做法会,不做超度佛事,就是念佛。一年打几个佛七,平常实在讲就是像佛七一样的,打几个佛七叫加香。什么叫加香?道场念佛的,不用钟表,烧香,长香,一支香一个半小时,这一堂课。一天通常是七支香,你就晓得普通每天念佛的时间是十个小时。一年打二、三个佛七,佛七就加两支香,九支香;九支香差不多就是十几个小时,十四个小时到十五个小时,叫加香,精进佛七。这是老人教我们的。
现在我们的念佛道场,我教同学们,每天十个小时念佛,或者是八个小时念佛,至少一天要有四个小时听经。为什么?如果没有四个小时听经,念佛念久了,人心就疲了,他不懂得意思,他还是胡思乱想,这就很难。所以有四个小时听经,解行相应。听什么经?要贵以专,专听《无量寿经》一部经,这比什么都好!如果是换点口味,好,那就听两部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听完,听《阿弥陀经》,《阿弥陀经》听完,再听《无量寿经》,这两部就够了,不能有第三部,心是定的。听经也是念佛,没有离开阿弥陀佛,没有离开弥陀净土,这样能成功,这个叫不可思议法。
如果这个道场请的法师很多,讲很多的经,就算是一天讲八个小时,长年不断的这样讲。很多法师讲,那「不可思议法」那个「不」字就圈掉了,就是演说「可思议法」,就不是不可思议法。专一,是不可思议法;学很多,那就是可思议法,可思议法是世间法,就跟学校上课一样,很难有成就。为什么?心不专!凡夫很会计较,这个经上讲的跟那个经上讲的来做比较。换句话说,他从听经、学教他会生起分别执著妄想;佛法是叫你要断妄想分别执著,它现在引起你的妄想分别执著,错了!这变成什么?现在的术语叫佛学,不是学佛。学佛是贵以专,学得很多很杂,叫佛学,不是学佛,换句话说,佛法真实的受用你得不到!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
所以真正一门深入,「教之道,贵以专」,学之道,贵以专,这才『令不思议众欢喜』。你看这个「众」也不是平常人,什么叫「不思议众」?《弥陀经》上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你就知道,不思议众是多善根、多福德,他遇到这个缘,不思议的缘。他这个欢喜是法喜充满,这个欢喜就是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从内心里面生出的快乐,不是外面的刺激,这个乐是真乐,是从戒定慧里面生的乐趣。儒家读书有乐趣,佛法里面学经教有乐趣,你不能够契入,这个乐趣得不到,真的契入。
我们如果能够体会得,能够理解,最重要的要认真努力去干,真学!《华严》是大本《无量寿经》,修行还是《无量寿经》、《弥陀经》好,专一。这个经太大了,太大,利於理解,不利於修行,这个道理诸位要懂。好,现在时间到了,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第七首后面这两句:
【则以智慧辩才力。随众生心而化诱。】
第一句里头,重心是『智慧』,下面一句是『随众生心』。没有智慧就没有辩才,『辩才』是从智慧生的。这个地方讲的辩才跟世间所说的辩才不一样,世间有「世智辩聪」,那是什么?常识丰富,他也有辩才。佛法里面讲辩才,有「四无碍辩才」,这是佛法里头说的,这个意思我们要懂。
四无碍,第一个是义,义理没有障碍。一般说对於一切法,不论是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它的性相、理事、因果你都能够通达明了,这是第一种。辩才,佛法里面特别是大乘教里头所说的,不一定要念很多书,我们从《六祖坛经》里面能体会得到。惠能大师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开悟之后,真的世出世间一切法,我们讲一切法的性相,性是体,相是现象;性是能生,相是所生,宇宙之间森罗万象。从现象里面讲,有事有理,从事里面说,有因有果,从理里面讲,也有因也有果。这才能把一桩事情讲透彻。
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真的讲透彻了,他从哪里学来的?我们念《华严经》这一段就明白了,他从戒定慧里头来的,他不是从研究经教学习来的,不是!有一个代表人物,神秀大师,他是从经教里头学习来的。学习得也很不错,你看在五祖道场里面,他能够代祖师讲经说法,教化大众。但是那个辩才无碍,「智慧辩才力」他没有。为什么没有?不思议境界他没有入进去。入不思议境界,前面跟诸位说得很多,一定要把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放下才能跟法性相应。与法性相应才叫智慧辩才,而不是跟烦恼相应。烦恼是什么?阿赖耶!跟阿赖耶相应,不行,八识五十一心所,这个不行;要跟法性相应,才有真正的智慧辩才。
