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振大唐 >

第220章

重振大唐-第220章

小说: 重振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不足为虑!就是史朝信中军大营余下的五千精兵,也是当日高秀岩奉我的命令相投史朝信的嫡系部下,史朝信若是真的派高秀岩往援西营,也只是使我西线作战的前锋营多些助力而已。况且更有深得史朝信信任的高尚代我筹谋一切,我如何会为精于山地作战、拥有强大的近战能力和远击能力的前锋营担忧呢?
    其实,史朝信的三座大营因为溉要制控住大间、道奥向倭国大陆流窜的水陆通道,又要保证彼此间达到由点及面的封锁效果,所以三营间的距离并不是很远。用了近一个时辰的疾行,即便是在夜幕垂降中,史朝信的中军大营也已然举目可辨。所谓“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纵然此战我已成竹在胸,纵然敌方绝无可布的岢兵,但对坚信兵乃是达到目的的阶梯以及诡慎之道的我来说,为了把自己军队的伤亡降低到最低的程度,我不能不慎重行事!
    我命令吴东生和横野军的忠武,将军薛庸薪各率五千兵马充作先锋,由敌营防御最薄弱的南部攻入。在打开寨门、栅栏以使豹骑、骠骑三万人马长驱直入后,薛庸薪负责保护中军大营的粮草,吴东生则直取高尚已经指明位置的史朝信的营帐!
    命令甫下未,久,分为两部的横野军刚刚接近敌营南部的营寨栅栏,却听猛然间史朝信的中军大营一阵大乱,接着,更有喊杀声在中军大营内外响起!我料知这是一件有喜无忧的事件发生了,甚至可以猜知是高尚、高秀岩通过某重沟通方法,与已经攻破史朝信西营的李思成部同时攻击二万隼人族族兵和史朝信的亲兵,连忙不待横野军准备妥当,直接传令全军  快速猛攻!我相信,不用吴东生直取史朝信所在的营帐,高尚也一定会完成我交给他的一项独特任务!
    史朝信的中军大营,本就已经大乱,听那喊杀之声由营寨的西面和中部响起,敌营中所能征战的将士好象都在往哪里奔,因此,我方将士由营南而入,基本上没有遭遇到一次百人以上的抵抗,顺利地“冲”入而不是攻入所谓的中军大营。
    拥兵疾冲之间,已到战伐之地,却见战场上的将士除了我前锋营陌刀近战的铁壁军外,还有一支脖系锦帕的混编军队在协战一支外族兵。
    由于脖系锦帕是我军和高秀岩约定的识别记号,所以我立时确知,这个战斗是李思成和高秀岩里应外合而发!我虽在思忖之中,早得军令吩咐的郭子仪、吴东生立即挥军杀了上去,员俶、高适二人陪侍着我一道观阵,只有车驾检校官赵修勒住一千骠骑联同三百亲卫护驾。这支装备奇差战力几无的外族兵,毫无疑问就是隼人族的二万族兵!在平原营寨中,六万余装备精良的正规军KO二万荒岛野族的族兵,任何思维正常的人都知道这可算是单方面的屠杀!我显然没有兴趣观看下去,心念之间,我急忙按照高尚所说的方位,向一边粮草的屯存处走去  我需要知道目前有多少粮食可供我使用!
    许是高尚的精心策划,中军大营的粮草一直紧紧地被他或者高秀岩的心腹握在掌控之中,一路行来,由接近粮草的百步之内开始,竟没有见到一个伤兵横尸!我在欣慰之余,心中不由对自己向高尚密嘱的事情放心不少。思绪转而向清倭计训飘去:当日赞同高尚的新竹策后,我就再三地催令大唐地方,特别是楚州,紧急筹粮购药,先期以运输药材为主。这头一批药材在我的催促下到底何时能来?
