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振大唐 >

第139章

重振大唐-第139章

小说: 重振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勉力收摄心神,念如电转,飞快地思索着:陇右的李光弼和北庭的哥舒翰都是出自王忠嗣麾下,是我大唐名垂青史的忠臣猛将,也可以说是与我有嫡亲的关系,应是绝对听从我的命令,监控忠王、永王的朔方、河东两镇!有这两位名将看察,怎么会让这二王兵临城下呢?
    当下我沉声问道:“此讯由何而来?圣上驾车剑南是什么时候的事?西北三大军镇做何反应?”这三个问题是当前最紧要的问题:由讯息的由来,可以知道这消息的可信程度;一旦消息确实为真,那么玄宗皇帝的行止安危又是头等大事;而忠永二王之所以能兵临长安城,则说明西北三大节度使的态度和局势必定有所变化,特别是皇甫惟明,否则,以二王之能,一旦他们罪同叛反地起兵,绝逃不过名将哥舒翰、李光弼的征伐,至多也只是在自己的治所之中芶延残喘而已。
    刘二宝虽然带着微喘,却一口气地回道:“此讯由天策府左卫将吴东生派遣殿下天策府中留守的亲卫飞骑而报!”话语至此,我们已知此讯确实是真,我和李泌等人不由面面相觑。我更为自己过于相信自己的推断而悔恨不迭,真是“我是抽梯计,他有跳墙法”!战事本来就是具有瞬息万变的特性,我怎么痴念于我自己的推断呢?自以为是地认为只要下令哥舒翰、李光弼等,紧紧看住忠永二王就可高枕无忧了!但事已至此,懊悔和抱怨是无济于事的,我只有紧记着这个教训,先想法解决当前的问题。
    正文 第二百一十六章 玄宗之逝(上)
     更新时间:2009…10…9 16:52:51 本章字数:2095
    刘二宝喘息了一下,补充地说道:“属下在接近齐州的地面上,遇得伤痕累累、几近弓弩之末的殿下府中留守的亲卫!属下在确认之下,问得此讯中的大体情状,便令人就近安置,让他们好生休养。据殿下的留守亲卫讲,圣上是在三天前起的车驾,杨、江二妃也伴驾同往。太孙妃为稳定军心民情,以太孙殿下奉旨监国理政为由,依然偕同二位太孙侧妃,居于天策府之中!”
    显见刘二宝自得讯息之后,急疾而来,是以此时犹然喘息不止。略微喘息了一下,刘二宝继续回答道:“忠、永二王之所以能毫无牵绊地兵临城,实是西北三大军镇中的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竟然附从忠王号令,出兵五万,驻师原州,放言‘此乃帝王家事,外臣不可干预!’虽未协从忠、永二王兵发长安,却大有阻隔哥舒翰和李光弼援战长安的姿态!”
    由刘二宝的话中,我终于明白忠、永二王兵临长安的原因了:河西节度地卡北庭节度入关的咽喉,在于北庭节度、陇右节度之间,一旦河西节度从附忠、永二王,那么北庭节度对于中原之事就无力兼顾了,除非它先灭了河西;而原州,位处陇右节度、朔方节度及西京长安三地的中心点上。在此驻军五万,确实让人不敢轻举妄动:关键时刻,原州兵马既可联忠、永二王,兵克长安,又能与本军镇的兵马夹攻陇右!哥舒翰、李光弼当此境地,又知道圣上可以避驾别处,为了保有决战的实力。急切之下,一时也别无它法,只有整备兵马,暂待战机了!
    我最大的失策是没有把握透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的心态,致有现在的局面!原本依我想来,皇甫惟明虽是忠王的旧友,且在当初他曾于含元殿力主忠王为太子,但皇甫惟明作为忠心国事明辨是非的一代大将。应该能从大局出发,尽力维护我大唐的稳固和太平!唉,真是人心难测啊!一着出错,局面就被动了许多!
