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振大唐 >

第142章

重振大唐-第142章

小说: 重振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无事地上前将他虚扶起来,同时避重就轻地轻叹一声说道:“十年一别,皇甫将军倒是苍老了不少,朕犹记得皇甫将军当年的豪情雄姿,两相对照,真使人大叹岁月无情啊!”陪同皇有惟明前来的信使见状不再言语,识趣地悄悄退到一旁。
    皇甫惟明听得我提及当年含元殿立储旧事,忆及自己当时的狂悖和失态,饶得时光过去了这么多年,他也不由老脸泛红。皇甫惟明连忙躬身言道:“当年罪臣自听陛下圣训之后,一连数日心有不安,有几次罪臣想前往拜会陛下,却又因为种种缘故,没有得能拜会陛下!唉,‘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陛下悲怜万民的仁德之心,真是跃然诗句之中!自那时起,罪臣便时刻留意陛下的所为,由陛下十年磨一剑,于姚州大败吐蕃开始,罪臣心中已认陛下为不世雄主!认为若是陛下成为大唐的储君,实是大唐万千臣民的大幸!”
    我面含微笑地听着皇甫惟明的言语,从心而讲,皇甫惟明一直在我心中是忠直豪勇的形象,我绝不相信皇甫惟明是阿谀谄媚之人,所以他的这些话语我认为当是他真心而发,但皇甫他为什么起兵助逆呢?这是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而如今他为何来到我的面前?又如何和陇右节度使李光弼的信使纠葛到一块去的?这都是我心里的疑问。我清楚这些的疑问皇甫惟明稍待自会为我一一剖诉,所以我并没有质问于他,只是耐心地听着他的讲述。
    皇甫惟明言语至此,语锋自然而然地略微一顿,按捺不住心中疑问的文若海却直接愤然质问:“皇甫大夫如此讲来,那么河西兵马缘何驻于原州中?又是谁放言‘此乃帝王家事。外臣不可干预!’?”这一问绝对也是封常清等人的疑惑。随着文若海的愤然质问,帐下的将佐们更是凝神而听。
    皇甫惟明一听之下,只是连连苦笑。苦笑之中却又隐带着忧容,他轻叹一声说道:“这位将军所问极是!陛下,世人皆以为罪臣乃是忠王故‘友’,两者之间必然亲厚,更有含元殿力保忠王为储一事当做佐证!然而,谁人知道,罪臣自陛下作诗含元殿之后。一颗报效之心已经渐渐放在了陛下的身上!”(电脑  阅读 w w   w。1  6  k 。 c  n)
    长吁了一口气,皇甫惟明继续说道:“奈何家门不幸,致有孽子从逆叛正:因为罪臣曾是忠王故‘友’的原因,十年之前罪臣确实与忠王时有往来,所以孽子同华自小便与忠王长子广平王交称莫逆。而忠王在起兵之前,便遣广平王试图说服罪臣一同起兵。罪臣虽念故友之情,心中却也着实不肯从逆,并出语规劝广平王不要为大唐挑起内乱!在言僵语驳之下,那广平王表面上唯唯诺诺,暗地里竟鼓动逆子同华从逆,将罪臣及同清、同贤二子一同软禁起来,诈称罪臣病卧二子侍孝,轻而易举地私取了兵符印信,致有了现今的局势!”众人至此才豁然明白了其中的曲折,我也明白皇甫惟明为什么面带忧容——所谓骨肉连心,长子犯下如此大的重罪,为父者岂能不揪心!
