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振大唐 >

第154章

重振大唐-第154章

小说: 重振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强大的劲气下,旁观的人无不衣飘发扬,而我和虚云师兄也各自退了两步!我知道,虚云师兄最后所施的正是“浩然之真,纯阳之功”——九转玄功的最高层境界!
    “哈哈,小师弟果然身手高绝。再假以时日,师兄恐怕已不堪抵敌了!”虚云师兄一抖衣袖,毫不设词掩饰地笑道。一旁的封常清、哥舒翰、吴东生和白孝德面现敬服之色,霞儿更是一脸的灿烂,要知道,虚云师兄在武林之中,几乎已经是神一般的人物,我竟然与之相较毫不逊色,他们的兴奋可想而知!
    飘尘师兄不为所动地悠然一笑道:“这回想来没有人再埋怨恩师他老人家收了一个小徒弟了吧?”他的目光意有所指地看了看虚云师兄。眼见虚云师兄略有尴尬地一笑,我心里明白,虚云师兄确曾抱怨恩师他老人家给他收了个我这么小的师弟。不过,对于虚云师兄的率真脾性,我从心里喜欢。
    我不以为意地向虚云师兄真心地说道:“大师兄过誉了!小弟费尽心思,也不过勉强接大师兄一击之威。实在是惭愧得很,怎么当得起大师兄如此地推赞!”是的,一击之下我虽然表面上看,是与虚云师兄平分秋色,但我在占了许多便利的情况下,才勉强显得势均力敌,这其中的曲折只有我和虚云师兄心知肚明,即连身为一派之尊的飘尘师兄也只略见一丝端倪。
    “其实不然!小师弟虚年十六,就有如此的身手,放眼天下何人有此天纵之才姿!如果再过四年,大师兄想来已真不是小师弟的对手!唉,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大师兄真是老了!”虚云师兄原本是持平而论,却不料言语之下,竟生出一丝感慨。
    我心念一动,开口说道:“大师兄何以如此感慨,若非小弟以恩师他老人家近年所悟的奇功绝学,临机使诈用巧,只怕小弟早就放手认输了!大师兄不若入住天策府,一则,恩师所传的奇功绝学小弟尚有些地方还未融会贯通,小弟正可以敬领教益;二则,恩师帮小弟所训铸的攻坚营,如今只有二百人身在长安,小弟想烦请大师兄代为重新训铸攻坚营!不知大师兄可否应允?”有鉴于攻坚营将士在莱州的出色表现,再加上虚云师兄难得与我再次当面,我乘机邀请虚云师兄入住天策府。
    丹鼎派在终南山的主峰太乙山,与长安相距不过是大半个时辰的路程,而虚云师兄只不过是丹鼎派挂名的长老,一般并不参与派中的事务,终日只在避尘岩隐修而已。所以我邀请虚云师兄入住天策府,对于丹鼎派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
    但就在虚云师兄略一沉吟之际,二师兄飘尘却开口说道:“刚才小师弟好象不认识曾经一见、名列‘三宗五圣’中的大师兄一般,现在却又象是把我这个二师兄也暂时忘掉一边!难道小师弟就没有想到邀请二师兄入住天策府?”二师兄这一番满带调侃的话语大出我意料之外,可以确定,二师兄虽然言语中带着玩笑的意味,但他绝对是有心入住天策府。
    我带着惊喜的意味,声音微扬地说道:“如果二师兄也入住天策府,我们师兄弟能聚首一处,那真是一大幸事!到时,若再请得恩师他老人家移驾共居,那更是邀天之喜了!只是二师兄如何处理这丹鼎派中的事务?”
    听及我“再请得恩师他老人家移驾共居”这一句,两位师兄的眼睛直放光芒,虚云师兄再无半点沉吟地应允了我的请求,飘尘师兄更是面容一正地说道:“派中的事务二师兄早已经交于首徒紫阳,何用二师兄再多挂怀?”
