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振大唐 >

第237章

重振大唐-第237章

小说: 重振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千里之外、西域之地,终有大食贼来寇!朝贡之时,西域的史国使者之言,谅你们已听闻在耳。其实,我也正忧心西域战事,急欲成行西域。然而,此前却因早些时候定下的回纥婚期,不得不暂滞行程。如今婚事已成,而我又需离开银铃,也就是长安一段时间,这岂不是御驾西域,一举两得之时嘛!”
    如果说在我回答霞儿的问题前,我的妻妾中还有人犹在思想霞儿的惊人辣语,那么在我这一席话说完后,绝对没有一个人再有那份闲心——众女都被我这个决定给惊呆了!一怔之后,众女却都心乱如麻。是啊,从征讨渤海国到巡幸江南,由决战瀛州到跨海东征,自我秉掌天策府始,夫妻之间一直聚少离多。如今刚刚东征归来,也不过几天的时日相聚,可谓是“枕未安,席未暖,相思更未酬”,竟又要别离,众女情何以堪!
    面对众位妻妾如怨似诉的眼神,我暗暗地叹息,对于历史的熟知,使得我做出许多亲人忠臣所不能理解的选择,亲历西域,对抗大食之战,对于我来说是无论如何都必须去的,也可以说这是上天赋于我的责任之一:中亚的西域各国,也正是从大唐无力为他们撑腰以后,才开始全面倒向大食,并逐渐经历伊斯兰化的历程。从此,地处欧亚大陆接合部的中亚五国,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战略能源和资源基地的中亚五国,完全脱离大唐帝国的怀抱,成为伊斯兰国家!
    我心念一动间,有了说服众女的法子。当下,我徐徐问道:“《道德经》第六十章有言:‘治大国,若烹小鲜。’你们可知其意?”众女之中,虽多聪慧灵质之人,但讲及文才的渊博,当推有“江南文花”之称的香凝为最了。虽然对我在乍然之间,提出如此驴唇不对马嘴的问题而疑惑,但众女之中大部分人仍忍不住望向香凝,希望她及时给予解说,以期快速地把握住自己夫君的心思动向。
    香凝半咬朱唇,面对着姐妹们期待的目光,略一沉吟,目光在我面上一溜,只得语音娇柔地答道:“关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可说是见仁见智。大部分人以为,小鲜是很嫩的,如果老是翻来覆去地烧炒,就会把小鲜做老弄碎,因此治理大国就不能来回地折腾。但依小妹愚见,这个解释大为不当,远不合老子的真意!
    懂得烹饪的人都知道,烹饪菜肴的水平如何,除了做菜的材料搭配之外,就是火候的掌握。而小鲜却又是各种烹饪材料中最为娇嫩的,更要精心细致地摆弄。所以小妹以为,老子的这句话的真意就是:治理大国的最高境界,就是小心翼翼地掌握火候。
    不知棠郎以为然否?”
    我一拍手掌,轻赞一声好,而后说道:“难得香凝有此真知灼见,我意也如此!如今唐内乱初定,再不复贞观、开元之盛。当此百废待兴之际,我更应该治大国如烹小鲜,好好地把握火候引导局势。现在大食贼来侵昭武九国,所图者非只西域,而是大唐!”我这最后一句话,虽称不上是石破天惊,却也说得众女微微色变。
    我目光一扫之间,立知自己的先声夺人已然奏效,便再作分析娓娓道来:“当日白衣大食未曾灭亡之时,就曾豪情满怀地对臣下许诺:‘谁若东征取得大唐之地,就封谁为大唐的总督!’虽最终还是气馁于大唐军队的战力而放弃,但大食贼东窥之心终难磨灭。如今,黑衣大食贼的气焰比之白衣大食更为猖狂,势力已兼并其临近多国,正是凶焰高涨之时,更有许多部族小国前往依附。
    而西域诸国虽是我大唐多年的属国,倍受大唐的恩典和庇护,可世间也并不缺少见利忘义、弃义芶活之人。我担心高仙芝虽智计百出,更擅山地之战,但拙于知人之明,只知奋勇制敌,忽略了因利益而3起的一些变故,比如曾经臣服大唐的国、族变节,使得大唐在西域的对敌场土陷入被动!如此而论,大唐的西大门不复存在,整个大唐势必震动非常!我不希望有这个局面出现,所以我选择亲临西域,用自己的智慧来尽可能地消除外来的危害!”一席话说完,虽说得众女若有所思,我却仍然有隔靴挠痒、差那么一点火候的感觉。
    我思忖之下,索性更进一步地说道:“再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目下而论,虽说重振大唐任重而道远,但大唐境内渐渐稳定,北方回纥以及西南吐蕃也暂无异动,若不趁此良机,安宁大唐西域,打疼兵锋正盛的大食,难道要等到众乱群生、弄得自己焦头烂额时再四面开战?