    我沉吟了一下,向由震惊中恢复过来后,陷入沉思的李泌等五人征询道:“吴东生既然回了长安。相信潼关、武牢关一带的八万剑南将士必定不会坐视长安被困,勤王之师料已前往援战长安,所以,长安的局势暂时不用忧虑!而范阳、平卢的安贼势力,在一时之间,也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举动!因此,本太孙决定,只率一万豹骑日夜兼程以求尽快陪皇伴驾,其余四万五千将士依照卿等的提议,移师至齐州待命!”
    想及玄宗皇帝已是六十多的风烛老人。再在心理和身体上,分别承受这么沉重的打击和颠簸,我心中忧急万分。虽然我一直以来,大部分是存着功利的心理与他老人家接触。但相处之下,玄宗他老人家对我时时萦于心怀地关切、宠溺。我便是铁石心肠,也应心有所感!如今他老人家以风烛暮年飘零在外,我心又何忍?
    李泌连同高适、颜真卿、张巡及令狐潮闻听之下,不由连连点头。当前的局势确实如我所说一样,而我亲往剑南方向追随圣上,也是无可厚非的情理中事,他们又怎么能相阻?眼见这李泌五人也认同了我的布置,我急忙传令召集所有的将僚。吩咐了下去:李泌率万骑、左右护军、近卫军及李宾部四万五千人,前往齐州进一步的整训军队,岑参、高适和张巡随军而行;颜真卿及令狐潮则陪同我领一万豹骑,赶向去剑南的路上,以求陪皇护驾,宽慰一下玄宗爷爷的心!
    另外,我又特意叮嘱仇成耕等人,令他们广为传播我西行护驾之事。如此一来,既使高尚等人想安在我身上、以图混淆世人视听的罪名不攻自破,又可使范阳、平卢的叛贼们放松对我的戒备,以便他们没有顾虑地窝里斗!
    冻结南云,寒风朔吹,纷纷六出飞花坠。在这风刮尘面、雪凝苍翠的时节,我万余骑将士已经日夜兼程,经过四天半的时间,直绕过两京,来到了山南道的利州地面。由过了京畿道开始,我们就一路打探,希望得到玄宗他老人家的踪迹。有句话说得好——“苦心人天不负”!毕竟,八千人马的护卫是很难躲过世人的耳目的,在梁州地面时,我们终于打探到他老人家的行踪。
    然而,得来的消息着实让人担心——当今圣上盘缠利州有两日之多!要知道作为一国之君的玄宗皇帝,一生之中的品性作为可说是两个极端:青壮年时雄才大略励精图治,颇有富民强兵并吞八荒的大志向、大气概!及至年高,却日臻昏庸,耽于享乐安逸,只求心欢身爽,再无一丝长进之处!而如今天下战乱渐起,甚至兵祸已及长安,不论玄宗他老人家抱有什么心态,在这算是逃亡的路上,他老人家绝对不会留连于一地这么长时间!
    即便是二妃之一有了什么状况,只要是他老人家及身边的人,从心里认为这是存亡攸关的时候,在左右人等的拥劝下,他老人家的行程也不会耽搁这么长时间!这只说明了一个问题——玄宗他老人家不堪打击和劳乏,病倒了!
    临近出发之前,因为心忧玄宗他老人家的心绪和身体,我完全采用了远途奔袭的基本配置——一人两马!自从踏上西行之路以后,我们一行人马一昼夜总共只休歇二个时辰!而我在心里得出这样的结论后,更是心急如焚,再也顾不得休歇,纵马直赶!
    原本,在刚刚得到玄宗他老人家消息的时候,我认为山南道紧连我的根基之地——剑南道,现在也应该非常的安宁,不会有什么事故发生,便体恤地吩咐文若海等人稍事休息,我则自率三团轻骑先行。奈何包括颜真卿及令狐潮在内的将僚们,万般不从,再三请求陪侍我同往。所以,我们万余骑一路行来,前后接近有两天没有休歇!