    正文 第二百四十五章 心怀天下
     更新时间:2009…10…9 17:00:09 本章字数:2121
    一夕夜雨仿是倾注了无限的活力,处处的草木都绽现着碧绿,阳春二月,虽不是繁华似锦,却也正是满目萌绿时刻。
    自我由泰陵事件至今,已有半月的时光。当时回返长安的时候,先不说左右二相及满朝众臣纷纷恭请圣安,光是我后宫三位妻子梨花带雨的娇俏模杵,就让我看着实实地感动了许多天。
    这时,我也才知道,先帝的贵妃——杨玉环已然渺无踪影。当日,文若海挟五千豹骑追击那贼骑残部有百余里,几乎全歼了作恶梁州城的忠王残部!但依照所询所查的细节来看,杨玉环压根就没有被忠王叛骑的残部掳掠过,所被掳掠的,不过是随侍杨玉环的宫娥侍女。据幸存的一名宫女讲,在宫中亲卫抵御入城的贼骑时,她所服侍的贵妃娘娘好象就已不知所踪。
    闻知这个消息,我真不知这对于杨玉环来说,是幸还是不幸,心中顿时涌出一阵无力感。按照宫中的规定,先帝宠爱已极的贵妃,决不能任由她流落民间,除非她已经死了!数日以来,出动大队人马四处寻访,却俱皆不见其半点踪影。主管皇族事务的宗正卿多次私朝密谏,劝我为了全皇家的体面,让我直认杨玉环已丧于梁州的兵乱之中。
    我纵然心中有万分的不情不愿,如之奈何?!无奈之下,我只得依照宗正卿所言而为。并令自己的可君皇后亲召杨玉环的姐姐——韩国夫人崔氏和秦国夫人柳氏予以安慰。我想,将来若是杨玉环自己能回返长安,我再为她设词,称杨玉环是其劫后余生,历经艰辛,辗转间才得以回返长安。料想仍然可以恢复杨玉环的名号和供奉,这其中应该没有什么大的阻碍处。
    如今天下的大势逐渐趋于平稳,国境东尽日本海、西至咸海、南抵越南、北越贝加尔湖。幅员纵横皆过万里的大唐天下,只有东北的平卢、范阳犹然战乱未熄,但它再已无力在我大唐内境掀起巨澜了。
    “在三日之后,开始陆续调动大唐精锐边兵近三十万,三路进击东北,争取在兵马到位后。也一月之期,尽平平卢、范阳二镇叛贼!”——这原本是在上泰陵之前,我曾经制定地作战计划。但也因为我在泰陵出的意外,而拖延至十天前才得以付诸实施。
    然而,在八万剑南兵马发往太原,而北庭哥舒翰所部五万人马开往棣州的时候,平卢、范阳方面又出现新的变化。不过,这个变化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而且也在我的意料之中。这个好消息来源于邻近东北前线的棣州刺史的驿站快报,大概在我追护玄宗圣驾、平灭忠永二王叛乱的时候,暂时得以芶延残喘的安氏势力遽然发生大变:
    安庆恩在庄严等人的鼓动支持下,毅然决然地向自己的兄弟安庆绪及高尚下手,争夺两大军镇的帅统之权。身为安禄山长子的安庆绪在不备之下,惨遭毒手。而谋士高尚则于危急时刻,果断的投入了一直中立观望的史思明的怀抱。庄严虽欲根除自己暗中一直引为眼中刺的高尚,奈何怯于史思明不逊于己方的实力,只得隐忍罢手。而身任副帅的史思明自得高尚,待以心腹。在高尚的整训下,史思明方面的兵马军容士气已有振复。
    至此原安氏核心势力分为两派:一派是安庆恩为首,手底下有庄严、阿史那承庆、安守忠、崔乾佑、尹子奇等一干猛将,统有精兵“曳罗河”、同罗及六州蕃兵共八万左右;另一派当然就是原来的两镇副帅史思明。手底下有高尚、孙孝哲、田承嗣、李归仁等人辅助,掌有部分嫡系边兵及奚、契丹、室韦的人马共九万左右!(电脑  阅读 w w   w。1  6  k 。 c  n)
    我没有想到安氏的核心势力竟然有这么多的人马!一直以来,我只以为他们也不过是十万一、二的兵力而已!不过。虽说残余的安氏势力还有近二十万的兵马,但在我三路大军的分路围困下,将愈来愈无翻身之力了。而且,隐隐分化为两派的他们,既是同床异梦貌合神离,当然互相防备相互伺机而动!在我军压境时,他们暂时因厉害关系,形成的暂时唇齿相依的合作,更能给我军可乘之机。
    就在我为安氏的残余势力的分裂而高兴的时候。却又传来捷报:往战渤海国的郭子仪、朱信东部,在员俶先生的全力推动下,渤海国的世仇黑水国与郭子仪部南北夹击,战定了渤海国!而后,郭子仪在与员俶、朱信东、孙望善、孙康商议之后,为了牵制安禄山的兵力,将降兵打散归入自己的兵营,扩大了建制,使总兵力达到了四万!而后,稳扎营寨,依靠由渤海国送过来的补给,如一颗尖锐的钉子,镶在平卢与渤海国的衔接处,使得平卢的东北边界暴露在我方军队的攻击范围内!