    我看着皇甫惟明满身的风尘,一脸的憔悴,便关切地说道:“河西人马驻于原州既非皇甫爱卿本心所为,爱卿又何罪之有?皇甫爱卿毋需自责,更不要自罪于己!嗯,那皇甫爱卿又是如何脱困的呢?”我对他的称呼由比较生硬客气的“将军”,转为亲切的“爱卿”,在问询中渐渐透着真心的关护,并表露出我承认他是我的臣下的意思。而皇甫惟明的回答言语虽然入情入理,但因我心中渐渐有个初步的作战计划,在这个计划中,皇甫惟明是否可以信任,关连到全军一战的成败,出于谨慎计,也为了表示我对他的关心,我才有此问。
    皇甫惟明感激地望了我一眼,躬身再次恭声奏道:“孽子同华乃是臣的长子,原为建康军兵马使。他在领兵出发之前,特令自己的心腹部将唐琮率人控制河西治所——凉州,日夜监守于我,并派以重兵屯于玉门关,以防北庭军队援战长安!却不料哥舒翰料知河西重镇必然空虚,暗遣了他贴身两卫之一的鹰卫为前锋,由其家将左车率领,贴沿着回纥的边界,绕过张掖,避实就虚奇袭凉州,打算由内反取玉门,却正将臣解救脱困!”皇甫惟明心感我的爱惜之情,言语之间也不再自称“罪臣”了。
    而北庭节度使哥舒翰的贴身两卫及其家将左车,我是听说过的:作为大唐十大节度使,哥舒翰拥有一支二千人的亲卫队,而这被亲卫队他分为两卫,一个是当年威慑吐蕃、突厥的临兆精兵中的精英组成,名为鹰卫;一个是由历年征杀的边兵中的精锐组成,名为熊卫。顾名思义,鹰卫轻翔锐利,如同一把出鞘的利剑,专于出击奇袭;熊卫凝重沉稳,好似一座巍峨的山岳,工于防御守卫。其家将左车更是大唐西北地区的一个传奇人物!左车年龄在只有十五岁的时候,臂力武力就已是过人,而且谋略也毫不逊色,却很少离开哥舒翰的左右,立下了许多战功,他却不受官封,依然甘为哥舒翰的家奴。每次出战,他几乎都跟在哥舒翰身边,每当哥舒翰追上敌人,他常常一声暴喝,吓得敌人赶忙回视,哥舒翰趁敌回头,一枪刺向敌人的咽喉,左车则跃马上前取敌人的首级,两人配合相当的默契。
    正文 第二百二十二章 战平王乱(上)
     更新时间:2009…10…9 16:53:56 本章字数:2105
    我放下一念间的心思,只听皇甫惟明说道:“待臣联同左车收服了屯于玉门关的兵将后,便与北庭哥舒翰所部共统五万精兵,直向长安挺进!待到了原州以北七十余里的五老沟时,遇到陇右节度的兵马,才知道当前的情势。于是,臣及哥舒翰得以与李光弼相聚,并商讨应对之策!商量之间却惊悉原州城中火起兵乱,臣等便推知忠王必定不再坚守原州。因此,最后拟定由哥舒翰及李光弼合军十万,待忠王出得原州城时,由原州以北出击!臣则会同剑南封常清,南线迎敌,并在战时阵前由臣振臂一呼,命令原河西将士阵前倒戈,以使忠王措手不及!如此两面夹击之下,二王的兵马自会溃不成军!”
    皇甫惟明娓娓道来,即连与哥舒翰、李光弼等人的战略构想也合盘托出口至此,我对皇甫惟明再无猜疑之心。而皇甫惟明与哥舒翰、李光弼所议成的作战方略,也是与我心中的所想不谋而合:由于有陇右军马的阻碍,一时之间,驻扎在原州城的忠王等人必定不会知道河西凉州事变的消息。及至忠王所部兵出原州城时,令封常清部与北庭、陇右联军南北夹击之。且在南线接阵之际,由皇甫惟明出面召令河西将士临阵倒戈!
    以二十三万的总兵力合围八万士气低迷的残兵败将,我就不难在实力无伤的情况下,战败忠、永二王!即便他们暂时得以逃脱,忠王苦心创建的那点基业,也会很容易地土崩瓦解,再也成不了大气候,他们父子只有束手待毙!至于志大才疏的永王更是不在话下!至此二王之乱弹指而平!
    “如此一来,于我大唐的军力几无所损,此策当真是妙极!”封常清、文若海等人不禁赞道。我轻轻地点了点头。转目间,我却见皇甫惟明神情迟疑了一下,欲言又止。我动念之下。和声地问道:“皇甫爱卿又有什么话要说,且尽管道来,朕希望我们能君臣一心,再兴大唐盛世!”