能与性德相应,《华严经》上,不仅是《华严经》,一切经,不仅是一切经,一切法,任何一法,要请你讲,你都能讲得头头是道,都能讲到无量义。为什么?一切诸法的体都是自性,自性是无量的!他给我们说,就显示出他无量的辩才,原来无量辩才是性德。所以此地讲的智慧,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出现品」里面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是这种智慧。是你自性里本有的,不是学来的,学不来的;你所学来的,不是自性的真智慧。换句话说,《坛经》里面这两个人物,我们就了解了,神秀大师的智慧是学来的,惠能大师的智慧不是学来的,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他透出来了。
为什么他能透出来?他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就这么个道理。神秀大师虽然学了那么多年,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放下;他要真放下,他就不会写「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他就不会写这个句子了。真放下,哪里有?真放下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就说明一个人放下,一个人还没放下。放下之后,智慧德相现前;没有放下的,我们现在的佛门里面讲,是知识,不是智慧。还有个名词,叫「世智辩聪」,世间的智慧,辩才聪明,不是佛所讲的四无碍辩。
四无碍辩里面第二个意思,诸法名相分别没有障碍。这个诸法不仅仅是佛法,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你向他请教,他跟你讲解、辨别没有障碍,他全都通了。譬如学佛的同学,我们举很浅显的例子,遇到人问你,什么叫佛?佛是什么意思?你能说得清楚吗?这个不要自性智慧,佛学常识稍稍懂一点,也都能说得清楚。当然,从智慧辩才里面说出来,当然透彻。佛这个字是从印度梵语里面音译过来的,翻译成佛陀、佛陀耶。中国人喜欢简单,把尾音省掉,就称佛陀;那更简单,陀也不要,就称一个佛。所以,佛是佛陀耶的简称,佛陀耶是印度梵语的音译。它的意思是什么?我们现在学《华严》懂得了,只要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人就称为佛陀。
这三大类的烦恼能够放下一种,最粗的、最明显的就是执著,执著放下了,就称阿罗汉,我们一般讲证果,证阿罗汉果。执著放不下,凡夫!一定要学,希望我们的执著愈来愈淡薄。愈来愈淡,你的功夫就愈往上提升,不能不做,什么都要淡,不要去计较。所以印光大师教我们一个方法,比什么都好。他老人家现身说法,自己做了再告诉你。什么方法?他的佛堂,佛像上面挂了一个字,「死」。每天你看在佛堂里面礼佛、诵经、念佛,都看到这个字,常常想到我就要死了,还有什么放不下?还有什么好计较的?破见思烦恼,放下执著,这个方法妙极了。
他一生为我们现身说法,我们生活也好、工作也好,处事待人接物也好,想到死了,还有什么计较的?还有什么好执著的?我们这个关能够突破,念佛得功夫成片轻而易举!功夫成片,生凡圣同居土就有把握了。而功夫好的,真能做到自在往生。什么叫自在往生?想走就走,没有障碍;想留几年,不碍事。留几年为谁留的?为众生留的,绝不是为自己。为自己再留几年,那你一定还没有放下,你的执著没有放下。执著真放下,有什么好留恋的?随时可以走!
要留下来,还有些众生可以帮忙的,这就是说佛度有缘人,这里还有有缘人。什么叫有缘?听话的,能接受,你跟他讲,他欢喜,他能接受,他能够跟你学习,这叫有缘人。如果你住在这个世间,你讲的话人家不相信,人家也不愿意跟你学,那毫无意义,那就赶快走!纵然有寿命也不要了,提前走。这样的人很多,过去有,现在也有不少。这个事总要知道,你说那个多自在。这是好事,第一等的好事,每个人都可以证得,就怕你不愿意做,那就没有法子。你只要肯,没有一个不能成就,希望我们努力。
你再能够放下分别,你就是菩萨。如果连妄想、起心动念也放下,你不就是即身成佛了吗?从理上讲,凡夫成佛一念之间!你一念能够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你就证得了。好在在中国历史上有个惠能大师给我们做了榜样,《华严经》上是善财,善财给我们做榜样,《法华经》里面是龙女,都有好样子。这是经上讲的,几千年前我们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