    这样一来,平卢、范阳二镇的叛贼可说四面临敌,跑无可逃,几乎成了瓮中之鳖!我高兴之余,想及原本驻扎在莱、登二州的兵将们。心念一动之下,我当即下旨:以东牟、东莱两守捉的四千将士为骨干,招募二万精通水性的百姓,组成独立的水师!日常事务暂时由两位守捉使负责,东莱守捉使为正;原为保护郭子仪等部退路而驻守莱、登二州的五千将士,联合莱、登二州的各级官员,招请匠工师傅,大规模地兴建“莱登船舰制造司”,暂由莱洲刺史兼理事务。
    我如此安排原因无它,作为有前世记忆的我当然不会忘记朝鲜半岛上的风云,更不会忘记东瀛日后所犯下的罪行!我正可借着身为大唐天子的时机,为后世尽可能地多铲除隐患,多创造福利!只是我现在事务繁多,当前只能略做前期的准备工作罢了。
    正文 第二百四十六章 欲下江南
     更新时间:2009…10…9 17:01:08 本章字数:2054
    如今,我除了心系东北的情况以外,就是依然秉行此前我代为监国时,所制定的法规政策。现在我坐在天策府的崇政殿上,朝廷的大臣们分列左右,就是商议设立织造局的事宜。
    虽然,前一段时间,天策府的长史李泌曾远赴苏、杭,但因战端突然掀起,李泌在苏、杭的时日颇为匆促,根本就没有体察到真实的民间情况。所以,我和大臣们费了近两个时辰的时间,有如瞎子摸象一般,凭空猜想,也没有商议出个头绪。
    一无所获之下,我心里念头一动:现今国务平稳,大唐帝国的施政策略和发展方向已然制定和明确。我早已经将繁杂的国务政事全部分别下放到各个有司衙门,而各处职能部门也都正常地运作着,基本上没有太过疑难的事务必须要我亲自处理。有中书省充作决策和立法的机构、门下省勉为审核部门、尚书省当成政务执行机构、御史台则任作监察机构,已经可谓是“四权分立”了——也就是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和监察机构各不统属却又互相牵制!我坐镇长安仔细想来,并没有多大的实际价值,我不若亲下江南!
    此念一起,再也难以抑止。我连忙静心思想,得到的结果却依然是我亲下江南!我略一沉吟,便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我一经说出再次出京的打算,不出我的意料,满朝文武大臣几乎都是大惊失色!惊愣了一会儿,醒过味来的众位大臣立时纷纷出言反对。当朝新任的礼部侍郎杨洄,头一个出班奏道:“陛下万万不可!前者陛下往泰陵。却惊遇刺客,虽邀天下之幸。陛下毫发无伤,但现在思之,臣等犹身寒不已!再前,陛下出战渤海,结果一波三折,天下随之动荡难安!如今天下渐渐归于宁安太平,陛下正可坐镇中枢,指点天下!为了大唐的前途计,陛下岂可再轻出长安,让朝臣担忧,使万民悬心?”
    “杨侍郎所言极是!如今四海未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