    正文 第四百零四章 出兵之论(下)
     更新时间:2009…10…9 23:27:35 本章字数:2069
    况且,西域诸国为保家国,自知其国军队战力不济,甘愿为大唐资出粮草,此战一启之下,对百业复苏的大唐国力来说,时机正对而损耗却不是太大!”
    话音刚落,却见莹玉略一迟疑,大异平日的果决刚毅,娇娇怯怯地轻轻说道:“棠郎决定此时用兵西域,决战大食自是最佳时机!然则大唐名帅众多,上将如云,即是西北安抚使高仙芝高大夫,也在西域诸国,中有‘山地之王’的称号,不只兵略谙熟,更熟知西域各地理风情,且得棠郎委之十余万兵马,最堪西战统帅,何用牛刀杀鸡,劳棠郎御驾亲往?”
    莹玉不愧有,讧南武魁之称,此一番话倒也有些见解,可是问题就在于高仙芝在西域诸国之中,素有的“山地之王”美誉,历次胜战小勃律、竭师等国的傲人战绩的溢美之词,已使高仙芝暗滋轻敌之念而不自知。在我所知道的历史上,他的轻敌之念,终为葛罗禄所乘,直接导致了大唐与大食的怛罗斯之战的败北!
    如今,高仙芝急军奇袭、各个击破之计虽无葛罗禄的参与,也颇为可行。但依照高仙芝惯于分兵合击、奇军奔袭的战法,若有与大食暗通款曲的部族出现在战阵之上,只恐怕会再现历史——大食军队与叛贼里应外合地夹击于他!有我坐镇其间,终归有益无害!
    但我这番心思当然不能如此明说,我思索一下,措词说道:“高仙芝固然精通军略适任一方主将,但他的战法偏于奇诡、拙于稳扎稳打的攻防,一旦正面临敌,只恐他会被动失机!若是另委将帅统兵,前往西域与之呼应,只恐统属不一,意见相左,甚而二士争功,贻误战机。而我若御驾亲临,配合他偏于奇诡、拙于稳扎稳打的战法,我大唐军队则奇正兼具,更显我大唐的兵锋之利,大败大食贼则指日可待,速战既可速决,不只再扬我大唐声威,使得西域诸国完全归心,更可减少大唐军伍男儿的伤亡,如此多的好处我如何不亲征西域?”
    我这番话也绝不是空穴来风无的放矢,高仙芝虽有山地之王美誉,精于打奇袭,战法超群,但用兵之法确实太流于奇诡,失之平正。众女见我语之再三,如此坚持,又颇服我的智谋武功,只得收起谏阻之意,心中眷眷不舍之余,众女不约而同地浮出一个念头:前者青州之战有霞儿相随,继而南巡有皎玉、玉雪相随,最近跨海东征有莹玉相随(当时灵儿只是我的丫环身份,是以不计于内),如今征战西域应是该谁相随?