    正文 第三百七十一章 战后余思
     更新时间:2009…10…9 23:14:17 本章字数:2146
    冬日的夜象本就较之白昼冷凄,在冽风的肆虐下,更让人感到冰寒刺骨。柳絮般的雪花依然漫舞空中,而在地上莹莹积雪的映衬下,三丈之内视物虽未达到纤毫毕见的程度,却也对事物的识认相当清明。然而,我相信就在现在这冰寒刺骨的寒夜中,没有几个大唐人的心中感到天空中固有的寒冷——我东渡大军一役毕以全功地将祸乱东瀛、横行倭国的史朝信部全军铲除!
    这份喜悦充斥在一个时辰前犹然在战阵中纵横的将士的心头:什么铁甲征战十年还,自出兵长安以来,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我们就实现了援战的目的!因此,当大唐东征大军的将僚们齐聚我的中军大帐内时,精神仍然振奋非常。而居功甚高的高尚、高秀岩当然也出现在大帐之中。
    礼拜已毕,东征大军行营都统、东瀛招讨使郭子仪首先躬身向我禀报战役的伤亡:“启禀陛下,臣据适才前锋神机军、左部岢岚军的传报,以及其余各部在这中军的统计,此战之下,前锋营阵亡将士一千二百四十余人,重伤将士五百九十余人!其中,神机军阵亡将士三百七十余人,重伤将士五百九十余人,铁壁军阵亡将士八百六十余人,重伤将士一千二百六十余人;左军阵亡将士二千八百二十余人,重伤二千三百一十人,其中,横野军阵亡将士一千二百三十余人,重伤将士九百四十余人,岢岚军阵亡将士一千五百八十余人,重伤将士一千三百六十余人;中军阵亡将士二千六百七十余人,重伤将士一千四百二十余人,其中,骠骑阵亡将士一千一百二十余人,重伤将士六百六十余人。
    全军共阵亡将士六千七百三十余人,重伤将士四千二百二十余人!
    而敌所部四万五千兵将,有五千将士阵前反戈,俘敌一万二千二百五十余人,并尽歼隼人部族二万人!敌首史朝信和西营主将孙孝哲死于乱军之中,东营主将田承嗣被擒俘!”
    通过战后一个时辰的了解,我知道此战之中对我军造成伤亡最大的,就是东营田承嗣部!而论及伤亡,攻坚折锐的前锋营反而最轻,但论及降俘和战功,却也是前锋营最多!这并不是西营主将孙孝哲和东营主将田承嗣采取的反应的不同而造成的,也不仅仅是因为前锋营突袭敌西营时,它麾下神机军的远击军械的效力发挥到了极致,铁壁军陌刀的如墙疾挺也颇有成效。而是因为打入敌人内部的高秀岩部:战至方酣时,受命来“援”的高秀岩部,在孙孝哲军中的蓦然反戈,摧垮了孙孝哲部的斗志、战力!而后,李思成倚仗着有高秀岩的五千将士可作内应,便留下神机军收拾西营战场,自己亲率铁壁军略后于高秀岩部,兵挺敌人中军大营,里应外合地发动攻击。由此,前锋营攻敌中军大营也没有多大的伤亡!
    如今听闻到统计上来的具体数字,我心中暗暗思忖:此次袭战之所以能以小的伤亡换取大的胜利,一方面是做到了知已而知彼;二是自己所率的每一部东渡东瀛的军队都是大唐的精锐之师,战力并不逊于敌军;三是此战的进行是采取了突袭战,根本就是杀它个措手不及;四是有内应!看来,大食那边我该多做渗透了!
    我再看看帐下的众将僚,他们面上虽仍带兴奋之色,但仍有深深的倦乏之意,当即便下令道:“大战之下,军疲将乏,各军且各置警戒,休歇去吧!”众将僚见我意态索然,面上显出一丝倦色,连忙礼拜而退,只有高尚躬身未退。
    “不危、事情进行得怎么样了?”待及将僚们渐渐远去,我目注高尚,意有所指地轻声问道。自从我与高尚在史朝信的中军营寨中相见,因为我身侧一直臣僚相陪,且时不时地有人禀报事务,所以我一直没有寻得机会,向他问询我早就交代的事务的进展情况。虽然我由高尚从容而立的态度上可以忖知事情进行得定是圆满,但心里仍然不由暗暗地有些担心。
    垂手恭立的高尚闻得我的询问,立即微一躬身,也轻声地回道:
    “不危既得陛下信任,交付处理如此慎密之事,不危又怎敢有负陛下!