    皇甫惟明闻听此言,却似触动了心思一般,面上略一犹豫,终于躬身言道:“臣是昨夜抵达兰州后,才得知先帝已然龙驭宾天,现下是陛下‘兴平’当政!臣心中不免思量。如今天下大丧之际,但不知陛下若是生擒了叛乱的二王,却要如何处置?”皇甫惟明这话一出,我便知他犹念故‘友’之情,想探探我的口风,是否可以赦免忠王不死!
    要知道,不论什么身份地位,不论有多么天大的功劳,只要涉及谋逆反叛之罪。基本上就是死罪了,何况忠、永二王是公然起兵叛反,当诛之罪更是无以遁词,惟有借助国丧之名,或可得免一死。
    我沉吟了一下,徐徐说道:“朕星夜兼程奔至利州之时,先帝刚刚晏驾!朕心中痛悼之余,愈加愤恨那忠、永二贼!当时,朕对着先帝的龙体立誓:‘忠、永二贼。为臣者不忠,兵逼圣君;为子者不孝,罔顾天伦;为王者无德,妄图自立;为人不仁,祸乱百姓!罪实无可恕,若擒得此二贼,必诛无赦!’”我之所以沉缓地说出这席话,并称呼二王为贼,一是为诛杀二王作铺垫;二是想表明自己坚定的态度。以免皇甫惟明再为二王开口求生!
    这不是我心狠手辣,明眼人当知,忠、永二王久蓄逆心,特别是忠王,虽心胸狭窄,但处事果决,不只在朝里军中都有人拥戴,而且其子广平王李俶也是野心难灭的模样,留之终会再成祸患,不若早日除去!我可不想到时再劳耗国力!至于永王,虽然日后祸害不大,但也只有同罪就诛了!
    长吁了口气,我缓和了一下语调,继续言道:“朕因大势所逼,往来匆匆,忙于国事军务,一直没有得机会询问高力士等人,先帝惶惶离京后的详细情况到底怎样?唉!此战结束之后,朕真该好好地了解一下,先帝当时的言行了!哦,不知皇甫爱卿以为应如何处置这二贼?”我絮絮叨叨地这句话,就是一个目的——给皇甫惟明一个表态的机会。
    皇甫惟明心下也本知依忠王所做所为实在是赦恕不得,他之所以开口试探,只是抱万中或有一的念头,想一尽故人之情。此时,闻得我的言语,已知天意难违,当下只有收拾起情怀,恭声回道:“依律而论,二王确实罪在不赦!臣对此并无异议!”我赞许地点了点头。
    既然皇甫惟明与哥舒翰、李光弼二人已经制定了作战的方略,现在我与封常清只要掌握好敌情,择机出击便是。想及要以二十三万大军夹攻八万人马,我虽然不敢放松大意,心里却感觉着轻松不少。我本身就不愿意多损耗大唐自己的军力,现在这种情况,我自然也没再有调用床弩的打算。
    我吩咐文若海的一万豹骑,暂伏于原州以北三十里的毳憝崮,以防忠王逃逸;封常清照样坐镇石城,统有六万部下;我和皇甫惟明则率二万剑南精兵,隐于距原州约有三十里左右的丰洛河边。众将凛然领令,各赴其位,静待忠王出离原州城。
    在不知不觉中,又一个夜晚来临。然而,虽说是时至夜晚,却决不是往常的“黑”夜:整个大地在月华的清辉和地上积雪的反映下,几乎可以说是纤毫毕见。而由于临阵之际,需要由皇甫惟明策动河西节度人马的倒戈,我为恐忠王夜间出离原州,使河西节度的众将士看不清皇甫惟明的存在,便细心地准备了三十支火把,以备照明之用。
    丑时初刻(夜间一点十五左右),正是人们最困乏的时刻。顺随着冷风的吹刮,忽地有探马小校前来报道:“有大队人马出了原州城,正径直对着我军而来!”我知道,其余几处的兵马一定也先后得到了传报,连忙传令部下二万将士紧急备战,并特意委派了三十名精壮的汉子,专门准备为皇甫惟明掌燃火炬。
    正文 第二百二十三章 战平王乱(中)
     更新时间:2009…10…9 16:54:04 本章字数:2102
    剑南十三州的兵马绝对是我的嫡系部队,不仅在对我的忠诚和崇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