    在众女的心中,随行征战的妻妾既要服侍好自己的夫君,更不能成为我在关键时刻的累赘,还得负起护卫我的责任(虽然以我武力而论,根本不需要别人护卫),所以这随行战阵的人选必须精擅武功。身为大妇的可君当然虑及于此,这随行的人选本应该由她选定的,可君微一思忖,便开口点将道:“姐妹之中精擅武功利于战阵奔劳的有霞儿、朝云、玉霜、莹玉、灵儿五人,霞儿、莹玉已然相随棠郎战阵一次,而朝云有导在身,绝不可成行。玉霜和灵儿既属新进姐妹,不若就由这两位妹妹同时服侍棠郎于军中,姐妹们以为如何?”可君所定的人选条件情理兼具,即使跃跃然直想自荐追随的霞儿也黯然无声,众女自无异议。www。。cn
    只因今日所纳娶的嫔妃之中,银铃既是回纥国的公主,又是大唐帝国的仅次于皇后的慧妃,身份地位较之玉霜、灵儿绝对高出一阶,所以无论怎么说,今夜我新纳之夜若不临幸银铃,在情理上就不能再召幸别的嫔妃。如今在内宫之中,所有的事务已然通过计较,而安仁殿上已一片沉暗,我须早做决定才是,终不能没有理由地避过银铃的初夜。
    “我即刻宣召相关大臣于两仪殿商议出兵之事,明晨一早便兵发西域!”我当即向可君、皎玉等到人吩咐道。一语之下,离情别绪顿然弥于安仁殿中口然而,起兵行军决非一令即走那么简单,即便东征而回的大唐西南安抚司的铁壁军、神机军以及唐北安抚司的横野军、定远军,就驻扎于长安城外,也得需要一段时间的军资调配,是以我狠下心走出安仁殿,吩咐守护在殿外的亲卫及太监们摆驾两仪殿。
    “殿下,姻结回纥,喜纳三妃之际,何以遽然决定御驾西征?大唐元气才稍有恢复,却在东征甫毕之际,西征又起,陛下如此频战于外,不怕耗损了国力,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使得民不聊生了吗?”左相陈希烈一听得我决意御驾西征,马上前行两步,语重神惶地叩拜在两仪殿上。户部尚书杨炎也随在陈希烈的身后跪附议。
    我一扫两仪殿土的臣子,裴宽若有所思,李泌、员俶若无其事,白孝德若有所失,郭子仪、吴东生、张恒远等人神色激昂,岑参皱眉筹算,心中立知这一干大臣对西征的看法:陈希烈、杨炎虽不能说鼠目寸光,但他们凭着以往的见闻经验,只单纯地看当前所要实施的西征,将要带给大唐百姓的危害,却没有看到这次西征的益处,是以一知即谏;裴宽虽由大食所表现出来的野心,以及西域诸国誓为资援的表态中,思得此战确实利大于弊,却不冒然表露自己的意见,想再静观一下局势的变化再做定论;李泌和员俶却将西征利弊了然于胸,更可能也猜知催我选择明晨西征的宫内原因;郭子仪等将却为可御外侮、为主分忧,一展胸中抱负而情绪激昂;岑参却因职责所在,一闻征战,立时先筹算其战将要需用的粮草军资;白孝德是个做惯留守的武官,自知此次西征难有自己的加入,为一身兵略武艺而不能纵横域外,感到有些失落。
    正文 第四百零五章 磨刀霍霍
     更新时间:2009…10…9 23:27:50 本章字数:2059
    这两仪殿因在禁内,且是皇帝和亲信大臣的议事之所,是故举止较为随便,并没有多大的礼数讲究。当下,我离位下案要将陈希烈、杨炎二人扶起,陈、杨二人见我如此恩待,连道不敢,就势而起,却仍是一付躬身待命的样子。我知道,他们这是等候我的答复。而西征之事虽已定案,却也终须让作臣下的有个清明,师出有名我才能对天下人有所交代。
    我便语重心长地说道:“两位卿家为国之心,朕心中万分清明。但谅两卿也知,大食历代君主,都窥觑大唐的繁胜,曾屡次妄图假借西域之地为跳板,兵侵大唐!如今黑衣大食的阿拔斯王朝刚刚立国,就发动十余万军队东侵,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毫不逊于昔日的突厥、吐蕃!由今日朝贡的情形,二卿也应知晓,吐蕃与回纥虽与朕是郎舅之亲,但它们既然拥有相对广袤的疆土和善战的铁骑,又怎么会甘于平庸雌伏?一俟其认为时机成熟,一定会有所行动,甚至再效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