    史朝信现在无恙于军中,在药迷下酣睡之中,绝不会有人发现。陛下但请放心!”闻言我心中一松。
    当日我见史朝云心系自己娘家血脉的伤心神销的模样,灵机一动,通过飞鸽传书,令高尚利用自己在史军身份上的便利,先觅得一身材与史朝信相仿的兵卒,暂作自己的亲兵,在眼见史朝信势危之际,斩杀这个已穿上史朝信服色的亲兵,毁容或弃首以冒史朝信,再将史朝信严密控制起来,日后放在稳妥之地任其生活,以安史朝云的执念痴心。
    在我想来,史朝信就是个不折不扣的二世祖,既无谋略,也没有过人的勇力,做为父辈余荫不复存在的他,放在任何地方,只能庸碌一生,一丝细浪微波也翻腾不起来!而且,在我心中,兵清东倭的计划得以实施进行,完全得益于史朝信的配合,不可谓无功,纵有拥兵横行的过错,却也是针对于倭奴,如此而论功过相抵!于是,我个人的情感和德信于天的信念都找到平衡,我才再次决定赦免他一死。
    现在我对于高尚,已不象先前那么单纯地认为他只是个智谋之才,通过消息的密切往来,我渐渐发觉他既同于三国贾诩的为达目的不计手段的毒辣,所学似乎也很博杂,最起码他对于医药的运用特别地在行。
    如若不然,怎么先有绝育的古方,现在又出来使史朝信沉睡的迷药呢?
    不过,对于高尚的忠诚,我还满是信任的,他纵然心胸不广,纵然是计谋毒辣,纵然是医药通神,没有我为他提供一个施展的平台,他只能郁郁一世或者选择造反,绝不能一展胸中的所学,所谓知人善用,我既知他的品性才识,就能利用他所具有的能量!
    正文 第三百七十二章 再逢阿倍
     更新时间:2009…10…9 23:15:17 本章字数:2044
    自清除了在倭横行为祸的史朝信部之后,第二天一早,我就派行军司马员俶在倭奴国使者森村靖一的引领下往见孝谦天皇,而后,我亲率大军回师倭国的都城——平城京,等待倭国朝廷的到来!
    平城京位于本州岛中西部,大和国的北部,除了西北是盆地外,周围都是高原和山地。平城京是倭奴参照我大唐朝两京(长安与西安),的样子仿造的,东西约有三十二町(四公里多),南北约三十六町(近五公里),面积大约相当于长安城的四分之一。在这个矩形的城内,不论东西南北,每隔四町(尸里左右)就有大路相通,犹如棋盘一样。
    城北的正中,有向南占地八町见方的“大内里”,即是皇宫和役所的所在之处。而大唐天子御驾所至,在自己军队所收复的地方,自是当仁不让地居住在平城京,最豪华、舒适的地方——平城宫(即大内里)中!
    当然,做为我决不会行那鹊巢鸠占、碍人政务之事:平城宫的核心建筑物是位于南面的朝堂院、大极殿、第二次大极殿、第二次大极殿北面的内里,以及平城宫东端的东院。朝堂院,顾名思义,那是倭国二官八省一台官员朝会的所在,我堂堂大唐朝的君王自不会行居别国的议政厅上:大极殿,乃是用以举办宴会,以及举办天皇即位式和外国使节谒见仪式时用的地方,也不是适合作为皇帝身份的我居停之用;第二次大极殿,则是政府官员们用来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作为帝王,我决不能扰乱它国的政务;第二次大极殿北面的内里,却是倭国天皇居住的地方,犹如长安城内的皇宫大内,我更该慎防“淫”名上身,沾染不得;倒是平城宫东端的东院,可算是倭国天皇的宫内离宫,一般只作天皇备用宫房或者皇族宴会之用,正堪充作我的休歇之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