    正文 第二百一十七章 玄宗之逝(下)
     更新时间:2009…10…9 16:53:01 本章字数:2080
    正是“忧心促疾行,快马亦须鞭”。一路风行,终于来到了利州城。然而,还没有接近利州城,却见利州城的城门遽然而闭,更有急骤的聚将备战的鼓声猛然响起。我一愕之下,随即领悟到,如今玄宗皇带之所以驾幸于此,完全是为了躲避忠、永二王的逼宫,他老人家身边的护驾文武自然谨小慎微,不敢稍有懈怠之处!在猛然间城外出现大队的轻骑,当然要小心戒备。
    我心中虽当忧急时刻,一时之间,却也感到哭笑不得。与我身份相匹配的品级标识的旗帜、仪仗,在急行远途的状态下,当然不可能带来。而依现在利州城这般如临大敌的做派来看,即便我部打着皇太孙的识别仪仗,他们也不会贸然相信,我只有纵马城下,让随驾而来的老臣旧识来认人开城了。
    待得我万余骑兵马临至城下,利州城楼上已有将官观“敌”望阵,并指挥弓弩手散布各个垛口了!我不由暗暗佩服利州城反应的迅速。这时,文若海却高声喝道:“白孝德将军,太孙殿下在此,还不快快大开城门迎接!”我细细凝神,果见一脸惶急忧虑之色的白孝德,在十余名将官的簇拥下,站立在城楼之上。这白孝德闻声,目光随之搜寻到特意纵马前行了十余步的我,脸上忧惶之色稍减,微微显出一丝喜色,连忙由城墙上飞奔而下。
    不一刻,利州城的城门接着大开,白孝德率着近三十名官员出迎,陈希烈、裴宽等首辅大臣也赫然在前。眼见我亲率大队轻骑带着一身风尘出现。周子谅、杨洄等亲信大臣无不激动万分,我所收用的酷吏吉温更是双目隐含热切地望着我(太夸张了吧?他是想拍马迎逢,还是别有所图,不过。此人的心智倒不容小瞧。)!
    我翻身下马,迫不及待地向首辅陈希烈问道:“圣上可还安康?”陈希烈原本欣喜的脸色黯了下来,他深深地吸了口气,面忧声愁地回道:“天幸太孙殿下及时赶来利州!殿下若是再晚来些时日。只恐再也见不到圣上了!”略一顿声,陈希烈又小声补充道:“圣上病体日益严重,今早强撑着,召臣等数位老臣,正式拟定了传位与太孙殿下的诏书!”闻听陈希烈此寥寥数语,我心一颤。果不其然玄宗他老人家身染重病,陈希烈虽语焉不详,但却点明了他老人家已是生命垂危之境!
    不过,我心中随即稍稍一宽:我随身带有二颗起死回生的“万应灵丹”,只要玄宗他老人家还有一口气在,就不会有大碍!而十年前,父母仅因我一步之差的原故,没有服得“万应灵丹”,而撒手尘寰地事刺激着我。当下,我稳住了心神。重又翻身上马。为了节省时间,以防因片刻之差而导致天人永别的悔恨,我转首向一旁恭立的白孝德吩咐道:“白将军,速速带本太孙往谒圣上!”白孝德既是负责圣上起居安危的金吾大将军,自是可以尽快地领我见驾!只有尽早地让玄宗他人家服下“万应灵丹”。我的心才能完全放下。
    白孝德等一干臣众,自是不知我有灵药在身,以为我是心切圣上的安危,急欲看探圣上的病情。白孝德当下哪敢怠慢,接过令狐潮适时递过来的缰绳,纵身上马,在前为我领路。
    我所领人马远途跋涉而来,看着他们征尘满面而眼中血丝密布的困乏模样。不用我专作吩咐,自有人安置这一万豹骑休歇。这一万豹骑原本有两位宜威将军——李宾和刘弘。如今李宾被我抽调了出来独统一军,文若海便把豹骑事务暂交于刘弘打理,自己则和颜真卿、令狐潮随同在朝的大臣们,奔往玄宗皇帝的临时行宫——利州府衙。
    利州属于山南西道,紧邻于剑南道的阆州、茂州。大唐两大富庶之处是扬州和益州,而利州就凭借着是两京与益州之间咽喉通道的便利,竟也一直繁盛非常!虽因近日长安被困,四下谣言纷起,街道上显得微微有些萧条,但略略注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